淑珍穴位贴敷教学提纲_第1页
淑珍穴位贴敷教学提纲_第2页
淑珍穴位贴敷教学提纲_第3页
淑珍穴位贴敷教学提纲_第4页
淑珍穴位贴敷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淑珍穴位贴敷历史源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2/7/2023历史源流

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这一疗法既见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

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敷贴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2/7/2023穴位贴敷的特点1、作用直接,适应症广。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穴位作用: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药效作用: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临床应用—取穴原则

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者临近的穴位,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内侧缘出现的索状物、结节阳性点等。

2/7/2023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2/7/2023穴位贴敷常用穴位大椎(C7棘突下)定喘(T1棘突下旁开0.5寸)风门(T2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T3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T5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T7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T9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T11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S2棘突下旁开1.5寸)穴位贴敷常用穴位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胸骨上窝中央)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神阙(脐部)天枢(脐部旁开2寸)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涌泉穴(足趾跖骨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内关(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穴位贴敷------药物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2/7/2023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2/7/2023穴位贴敷主要药物选择单味中药:如大黄、芒硝、五倍子、吴茱萸等主药(君药)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多为厚味力猛、有毒之品——白芥子、蒜、细辛、南星、斑蝥、巴豆吴茱萸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寒凝痛证;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用法用量:每穴6g,用灭菌用水或米醋适量调成糊状贴敷。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热,易耗气动火,不宜多用,阴虚有热者忌用。五倍子药性: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收敛止血、解毒。用法用量:每穴6g,用灭菌用水或米醋适量调成糊状贴敷。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硝药性:味咸,性苦,寒。归胃、肺、脾经、小肠、三焦、大肠经。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用法用量:100g,布包敷贴神阙穴,吸湿受潮后更换,1日1次。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保存: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组方举例.白胡散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寒哮膏组成:细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橘红各5克,白芥子10克。另配麝香2克。温胃膏组成:附子、肉桂、炮姜、小茴香、丁香、木香、香附、吴茱萸各等份,麝香适量。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2/7/2023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生姜汁: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蒜汁:性温味辛。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2/7/2023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生肌。2/7/2023药物储存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难忍、疼痛者,或较大水疱应即刻取下。注意事项

避免大量出汗,对于贴敷药物部位要用胶布固定牢固,以免膏药滑脱。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膏药,先用干净棉布尽量擦除,再用清水洗涤,不宜使用酒精、肥皂水等刺激性物品。治疗期间避免食生冷、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绷带固定药物。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禁忌症

严重心、脑、血液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发热;对敷贴药物、辅料或敷料过敏者;严重过敏体质,有过敏性休克病史者;贴敷部位有皮肤溃疡或破溃者;疤痕体质患者。不良反应处理敷贴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疼痛、溃烂、发热,全身皮肤瘙痒、皮疹或原有疾病加重,应立即去除膏药,及时到贴敷诊室就诊。局部涂擦烫伤药水、百多邦软膏、皮炎灵等,口服开瑞坦、消风冲剂等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或原有病情加重者应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处理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患者体质及贴药部位的皮肤情况。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4心理状况。2、目标2.1遵医嘱协助治疗,缓解或消除各种胎动不安、功血、盆腔炎、跌打损伤、慢性咳嗽、慢性腹泻等病症的临床症状。2.2达到活血化瘀、固肾安胎、消炎止痛、行气消痞的目的。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3、禁忌证皮肤过敏者慎用。4、告知4.1局部敷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4.2对于不同的药物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现象。4.3不同药物的气味也将产生刺激。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药碗、药勺、酒精、棉签、胶布、敷药贴。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6.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药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遵医嘱取相应穴位,注意保暖。6.3清洁皮肤,将药贴于穴位处。6.4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的体位。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7、注意事项7.1贴药的时间一般视病情及医嘱而定。7.2贴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时,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穴位贴敷的操作路程临床应用及效果:中药穴位贴敷起到调节机体免疫,滋阴润肺,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在我院儿科开展近20年。2.今年冬病夏治我科做400余例。3.新病区开诊以来,住院小儿的穴位贴敷广泛开展,包括针对口疮(心脾积热)、烂乳蛾(风热袭表)、腹痛(使用温中和胃散)、发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