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1-09-06 颁布
  • 2022-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YY/T 0811-2021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_第1页
YY/T 0811-2021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_第2页
YY/T 0811-2021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_第3页
YY/T 0811-2021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1104040

C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811—2021

代替

YY/T0811—2010

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制品

Extensivelyirradiation-crosslinked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fabricatedformsforsurgicalimplantapplications

2021-09-06发布2022-09-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YY/T0811—2021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2

取样

4………………………2

高交联制品相关要求

5UHMWPE………………………2

生物相容性

6………………3

附录资料性附录基本原理

A()…………4

参考文献

………………………5

YY/T0811—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代替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标准要求

YY/T0811—2010《》。

与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YY/T0811—2010,:

增加了弹性模量的要求见表

———(1);

修改了压缩模量热性能的试验方法见表年版的表

———、(1,20101);

小冲孔极限载荷反式亚乙烯基指数试验方法用已转化的行业标准代替了标准

———、(TVI)ASTM

见表年版的表

(2,20101);

调整了电子自旋共振在标准中的位置见年版的表

———(5.2.3,20101);

增加了临床前模拟的要求见

———(5.2.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骨科植入物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10/

归口

SC1)。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

:、

心跨骏塑胶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史赛克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

、()、()、()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景明刘斌高进涛马春宝朱进清杨秀芸张海明王玉海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YY/T0811—2010。

YY/T0811—2021

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制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的相关

()(UHMWPE)

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要求的纯树脂粉料或所要求的模塑料生产的大剂

GB/T19701.1GB/T19701.2

量辐射交联的制品本标准仅适用于经射线和电子束电离辐射源大剂量辐射的

UHMWPE。γUHM-

制品

WPE。

本标准不适用于只接受过气体等离子环氧乙烷或小于剂量的电离辐射处理的

、40kGy

即只经过常规灭菌处理的材料

UHMWPE,。

注1上述制品的机械性能与其在体内性能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确定虽然科学家致力于聚合物结构聚合物特

:。、

性和聚合物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但上述关系还未得到圆满解释下述机械试验常用于评估制造程序的可

,。

重复性适用于不同材料的比较研究

,。

注2下述警示文字仅适用于第章的试验方法部分本标准并非试图对所涉及的所有安全问题进行阐述即便

:5。,

是那些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确立适当的安全及操作规范以及在应用前明确管理限制的适用性是本

。,,

标准用户自身的责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动物福利要求

GB/T16886.2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GB/T16886.3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T16886.4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5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GB/T16886.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T16886.7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框架

GB/T16886.9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

GB/T16886.10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GB/T16886.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