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2.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群岛,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是()A.农业B.工业C.教育D.军事5.(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14)奠定“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863”计划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D.“火炬”计划6.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世界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②“神舟”六号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银河一Ⅲ”巨型计算机⑤克隆技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9.对于我国加大西部教育发展论述正确的是()①加大西部教育发展力度②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③在西部8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10.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1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①实施“教育大革命”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恢复高考制度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1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1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①实施“教育大革命”②恢复高考制度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4.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要》。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6.下面图片反映的是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23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么苏明娟具体得益于什么教育体制()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C.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D.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17.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是在()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18.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万人,毕业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套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l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上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1)据材料一和图1、图2,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材料二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材料三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景。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21.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据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福州船政局在1873年第一期合同期满后,解聘了大批洋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毕业的中国技术人员担任,以后又在留学生魏翰、郑清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再如新式海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是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参加甲午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12艘舰船的管带,全部都是新式学堂毕业生。……清政府的许多外交官是同文馆或广言方馆的毕业生。----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1901年后,留日学生激增,1903年就达1300多人,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材料四全国科学大会后不久,4月至5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体代表讨论了《1978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并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述洋务派举办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后果。(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5)你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建议?22.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材料二清华大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学校创建的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和“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你对清华学堂创办的认识。23.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1997年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2023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202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2023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202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材料三: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根据所学,“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全国570万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故选A。考点: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点评: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2.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967年美日就关于中国核武器的事情达成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故选D。A项是1961年;B项是1970年;C项是1950年。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国防科技的发展3.C【解析】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延安整风是在1942年。4.C【解析】“文化大革命”使青少年一代丧失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时机,造成人才奇缺,民族文化素质下降。5.A.【解析】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题干强调是“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因此四个选项中最早的理论是7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6.A【解析】①②③④⑤都能证明此观点正确。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方针8.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教材插图《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的来龙去脉,其设立是在1981年。A项是1947年成立;C项冰心文学奖创办于1990年;D项是迷惑项,并未设置巴金文学奖。考点:茅盾文学奖点评: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9.C【解析】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这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AB两项;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影响11.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命开放以来。实施“教育大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因此①③错误。②项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④项颁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故选C。考点:新中国的教育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12.A【解析】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内容全面地和充分地显示了邓小平的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它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本题选A。13.C【解析】略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时间是1953年,排除B;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1953-1957,排除。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是1965年以后,排除,背景必须是当时的情况,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从1953年开始了。A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的开展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选A。其他各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不同点16.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此关系不大;B.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是文革时期的,故不正确;C.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主要是重点建设一批大学,与此关系不大;D.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这一说是正确的,因为他完成学业主要依靠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经费。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新中国的教育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17.B【解析】略18.D【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但就整个综合国力来看,我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D。A、B、C为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的作用。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作用。19.【解析】略20.(1)特点:①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②注重培养师资力量;③学习内容兼有儒法思想;④面向基层招生,鼓励子弟入学,给予保障。(任答3点,6分)影响:①带动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②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③推动汉代地方官学发展。(6分)(2)原因:①民初国势孱弱,财政拮据,难以满足推广新式教育的需要;②新式教育影响不够,接受度不高;③私塾适应小农社会的需要;④乡村守旧势力较为强大;⑤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任答3点,6分)(3)原因: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②“文革”期间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③时任安徽领导人的大力争取。(6分)条件:①国家政策扶持;②教育落后地区政府的重视;③民风民俗的转变,形成尊师重教氛围;④教育发达地区的帮助。(任答3点,6分)【解析】试题分析:(1)学生的阅读障碍是文言文的翻译。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引导教化他们.他选拔明达有才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将他们派遣到京城,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文翁又在成都街市修建学校,召来属县子弟作为学生,为他们免除徭役,……几年后,大家都争当学校学生,……因此蜀地风气大变,蜀郡在京城学习的人与齐、鲁接近.到汉武帝时,便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郡国设立学校从文翁开始。特点:①从办学的主体分析,文翁“为蜀郡守”,“文翁兴学”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②从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乃选郡县小吏”“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说明注重培养师资力量;③从学习内容分析兼有儒法思想;④“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从招生对象分析,主要是面向基层招生,从招生政策分析,“为除更徭”,为鼓励子弟入学,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关于影响,景帝末年,“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兴学”之后,“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文翁兴学”带动了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见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文翁兴学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发展。(2)关于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从经济上分析,民国初年财政拮据,难以满足推广新式教育的需要;从社会基础层面分析,新式教育影响不够,“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群众接受度不高,因此“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从办学特点上分析,“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私塾适应了小农社会的需要。从政治势力角度分析,乡村守旧势力较为强大。从中国社会整体来看,“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是近代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产物。(3)原因从国际关系分析: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②“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说明北京可能会受到威胁,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文革”期间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说明安徽领导人的大力争取。综合三则材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客观条件是国家政策扶持,教育发达地区的帮助;主观条件是,教育落后地区政府的重视,民风民俗的转变,形成尊师重教氛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官学;近代中国的教育·乡村私塾·原因;现代中国的教育·中国科技大学的搬迁·原因。21.(1)特点:重视人性的发展;欲理自然合一。(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4分)(2)特点:在国内创办新式学堂,也派遣留学生;为适应对外交往扩大和建设近代工业的需要,学生以学习外国语和西方科技等实用技术为主;培养多样化人才。(6分)作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势力有一定的抵制作用。(4分)(3)原因:清政府实行“新政”,或答“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2分)如答“戊戌变法颁布了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的法令”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后果: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壮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基础。(4分)(4)背景:“文革”结束;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4分)原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事业规划纲要等法规的制定;高考制度的恢复;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5)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解析】略22.(1)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办清华学堂,试图通过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2)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3)清华学堂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20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要求从学校创建的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和“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谈谈对清华学堂创办的认识。背景:用美国庚子退款而建,带着民族耻辱诞生。原因: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影响: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复兴23.(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4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领先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6分)(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也可得分)(2)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6分)【解析】试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