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高效整合与测评4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高效整合与测评4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高效整合与测评4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高效整合与测评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据《宋史·王安石传》载,王安石在变法中,“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种做法有利于()①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扩展大地主、大官僚的势力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稳定市场秩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材料中涉及的变法措施是方田均税法。它的实施,清查了许多隐瞒的土地,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势力。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④是市易法的影响。答案:C2.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D项是积极作用而非负面影响,故它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3.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增强军队战斗力 B.防止地方专权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可见是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本题迷惑项是B,但B项指代不明,体现不出与“军队”关系。答案:D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行分派)之敝。”此话反映的是()A.政府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政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的贷款和种子D.新法对大官僚和大地主不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为功”等词,即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实行过程当中,由于用人不当导致的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答案:B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封建统治阶级把农民反抗称为“寇乱”,称农民为“盗”“寇”。由寇乱息,可知目的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答案:B6.11世纪70年代前期,北宋某读书人不会碰到下列要求中的哪一种()A.《三经新义》是必读教材B.备考时要记诵词句C.科举考试的依据是改革派撰著的《三经新义》D.进士科专考经义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文化改革措施。王安石变法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了改革,以联系当前实际的经义策论考试代替原先的诗赋词章考试。答案:B7.“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作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对“三不足”精神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民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有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了王安石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解析:本题以新情景材料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精神,三不足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从这“三不足”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安石的变法精神是D项。答案:D8.下列对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D.根本上扭转了对少数民族战争上被动的局面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由于北宋统治的集权目的没有变化,王安石的变法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积弱的局面。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卷173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材料四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敞,将无从而制也。——《张载集·文集佚存·边议》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7分)(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7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回答时要密切结合材料。答案:(1)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7分)(2)“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7分)(3)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少数民族进攻。(6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论五事札子》材料二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民生之急。”——《续资政通鉴长编》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其各自的理由是什么?(6分)(2)材料一、二都谈到关心“民”的疾苦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3)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何相同点?(2分)(4)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的基本出发点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第(2)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3)问要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第(4)问要依据其阶级属性分析其基本出发点。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利于农业发展;材料二反对,理由是该法“宽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6分)(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材料一中的“民”是指普通百姓,材料二中的“民”则是指官僚地主。同时,二者的出发点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6分)(3)都反对王安石变法。(2分)(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6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类别目的措施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6分)(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8分)(3)如果通过时空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问时要紧紧扣住“王安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即可。第(2)问实质上考查了学生如何从两个方面看待王安石变法措施,只要从中抽出两项措施,并能找出其局限性即可。第(3)问主现性很强,只要言之有理就行。答案:(1)原因:①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②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③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