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2单元9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2单元9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2单元9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2单元9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蹩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涕泗(sì) 诠释(quán)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剽悍(biāo)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答案】“落”应读luō,“与”应读yǔ,“剽”应读piāo。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解析】C项,“老病”,年老多病。【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b\lc\{(\a\vs4\al\co1(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难求)) \b\lc\{(\a\vs4\al\co1(势拔五岳掩赤城,凭轩涕泗流))\b\lc\{(\a\vs4\al\co1(亲朋无一字,对此欲倒东南倾)) \b\lc\{(\a\vs4\al\co1(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A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信”,古义为“实在”;今义为“书信”。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C项,“字”,古义为“书信”;今义为“文字”。“东南”,古义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今义为方位名词,“东南方向”。【答案】D4.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答案】(1)昔闻洞庭水读书破万卷(2)乾坤日夜浮路有冻死骨(3)亲朋无一字正是江南好风景(4)凭轩涕泗流不废江河万古流eq\a\vs4\al([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本题,不但要细读全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所以诗人发出了“寂寞壮心惊”的感慨。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赏析。【解析】“表达技巧”一般分为: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表达方式(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①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作者“敢爱死”对比;②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③“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作者的言行反差的对比等。【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7.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解析】秋风是无形的,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答案】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8.“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解析】第四句写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诗人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答案】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eq\a\vs4\al([语言表达层次(C)])9.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②他的诗人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很难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