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等奖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等奖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等奖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等奖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种群和群落【构建知识框架】【知识梳理】知识点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1)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归纳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象如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螺)和昆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计算统计及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n1+n2+…+nm)/m若小格体积为1mm3,则1mL中个体数=(n1+n2+…+nm)/m×103×稀释倍数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2)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记数相邻两边及顶角。(3)各种调查方法的注意事项①标志重捕法:a.再次捕获要随机,且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标记物不能影响调查对象的生存、不要太醒目、要牢固;b.若标志物脱落;标志物太明显以致标志动物被吃或死亡;被捕捉过的动物不易再被捕到,则估算值偏;c.人为因素,再捕时,有选择的捕获被标记的动物,则估算值偏;d.调查某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若捕鱼网眼过大,则估算值偏②样方法:a.取样的关键是;b.样方大小要根据调查对象的个体大小确定,数量不宜太少;非条形调查区域采用常采用,条形调查区域采用;c.一般选易辨别的植物。③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夜晚进行,利用昆虫的性。④取样器取样法: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特性。⑤抽样检测显微计数法:a.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另设对照组,而是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b.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c.吸取前需振荡摇匀。d.血细胞计数板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为计数用,称为计数区。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点练结合】1.(2023山东潍坊统考)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2.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3、(2023新课标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4、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5、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等级高度数量(株)a

120b

62c

32d

16e

6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本地AAa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灭,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上表: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最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③.(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处理.(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4)如果观察到如图所示a、b、c、d、e5个大格共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个;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7、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为了确定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8、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可以用所有样方种群的总数与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大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知识点2、种群各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应用(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只是通过影响间接影响种群数量。(4)年龄组成分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很多,如、、、。(5)关于人口变化的原因及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人口剧增的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6)性外激素的应用: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来降低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以降低。(7)性别比例不平衡的生物举例:雄多于雌的如蚂蚁(工蚁是发育不完全的雌蚁,不能繁殖后代)等;雌多于雄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点练结合】1、(2023浙江卷)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2、(2023重庆卷)7、(20分)=1\*ROMAN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2\*ROMAN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o→a,物种=1\*GB3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1\*GB3①的;b→c,物种=1\*GB3①逐渐消失,物种=2\*GB3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2\*GB3②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3、(2023新课标全国Ⅰ)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4、(2023新课标全国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知识点3、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及应用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自然条件下图形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保持相对稳定增长速率增长率有无K值无K值有K值适用范围理想条件下,实验条件,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境阻力。自然条件下实践应用1.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对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1)K值出现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

(2)K值的变动: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时,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如图所示。(3)K值时,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分别等于。(4)K值与值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蝗虫的生存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点练结合】1、(2023浙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2.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和t2时种群数量相等B.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4.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1—5年野兔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5、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都呈“J”增长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6、自然界中某种群的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是c点点时该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负荷值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7、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A×1011×109×1010×1010B×107×105×105×107C×108×107×10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Ⅱ.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知识点4、(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3)注意事项①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③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④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⑤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营养物质、温度、pH、有害代谢废物等。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⑦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开始时培养液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pH急剧变化、有害代谢废物不断地积累,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开始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点练结合】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B.

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2.(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培育酵母菌的技术,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具体内容如下:材料用具:略(一)探究思路:(1)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28B10—5C—1028(2)酵母菌计数:对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可以采用的方法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将计数板放在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二)问题探讨: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②用显微镜定期测酵母菌种群数量,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量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绘制在坐标系中。(3分)③试分析C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知识点5、种群空间特征与群落空间结构的实例分析(1)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作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包括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①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②虫害或种内斗争发生时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常呈均匀分布。③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征。(2)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①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晰。各种动物也因生态位不同而占据着不同的层。例如,鸟类经常只在一定高度的林层做巢和取食。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垂直分布也是很明显的。藻类总是分布在阳光能够照射或透过的水体上层;而动物的垂直分布都与水体的物理条件(温度、盐度和氧气含量等)和生物条件(食物、天敌等)有密切关系。意义及应用: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出现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和“多层楼”等,就是人们模拟天然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应用。【点练结合】1.(2023新课标全国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知识点6、种间关系的判断(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b.从最高点判断,一般来说,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3)种内斗争、竞争与生存斗争的关系①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如公羚羊争夺配偶。②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种间斗争包括竞争、寄生、捕食等。天敌关系为捕食和寄生。③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大鱼吃小鱼的关系辨析:如果是同种鱼,属于种内斗争;如果是不同种鱼,属于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4)共生与寄生的关系: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5)竞争与捕食的曲线判断:下图中表示竞争关系的有图a、b。其中,图a的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6)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寄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寄主长期共存。【点练结合】1.(2023河北保定调研)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2、(2023新课标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知识点7、群落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火山岩、沙丘、冰川泥等上进行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发展特点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即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但最终的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干旱的荒漠地区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拓展】【点练结合】1、(2023新课标1)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2、(2023安徽合肥质检)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