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玲)_第1页
种群与群落(玲)_第2页
种群与群落(玲)_第3页
种群与群落(玲)_第4页
种群与群落(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返回第4章种群和群落Content考纲点击考向瞭望种群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应用3.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及空间结构特点4.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人类对其影响的探究群落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返回种群的特征和种群【自主梳理检测】1.什么是种群?种群与进化的关系?2.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各自的定义?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调查种群密度有什么意义?4.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特点?自测自评答案:CCBCC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考纲要求】考点一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其中前者最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随讲随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A2.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B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有无K值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有无K值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有无K值有K值无K值,个体数持续增加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有无K值有K值无K值,个体数持续增加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有无K值有K值无K值,个体数持续增加曲线种群增长率曲线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为0→K/2时,增长速率增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当为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处于动态平衡中,增长速率曲线可用下图表示:*随讲随练*3.图3-4-4表示某种动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动物种群数量为100只,则该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B4.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3-4-3所示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度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o)

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

C.第五年捕捞量为(m-n)D.第六年捕捞量(k-m)B实践应用: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在K/2左右,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误区警示*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灭鼠与捕鱼利用的原理区分:注意事项灭鼠捕鱼K/2不可盲目灭鼠,以致使其获得最大增长率最大限度利用,维持K/2K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性别比例使某一性别不育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尽量减少幼年个体尽量保护幼体1.样方法(1)适用范围:植物、昆虫卵及活动范围很小的动物。(2)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3)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根据待调查地的地形等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常用的有五点和等距取样法)取样,严禁按照调查者的主观愿望取样。②计数原则:在计数样方种群数量时可能会出现下图所示的情况,我们只需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数量(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即可。考点三本专题相关实验(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①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②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注: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③操作注意事项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b.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c.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有关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d.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被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记个体的比例,进而导致结果失真。e.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说明: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②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③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注: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④操作注意事项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b.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c.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有关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d.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被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记个体的比例,进而导致结果失真。e.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鼠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头/公顷。若部分个体迁出则调查结果____(偏低,偏高)。96偏高*随讲随练*

特别提醒:①样方法除了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②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样方边缘上的个体,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处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对于悬殊大的样方应除去,即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然后取平均值。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③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条件是未标志和被标志个体有同样的被捕机会,而且在调查期间,没有个体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2)实验过程①将50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锥形瓶中。②将0.1g活性干酵母投入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③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1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尝试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注意事项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③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④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⑤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时间/天123456…数量/个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例3】[2009年江苏高考题]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规律。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由表中数据知Ⅳ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B6.(2010·南通三模)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________。(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的方格,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________。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l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技巧点拨*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对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变化分析。可以从生存资源和种群本身进行分析。如果生存资源无限,则呈“J”型增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也会呈“J”型增长(只要种群个体之间不因生存条件发生生存斗争均呈“J”型增长),但随着个体数量增加,个体间的生存斗争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剧,呈“S”型增长。*随讲随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3.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B.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D.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D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复习本学案时,可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J”型和“S”型两种曲线的异同,运用图文转换方法对种群的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的类型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也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图3-4-5①利用甲、乙试管可以探知酵母菌是否进行

呼吸。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

。②加入丙试管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进行煮沸、冷却处理。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③预期现象:

。④为使实验更加严谨,应该增设一组对照,请补充:

。(1)某同学利用图3-4-5所示的装置验证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CO2去除O2甲、丁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浑浊增加试管戊、己,戊同甲(或丁),已加入煮熟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其他同乙(或丙)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①A组和B组最先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的是

组,原因是B组

。②B组和D组种群数量最大值较大的是

组,原因是B组

。③在实验过程中,从锥形瓶中取样计数的正确方法是

。A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B葡萄糖浓度较高,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摇匀后再取样(后期的培养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综合类实验题的解题策略1.综合类实验题常创设出乎常理的新情境,解题时首先应从试题给出的文字中捕获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试题的设问,解决相关问题。解题时要牢记“情在书外,理在书中”,情境不断创新,基础知识不变。2.解答综合类实验题的基石是掌握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用他山之石,攻克难关。如观察染色体变异时,借鉴有丝分裂的实验,选择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3.解答综合类实验题时,首先应根据所给材料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确定探究思路。在此过程中难点有三:一是分辨自变量和因变量;二是确定观察、记录的指标;三是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表述。其次,慎审实验材料和器材,根据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获取实验思路的启示,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最后,用材料和器材来检验设计思路,如果材料和器材全部用上了,思路基本完整;如果有些没有用上,步骤就可能有缺陷。若题中要求“选择使用”,则应另当别论。4.综合类实验题在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常常要求运用图表形式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如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的数据,运用包括数学模型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实验的数据等。在表格、曲线的建构中,首先要写出题目,其次要注意变量在图表中的位置,曲线要注意采用标点连线的方法,表格要注意组别的设置和平均值的处理。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①提出合理的假设②检验和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BC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新课标高考要求能够运用数学模型研究有关生物学的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而以此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与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的内容,既能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用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返回学案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考点一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同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与苔藓,大豆与根瘤菌寄生无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竞争①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②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说明:①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②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例1】[2009年全国理综Ⅱ]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判断,解题时可根据实例中的生物特点结合几种种间关系的区别加以分析判断。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知识链接*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竞争分两种情况:一是竞争双方实力相当,二者存在同步性的消长关系(如图3-4-7中甲所示);二是竞争双方实力悬殊,结果是一方生存而另一方灭绝(如图3-4-7中乙所示)。属于何种情况要具体分析,有时不仅与竞争双方的物种有关,还与其所处环境有关,即同样的两个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竞争结果。图3-4-7*随讲随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1.胃幽门处的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我国宁夏引入狐狸以防治鼠害;为了提高蜂蜜质量和产量而引进的西方蜜蜂,对中国本土蜜蜂造成严重排挤而使新疆和大兴安岭几种蜜蜂相继灭绝。请分析幽门螺杆菌与人、狐狸与鼠、西方蜜蜂与本土蜜蜂的生态学关系分别是()A.寄生、捕食、竞争B.捕食、竞争、种内斗争

C.共生、竞争、种内斗争D.寄生、捕食、种内斗争A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种群占据不同空间的意义(1)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类型内容3.群落演替的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①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②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例2】群落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A【解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生活环境均是越来越适于植物的生存,从而使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动物的种类也会随之增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决定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物种多样性增加导致群落的稳定性提高。*知识链接*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在长期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各种生物都遵循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同样,在进化过程中,随着演替的推进,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的结构趋向稳定,群落的稳定性逐步加强。*随讲随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2.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现象的是()A.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地雀在加拉帕戈帕斯群岛形成了13种差别很大的地雀B.退耕还草还林C.火山岩上形成森林D.大面积种植转基因高产农作物代替传统作物B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考点三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流程图】(如图3-4-8)【实验原理】土壤中含有无数的小动物,可以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常用“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表示等级的划分。图3-4-8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疑难点拨】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个体很小,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的土层)做调查。3.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4.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5.从同一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要进行统计比较。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例3】[2009年江苏高考题]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AD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类个体总数物种类个体总数物种类个体总数物种类个体总数物种类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据表中数据分析,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如果改变采样时间,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可能不同,故A、D项正确,B项错误。改换采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C项错误。*知识链接*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群落丰富度可以与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联系起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而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随讲随练*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的调查数据。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A动物类群样地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复习本学案时,可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四种种间关系,得出每种种间关系的特点;比较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注意群落演替与进化的关系。另外,利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形象化地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某地,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距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调查研究的是

,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2)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3)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

(群落)阶段。不同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相对稳定性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使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次生森林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调查类实验结果的分析1.调查类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1)现象描述法: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用多度等级“多、较多、较少、少”等表示。(2)数据统计法:如“调查某地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计算得出的数据来表示。2.结果分析的方法对比现象变化或数据变化,找到规律,得出结论。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B.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研究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用目测估计法D.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对群落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的分析(1)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的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返回SANPINBOOK名师伴你行1.[2009年广东高考题]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