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有为数不多的人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人,他们是指点江山的皇帝。同样,有这么一个人,仅凭一匕首,差一点就改变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但他又不是皇帝。大家告诉我,他是谁?(荆轲)今天,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荆轲刺秦王》。(交代目标)二、讲授新课任务一(一)复习翻译1、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了文意。2、学生反馈情况:(1)☆重点字词解释接龙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愿举国为内臣使使以闻大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不得持尺兵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事所以不成者以次进因左手把秦王之提示:“遗、引、谢、兵”等实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是文言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字之一,对于这些字,只要记住其基本义即可,对于其引申义,可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断。比如:《说文解字》中“引,开弓也。”“引”字的本义是拉开弓。其引申义是随语境句子的不同而屡变的。引弦必向后,引申为后退。引弦必把握,引申为操持,如《荆轲刺秦王》:“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中的“引”就是“举起”之义。(2)猜一猜归类的理由☆古今异义断其左股持千金之资币物诸郎中执兵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词类活用函封乃朝服群臣怪之而秦法☆翻译句子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拜送于庭见燕使者咸阳宫群臣侍殿上者(二)感知课文1、听课文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听清句读。2、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本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提示:抓住人物、地点、事件三个要素即可)任务二(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途径。下面,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注意:古人主张读书要“口诵心惟”,就是读书时不但要口中朗读,而且还要心中思考。2、学生反馈情况:任务三(四)、研读课文1、(1)理清层次:秦廷行刺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谁能告诉我,你读出了几个层次?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计见秦王(10——12段)顾笑武阳(13段)秦廷搏击(14——16段)倚柱笑骂(17段)(2)、感受人物:从这四层内容看,你觉得荆轲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任务四2、分析人物(过渡)荆轲的形象塑造得如此崇高壮烈、生动感人,这得益于作者怎样的写法呢?小组讨论:(课件)?作者是怎样描绘秦廷搏击这一场面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除了这一场面描写,还有哪些地方展现荆轲的英雄形象?深入分析:(1)作者是怎样描绘秦廷搏击这一最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场面的?①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教师引导: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让学生抓住荆轲和秦王打斗的几个回合里,提炼出体现荆轲和秦王斗争双方的动作的关键动词。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使用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明确:荆轲“取——奉——发——把——持——椹——逐——提”;教师追问:在这一系列动词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的最好?(提示:“椹”字换成“杀”字,可不可以?学生即兴表演。“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是否是多此一笔?可否不写?为什么?)教师小结:“椹”字更能表现荆轲的英勇无畏;对一国之君不可一世的始皇毫无惧色。“荆轲废”一句写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孤注一掷。描写荆轲时运用的几个字,字字千钧,精炼妥贴,形象生动地凸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英雄虎胆。(板书)教师追问:相比之下,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作何反应?“惊——引——起——绝——拔——走——操——击”。从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写秦王对塑造荆轲起了什么作用?训练朗读: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力。哪位同学来试着朗读一下。②通过描写周围人物的表现。教师引导: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o论俗人应避雅人》中讲道:“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人来比较、衬托的。”在荆轲的周围也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使得荆轲的形象光彩焕发。有哪些人物?是如何表现的?到文中找一找。学生明确: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教师小结:无论是外强中干的秦王,还是惊惶无措的群臣,还是后来临阵怯场的秦武阳,正是在这一群人物的对比中,产生了荆轲这一伟岸的形象,突出了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格。(2)、(过渡)“秦廷搏击”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及侧面的描写,突出了荆轲形象。除14——16段,其它部分的内容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荆轲的英雄形象的?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生举例说明:①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非“宠臣”不能代言,除“厚遗”焉能进殿。荆轲深谋远虑(板书),周密策划,工于心计。]②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再加上一“笑”一“顾”一“前”,遮掩搪塞,应付自如,巧加掩饰,沉着机智(板书)、镇定自若、善于权变,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而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孰勇孰怯,判然分明。哪个小组同学合作,到台前表演荆轲和秦武阳的语言、动作、神态,指生配画外音。)③“倚柱笑骂”、“箕踞以骂”,(提示:解释“箕踞”是一种什么样的姿势?肉体上不能击败,从精神上、人格上侮辱秦王,可见荆轲的斗志不倒、精神不败、意志不垮)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板书),蔑视强暴的英雄本色。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荆轲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是大丈夫的典范。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是荆轲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自明心迹的一句话。尽管太子丹对他产生过怀疑,但荆轲还是坚守信义,对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诚之心,苍天可鉴。(板书)⑤“秦王目眩良久”令不可一世、威风凛凛的秦王良久目眩,从侧面表现了荆轲的英勇无畏。根据板书,小结(幻灯片显示)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的是荆轲的英勇无畏、英雄虎胆、镇定自若、威武壮烈等等,这一系列美好的词都可以迭加在他身上。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之所以塑造得如些栩栩如生,得益于以下方法: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3、评价人事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件)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o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