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1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2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3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4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综合内容与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教育究竟能不能产业化?教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属性,比如这种产品的消费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并且,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得益,例如增加工资收入、提高社会地位、获得精神享受等,其教育花费也就等同于私人的一种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可以定价,可以买卖。但是,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社会公益性。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可以获得个人的种种直接收益,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无疑可以给全社会带来广泛的收益,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等。正因教育消费有溢出效应,也就是公益性,所以,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这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成为世界所有国家主要由政府举办教育事业的最重要的理论根基。199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教育大会,大会一致认为“市场规律和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结果或‘教育产品’都不能与经济相提并论”。我们认同这样的认识。事实上,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实行完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政府对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就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言,有一部分是可以推向市场或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的。例如,高校后勤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而且应当实施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改革;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当通过市场来进行;学校依法向社会提供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各种咨询服务等可以是非营利性的,也可以是营利性的,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教育本身的产业化。一个例外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可以实行准市场政策,因为他们不是本国的纳税人。而教育产业化论者却主张把教育推向市场,用经济规律或产业运行规律支配教育的发展;他们鼓吹用办企业的方法办学校,怂恿或鼓动学校追求利润以求生存和发展。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未提出教育产业化,但是,近些年来教育产业化的空气在不少地方一直比较浓,有些地方则是愈演愈烈,并事实上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地成为了这些地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取向。这种状况对教育造成的“器质性内伤”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显现。(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教育产业化”的理由的一项是()A.教育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属性。B.教育作为产品,其消费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C.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可以获得个人的种种直接收益。D.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以给全社会带来广泛的收益。【解析】D项,说明的是教育的公益性,这恰恰说明教育不能产业化。【答案】D2.关于“教育不能产业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教育除了具有私人产品的某些属性,同时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B.教育消费具有溢出效应,这早已成为世界性共识,成为世界所有国家主要由政府举办教育事业的最重要的理论根基。C.市场规律和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不能把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结果或“教育产品”与经济等同看待。D.世界上没有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实行完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先例,政府必须担起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责任。【解析】B项,理解有误,“成为世界性共识”的主语“这”指代的是“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高校后勤、科技成果转化等可以推向市场或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但这些都不是教育本身产业化。B.作者认为教育不能产业化,但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可以产业化,实行准市场政策。C.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未提出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不少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实施教育产业化。D.近些年,不少地方教育产业化空气浓郁,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对教育造成的伤害。【解析】C项,“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的表述于文无据。【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病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B.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C.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D.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解析】“受知神宗”是指“被神宗赏识”,据此可知“受知神宗”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简重宏放”不能修饰“文体”,它是对李清臣文章的评价,据此“简重宏放”后应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解析】察:考虑后予以推荐,举荐。举:推选,推荐。“察”“举”与“擢”意思不同。【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警诫;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李清臣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解析】后一个事例不是表现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人”的。【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译文:(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译文:【解析】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1)复,恢复。劝,勉励。罢,撤销。(2)为,被。以,因。申救,辩护,救助。【答案】(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方法然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销了管理常平仓的官员然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2)李清臣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助他。【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日读书几千字。他家有从京师来的客人,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受火灾,李清臣从旁边插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灾,可能是为害百姓太深,老天一定要儆戒他们?”他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位,就荒谬了。”当时大雨不停,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有人告诉他说:“应该用《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作为证据,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这个,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就回答说:“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解除百姓的疾苦罢了。”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大。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以任用,难道可以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推荐了他。绍圣元年,殿试考试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方法然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消了管理常平仓的官员然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用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然而羌夷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来方便百姓然而商人的道路仍不通畅。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只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什么定规。”当时鄜延路金明寨失陷,主将张舆战死,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死。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全部杀掉,以后败亡将士一定全军投降敌军了。”于是仅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只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等,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早年以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李清臣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助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却是不可以的。”李清臣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然而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要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病后登快哉亭①[宋]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8.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解析】作答本题抓住关键词“秋风白”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注释分析“秋风白”的原因,点出这样写的好处,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必须涉及。【答案】①但觉秋风发上生。(1分)②李贺说秋风白,诗人说秋风发上生,不仅指秋风吹动着白发(或是吹白了鬓发),又指秋风萧萧,给人以萧瑟之感。(2分)③这一新奇的用语,也暗示着诗人凄冷的情怀。(2分)9.诗的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无限情”有哪些?结合全诗谈谈此诗的抒情特点。(6分)【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借景抒情,“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有直抒胸臆,“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解答时需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第一问: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对3种即可)第二问:①借景抒情,首联两句视听结合,眺望故乡的路,表达了怀乡思归之情。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2分)②直抒胸臆,第二联,多病之愁,第四联落寞感伤,失意悲凉。(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答案】(1)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2)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3)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张大厨毒杀日本宪兵的原因。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解析】A项,不够准确,张大厨毒杀日本宪兵,有憎恨日本人霸占饭庄的原因,但直接原因是刘一刀的“唆使”。B项,“表现张大厨犹豫……选择的高尚”错误,他之前已做出选择。E项,“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答案】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2)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解析】西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必不可少。如果不设置这样一个人物,侵略者的形象就不具体,张大厨与日本人的交往就显得虚而不实。所以这个人物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感,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西田向大厨学习,引出了下文大厨讲“佛跳墙”做法的情节,西田希望有狗肉又引出了刘一刀送狗肉的情节。另外,张大厨在最后顺手给了西田一个白萝卜,这说明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也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案】①把文中的日本侵略者具体化,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②以西田的言行推动情节发展。③以他未被毒死,表现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丰富了主人公张大厨的形象。(每点2分)(3)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分析张大厨在日本人面前的表现和他所做的事情。刘一刀留下纸包,他吓得“整夜没睡”,说明他有胆小的一面;考虑多天才答应,说明他谨慎。“不卑不亢”的说法,足以表明他有人格尊严。而在谋划计策的时候,他天天思考,又是读书,又是摘抄,没有蛮干,而是精心设计,使计策实施起来毫无破绽,这可以看出他的沉稳多智。在对待西田的问题上,又显示了他性情中的另一面,西田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他的话显示了他是一个渴望安定生活的人,不像一个侵略者。张大厨了解了这一点,也就对这个日本人有了好感,所以没有毒死他。这显示了张大厨善良慈悲的一面。【答案】①胆小谨慎。日本人占领了他的饭庄,他不敢主动反抗,刘一刀要他一起杀日本人,他吓得不轻,考虑了好几天才答应。②有尊严,在日本人面前不卑不亢。③沉稳多智。当接到刘一刀安排的任务后,他不急于动手,而是谋定后动,一举成功。④善良慈悲。对于希望做个厨师的西田,他有一定的同情心,没有置其于死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补叙,小说加上这个补叙有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本题是对探究能力进行考查。本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到底有无必要,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可以从其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旨、情节发展的作用方面思考。无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有理、有据即可。【答案】(示例一)没有必要。理由:①从主旨上说,前文已经明确地暗示了抗日的主题,表达了爱国思想。②从情节上说,前文情节已经很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没有补叙部分更能引人遐想,更有余味。③从人物形象上说,前文已经把张大厨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完整,补叙部分于此无益。(示例二)有必要。理由:①它总括上文,说这是民国三十一年的白楼镇事件,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照应前文吃白萝卜的情节,揭开张大厨和西田不死之谜,使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③进一步表明了小说主人公张大厨的计谋的高明和他的仁慈之心。(观点2分,理由每条2分,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奇人高罗佩何映宇1935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因缘巧合读到了一本奇书,即清代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书共64回,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和后来高罗佩写成的150万言巨著无法相提并论。高罗佩惊叹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有趣,将其翻译成英语介绍至西方。一时兴之所至,竟袭用其中的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狄仁杰探案系列的第一本——《铜钟案》,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高罗佩遂一发不可收,又写出《大唐狄公案》中的后三本——《迷宫案》、《黄金案》和《铁钉案》,之后,每年一本,共写出13本《大唐狄公案》小说。这些作品随即风靡全球。这套书在西方风靡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荷兰外交官必读,而且美国国务院也曾规定,到中国任职的美方工作人员,都要阅读高罗佩的小说,以加深对中国人的了解。可是在写《大唐狄公案》时,他的中国夫人水世芳却颇有意见,高罗佩和水世芳的女儿宝莲·范·古里克对记者说:“她确实有点意见,因为对我母亲来说,她不太能接受这些小说里的那些杀人故事。她出身于中国的上层社会家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社会黑暗面,她似乎也很难想象这样的事会真的发生。我想她在若干年后,仍然没有完全接受它,我想她可能并不太喜欢这一类的小说。”不管怎么说,狄仁杰和高罗佩都火了。狄仁杰在西方人眼中,自然而然就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但你能说高罗佩就是荷兰的柯南·道尔吗?没那么简单。高罗佩是出了名的中国通,他在荷兰莱顿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攻读中文、日文、藏文、梵文,通晓15种语言,硕士论文是米芾《砚史》的英译。1935年,25岁的他凭借关于巴比伦出土文物的出色论文《马头明王古今诸说源流考》获得博士学位,年纪轻轻已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从书画、围棋、古琴到佛教、长臂猿,可以说高罗佩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在小说中,他对中国古代典狱、刑律都如数家珍,因为他仔细研究并翻译过中国古代案例汇编《棠阴比事》,绝非拍脑瓜瞎写。高罗佩兴趣广泛,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古琴。2023年9月刚刚由中西书局出版的《琴道》是他1940年的作品(之后将陆续出版他的《中国绘画鉴赏》《米芾砚史》《嵇康及其〈琴赋〉》《书画说铃》等多部重要著作及译作)。早在他进入荷兰外交部作为助理翻译开始工作的那段时期,他就接触到了中国的古琴。1936年,他前往荷兰驻日本大使馆工作,迷上了古琴,天天无琴不欢。当时,他与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及使馆参赞王芃生结交,在东京,他曾为王芃生抚奏《高山流水》一曲,并谓:“贵国琴理渊静,欲抚此操,必心有高山流水,方悟得妙趣。”到中国之后,他对中国琴棋书画的了解让他很快在文人圈子里成为座上宾。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参加了“天风琴社”,于右任、冯玉祥、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饶宗颐等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谈诗论艺,曲水流觞,引吭高歌,诗韵酬唱,真高雅之事也。在这里,他还收获了幸福。水世芳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当时在荷兰驻华大使馆社会事务部任秘书,并为高罗佩补习中文,两人朝夕相处,难免日久生情。相识6个月后,两人在重庆的教堂结了婚,婚后,他们有了4个子女,其中一位就是宝莲·范·古里克女士。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专门给她弹古琴,总是在深夜,等她已经睡熟了,才弹上一会儿。“我想他喜欢一个人放松的时候弹古琴,我不知道他几点睡觉,有时候他下午会睡一会儿,大概10分钟。他那张琴很古老了,明代的,声音很柔和,非常动听。”而正在拍摄关于高罗佩的纪录片的荷兰导演罗幕听过他弹奏的古琴曲,他说:“其实我觉得高罗佩的古琴技艺并不那么好,我在网上听过他弹奏的片段,一个人怎么可能样样擅长呢!但是一个从不允许外国人参加的私密俱乐部接受了他,说明他真的被中国当时的精英们认可了,而且因为写了《琴道》一书,人们很尊敬他。”高罗佩还留下一张唱片,但估计听过它的人寥寥无几,那不是古琴曲,而是猿哀啼。那猿就是他晚年时的最爱——长臂猿,也成就了他最后一部专著——《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1967年,时任荷兰驻日本大使的高罗佩因罹患肺癌在荷兰去世,年仅57岁。(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主要围绕高罗佩写作《大唐狄公案》和爱好古琴这两个方面组织内容,以丰富的事例真实地表现出这一人物之“奇”。B.《大唐狄公案》这套书在西方风靡,可高罗佩的夫人水世芳对这套书却颇有意见,因为她不相信这样的事会真的发生。C.在西方人眼中,狄仁杰是“东方的福尔摩斯”,高罗佩就是荷兰的柯南·道尔,博才多学的他也确实担得起这一称号。D.在中国期间,高罗佩不仅结识了很多好友,还收获了他的爱情。他与水世芳因工作之便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E.高罗佩晚年最爱长臂猿,他的最后一部专著就与长臂猿有关。他还把猿哀啼的声音留在一张唱片里,表达对这一物种濒临消亡的关注。【解析】B项,“她不相信这样的事会真的发生”说法绝对,文中说是“似乎也很难想象”。C项,“高罗佩就是荷兰的柯南·道尔”错,文中是一个反问,并没有明确表达是这个意思。E项,“表达对这一物种濒临消亡的关注”无中生有。【答案】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高罗佩为什么能够写出13本《大唐狄公案》小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对传主的具体事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其能创作出13本《大唐狄公案》小说的原因。应该说,高罗佩能创作出这一系列作品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偶然的接触、自身的功底、和中国的渊源、先写出的作品在西方的风靡……这些都是筛选的对象。抓住这些要点后再精心组织语言概括,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①因缘巧合读到清代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这部奇书,由此对中国公案小说十分感兴趣。②兴之所至写出的《铜钟案》出版后大受欢迎,使他产生了创作的热情。③他学贯中西,博学多才,是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了解,且对中国古代典狱、刑律都如数家珍。(每点2分,共6分)(3)高罗佩对古琴的爱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要梳理文章内容,找出高罗佩对古琴的爱好的表现。信息就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每一个段落进行筛选,就可以找出能够表现其爱好古琴的信息,然后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答案。【答案】①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古琴,继而迷上古琴,天天无琴不欢,喜欢弹奏古琴。②以琴结友,还成为中国文人圈子里的座上宾,并加入“天风琴社”。③写出《琴道》《嵇康及其〈琴赋〉》等书,受到人们尊重。(每点2分,共6分)(4)你对荷兰导演罗幕听过高罗佩弹奏的古琴曲后给出的评价是怎么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解析】对文中具体内容的探究,首先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解读。荷兰导演罗幕听过高罗佩弹奏的古琴曲后给出的评价是非常客观的评价。他一方面对人们给高罗佩那么高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否定,另一方面又对高罗佩能获得认可表示赞赏。在具体阐述时,要抓住“一个人怎么可能样样擅长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答案】荷兰导演罗幕认为高罗佩的古琴技艺并不是很好,但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2分)这说明一个人不可能在哪个方面都表现突出,只要不断地努力,也许就能够被人们认可,被人们尊重。这一评价非常客观,也非常中肯。(3分)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需要在每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绩,只要他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就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微笑。(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答案】C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宁泽涛火了,一夜之间,朋友圈满是关于他的刷屏,他掀起了整个互联网的潮汐。他虽然是冠军,更是颜值爆表的“体坛小鲜肉”。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C.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已下跌15%,多个国家货币兑美元创多年来新低,货币贬值幅度在3%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多达17个。过去两个半月,A股指数下跌了32%,恒指下跌了21%。D.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析】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虽然是……更是”应改为“不仅是……更是”。B项,搭配不当。“增强……发展”不搭配,应将“增强”改为“促进”。D项,介词误用。应删去“由于”。【答案】C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①②③④⑤⑥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解析】本题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我们可以首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明确的几项。④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排除B、C两项。⑤⑥所在句子句间为转折关系,A项“即使”与“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故应选D项。【答案】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的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__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填写句子。①处前有“然而”,意味着①处要填与前句意思相反的句子;②处前有“总之”,意味着②处要填总结性的句子;③处应填总的提示性的语句。要注意关键词“给予”,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答对一处2分,两处4分,三处5分。)17.右面是“中国民政”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连贯,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解析】解答此类题,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标识的主题;二是标识中的字母、汉字、数字等;三是这些事物与标识主题的关系。这个标识包括“双手”“M”“黑点”“短线”等。联系其主题可知,“双手”的寓意应该与帮助、奉献有关,“M”是“民政”的“民”拼音首字母;“黑点”象征太阳,寓意光明、温暖;“短线”可以认为是光芒,也可以将十二根“短线”理解为十二个月,其与“太阳”一起可理解为一年十二个月都散发温暖的光芒等。【答案】构图要素:双手、变形的“M”、太阳和光线。寓意:双手象征民政部门的奉献精神,变形的“M”是“民政”的“民”的首字母,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象征太阳的光芒(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和重臣曾国藩到玄武湖赏荷,他们各自坐了小船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