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案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案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案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案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理解北宋社会矛盾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改革家范仲淹的勇气、智慧和“忧患”意识,理解改革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改革之路的艰难。学情分析: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高二学生又已经文理分科,文科生经过对历史必修1、2、3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我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本课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教学难点:北宋社会矛盾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时事连线,新课导入

故事1:农民工跪求范仲淹显灵助其讨薪

2023年6月,网上热传一条消息,河南农民工代表特意到范仲淹墓前跪拜,求范公显灵帮他们要回打工的血汗钱。

这则消息说明了什么?【测试】自主学习,基础检测1.北宋中期,农民起义“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究其原因有: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赋役负担沉重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战争连年不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实施“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是

A.宋仁宗

B.范仲淹

C.富弼

D.欧阳修3.本课内容与后面的第2、3课内容有何逻辑关系?【活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故事2:钱穆的《国史大纲》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仁宗)一日特开天章阁,召对(范仲淹等人)赐坐。给笔札,使其当面疏奏(改革方案)。

宋仁宗用最高规格接待范仲淹等人,要他们当面写出改革方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宋仁宗内心忧虑,急切底地希望改革,对范仲淹等人寄予厚望。那么宋仁宗因何而忧?竟然如此急切地想要变革?宋仁宗为何对范仲淹寄予厚望?范仲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改革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活动】合作探究,重难突破一、宋仁宗因何而“忧”?——社会危机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北宋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探究1】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进行学法指导)

(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北宋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有西夏、辽威胁北宋安全,战争连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可再概括为三大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也可概括为内忧外患。

材料一(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探究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宋朝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最害怕的是武将夺权,因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作为安抚,赵匡胤让功臣们“多积金,置田产以遗子孙”。让功臣们去享受良田美宅,积累财富。所以宋代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放任政策。②统治者错误认为富人“为国守财”,会“乐于输纳”,便于应急筹集军费。

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初期土地兼并就非常严重,宋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难怪欧阳修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探究3】分组探究:下列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分三大组探究,互相交流,再派代表阐述探讨的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小结:“三冗”现象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解“忧”为何是范君?——代表人物

请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家境贫寒,过着断齑划粥的求学生活。但勤奋好学,志向远大。1015年考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宋仁宗为什么会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三、范仲淹如何解“忧”?——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

(1)明黜陟,即严格官吏升降考核制度。

(2)抑侥幸,即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3)精贡举,即改革官吏选拔的科举制度。

(4)择官长,即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5)均公田,即调整多寡悬殊的官员“职田”,防止和减少贪污。

(6)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7)修武备,即整治军备。

(8)减徭役,即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9)覃恩信,即督责地方落实执行赦令等恩泽。

(10)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探究4】范仲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整顿吏治。

范仲淹的十事疏中,前五项都与吏治有关,后三项是关于发展经济和整顿军备问题,最后两项是为了保证政策能够顺利的实施。因此核心内容是整顿吏治,主要是从官吏的选拔和升降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讲授】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故事3:范仲淹派人到各地审查官员,并将他们报上来的不才者一笔勾之。富弼说:“一笔勾掉这些官员很容易,但您知道他们一家都在哭吗?”范仲淹说:“一家哭有比一个地区的百姓哭厉害吗?”遂悉罢之。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四、仁宗之“忧”何以未解?——失败原因

仅仅一年多时间,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夭折了。

古今学术界对庆历新政失败原因有不同看法: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定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