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_第1页
项目六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_第2页
项目六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_第3页
项目六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_第4页
项目六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

熟悉物流企业劳动力投入统计任务二

熟悉物流企业劳动对象投入统计目录页

CONTENTSPAGE项目六物流企业投入统计任务三

熟悉物流企业劳动资料投入统计任务一熟悉物流企业劳动力投入统计过渡页

TRANSITIONPAGE职工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一)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物流企业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可分为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两大类。一、劳动力数量统计职员统计中不包括:(1)离开本企业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2)从单位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中进行物流业务活动的家庭工。(3)发包给其他单位的物流业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人员;承包本单位物流业务,其劳动力不由本单位直接组织安排的农村搬运队人员。(4)参加本单位劳动的军工和在校勤工俭学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5)离休、退休、退职人员。(6)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等其他按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企业其他从业人员是指未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企业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在本企业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以及第二职业者。不包括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其他从业人员包括不包括(二)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统计1.期末人数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末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从业人员。2.平均人数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量,用以反映报告期内劳动力占用的平均水平。期末人数是一个时点指标,反映企业报告期末从业人员的规模,是编制和检查企业劳动力计划、研究劳动力结构等问题的重要指标。期末人数月末人数季末人数年末人数平均

人数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平均人数时的注意事项:(1)每天实有人数是指企业每天所拥有的人数,即在册人数,不论是否出勤,都应计算在内。(2)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实有人数计算。(3)新建企业或撤销企业在计算报告月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或撤销前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3.从业人员人数变动统计通常,可编制从业人数变动表及计算相应的有关指标来反映人员的变动情况及程度。从业人员人数变动表如下表所示。从业人员人数变动表人数人数一、期初从业人数二、本期增加人数1.从农村招收2.从城镇招收3.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4.录用的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5.调入人数其中: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入6.其他三、本期减少人数1.离休、退休、退职2.开除、除名、辞退3.终止、解除合同4.调出人数其中:调到外省、自治区、

直辖市5.其他四、期末从业人数本期从业人员增加人数和本期从业人员减少人数:从农村招收的人员是指从农村劳动力中招收的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来自农村的补充自然减员的人员。从城镇招收的人员是指从城镇社会青年、待业人员中招收的参加工作的人员。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是指从部队复员和转业后,直接由企业录用的人员。录用的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是指在大专院校、研究生院(部)以及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由企业录用的人员。调入人员是指在报告期内从外单位调入的人员。其他人员是指除以上几类人员外,本企业增加的从业人员。本期从业人员增加人数本期从业人员减少人数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离休人员: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条件,退出生产或工作岗位,办理离休手续享受离休待遇的人员。退休人员: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条件,退出生产或工作单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退职人员:是指从业人员本人自愿,或因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而办理离职手续享受相应待遇的人员。开除、除名、辞退人员开除人员:是指从业人员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从业人员。除名人员:是指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由企业办理除名手续的从业人员。辞退人员:是指犯有违纪行为,由企业办理辞退手续的从业人员,以及因其他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从业人员。终止、解除合同的人员是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由于正常或非正常原因,与企业终止和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合同制从业人员。调出人员是指在报告期内由本企业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从业人员。其他人员是指除以上几类人员外的本企业减少人员,如停薪留职、死亡人员。本期从业人员减少人数从业人员人数变动表中的四大类指标具有以下平衡关系:期末从业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从业人员人数变动程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或者:为弥补该指标的不适,可分别计算从业人员人数增减比重指标。计算公式如下:二、劳动力素质统计劳动力素质是指表现在劳动力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先天赋存和后天培育的各种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的总和。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文化技术素质包括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生产经验等。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生理机能,以及身高、体重、健康等体质状况。政治思想素质包括道德观念、政治信仰、精神面貌、行为规范等。(一)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统计1.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的结构统计(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2)生产工人2.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的平均水平统计(1)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2)工人平均技术等级(3)管理人员平均技术素质或者: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将各等级作数量化处理,以一级为1,二级为2,三级为3,然后按单项数列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技术素质。(二)劳动力身体素质统计1.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从业人员按年龄分组的一般标准如右表所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的计算与分析过程如下:从业人员按年龄分组的一般标准20岁以下21~35岁36~50岁51~55岁56~60岁61岁以上青年型青壮年型中年型老年型1.分别计算各年龄组的人数和比重。2.利用算术平均数法算出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3.判断从业人员的所属类型。2.发病率(三)劳动力政治思想素质统计指标1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人数及其比重指标2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人数及其比重指标3受处分人数及其比重指标4犯罪人数及其比重常用指标三、劳动时间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构成及核算方法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的尺度,是指工人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为了准确地计算劳动时间,需要分析劳动时间的构成。劳动时间构成是指将劳动时间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组,以反映劳动时间的内部结构状况。劳动时间的构成及其核算方法有以下九种。1.日历工日数与日历工时数日历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日历工时数=日历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2.公休工日数与公休工时数公休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节假日数公休工时数=公休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3.制度工日数与制度工时数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休工日数制度工时数=制度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这是以工日和工时表示的工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利用的全部可能的班内劳动时间。公休日是国家制度规定的工人应休息的节假日。制度工日(工时)数是指制度规定的报告期内工人应该工作的工日(工时)数。4.缺勤工日数与缺勤工时数缺勤工日数=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缺勤天数缺勤工时数=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5.出勤工日数与出勤工时数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全日缺勤工日数出勤工时数=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

-非全日缺勤工时数缺勤工日(工时)数是指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因故未出勤的时间。包括病假、事假、产假、旷工、工伤等时间。出勤工日(工时)数是指工人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工日(工时)数。非生产工日(工时)数是指工人出勤后由于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于班内从事其他活动而未从事生产的时间,如防汛、抗旱、参加各种会议、环境大扫除等。6.停工工日数与停工工时数停工工日数按全日停工(即停工满一个轮班)计算。实际停工不满一个轮班的称为非全日停工,按工时计算。7.非生产工日数与非生产工时数非生产工日必须是员工在出勤时间内,整个一个工日都用于从事非生产性作业活动,不满一个轮班则按工时计算。停工工日(工时)数十只工人出勤后因各种原因(如停电、待料、待工具、待任务、设备故障等)而不能从事生产工作的时间。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与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全日停电工日数-前日非生产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数-非全日停工工时数-非全日生产工时数9.实际工作工日数和实际工作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加班工日数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工时)数是指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实际工作工日(工时)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劳动时间的构成可用下图来表示。(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1.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统计指标反映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是研究劳动时间利用的一项基本指标。(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工人在出勤时间内从事生产活动时间所占比重。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实际用于生产工作的时间所占比重。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按工日(工时)计算的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2.劳动时间统计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劳动时间资源劳动时间消耗项目数量项目数量比重(%)日历工时减:公休工时240000640001.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2.缺勤工时其中:(1)产假(2)病假(3)事假(4)工伤假(5)旷工(6)迟到早退3.非生产工时4.停工工时其中:(1)原料不足(2)动力不足(3)设备故障(4)待工具(5)待任务16060012500400700025002600—50050—91.257.100.233.981.421.470.880.770.460.280.03最大可能劳动时间

(制度工时)176000合计176000100.00劳动时间统计平衡表根据劳动时间统计平衡表内资料可作如下分析:(1)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该物流企业6月份未使用劳动时间中病假所占比重最大为3.98%,其次是工伤假所占比重为1.47%。该物流企业6月份未使用劳动时间中的停工时间所占比重为0.77%,停工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其次是设备发生故障。(2)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由于工时未被充分利用而损失的产值=每一实际工作工时平均产值×未能利用工时数(3)分析加班加点情况可计算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分析企业劳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劳动报酬统计(一)劳动报酬总额统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企业劳动报酬也分为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1.职工工资总额统计(1)职工工资总额的构成(2)统计职工工资总额的原则2.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职工

工资总额计时

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①与职工的统计口径一致。②只统计劳动报酬。③按报告期实发数进行统计。(二)职工工资的统计分析1.平均工资及其变动分析平均工资的变动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类职工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二是各类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的影响。2.实际工资及其变动分析计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公式为:计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公式为:3.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的对比分析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的对比分析是计算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平均工资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指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任务二熟悉物流企业劳动对象投入统计过渡页

TRANSITIONPAGE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既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矿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如各种矿产、森林等;另一种是原材料,即经过人类加工生产出来的物资资料,如生铁、钢材、棉花、原木等。劳动对象的概念一、原材料收、支、存统计原材料的收、支、存统计主要是通过有关原材料的收入量、消费量、拨出量与库存量的核算。(一)原材料收入量统计原材料收入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收到并经验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原材料数量。计入计不入实际收到的原材料,不论是购入的或者是借入的;被动用了的部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运输途中的原材料;运输途中的损耗、短缺;达到本企业,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原材料。(二)原材料消费量统计原材料消费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投入使用的原材料数量。计入计不入只要是在本企业消费的,不论是企业自备的原材料或是借来的原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原材料和借出的原材料。(三)原材料拨出量统计原材料拨出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拨出并以办理出库手续的全部原材料数量。计入计不入外发加工、卖出、借出以及无偿援助拨出的原材料。凡已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不论是否提走,均应作拨出量统计。在企业内部车间、仓库件的拨出转入的原材料。(四)原材料库存量统计原材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上(通常是期末、期初)尚未使用而实际存有并归企业所有或支配的原材料数量。计入计不入企业有权支配动用的原材料,不论是购入的还是借入的,也不论存放在本企业还是委托企业代为保管的。企业无权动用的原材料、错发到本企业的原材料。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原材料期末库存量=原材料期初库存量+本期原材料收入量-本期原材料消费量-本期原材料拨出量+盘盈-盘亏范围二、原材料消耗与利用统计(一)原材料消耗量的范围原材料消耗量是指生产某种产品自投料开始到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不包括合格品和废次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余料、废屑残渣等各种工艺性损耗;物料、半成品、在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所发生的损耗;由于设备检修、开门、停工引起的物料消耗;返修改制不合格品消耗的原材料等。进入生产过程之前的各种储运损耗;已完成但未检验的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在制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科学实验、技术革新、非标准设备制造、劳动保护等消耗的原材料。包括(二)原材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1.投料法对生产过程比较简单,生产周期比较短,不需要对在制品、半成品进行盘存的产品,可以采用投料法计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领料量-本期退料量若企业没有完善的退料制度,则计算公式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原材料数量-期末领而未用的原材料数量2.平衡法对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生产周期比较长,需要对在制品、半成品进行盘存的产品,可以采用平衡法计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结存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结存折料量3.构成法对连续投料、连续生产、不便于对在制品进行盘存的产品,可采用构成法计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原材料消耗量=入库成品重量+废次品重量+各种工艺损耗量(三)原材料消耗水平统计1.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其计算公式为:2.原材料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有效利用程度的角度,反映原材料消耗的经济效益。原材料利用率有两种涵义:原材料利用率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产品数量的多少来反映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原材料利用率是以构成产品实体的某种原材料数量占消耗该种原材料数量的比率来反映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任务三熟悉物流企业劳动资料投入统计过渡页

TRANSITIONPAGE一、物流设备数量统计(一)实有设备数实有设备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末,通常是年末实际拥有的设备数量。包括不包括企业自有及租入(或借入)的、已安装及未安装的设备。已批准报废的、订购未运抵本企业的设备,以及租出(或借出)的设备。已安装设备已报废设备(二)已安装设备数和未安装设备数已安装设备是指已安装完毕并经正式验收的设备,包括正常开动的设备和备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包括由于临时故障而不能开动和待修的设备、正在修理和改装的设备、封存保管的已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在一定地点的移动使用设备等。未安装设备包括已购入但未安装的设备、已安装但未正式验收投产的设备、仓库中储存的多余设备以及因不需要已拆除或正在拆除的设备。(三)已安装设备使用数和已安装设备未使用数已安装设备使用数是指报告期内已经开动过一天(一个轮班)以上的设备数量。已安装设备未使用数是指报告期内未使用的设备数量。已安装使用设备

包括由于季节性生产、大修理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的设备,正常备用或替换使用的设备。已安装未使用设备包括已经停止使用的设备、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不使用的封存设备,以及企业不需要并经正式确定处理的设备。(四)完好设备数完好设备是指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设备:(1)设备性能良好,能达到原设计性能,设备精度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没有较大的缺陷,磨损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技术标准,主要的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正常。(3)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没有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二、物流设备数量利用统计(一)实有设备安装率实有设备安装率是指已安装设备数与实有设备数之比,它反映实有设备的安装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