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财政平衡_第1页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_第2页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_第3页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_第4页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财政平衡的概念与理解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财政赤字的概念与口径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一)概念财政平衡是指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的对比关系。1.财政收支对比的可能性(1)收大于支,有结余(2)支大于收,有赤字(3)收支相等,即平衡2.财政平衡的理解(1)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某一个时点上的平衡,不可能时时平衡。存在结余或者存在赤字是常态。但是又不能一直存在结余和赤字。一直存在结余,说明财政资金没有充分运用。一直存在赤字,财政又会面临风险。(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一般是考察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对比,一个年度内平衡。动态平衡是从更长的时间,考察年度间的财政收支对比,一个周期内平衡。一个年度内不平衡,但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局部平衡是仅考虑财政部门的平衡。全局平衡是要联系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财政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财政收支仅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货币收支的一个分支。财政收支同其他部门(家庭、企业、对外)的收支是紧密相连的。从全局角度研究财政收支平衡,才能分析财政平衡的原因和结果,调节经济运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4)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应该关注财政平衡的真实性。如果存在着不真实的财政收入,存在着需要财政负担的大量隐性债务或者或有债务,即使账面上存在财政平衡,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参考:财政收入质量等真实性内容(5)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都成为相对独立的预算主体。应该关注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平衡。(6)预算平衡与决算平衡预算平衡是在预算时安排的财政平衡。决算平衡是在决算是实现的财政平衡。预算平衡并不一定能实现决算平衡。(预算执行中可能面临着调整,存在着增支减收的情况)3、财政不平衡的原因财政收支作为一对矛盾,运行的形态就是财政平衡与不平衡。实际上存在多个影响财政平衡的因素:(1)外部冲击与财政不平衡现代经济属于开放经济,国外各国经济运行的状况,会通过进出口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传导国内,这种外部冲击会最终影响到财政平衡。(2)意外事件与财政不平衡国内经济社会也经常面临各种意外,导致增支减收。自然灾害、战争、动荡(3)经济波动和税制结构不合理与财政不平衡经济出现萧条和衰退,导致收入减少,而政府支出增加。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弹性不足,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提供足够财政收入,导致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增长的需要。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关系(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1.社会总供给的概念(p299)(1)微观意义上的供给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特定市场上,与每一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供给表---是指一定时期每一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向市场上提供的某商品的数量表格。供给曲线---把供给表中价格与供给量的组合关系点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就是一条供给曲线。PQOSPOQS1S2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2)宏观意义上供给——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品、消费品)另一部分是由国外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输入。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社会总供给的主要表示指标。2.社会总需求的概念(299页)(1)微观意义上的“需求”需求---是指特定时期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在每一价格下愿意并能够买的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变量可以建立函数关系。DPOQPQD1D2需求曲线(2)宏观意义上的需求——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对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有支付能力的总购买力。社会总需求=本期投资需求总量+本期消费需求总量+本期国外需求总量国内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集体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出口需求)社会总需求

市场上微观均衡

1均衡概念

2.均衡价格

3.均衡数量

EDSPOQP*Q*P!P2Q1Q2Q3Q4盈余短缺PODD’SEE’P1P’Q1Q’QPOQDSS’P1P’Q1Q’EE’F3、社会总供给和和社会总需求平衡(1)概念是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相等。社会供求平衡包含实物方面的平衡也包含货币方面的均衡。社会上由价值运动通过分配合再分配形成的社会总需求,与实物形式流转形成的社会供给的基本对应。

ADASPYOY*P*货币市场均衡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总需求函数

总产量物价水平总供给函数资本存量工艺技术资源禀赋产品市场均衡就业量(2)考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分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是相对的,多数时候是不平衡的。如何判断是否平衡?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失业商品市场:物价上升水平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变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上升、利率汇率水平上升,失业率下降。(3)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产品积压,生产下滑。流通费用增加,资金周转缓慢。工人失业,工资水平下降。财政收入下滑。资源过剩,会产生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商品销售快,物价提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提升。利率上升,企业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用工紧张,工资水平上升,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资源紧张,会发生一定的通货膨胀。(4)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现实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需要社会产品价值运动和实物运动的统一。由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实现都是以价值形式实现的。价值的实现形式表现为货币运动,货币运动具有相对独立性。需求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供给则是表现为实物的供应。很难保证两者的一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是经济运行的常态。现实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膨胀、有效需求不足都是具体的表现。(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财政平衡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总供给流量等于总需求流量。C+S+T+M≡C+I+G+X(1)C消费S储蓄M进口额X出口额T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G政府支出这个关系式说明,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总供给方:C+S+T+M社会总需求方:C+I+G+X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时,可以调节税收收入或者政府购买来实现两者平衡。G-T≡(S-I)+(M-X)(2)财政存在缺口(即赤字),需要动用国内储蓄或者增加净进口来弥补。财政缺口=净储蓄+净进口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帐户赤字封闭型经济

M-X=0,有G-T≡S-I

(3)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结论(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3)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市场行为,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三、财政赤字(一)概念财政赤字是指当年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设赤字:由预算有意识安排的财政赤字。——赤字财政。决算赤字:预算安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多是由主观不可观测的因素造成。(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1、硬赤字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债务收入和债务支出被安排在经常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中。2、软赤字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美国一般不把债务收入作为经常性收入,而是把它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来源。日本:把国债分为国债和赤字国债,将赤字国债作为弥补赤字来源。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

-(总支出+净增贷款)总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不含债务收入);无条件赠款包括各国政府赠款、本国其他各级政府赠款和国际组织赠款。总支出包括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服务、国债利息等经常性支出,还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和购买存货、土地和无形资产及资本转让;净增贷款是指本期政府对国内其他各级政府、国内金融机构、国内非金融公共企业的贷款和对国外贷款减去各项贷款的还款。(三)我国的赤字口径我国把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作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内容。中央政府可以举债弥补财政赤字。地方政府预算中不列赤字。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年度数据中明确:“财政收入中不包括国内外债务收入。”历史上,我国曾经将债务收入作为经常性收入。而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对于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来弥补。1994年,中央银行独立,中央政府赤字不能再向银行透支,公债成为弥补财政赤字来源。债务收入不列入经常性收入。中国财政平衡公式的变化: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这一时期的财政平衡的不同于世界通行的财政平衡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公债收入和公债支出列入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中。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

-(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2、1994-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这一时期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改革相配合,中国的预算制度进行了某些修正,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公债收支剔除出了财政收支。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平衡公式,仍然与国际通行的财政平衡公式存在差异。从2000年开始,中国将债务利息支出列入中央财政总支出中。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31-MAUQ我国财政赤字情况年份绝对数(亿元)占GDP的比重(%)1979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35.468.9+0.57115.2662.82596.92999.92248.9968.02708.07500.08000.03.351.53+0.010.621.092.621.641.060.040.092.201.99-32-MAUQ4.财政赤字的规模衡量(1)赤字依存度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赤字依存度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2)赤字比率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四)财政赤字按照与经济运行关系划分的类型1.周期性赤字是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赤字。是政府为了熨平经济周期而安排的财政赤字。周期性赤字存在反映了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影响。往往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增减。周期性赤字是一种内生赤字。2.结构性赤字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在给定的充分就业条件下,(如失业率不超过4%-5%),由于财政政策的作用存在的赤字。结构性赤字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变量引起的赤字。是一种外生的赤字。体现了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现实中的赤字往往由这两种赤字组成。3.现实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关系DEF=SD+CDSD=(G-tYf)CD=DEF-SD=(G-tY)-(G-tYf)=t(Yf-Y)DEF=CD+SD=(G-tYf)+t(Yf-Y)DEF代表现实的赤字SD为结构性赤字CD代表周期性赤字Yf表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Y代表实际的产出水平t表示宏观税负率G表示财政支出4、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结构性赤字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而周期性赤字是经济衰退的结果和表现。将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对判断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政府的财政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财政赤字的基本用途为战争经费融资拯救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发展(五)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1.财政发行货币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货币发行。货币的财政发行会引发通货膨胀。条件:计划经济时期,中央集权条件下,银行代理国库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很少采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2.财政透支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代理国库。如果透支数额过大,也会引起货币增发,引发通货膨胀。1995年以前,中国一部分财政赤字是通过向中央银行直接借款或透支弥补的;1995年通过的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不得向财政部提供借款或透支。3.动用财政结余如果政府有结余,则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财政结余一般表现为银行的财政性存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4.发行公债通过发行公债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也称赤字国债化。这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种弥补手段。发行公债一般不会增加基础货币量,一般也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