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1004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审核人: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191004◆课程英文名称:TheModernHistoryofChina◆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二)教学目标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意识,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夯实课程基本知识,开阔知识视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二)教学难点1.相关知识点的解析,如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与中国社会的影响变迁。2.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运用个案分析,突出以个案“特色”考察宏观格局。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学者在学术上的相合与分歧,正确地看待世界视野下近代中国的变革。四、学时分配计划(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章内容概要学时1绪论22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3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154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5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106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67辛亥革命148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8合计78(二)非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学时章内容概要教学要求学时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1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了解中国资本主义发端与艰难发展14甲午战争及其影响了解战后中国之危机及各方应对15维新派、维新思想与维新运动维新派、维新思想与维新运动16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之成败之因及意义17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意义1合计7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定价:62元,书号:ISBN:978-7-04-036274-9(二)教学参考书资料书类2、中国史学会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包括《鸦片战争》(六册)、《太平天国》(八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六册)、《洋务运动》(八册)、《中法战争》(七册)、《中日战争》(七册)、《戊戌变法》(四册)、《辛亥革命》(八册)、《北洋军阀》(六册)。通史专史类3、《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刘广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4、《中国近代通史》(1-6卷),张海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8、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华书局,20129、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1、(日)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3、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增订本),三联书店,201214、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15、吴义雄:《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17、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18、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19、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三联书店,201120、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21、(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2、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岳麓书社,200023、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4、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三联书店,199725、《甲午战争史》,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6、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27、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8、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三联书店,200929、茅海建:《戊戌变法史实考》,三联书店,200530、茅海建:《戊戌变法史实考二集》,三联书店,201131、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33、(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4、(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5、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36、(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37、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8、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739、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740、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741、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84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43、(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44、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联书店,199745、(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论文集类46、郭双林、王继添:《中国近代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工具书类47、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48、曾业英主编:《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9、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译室:《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黄光域:《近代中国专名翻译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论文类阅读《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香港《近代中国研究》、美国ModernChina等学术刊物发表的相关论文。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查【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项目报告/论文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讲述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意义,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总体认识。(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分期、线索、特点;研究概况、学习方法、意义。重点和难点: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分期和基本线索。(三)教学内容1、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2、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3、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概况;4、中国近代史的特点;5、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6、中国近代史主要著作介绍。(四)思考题1、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和主要内容。2、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3、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论著、资料和工具书。4、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方法问题。第二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教学要求讲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影响,让学生掌握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战后十年的中国社会变化。重点和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总结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三)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清朝的衰落(2)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2、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1)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是否过激?林则徐神话的诞生(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3)战争的三个阶段A、如何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汉奸、奸细问题?第五纵队。B、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舟山问题。(4)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A、清军失败原因探析(军事制度)B、战争前中国的衰落问题落后就要挨打?C、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而未吸取教训的原因清廷羁弥外人的方式琦善、耆英3、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1)社会经济的变化近代来华的外国传教士,通事、广东英语的出现中国开门(2)思想和学风的转变(四)思考题1、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2、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是否过激?林则徐神话的诞生3、如何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汉奸、奸细问题?第五纵队4、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舟山问题5、清军失败原因探析(军事制度)战争前中国的衰落问题落后就要挨打?6、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而未吸取教训的原因清廷羁弥外人的方式琦善、耆英7、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必读书目: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2.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第四章“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及第五章“条约制度的形成”。第三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洪秀全的思想和拜上帝教;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天京变乱及太平天国失败;太平天国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湘淮军的崛起和特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等。(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借师助剿”;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尤其是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曾国藩湘军的崛起和特点;天京变乱的原因及其后果;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政治情况和特点;洪仁玕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重点:广州人民的反入城斗争问题;第二次鸦战中的叶名琛;外国使节驻京问题。难点:阐明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起义的历程,全面理解太平天国是单纯农民战争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天国悲剧的阶级根源、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并能深刻总结血的历史教训;农民英雄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他们不可能创造一个真正的地上“天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破坏是中国革命屡次陷于失败境地的重要原因。(三)教学内容1、第二次鸦片战争(1)广州人民的反入城斗争问题(2)第二次鸦战中的叶名琛(3)外国使节驻京问题(4)俄国侵占我国西北、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问题2、太平天国起义(1)洪秀全和金田起义(2)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3、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改革(1)《天朝田亩制度》(2)各项制度和措施4、辛酉政变以后的政治格局(1)辛酉政变(2)政变后的格局5、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2)分裂后的形势和《新政新篇》的提出(3)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4)太平天国的失败(5)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6)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四)思考题1、洪秀全的主要著作及其革命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的差别。2、简述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的基本状况。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4、简述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措施及湘军组建的基本状况。5、英法侵略者怎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6、在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7、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掠夺了我国哪些领土?8、辛酉政变的性质及其影响。9、评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的原因和后果。10、评述洪仁的《资政新篇》。11、中外反动派怎样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参考书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章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教学要求了解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并对其作用进行评价;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冲突;掌握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社会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掌握中国资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的产生;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洋务派与洋务宗旨、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重点和难点:掌握洋务运动的进程、内容,讲述中国新的生产关系产生的必然性。(三)教学内容1、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相对稳定的局面(19世纪60-90年代)(1)军事上的胜利:曾国藩、李鸿章的湘淮军,外国武装和太平军的失败统治秩序的恢复: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税的恢复,书院、科举制的恢复(2)潜在的危机:来自西方的威胁、捻军起义及各地起义(3)统治集团的更新2、政权结构变异与洋务派官僚集团形成(1)中央政府权力机构的变异A、慈禧太后专权体制的确立B、总理衙门权限和官制的制定(2)地方权力强势的形成A、督抚军政权利的扩大和定型军事上人事上B、财政整顿与地方财权的确立田赋盐税关税举借外债权(3)洋务派的形成A、世派与洋务派的关系B、汉族官员的崛起与湘淮洋务集团的形成C、洋务派的思想主张D、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借法自强(2)中体西用3、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1)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一组与洋务运动有关的词汇。(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3)清流派的兴起与沉寂4、总理衙门的设立与外交体制的刷新(1)总理衙门和其他涉外机构的设置(2)近代外交体制的初建A、中国从此有了专职的外交机构B、开始派遣正常性的驻外使节5、军事工业和陆海军的建立(1)军事工业(2)新式陆海军6、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1)官督商办企业(2)商办企业7、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1)新阶级的产生(2)思想文化的演变(四)思考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3、中国的商办企业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困难。4、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怎样诞生的?5、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要点?第五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一)教学要求了解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探讨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中国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重点和难点:阐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使学生明了国家领土主权所遭受的危机;阐明清政府的腐败,使学生明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必要性。(三)教学内容1、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2)美、日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2、中法战争(1)法国发动侵华战争(2)中国不败而败3、中日战争(1)战前的朝鲜问题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2)日本不宣而战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动(3)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灭(4)《马关条约》的签订(5)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四)思考题1、简述我国新疆遭受的侵略及我国军民保卫新疆的斗争。2、《烟台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3、中法战争有哪些重要战役?为什么中国最终不败而败?4、简述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及重要爱国将领的战绩。5、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六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系统了解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基本史实。2、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史实对相关重要理论问题作出思考。3、把握贯穿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爱国主义的主线,从仁人志士的奋斗精神中领受启迪。(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发端、高涨、百日维新及失败;重要人物、事件、学会、报刊;戊戌变法历史意义与局限性;义和团运动背景、发展;八国联军侵华与京津军民之抗击;东南互保;《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的功绩与局限。重点和难点:阐明维新运动产生的必然性,使学生明了戊戌运动的意义;说明人民群众在挽救民族危亡时的作用与力量,要求学生掌握义和团功绩与局限性。(三)教学内容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1)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2)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3)维新运动的高涨(4)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5)百日维新及其失败(6)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7)有关戊戌变法研究的几个问题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2)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3)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4)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5)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6)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四)思考题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目的及其内容。3、《中俄密约》的内容和影响。4、什么是“新建陆军”?5、试评康有为维新思想。6、什么是“公车上书”?7、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学会、学堂和报刊的概况。8、维新派与顽固守旧势力论战的内容。9、“百日维新”的内容。10、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1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2、山东、直隶义和团的著名领导人。13、义和团在山东、直隶、北京、天津的著名战斗。14、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15、如何看待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政策?16、“东南互保”是怎么回事?17、《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8、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第七章辛亥革命(一)教学要求1、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背景。2、了解、认识革命团体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派的形成。3、认识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及革命活动情况。4、认识清廷立宪和立宪派的宪政活动。5、了解和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6、了解和认识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背景与社会基础;孙中山、兴中会、同盟会及政纲;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重点和难点:讲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掌握产生的社会基础;阐明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历史背景及过程;明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掌握其意义及不足。(三)教学内容1、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1)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2)清末“新政”(3)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1)孙中山和兴中会(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3)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3、革命运动的发展(1)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2)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3)群众性的反抗斗争4、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1)“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2)“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5、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1)武昌起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