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课件_第1页
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课件_第2页
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课件_第3页
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课件_第4页
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经济管理

第一章导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要性、管理任务和目标、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实现利润等。第一节农业管理三农目标三农问题是农民自身问题,也是国民经济问题,还是政权问题。三农目标:生产力发展,发展经济建设、奔小康,富裕农民、增加收入。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邓小平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一)农业是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13亿人口,衣食是大事,是生产者的载体,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工业原料70%源于农业,等于一人养三人。农业是各业的发展前提,大家都知道没有第一产业就没有二、三产业,没有二、三产业,没有工业,没有城镇建设,就没有一切。农业是劳动力源泉。九亿农民,四亿劳力,劳力是城镇建设的主力,城镇发展,农民增收,城乡才能协调发展。农业增收、丰收,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世界大同。农业是财政主要来源,国家的税收的一半直接、间接来源于农业,税收越多,国家反补农业的越多,农村发展越快。农业发展促进国际化发展,世界认为中国人多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必须发展农业,自己富起来。农业(生产经营范围)狭义广义种植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三农问题”的原因:城乡分治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户籍管理上严格的城乡分离,农产品统购统销。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维持城市人口的相对稳定,确保城市物资的供求平衡。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通过国家垄断收购和销售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城市居民的供应和工业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同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获取大量工业建设资金。“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表10-2;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下同。只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就能养活自己!——袁隆平

(二)农村是政权的基石有社会安定的功能,农村稳定,社会稳定。经济支撑功能,农村兴旺,社会兴旺,支撑国家。发扬民族传统的功能,五千年文明史,五十六个民族,农业发展,才能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维系农民群体的功能,农村安定,农民安康,农村和农民是关键,通过“国以民为本”途径,达到巩固国家政权。保护环境资源的功能,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大部分在农民手中,农民不保护,别人有劲使不上。发展生产力的功能,大量的潜力都在农村,农村不发展,别人再使劲,不济事。(三)农民是“国以民为本”的主体10个人就有7个农民,全国大部分土地在农村,来了东西只要农民上来一抢就空,农民富了,国家就富,农民穷了,遍地都是穷人。目前农村状况:(1)优势:(2)问题:谷贱伤农,重工轻农,扶商扼农、城富乡穷。

二、三农目标(一)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特征: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经济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目标:高效、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富裕文明的农村。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改革目标。(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粮食投入,加强粮产区建设农力,支持粮产区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调整结构,多种经营;搞活市场,防止伤农,也别坑人;深化农存改革,用足用活政策。

3、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靠科技(关键)

1、靠政策4、靠产业化经营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

200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时政聚焦(二)分类

按发展分:原始、传统、近代、现代、未来农业;增长方式:粗放、集约;按特色分;绿色、蓝色、白色;耕作分:烧垦、轮垦、免耕、灌溉、旱作农业;产品按物质能量循环分:有机、无机、生态农业;产品效能分:生产性、观光、旅游、休闲等;按生产要素分:物质、知识农业;此外还有精准农业、信息经济农业、电脑农业。二、农业特点

农业的自然和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服从市场导向;土地不可代替论;农业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矛盾,一是农时要符合资源要求;二是农闲时充分利用设备、人力;加快资金周转。农业受社会、经济制约;农业是个系统、整体上述特点反映了农业的规律,有助我们采用相应技术,措施,方法。农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美国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中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小结:三农是我国各方面的中心,改变二元结构是急切事宜,不可忽视;农业理解应是综合部门,综和行业,农业是个复杂系统;农业管理有三个内容,即合理配置资源,组成最佳生产力;调整上层建筑;理顺生产关系。农业生产管理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手段。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正确的说法是()①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②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千万万个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③它是继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④这是适应我国生产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④2、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是()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B、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现代化C、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D、改变所有制结构

C

B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导向第一节市场经济特征一、社会经济形态和机制(一)市场经济概念: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叫市场经济。1、市场2、商品3、货币4、价值5、价值规律6、等价交换(二)社会经济类别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不去交换;2、商品经济:不是自用而是专门用作交换产品。3、产品经济:按需分配经济,共产主义经济。其中商品经济是主要形式。(三)运行机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特征(一)共性特征: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利性、自发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形式并存;多种调节手段控制。三、社会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废除妨碍公平制度;建立公平市场;依法管理,严格监管;发展资本市场,扩大金融市场,支持小型企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二节市场职能与机制一、市场职能交易职能:买、卖,原料、产品,加工。实体职能:运、存、加。辅助职能:标准制定、资金筹集、风险承担沟通信息、市场机制运行。二、市场机制:(一)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涵义: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价格随资源丰缺程度、供应变化和竞争状况上下升降,出现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进而自发地配置资源,自发地调节商品供求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环节的活动。价格机制特点:具体商品(个别商品)价格大于社会商品价格时,赔钱;个别商品价格小于社会商品价格时,挣钱;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背离。商品价格大于社会价值时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利。否则,赔钱。这就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商品价格与供应成反比,与需求成正比;商品价格与商品丰缺成反比;商品与竞争成反比。农产品需求曲线:通常情况下,农产品需求量与农产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价格P

需求曲线D

0需求量Q

图5-1农产品需求曲线

(七)补充两个概念

1、恩格尔定律及FAO的分类恩格尔定律: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一个家庭(国家)的收入越低,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消费的份额越大;在收入(总支出)增长的情况下,食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虽然也增长,但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总支出X100%FAO的分类:根据各国的恩格尔系数,FAO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至60%为温饱;40%至49%为小康;30%至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这一分类,我们可以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2、洛伦茨曲线(Lorenzcurve)总收入(%)100

50

050100总人口(%)

图5-2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洛伦兹系数)主要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公平程度。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用基尼系数作为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其中:G——基尼系数j,k——不同的收入组m——收入组的个数nj——拥有收入j的人数nk——拥有收入k的人数

——总人数——平均收入y——个体的收入基尼系数的数值一般在0~1之间,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越高。联合国有关组织据此作出规定:若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1978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基尼系数由0.21扩大到0.34,扩大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扩大0.8个百分点。1996年基尼系数下降为0.32,比1995年下降2个百分点,恢复到90年代初期水平。随后差距开始逐年扩大。(二)供求机制

1.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表现:数量矛盾;市场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量大价低,质高价高。季节供应矛盾;以少为贵。产地与销售地矛盾;反映地区差价。2.商品供求运动形式:量大价低,供大于求,商品积压;量小价高,供小与求,商品稀缺;3.商品随价格变动。始终随价格成反比;(四)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价格P供给曲线S0供应量Q图5-3农产品供给曲线(四)竞争机制竞争表现:抢市场;囤集集奇;血本不惜等;竞争形式:购者竞争;卖者竞争;双方竞争;竞争内容:同行竞争;同类竞争;替代产品竞争;原料竞争;争夺消费者;小结: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共同作用,形成市场机制。其中价值规律是内因,市场是外因,商品竞争是条件。第三节需求与供给一、农产品需求(一)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数量的差异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可变性与替代性;需求的弹性。必须品弹性小,高营养品弹性小。(二)影响因素人口;价格;收入;消费者偏爱;价格变动;看涨,看爽;二、供给(一)影响因素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原料价格,高降,低升,库存影响,大价低,反之价高;口岸影响,进口大,价格低,反之高。(二)供应时期变化短期供应,弹性小,为什么?不买坏了;中期供应,一般农产品适宜,长期供应,粮食和耐储品。三、供求关系(一)供求矛盾1、运输条件2、生产条件3、流通条件(二)供求规律1、价格上涨促进供给,供不应求,2、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减少,(三)平衡调节1、政府政策调节;2、农户市场调节;3、树立正确消费观。

第四节引导经营一、引导再生产过程(一)引导产供销:市场决定生产,产销平衡,供应阶段用货币购买原料;销售时实现价值;(二)引导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发展生产,按需生产,市场缺什么,生产什么;引导农产品交换,发挥市场功能;加强物流交易,即实体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加强理性消费。(三)引导农业再生产适路产品扩大,销路差,少种;二、生产资源流动土地劳力资金科技资源三、经济结构演进结构调整布局改变投入少,效益大发展;利用政策。小结:1、经济形态分自然、商品、产品、社会经济四个形态;2、市场只能有交易、实体、和辅助职能;3、市场机制是由价值、供求、竞争三个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4、人口、价格、收入、消费的特色决定供求关系。第三章农业经济体制第一节所有制一、经济体制概念: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包括:所有制形式、经济形式、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服务、保障形式等。核心是创新,改革。(二)体制改革:我国经历了十大改革阶段50年前,10%的地主占80%的土地,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剥削制度。52年前,个体经济,小商品生产。55年前,合作社经济,初级社。58年前,土地集体所有,劳力集中的组织,高级社。60年前,政社合一组织,人民公社,一大,二公。78年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资料集体所有。93年前,土地集体,联产承包,生产有发展。2001年前,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承包,进入市场经济,2002起,城乡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市场运行,家庭承包。2004年起,全面进入大发展时期,一号文件,回归农业,着手解决二元结构,城乡两制。二、所有制形式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三、所有制改革多元体制,共同发展完善土地制度明确产权产权概念:财产简称,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有的各项权能的总称。产权的内涵: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核心是所有权;此外,产权还含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产权制度内含:前提是依产权为依托,对财产进行利用、开发、组合等,即责权利。产权的功能:界定、交易、长期利用、排他性激励、资源配置等。第二节农业经营方式一、经营方式(一)概念: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农业企业活动方式的总和。方式内容:劳动者与资料的结合方式,要素的组合方式,企业适应市场方式,分配方式等。资料占有与经营关系:自有自营、自有他营、自有与他人联营。(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统分双层:统就是土地归国有;分就是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统是统一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如水力,土地修整,分户承包,有利调动个人主动性。第三节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生产经营组织(一)生产经营组织概念: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和任务而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和群体。是生产关系的体现,劳动形式,是生产要素的配置。(二)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农业企业:集体、国有、个人、合资;经营范围:种、养、加、农工、农商、农服等。功能:市场的主体,一切资料源于一产业。二、股份制企业组建股份企业组合要素:股东、股份、股票、股票控制额、股东大会、董事会、股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股东二人至二十人认股,即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发起人三个即可,社会认购资金。可分A股,即人民币,由国内认购。B股,专供港、外认购的股票。三、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关系明确;责任清晰;股东责权明确;利、损均担;产权、管理权不宜定一人,可以分离。第四节服务和保障体系一、服务体系特点:对服务体系的依赖性;服务技能的专一性;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服务设施的简便性;服务经营的灵活性。二、内容(一)产前服务:信息服务;供应服务;资金服务;人才服务;科技服务;政策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二)产中服务耕地、施肥、防治;防灾、减灾服务;田间管理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三)产后服务:价格服务;储运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促销服务。(四)服务原则自愿;有偿;适度;国家支持原则;民主原则。三、社会保证体系(一)保障体系意义:因病、灾造成极端困难的给予救济。(二)保障概念:又称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组织通过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三)保障的功能正面功能:满足无力生活的基本保证需要;有利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可再生产;促进社会进步负面功能:懒汉滋生;不利竞争;保障内容:保险、救济、福利、互助、优抚、自然保险;卫生、医疗等。小结,本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所有制种类;二是生产经营方式,共有三种。即自有自营、自有它应、联合经营;总体是统分结合双层家庭承包制。三是经营形式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体系。第四章农业结构与产业化经营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经营一、产业概念:即生产部门,又称产业部门,指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的构成及其所占的比重与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农村各个产业部门构成的总体以及各产业所占的比重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农业企业的生产部门、生产门类、生产项目和农产品的构成以及它们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农产品结构:又称农产品构成,也叫农产品组成,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构成和组合方式。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与特点(一)农业生产专业化1、概念:是指某一个农业企业专门生产某几种甚至某一种农产品。2、经营内容: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与企业化管理、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二)特征1、布局区划化、生产专业化;2、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3、资源配置市场化、经营集约化;4、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三)功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把农户引进市场;缓解资金短缺;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科技进步。三、产业化经营条件(一)保障条件剩余产品和优势资源;以人为本的内在动力;制度创新;市场条件;社会保障。(二)科技条件与效应科技条件即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业产业化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效应如下:培育主导产业效应;培植龙头企业效应;形成基地规模效应;延长产业链的效应;形成运销网络效应;提高人员素质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效应;推进农村稳定效应。四、发展产业化经营措施开拓市场;建立龙头企业;建设基地;推广新技术;完善经营制度;充分利用政策。第二节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一、内部运行机制(一)利益机制:1.利益创造机制;体制创造利益资源配置和扩大规模创造利益;加宽延长产业链创造利益;利用远外部、内部优势创造利益;总之,利用条件发挥原有机制,把人、才、物全利用起来。2.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按收购价收,农民按保护价交产品;龙头参股,按股分红;让利农民,照章签约;预付租定金,照章交货;龙头企业适当投资为基地进行修路、水利等基本建设,体现对基地让利。(二)约束机制:1.建立约束机制途径:诚信是约束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法律制度,企业规章是保障;明确产权是约束的前提;2.约束机制的种类市场机制;契约机制;企业对农户的支援及承诺的约束;股份制约束;租赁制的约束。上述约束机制,体现了现代管理特点,可用“反租倒包”、“出让土地就业协议”、“产销协议”等规范农户。二、企业外部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如;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信贷扶持、税收减免、价格调控等;商业团体的效能。第三节经营模式一、组织形式(一)“企业+农户”型;(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三)“专业市场+农户”型;(四)“主导产业+农户”型;(五)“企业集团+中介+农户”型;(六)“科教单位+农户”型。二、国外模式(一)美国模式:联合公司,如大牧场,专业公司;托拉斯;合作制联合企业;农工商工联合公司;(二)法国模式互相控股公司;垂直合同性公司;横向一体化合作社;(三)日本模式直营型;委托性;农户合作组织:综合农协、专业农协。三、我国选择模式(一)东部模式:1、以大型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向外型的贸工农经济区(开发区);2、专业市场+农户的销售中心;(二)中部模式1、龙头带动型,分布与沿海地区;2、专业组织+农户,分布于一般地区。(三)西部模式1、选择发展生产实验基地,采取多种形式的公司+农户形式;2、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带动农户。(四)设置原则1、坚持民主、自愿原则;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3、自主经营、自负其责;4、农业增收、农民赢利。小结本章主要讲了产业、产业专业化生产,其本质是“风险共但,利益共享”,其核心是生产主体获利;其二是明确了经济功能,让农民懂得市场配置资源,集约经营才能致富;专业化生产是目前先进管理模式;专业化生产具备条件,其内容:物质、以人为本的内部动力、创新条件、科技资金等;最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第五章市场调查与经营决策第一节市场信息一、信息特性(一)信息概念: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性的最新反映,表达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特征,再现客观事物经过传递后的状态。通俗讲就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存在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二)信息性质信息是三大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特别是市场信息,是农业生产经营至关重要的资源。经济信息是对反应经济实况的各种重要的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总称。市场信息是经济信息中的一类信息。(三)信息特征普遍性与无限性;可变换性和时效性;相对性与层次性;可度量与有价性;可传递性和共享性。(四)信息特点生物学特点;自然环境特点;地域特点;系统性特点;分散性与传输性特点。二、信息分类(一)农业市场信息;需求信息;供给信息;价格信息;原料信息;(二)生产信息种子资源信息;生产资料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政策信息。三、经济信息概念:是对反映经济实况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总称。市场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个分支。三、信息处理(一)处理流程:信息源——搜集——加工——贮存——传输——使用——反馈——信息源。(二)处理搜集:从源头获取信息,要实事求是,客观;加工:用科学方法分析、评审;贮存:对暂不用的信息保存;传输:利用现代手段第一时间送到目的地;使用:实现其价值;反馈:信息利用后应对其处理,结合最新信息提高以备再用。第二节市场调查一、调查内容与功能(一)市场调查概念:是指运用科学方法,以开托市场、增进销售为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客观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求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信息资料的活动。(二)调查内容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等;经济环境:市场资源、能源、收入、贸易等;政治环境:方针、发令、导向等;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利用等;全球一体状况;此外还有专题调查,如需求、消费、产品、价格、促销手段等。二、调查方法和程序方法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分析法;(二)程序明确调查项目;拟定方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补充内容。第三节市场预测一、预测原理和内容(一)预测概念: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市场的过去和现状,对市场未来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预见和推测的工作过程。其功能是实现目标、有利决策、市场导向、提供依据。(二)原理预测原理连续原理因果原理类推原理系统原理(三)内容需求预测营销预测技术预测书本第八十六页。二、程序与步骤(一)程序:收集评鉴、输入、预测、输出、预测、输入。(二)步骤:1、确立预测项目;2、整理分析资料;3、确定方法模型;4、进行实地预测;5、分析预测结果;6、书写预测报告;7、预测结果追踪。三、预测方法(一)定性法:1、问卷调查;2、集体判断;3、专家判断;4、特尔非法;(二)定量预测法1、时间序列预测法:加权法、增长比例法;2、相关分析预测法;上述方法专门讲解。第四节经营决策一、经营决策(一)经营决策概念:是生产经营者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在多种可行的生产经营方案中选定一种最优方案的行为过程。(二)特征和要求特征:优化抉择、过程方法、付诸实施;要求:可行、科学、经济、时效、适应、灵活。二、决策程序

(一)确定目标;(二)拟定方案;(三)优选方案;(四)执行方案;(五)修订方案。三、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就是拍板定案决策。(二)风险型决策:还有部分不清楚的决策,(三)明显不确定型决策;上述方法专门讲。本章小结:信息有其特性,主要是普遍、时效、传递、共享等;好的信息须加工疏理;需要市场收集;决策要有科学办法。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配置第一节保护与利用一、农业资源特点与种类(一)概念自然资源:在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生成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农业自然资源: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基服务能力的总称。特点:地域性;更新性;有限性;整体性。种类:土地;气候;生物;矿物;水源。二、水资源和管理

(一)水源概况:1、人均水资源少,人均2160方,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每亩均水117立方,是世界的三分之一。2、降雨量少,分布不均;3、工农用水冲突明显;4、污水利用不够。

(二)措施:1、开发水源:植物蓄水、设施储水、引水、节水、污水转化。2、节约用水:3、防止水染。(三)管水:制度、措施、教育、立法。第二节土地资源管理

一、土地资源特点(一)特点概念:土地是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特点:恒定、有限、稀缺;差异、固定;消耗、不再生;多样利用、效益悬殊;生态、可变;双重性,经济与社会性。(二)概况土地少,人均1.42亩,占世界三分之一,总数1.8亿亩;占用快,城镇建设每年占67万公顷;污染重,水土流失大;沙化快,年沙化面积近一亿公顷(15亿亩)。二、开发和利用(一)利用状况:粮、菜、果、林、茶、渔、牧、宅、路、渠、城、场(厂)等。(二)利用原则节约保护;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用养结合,科学用地;永续利用,持续发展。(三)利用途径待开发土地,变为耕地;现有土地,提高利用率;集约经营。(四)几个开发利用指标: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草场载畜率=畜牧牲畜头数÷草场总面积;水面利用率=已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土地生产率=土地产品总产量(总产值)÷土地总面积;土地集约化水平=投入费用总和(元)÷农用地总面积。三、土地管理(一)承包管理确定时间;投资补偿;转包管理;(二)数量管理分类制图;行政部门控制;评价;备案制图;依法管理。第三节劳动力管理一、农业劳动力特点(一)特点:分散、流动、文化低、松散、技低;(二)概况:劳力多,八亿农民,劳力占4.6亿;密度大,平方千米103人,三角洲地带平方千米600人;素质低,万人中,大专学历占4人,劳力中,占12人;收入低,人均占城镇的三分之一。二、利用和配置提高农业劳力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产值)÷劳动时间×100%;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农业劳动效率=农业工作量÷劳动时间×100%;鼓励双向流动,充分就业;建立就业市场,规范就业职场。第四节资产管理一、资产分类;二、流动资产;三、固定资产;四、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上述内容详看课本112页至117页。第五节科技资源应用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科技推广;科技引进。本章小结: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土、水、气候、生物、矿,缺一不可;资源有其特点,要珍惜,合理使用;劳动力,尤其农业劳力,更应关注;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资产,管好了,事半功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此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推广。第七章市场营销第一节农产品开发一、策略(一)产品构成要素核心产品:利用部分、功能和利益;形式产品:外部包装,样式等;延伸产品(附加产品):如服务、替代、深加工品;产品寿命(周期):(二)策略趋向策略:按发展方向研发。如微型、多功能、简易、外形美;要素策略:组培、基因、胚胎移植、等生化技术方向;总之优选:奇特策略、合并策略、节便策略、差异策略、形象策略等。二、加工策略(一)层次:初加工:洗净、分级、简包装;第二层:磨碎、切割、搅拌;第三层:蒸煮、消毒、制罐、脱水、纺织、提炼、调配;第四层:化学处理、添加营养成分等。(二)加工方式:分检分等、分割粉碎、混配、提炼脱水、化学处理;加工场地选择:原料地、消费地;产销地;干脆不加工。三、包装(一)设计:美观大方,价廉耐用;遵纪守法,公众利益;(二)类别:一次包装、销售包装(二次包装,又叫分装)、运输包装(保护包装)、类似包装(原包装上画图案;此外还有等级、附增、多用途等包装。四、商标(一)设计考虑功能、结构、外形等;文字、图案、符号简明易懂;风俗习惯,风俗人文;法规要求等。(二)商标品牌同一品牌,打出产品;优中选优,按需行事;轮换品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节定价一、价格结构(一)构成要素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利润(二)影响价格因素价格构成要素市场竞争因素市场供求变动行政干预消费心理(三)比价与差价比价:单项比家=甲产品价格÷乙产品价格;例1:大豆千克价3.2元,稻谷千克价1.6元,计算豆稻比价?(2:1)例2:一个地区的经济作物价格指数107.8,稻麦指数98,综合比价?(1:1.1)差价:统一产品在流通环节,造成差价的差额。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进销差价;鲜度差价;原成差价。二、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整数策略)。如10元下,定9元;10元以上,定95原;100元以上,定99元以下。折扣与折让策略:折扣是原价上少收;折让是一定比例,实际是一样的。折扣方式:现金、数量、职能、季节、推广、运费、跌价等。新产品定价:高价起点、低价起点、连带定价即搭配定价,如裤衩带背心卖。第三节营销渠道一、渠道类型直间接分销渠道:即生产者销,叫直销。中间商销叫分销;长短销售渠道:长销即是稳定中间商;短销是直接销,或批,或销;宽窄销售渠道:宽就是给三家;窄是单一家;各有利弊。二、营销组织成员:生产者、中间商(批、零、代、经纪人、)渠道首领:牵头者,是自然形成的,能力、经验决定的;营销主体;专业组织、龙头组织、跨国公司。三、营销渠道策略(一)影响因素:产品、市场、企业、社会政策;(二)策略:渠道长度策略、宽度策略、中间商策略、协作策略。(三)储运策略保利库存期=(毛利-非库存可变费用-税金-不变费用-目标利润)÷月库存费用额(天)

保本库存期=(毛利-非库存可变费用-税金-不变费用÷月库存费用额(天)例1某仓库凡租用一次不变费用350元,交销售额的1.7%交租用非库存可变费用收每月费用160元,交销售额的3%税金,进货费用15万元,销价17万元,目标利润0.68万元,求保利库存期和保本库存期?计算:保利库存期=(17-15-17×1.7%-17×3%-0.035-0.680)÷0.016(30天)保本库存期=(17-15-17×1.7%-17×3%-0.035÷0.016(73天)上述实例说明问题:贮存时间有要求,长了费用大,不合算,租金贵了不合算;73天是临界期,保本。盈利期最长是3天,超过30天,影响实现利润。第四节

促销一、人员推销(一)方式:专业队伍、合同队伍、建立网点;(二)特点:直接推销,机动灵活;互通信息,及时准确;培养感情,增进友谊;问题是费用高。二、广告(一)功能:提供信息、刺激需求、扩大用户、有利竞争、树立形象。(二)原则:针对原则、诚信原则、简明原则、艺术原则、时效性原则。(三)广告种类:媒体、布点、上门等。三、营业推广(一)目标:针对谁,价位,选用推销员;(二)方式:展销、现场、代配、试用、增物、增卷、亲情;四、公共关系五、政治权力本章小结:农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其产品有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即孕育、投入、成长、成熟、衰退期;商品市场应符合包装、品牌要求;价格是由成本和利润组成;销售要有渠道;推销要有策略;突出问题是推销手段,人员、场所等;任何企业离不开政治、政策。第八章农产品出口第一节贸易特点一、特点(一)国际贸易特点:文化、风俗、条件等有一定难度;谈判内容、程序杂;风险大;干扰多;(二)国贸方式:农产品进口、出口;农产品虚出口,即把出口的再买进来;转出口,把从国外、外地买进的农产品再出口;其中,直接进出口方式是基本方式;后两种是特殊方式。二、国贸政策(一)自由贸易:WTO、友邻国家或地区(欧共体)、特区;(二)保护贸易: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三)超保护贸易:高税进口,鼓励出口政策。第二节出口务实一、出口程序国际市场调查—选择目标市场—国际贸易磋商—签订贸易合同—履行贸易合同—纠纷交易索赔。(一)调查访问需求及相应信息;选择目标,是否满足要求,如品种、价格、标准等;了解需求数量、中间商情况;通过会展、招商会、出口洽谈;经过使馆、驻外企业了解对方,提高效益。(二)选择目标市场,全面分析对方1、市场环境;2、所需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相符;3、加后是否盈利;4、国内政策是否符合;5、企业是否有能力;6、判断结论。

(三)交易协商1、确定对方还价是否是你的发价,不能暴露你的底盘;2、在对方表示接受前,认真核对记录资料,严格审查对方措词和条件,无误时再定板;3、再来盘规定期限内接受。(四)签订合同1、有正式文本;2、法人代表,双方签字,公正。(五)履行合同1、备货,严格按要求标准;2、催正、摧汇,即明确付款方式,汇兑是否相符3、办出口手序:报验、投保、报关;4、租船、订舱;5、装运发货;6、结算制单。(六)交涉索赔。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一、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性原则:通过最惠国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体现;2、透明度原则:目的在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开放,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性;3、自由贸易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二、WTO农业协议1、削减农产品市场准入壁垒:关税化、关税减让、保证最低市场准入;2、规范农业国内支持:“绿箱”政策、“黄箱”政策、“蓝箱”政策。WTO成员方对“黄箱”政策必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3、逐渐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4、卫生及动植物检疫。三、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1、有利因素——减少农产品出口障碍:能够无条件享有WTO其他成员方提供的成员间多边永久性最惠国待遇;——有利于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避免非关税限制,降低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在发挥自身农业比较优势的同时,以较低的价格进口国内消费者所需的农产品。2、不利因素——关税配额制度的影响,如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肉类、水果等;——“绿色壁垒”的阻碍;——特殊保护措施的限制;——反倾销措施的制约。第十章分配与消费一、股份制企业收入分配(一)计税利润核算:计税利润=总额-弥补以前亏损; 缴纳所得税=计税利润-所得税率;税后利润=润-所得税额;提取法定公益金、公基金:=税后利润×(公益、积金率);二、销费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金额大于60%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小于30%为为最富裕。三、流动资产明细流动资产总额=货币+结算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待摊费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100%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营业收入利税率=税利总额÷营业收入×10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100%库存周转率=存货成本÷平均存货×100%四、农业信息经济和循环经济(一)知识与信息经济:1、知识经济概念: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2、信息经济概念:是指使用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小号较少的能量和材料,在提供的服务中,信息、知识所占比重大的经济形态。3、特点:信息、知识是资源;是市场农业;信、知是主要价值;是网络农业;精准农业;信用农业。(二)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利用信息化的高新科技,以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达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2、措施:绿色、环保活动;清洁生产方式;开展绿色产品活动;普及现代技术;规范生态经济的运行制度。本章小结:分配形式是按劳分配与多种形式并存,积累与消费兼顾;我国农业本质是循环经济的农业;发展集约经营,劳动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综合集约。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的发展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应按照生态型农业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创建新型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