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肢课件_第1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肢课件_第2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肢课件_第3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肢课件_第4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四肢摄影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为肘关节后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8.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9.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10.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为胫骨前上缘的突起。14.髌骨为股骨远端前方可活动的骨骼。15.股骨内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内侧的突起。16.股骨外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外侧的突起。17.腓骨小头为股骨外上髁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19.股骨大粗隆为股骨外上方的突起。20.髂嵴为髂骨最高位置处的突起。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来满足摄影体位的要求。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对比。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且选用适当厚度的滤过板。焦―片距取75~100cm。三﹑上肢常用摄影体位(一)手1.手后前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侧;被检侧手置于暗盒上,掌面向紧贴暗盒,五指伸直并稍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暗盒射入

手后前位摄影体位图【标准片显示】显示2—5掌、指骨及腕骨正位影像,拇指呈斜位像,软组织轮廓显示清晰。【用途】常规位置。

手后前位显示图

【标准影像显示】第2、3、4、5掌骨呈现侧位,第1掌骨呈正位影像,诸骨相互重叠;手掌侧及背侧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位置及骨折或脱位情况。

手侧位显示图3.手后前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掌向下,掌面与暗盒约呈45°角;各手指均匀分开且稍弯曲,并使指尖触及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暗盒射入

手后前斜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呈侧位。其他诸骨均呈斜位影像。【用途】用于观察第1、2、3掌、指骨及其关节的影像结构。因4、5掌骨部分重叠,4、5指骨显示为斜位影像,故适于观察各掌指骨的背侧皮质。

手后前斜位显示图

【标准影像显示】第4及5掌骨及诸关节斜位像显示清晰,1~3掌骨基底部有较多重叠,拇指在照片上为侧位影像。【用途】观察手的掌上斜投影图像。

手前后斜位显示图5.拇指正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手及前臂极度内旋,使拇指背侧紧贴暗盒,其余四指伸直。【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正位影像。【用途】观察拇指及其关节或软组织的影像结构。6.拇指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前臂伸直,2~5指弯曲呈半握拳状,手背向上,拇指外侧向下紧贴暗盒。【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侧位影像。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腕桡关节面清晰;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多用于腕部外伤,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双侧腕部正位。

腕关节后前位显示图2.腕关节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靠近暗盒;尺骨茎突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暗盒射入。

腕关节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背侧及掌侧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对检查腕骨,尺骨和桡骨下端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情况很有帮助。

腕关节侧位显示图

【标准影像显示】为舟骨长轴展开影像,与其他骨的邻接面显示清晰。【用途】此位置可获得舟骨正面投影,并避免与其它骨重叠。

腕部尺偏位显示图(三)前臂1.尺、桡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暗盒中线与尺、桡骨长轴平行,并包括其两端或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前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尺、桡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尺、桡骨和前臂软组织的正位形态和骨质情况。

尺、桡骨前后位显示图【标准影像显示】尺骨、桡骨、腕关节或肘关节的侧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不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尺桡骨及前臂软组织侧位的形态和骨质变化。

尺、桡骨侧位显示图(四)肘部1.肘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肘关节伸直,尺骨鹰嘴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肘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尺、桡骨上端及肱骨下端,肘关节侧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观察肘关节的影像形态及骨质情况。

肘关节侧位显示图3.肘部轴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上臂背侧紧贴暗盒,肩部尽量放低,肘部极度屈曲,使手指触及肩部。尺骨鹰嘴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欲显示尺骨鹰嘴轴位像时,中心线对准尺处垂直暗盒射入;欲显示尺神经沟像时,中心线向肩部倾斜30°角,经尺骨鹰嘴射入暗盒。

肘部轴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尺骨鹰嘴轴位像:鹰嘴突出于肱骨髁下方,尺神经沟的前缘及垂直面显示在鹰嘴突的内侧,为一微凹的切线像。【用途】观察尺神经沟的切线位,鹰嘴的轴位。

肘部轴位显示图(五)上臂1.肱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肢伸直,且外展20°~30°角,背面紧贴暗盒;暗盒包括肱骨两端或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肱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肱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肱骨前后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用途】概括观察肱骨骨质结构,关节形态和软组织情况。

肱骨前后位显示图2.肱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臂稍外展,屈时呈90°角,手内旋置于腹前,肱骨内侧紧贴暗盒;上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上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肱骨侧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肱骨侧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肱骨侧位形态,骨质结构和软组织影像,与正位同为常规位置。

肱骨侧位显示图(六)肩部1.肩关节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查侧上肢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部背侧紧贴暗盒,其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3cm;肩胛骨喙突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暗盒射入。

肩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标准影像显示】肩关节,肱骨1/3和肩胛骨及临近锁骨的正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观察肩关节诸骨的正位投影形态,特别是肱骨与关节盂的关节间隙。

肩关节前后位显示图2.肩胛骨前后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臂外展,与躯干垂直,前臂上举,背侧在下紧贴暗盒,肘部弯曲90°角;被检侧肩胛骨置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下方4~5cm垂直暗盒射入。

肩胛骨前后位摄影体位图【标准影像显示】肩胛骨、肩关节和部分肋骨前后位影像,但肩胛骨与肋骨有较多重叠。【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骨质结构

肩胛骨前后位显示图3.肩胛骨侧位【体位设计】被检者站于摄影架前,面向暗盒,双足稍分开;被检侧上肢经面部向头顶及枕部环抱,不能抱头者,上臂、肘部屈曲,以免肱骨上端与肩胛骨重叠;对侧手叉腰,转动身体,使被检侧肩胛骨内外缘中点连线垂直于暗盒中点。【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肩胛骨侧位摄影体位图【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肩胛骨侧位影像。【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用途】概括观察肩胛骨前面(肋骨面)的切线位像及轮廓后面的肋骨群。

肩胛骨侧位显示图(七)锁骨1.锁骨后前位【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部转向对侧,被检侧锁骨紧贴暗盒,被检侧上肢内旋180°角;锁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锁骨后前位摄影体位中心线【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锁骨正位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