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1页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2页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3页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4页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宏观均衡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五章货币政策第十六章几个金融理论问题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二节货币需求的面面观(略)第三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第五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第六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第七节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略)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理解:指一定时点上社会所持有的货币量,是存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直接对应,货币供给尽量与货币需求相适应。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1.收入越多,货币需求量越多2.信用越好,货币需求量越少3.消费倾向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多4.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少5.社会商品可供量越多,货币需求量越多6.市场物价水平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多7.市场利率水平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少8.人们的预期和偏好越倾向于货币,货币需求量越多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前人的货币需求思想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管子》:“币若干而中用?”是以生产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一直是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西欧,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问题,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如货币数量论,如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等等2.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其意义: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理论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M=PQ/V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3.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即:P=MV/T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3.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需注意:(1)不涉及利率的影响(2)认为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3)V,T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4)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4.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资产的问题。>>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kPY其中,Y为总收入,k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为名义货币需求。剑桥学派的发展:把货币需求与经济主体的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需求理论.除研究了货币的交易数量外,还研究了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数量.费雪中的V是常数,而剑桥中的K是变量.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研究货币余额.5.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就是作为储存价值)的功能。(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3)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持有货币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利益权衡中决定货币需求。因而,在剑桥方程式中,利率的作用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强调不同货币功能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对货币流量或存量的关注不同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宏微观视角不同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是否关注利率不涉及利率的影响保有货币需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作了分析,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存在流动性偏好,因此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假定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债券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上升。如果债券价格下跌到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的程度,持有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的债券,货币需求增加;反之,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货币需求减少。>>由于债券的价格取决于利率水平,微观主体预期利率水平下降,意味着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M1+M2=L1(Y)+L2(r)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iMOL1L2iMOL=L1+L2L代表“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函数式与以往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区别在于:以往货币需求函数式只考虑收入,函数式可概括为M=f(y);凯恩斯货币需求分析中增加了利率因素,函数式可表示为M=f(y,i)。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即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需求曲线L就会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人们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作“流动性陷阱”。7.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发展一: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函数的问题。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或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后进一步得到深入研究和扩展。包括:鲍莫尔“平方根定律”。惠伦“立方根定律”。托宾"托宾资产组合理论"平方根法则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他们将在存货管理理论运用于货币需求分析中,认为持有货币如同持有存货一样,也有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如果持有货币过多,则不会带来任何收益反而形成资金的浪费;如果持有货币过少,又不能满足日常交易之所需。M=kY1/2r-1/2

它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和收入的关系以数学公式形式表达出来。该模型也表明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具有规模节约的特点,即收入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货币需求量按收入的平方根增加的比例来增加;交易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利率升高引起货币需求量下降,但货币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利率上升的幅度,货币需求量以利率上升幅度的平方根的比例下降。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1、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式中,为实际货币需求。其中:

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

Yp

--代表实际恒久性收入,即财富;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

rm--代表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利息与资本利得;

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预期名义收益率;2、恒久性收入

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3、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

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

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4、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看待;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2

等大口径的货币诸形态,其中有相当部分,如定期存款,确是有收益的。物价变动率,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5、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围绕货币其发展脉络:

金币存款通货现钞和支票存款款M2或更大口径1.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2.宏观总量作为考察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的出发点。3.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考察角度转向微观,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4.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改革开放不久,提出了这样的公式:或2.上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后,曾引起争议。但在如何确定年度计划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实际操作中,在如何估价货币供求对比形势中,往往引以为据。

3.改革开放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设前提,改变了。必须引入与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流通速度。目前实际使用的是对MV=PY两边同时取对数微分后形成的公式:

第二节货币需求面面观

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1.名义货币需求(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供给)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示:

Md(Ms);(Ms)(1)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记作MS。(2)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记作MS/P。

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2.正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利于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如在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进行比较。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1.产出潜力是指部分闲置的、有结合可能的资源,所蕴蓄的有效产出增长的可能性。2.能够促成上述资源结合而投出的货币是经济过程之所必需,是客观的货币需求。考虑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1.以往的货币需求理论,其共同判断是: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持有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换言之,都没有考虑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2.然而,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比如,2001年6月份起,人民银行广义货币供给M2的统计口径中就增加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3.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这要求严肃的科学论证。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1.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2.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⑴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⑵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⑶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3.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这一发展是提高货币需求分析的转折点。4.这样的分析并不神秘。几十年来,我国的银行工作者经常从事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问题是需要提到理论高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2.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3.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1.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2.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3.两者不能偏废,应配合进行。

资产选择1.机会成本变量影响货币需求,其间有一个中间环节,即资产选择。2.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金融资产、持有现金和购买实物资产。3.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是:⑴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⑵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的现实存在。

第三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表现为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负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现代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2.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2.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3.外国、IMF和我国的M系列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s(可转让定期存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IMF的准货币。货币层次IMF英国美国日本M0通货通货+储备存款M1M0+活期存款通货+非银行旅行支票+活期和支票存款现金+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私人部门通货+小额英镑存款M1+储蓄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个人退休金账户M1+准货币+CDsM4M0+私人部门所有英镑存款IMF、英、美、日货币供给现行口径4.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M1/M2值是趋大,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反之,则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减弱,经济趋冷。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怎样提供货币?——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分两个层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谁控制货币乘数?谁控制基础货币?对基础货币和对乘数的调控。1.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B=C+R

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引入基础货币后,货币供应可以表达为一个理论化的模型: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的货币乘数扩张后的结果。

Ms=B·k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没有可能直接操纵。三大调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作用机理:公开市场操作买入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支票兑现以增加库存现金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款项存入央行以增加储备存款若债券的出售者为非银行的公司和个人,并将出售所得央行支票存入开户银行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2)贴现政策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作用机理:再贴现政策提高再贴现率借款成本上升超额准备下降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降低再贴现率借款成本降低超额准备上升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3)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一种猛烈的货币政策!

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作用机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超额准备下降超额准备上升货币投放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3.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市场稳定趋势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1.第十一章第三节引出下述公式:Ms=m×Bm=(C/D+1)/(C/D+R/D)▪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4.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变动▪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

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通过两种途径来影响货币供给(影响R/D):(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2.对其中B、C/D和R/D这三者的进一步的解释:

B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起作用。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含义“货币外生性”——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在现代信用经济中,货币存量的定义越狭窄,它就越符合外生性的要求;越广泛,考虑到金融创新的影响,各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至多是弱外生性的,而更常见的是内生性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1.弗里德曼认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D/C有决定性影响——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2.反对的观点:货币供给与H,与D/C,与D/R之间的关系不应简单视之。特别是D/C和D/R,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当成货币供给方程中的固定参数。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D/R同H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五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1.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1.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铸币的铸造和纸币的发行,除少数阶段,都由国家垄断。2.在西方,上古、中古时期,纸币罕见;铸币流通则较中国发达。铸币与财政的联系,中外一理。3.中国朝廷垄断铸币铸造的“宏观调控”目的,《管子》一书“御轻重”之说,是理论概括,论述极为精辟。2.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无论中外,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和市场的发展要求统一、稳定的币制,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结束过去财政对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支配。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但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3.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在我国公众头脑中曾经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论断:财政有赤字就得发票子。当流通只有现钞这一种形态的货币时,这是必然的。当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发展有存款货币时,这种必然性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赤字既可以用发钞弥补,也可以用创造存款货币弥补。

如果用“货币供给”替换“现金”,那么赤字的大小对整个经济中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减变化是否存在着一对一的决定关系?假如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其他可以引起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这样的判断自然可以成立。

3.隐蔽赤字与账面赤字相对应的账面的财政收入金额大于真实收入:账务上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不过其中有相应部分,从经济过程的实质来说,不是课税收入,而是债务收入;财政本应负担的支出没有支出却迫使银行“代为”支出,如国企亏损,本应由财政弥补,实际却是银行不良债权的积累。4.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国债发行虽然并不全部直接卖给中央银行(或通过商业银行间接转到中央银行),但却是现代社会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买卖国债吞吐货币,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5.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糊的概念,属于隐性的财政债务。范围(1)应由财政弥补未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积(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2)未列入财政收支的公共部门的债务,如政策性金融债;(3)社会保障基金的欠帐;(4)粮棉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累积,表现为在银行的“挂账”;(5)地方财政发债、集资尚未清理部分;(4)整顿清理各种金融机构过程中,确定应由财政兜底而尚未拨款的部分。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六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Md2.货币均衡与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见图:

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3、市场总供求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市场总供给AS,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D,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2.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2.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3.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与求,它们的关系见图:

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其一,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其二,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些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5、市场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1.在总供给给定时,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供求失衡的直接后果是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就价格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升降则是使失衡的供求重新取得平衡的市场机制:价格下跌,会刺激市场需求;价格上扬,则会抑制市场需求。2.在典型的集中计划体制下,市场供求失衡并不能直接由价格表现出来,但价格趋升、趋降的压力也会促使计划价格做必要的调整。6、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与扩张界限1.“面纱论”和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的变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第一推动力”的说法。他认为再生产扩张的起点是企业对实际生产的投资。

2.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得到广泛的认可。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不同:⑴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