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石油集团在中国境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拥有13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企业、16个大型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19个石油销售企业和一大批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石油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制造企业,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区拥有近30个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CompanyLimited)是中国石油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业务。该公司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拥有其90%的股权。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今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建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石油专业化生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气田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全套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十一五”时期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展望时间:2007-02-14来源:中国不锈钢网“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增强资源的地质储量,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扩大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这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勾画出辉煌的前景。“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五年,一方面,世界经济有望仍处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各资源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方面对油气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为我国石油工业提供可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震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围绕石油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都使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大加重了我国保障油气供应的难度和责任。“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应研究和采取哪些根本性重大举措,才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取得跨越式发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知识产权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举措,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我国人均油气资源匮乏且供需不平衡的实际状况,决定了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由高消耗、低效率转向低消耗、高效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发明专利申请和获授权量稳定快速增长,争取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突出科技创新,把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作为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勘探开发领域,继续加强岩性油气藏与前陆盆地勘探技术、大型砂岩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等研发;在炼油化工领域,继续开发提高汽油改质催化剂技术、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和改性沥青等技术;在油气储运领域,研究推广高含蜡原油常温输送、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等技术、研究推介大口径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大型储罐工程设计和高难度条件下施工技术;在工程技术和软件、装备研发领域,发展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和水平井技术,稳定并加大研发顶驱、成套测井装备等核心技术产品。油气资源是提升我国石油工业规模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石油发展之本和效益之源。最大限度地获得油气资源,是实现石油工业公司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强化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加大重大油气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勘探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按照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发展思路,区分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加快盆地油气勘探,优化中小盆地勘探,努力取得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发现、大突破。提高储量动用率、产能到位率和采收率为重点,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新区要继续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油藏评价和储量管理,着力优化开发方案,大力推广水平井、欠平衡钻井和丛式井等高效钻井技术,新增探明储量动用率提高到90%以上,新建产能到位率达到100%。老区要推进规模化精细油藏描述,加强油田综合治理,加大三次采油力度,争取在在今后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与此同时,择优发展非常规油气业务,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采收率和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并将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才能同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供求的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制定明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建设节约型工业企业的力度。“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耗的关系,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指导企业制定和落实资源节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对于新上工程项目加大资源节约专项审查力度;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节约使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循环再利用工作,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面对未来的挑战,石油天然气在多元开发,在重点发展常规油气业务的同时,还要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关注石油替代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规划和发展前景表明,一个改革的石油工业领域,正在不断积聚发展的新动力;一个创新的石油工业团队,正在不断开拓辉煌的新业绩。中国石油将以崭新的面貌、旺盛的活力,取得更加瞩目的业绩。
“十一五”为能源及石油、化工带来机遇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全盘规划中,既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明确的目标,还对行业的自主创新、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实施循环经济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能源替代、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以及新领域的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为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TodayHot}一、农用化学品“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将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及农民住房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农村转移所引发的农村工业化建设;农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整个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进而带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项目预计将在一二年后全面启动,届时将成为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1、化肥。氮肥工业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磷肥工业一方面将依托已形成能力的企业搞好改造和扩建,另一方面磷硫两矿的建设将得到加强,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也将加快建设;钾肥工业主要是努力提高国产钾肥的生产能力,加快青海、新疆钾肥基地的建设,积极寻求与国外合作,利用国外资源发展钾肥工业。向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消费的比重是“十一五”时期化肥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浓度化肥发展重点是调整高浓度尿素的比例,淘汰部分碳铵的生产能力,大颗粒尿素将获得发展,以适应掺混肥料的发展需要;高浓度基础磷肥和含量高的钾肥品种将有所提高,硫酸钾、硝酸钾等无氯钾肥将会加快发展,新品种将得到适当发展,无氯钾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HotTag}2、农药。农药行业的产品结构将不断得到调整,产品档次逐步提高,新品种的开发继续加强。重点包括发展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新品种和地下害虫防治剂、用于水果蔬菜的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以及杀线虫剂、适应水用轻型耕作的除草剂和新型旱田除草剂;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新型制剂将会成为开发的热点。一批产品质量差、环保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关闭,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3、农膜。随着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国产农膜制品的档次也将不断提高。具体来看,比普通农膜加强了除草功效,使用起来方便、省工、省药、保温、保湿、透光好,并能有效地解决膜内杀草问题的杀草农膜,解决广大农村的公害问题的易腐烂、可降解农膜,抗寒抗老化农膜和对光的吸收、折射不同,对各类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同的有色农膜都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二、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炼油乙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最新预测表明,今年我国石油消费将达3.28亿吨,已跻身于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行列,而到2020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2.3倍(约5亿吨)。未来几年炼油工业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淘汰一批小炼油装置,并建设进口原油加工基地;而增加乙烯总量,形成一批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加快乙烯工业的发展将是“十一五”时期的突出重点。国家还将会有计划地建设几套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提高以聚烯烃为代表的合成树脂在三大合成材料中的比例,加快合成纤维原料和单体的发展,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1、炼油。炼油主要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柴汽比。淘汰一批工艺落后的小炼油装置,并建设几个进口原油加工基地。调整炼油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优选原油品种,提高柴汽比,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清洁油品的产量,尽可能为乙烯工业多提供优势原料,增产高等级道路沥青、优质润滑油和石蜡等产品。国家和企业将加强原油储备能力的建设,以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原油的风险。2、乙烯。在抓紧完成国内现有大型乙烯装置二轮技术改造,使其在规模、技术水平和节能降耗方面等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十一五”期间大型合资乙烯项目的建设进度将有所加快。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都将是今后快速发展的品种。调整合成树脂的品种牌号,提高专用树脂比例,以使合成树脂达到多样化、专用化、系列化,是合成树脂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纺织和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大型精对苯二甲酸、丙烯腈和聚酯装置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批缺乏竞争力的小型聚酯装置在竞争中会退出市场。乙二醇、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丙烯酸等缺口较大的有机原料产品的技术水平将得以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还将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的装置,以降低生产成本。三、替代能源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保持在较高价位,而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又十分巨大,两者共同促进了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具体包括以煤代油、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以及生物能源和生物柴油的发展等等。1、煤化工。“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并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煤炭液化和气化、煤制烯烃等设备,这将促使煤化工产业进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缺油、少气、富煤”这一基本国情。尤其在煤炭资源集中、水资源相对丰富、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是理智之选。在全球资源紧张、油价高涨的背景下,煤制醇醚、甲醇、二甲醚、DME等清洁替代能源因成本低、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将受到高度重视。目前依靠技术创新在内蒙古已经规划“十一五”期间开工投产4个煤液化项目,形成2000万吨成品油生产线。国内几乎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都在谋划“煤变油”、“煤变化工”、“煤变电”项目。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统计,中国“煤变油”技术所产每桶汽柴油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0~25美元左右。2、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形成了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已经异军突起,这一领域将进一步受到重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它汽油将逐步实现,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生物法生产聚丙烯酰胺、生产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新型生物农药等等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物化工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廉价的化工原料和产品,而且还能以少污染、低耗能的新工艺代替某些化工产品的传统工艺。这5年里,在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发酵法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方面,都将有所突破。生物质制氢将成为成本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化工原料,价格可能比煤或油制氢更便宜。生物法制乙烯很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四、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机械、电子、汽车、建筑、信息等国家重点产业以及造纸、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与之配套。这些产业将进入加速期。未来5年,化工新型材料,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品种;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饲料添加剂、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将成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要把握住这些商机,精细化工就要在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化工加工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工艺方面实现突破。五、循环经济到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结构更加合理,高耗能产业的比例有所下降,污染环境的状况得到改观,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初步进入循环经济的轨道,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5%~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先进企业和化工园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势必被逐步淘汰;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原材料消耗;增加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药剂、废气处理设备、排烟设备的系列化、成套化,以提高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在“绿色”要求之下,除了上述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将会在“十一五”时期进一步受到重视外,作为以传统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产业也会悄然兴起,如废旧轮胎再生、废旧塑料再利用等等。另外,除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石油化工发展重心向园区化倾斜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世界化工园区发展的历史长达百年,一些世界知名的化工区向人们展示了其安全、环保、便利、高效、便于管理监测等特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工园区有:比利时安特卫普、德国路德维希港、美国休斯顿、日本鹿儿岛、荷兰鹿特丹等等。其中巴斯夫总部所在地的路德维希港从1976~2003年,生产效率提高了45%,废弃物排放减少了45%。目前,我国有60多个已建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而“十一五”期间,这些园区势必将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和全面完善,并有望出现与国际大型化工园区比肩的新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六、坚定“走出去”的战略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部分领域的产业集中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如油气勘探开采、原油炼制和深加工、纯碱、轮胎、化肥、橡塑机械等;并培养出一批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经营管理能力、有良好人才储备、基本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了大规模走出去的实力。而加入世贸组织使石油和化工企业获得了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44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和其他非成员国全面对我国开放。这使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宽松国际环境。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快速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环境将成为不争之实。一批熟悉国际法则、靠产品和实力立足于国际市场的企业将涌现出来。更多的企业在面对不公正待遇之时会勇敢应诉,争得自己的权力。而对于曾经出现过的那种低价竞销、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在“十一五”期间会受到业内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抵制。中国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就将在这种状况下面对世界并走向世界。七、体制、机制改革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仍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外,在石油和化工产业内,非国有企业已占绝对数量。但从贡献率来讲,几个仍掌握国家资源、政策、市场准入权的国有巨头仍是无人能比的。无疑,如何让这些巨头永葆效益青春,是“十一五”的重要课题。“非公经济36条”为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进行了政策准备,也加剧了各种所有制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迫使长期主宰国内市场话语权的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起身接招,而这正是国家所希望的。“十一五”期间,蓄势已久的石油民营企业的进入,必然把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市场化的思维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带到整个行业之中,使行业愈发充满生机。因此,一批体制陈旧、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将退出竞争甚至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如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国字号大企业将在机制创新之下做得更大、更强。与此同时,一批民营企业的进入,将使国有垄断曾十分明显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上游资本多元化,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壮大。八、装备制造业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普遍加大了对油气基础设施的投入,深海石油设施、重油开发设施、管道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大幅提高。我国逐渐形成了石油开采西部接替东部的战略格局,对石油石化装备的需求日渐旺盛。石油石化装备市场变得火热起来。目前油气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国有石油企业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这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同时这也为我国石油石化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已将机械制造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明确要求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其中特别强调了大型石油化工领域要实现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和我国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一个“国际大工厂”,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持续增长。而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更刺激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石油勘探开发,由此造就了国际石油装备的需求剧增。同时,国内3大石油公司都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业务发展,亦可以带动石油石化装备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为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出口和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行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仅在铁路新线建设和电网建设方面的投资就将达到2万多亿元。此外,航空业期盼多年的大型飞机研制项目即将上马,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也有望启动。数万亿元的投资无疑也将给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石油和化工产品将更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和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业每年在向国家贡献着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值的1/4份额的同时,又成为环境保护、公众安全的众矢之的。事实就是如此矛盾。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合方兴未艾,企业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自觉调控供给的理念明显增强,“十一五”规划纲要给我国石油和化工市场带来了发展契机。行业内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危机,理性应对市场变化,努力保持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平稳健康的运行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我国石油石化业发展环境分析2006-11-13“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呈现以下特征:"四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期,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的转折期,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期,体制改革攻坚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等。建立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燃油税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消费税改革、内外资所得税合并、资源税制改革与完善等)、金融体制和汇率机制改革将深化,政府对市场全面放开后能源市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石油石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法制化建设(如反垄断法、能源法、石油天然气法等制定与出台)等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化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中海油向中下游延伸,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加快业务转变,进入炼化领域的国有企业数目将增加。以2005年成立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地方石油石化企业在开放政策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入世为外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形成中国未来市场增量之争“十一五”及以后时期,以欧美跨国大石油石化公司、日韩台资大中型石化公司、中东大型国家石油公司为主的外资公司将在我国以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为主的地区建成一批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的石油石化和化工产业群。外资主要的经营和投资的领域及项目包括:大型乙烯联合装置、炼油装置、成品油批发与销售、高档润滑油、PTA、醋酸、LPG、LNG、ABS、丁苯橡胶、聚氨酯及其原料、聚碳酸酯、聚甲醛、PVC、不饱和聚酯、其他工程塑料、高吸水性树脂、聚酯薄膜、新型材料、海上油气项目、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相关研发中心、精细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制品等。预计2006年外资乙烯产能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12%~13%左右。在新兴材料、功能性产品、专门化学品、高档润滑油等高附加值石油石化产品领域,外资将凭借其先行之利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较多的份额。●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将在一些领域迅速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已在润滑油、沥青、炼油、燃气配送销售、加油站与油品销售、聚酯、合成纤维、精细化工等石油化工的部分领域和下游加工销售领域取得进展。国家承认的民营小炼厂约有几十家,民营包括合资在内的加油站数目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约一半左右;民营企业在全国聚酯产能中所占比例已从2000年的26.9%猛增至2004年的62.7%,居国内主导地位;一些民营企业已取得原油进口权、燃料油进口权等。预计,"十一五"期间民营企业将在国家"非公36条"的指引下,在成品油批发销售、润滑油、燃气销售、PTA生产、石化品贸易、物流、合成材料加工等领域谋求更大发展。少数有条件的较大民营企业将有可能涉足油气开发、大中型炼化装置建设等领域,并可能会有所突破。●成品油市场竞争呈多元化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放开后,价格将市场化,油品零售、批发及进出口将全面放开。国内将形成以国有或国有控股石油石化公司为主导,国外跨国公司参加、民营企业参与和补充,周边国家对华产品出口构成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成品油市场竞争的主热点区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竞争的焦点将是市场需求的增量,竞争者将在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公司,进口压力将主要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日本和俄罗斯等。在迎来难得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同时,资源制约趋于严重“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石化业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从2004年的2800万辆增至6000万辆,石油消费量将从2004年的3.18亿吨增至至少3.5亿吨,汽、煤、柴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至少1.7倍,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至少1.7倍,乙烯产能将达1400万吨/年左右。另一方面,资源制约趋于严重,且从石油扩展至石化用原料。2010年我国原油缺口量将至少达1.4亿~1.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由于乙烯工业的迅速发展,芳烃需求及产能增加、车用清洁燃料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和需求量增加,炼油工业提高成品油质量和化工用油生产之间的矛盾加剧,化工用油(尤其石脑油)短缺的矛盾逐步显现。预计未来国内化工用油年缺口量将达800万吨以上。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进程加快国家已将加大环保、节能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国内清洁燃料升级换代速度将加快,炼厂技术进步和投资成本压力将加大,要求2007年7月1日全国实行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提前2年);2010年7月1日全国实行相当于欧Ⅳ排放标准(北京等大城市提前2年)。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压力加大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科技虽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的水平,与国外大公司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能力,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还较薄弱。已开发的炼油技术尚不能满足交通运输日趋清洁化的要求,尤其是适用于生产欧Ⅳ排放标准和超低硫清洁燃料的技术还需加快开发,高档润滑油技术差距则更大,实用高效的炼化一体化相关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快开发。大型石化装备技术、大型乙烯、聚乙烯等主体石化技术长期依靠进口。而与此相比,国外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兼并联合、重组调整后科技开发实力不断增强,继续占据技术市场强势地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之差距拉大。同时,欧美日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利用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强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关键技术的制约和控制。一些著名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申请的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和润滑油等技术专利已占我国同类专利总数的60%左右。因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进步的步伐,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石化装备七大发展趋势来源:中国工业报2007-05-17记者日前从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持续快速增长,石油和化工设备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石化装备行业今后几年将得到持续稳定地增长,其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传统名牌优势产品仍将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中的高压容器等重大设备的市场将持续看好。二是石油化工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的设备(如化肥装置中的煤浆气化炉,橡胶机械中的子午胎设备,大规格密炼机、冷喂料挤出机、裁断机、定型硫化机等)将有较大发展空间。三是节能高效单元设备将会有很大的市场。节能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节能高效单元设备具有行业优势,将作为全行业重要的产品发展方向。四是环保设备开发创新将成为化工装备新的增长点,生产企业急需下大力气研发“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五是石油化工装置规模化带来设备大型化。例如,聚氯乙烯装置用聚合釜将达到85~110立方米,农药、涂料、医药企业需要的搪玻璃反应罐及储罐趋向大容积,纯碱和磷肥企业需要的过滤机也在向大规格发展。六是出口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有很大潜力。例如,橡胶设备中轮胎定型硫化机等有很好的出口前景,子午胎主要设备在替代进口方面有很大的价格优势,烧碱装置中的离子膜电解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七是石油和化工产品储运设备将获特定的市场份额。铁路罐车、汽车罐车品种将不断扩大,以满足不同石油和化工产品运输的需要;集装箱运输方兴未艾,是扩大出口的方向。
集团公司确定装备制造业四大目标2006-11-210月30日,记者从在上海召开的集团公司装备制造工作会议上获悉,集团公司利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一契机,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发展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是: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达到8%以上;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钻机、顶驱、焊管、“三抽”等主导产品内部市场需求满足率达到80%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地震仪、成像测井仪等关键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大型炼化设备和海洋装备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外部市场份额显著增长,2010年外部市场销售收入比例达到40%,其中国际市场收入比例达到15%以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标,集团公司对装备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作了具体的部署。集团公司提出,未来5年装备制造领域要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品牌产品;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通过完善支持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建立企业间生产分工协作机制,提高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据悉,“十五”期间,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资产总额达到14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5年年均增长21%;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比2000年减亏增盈4.6亿元。
集团公司重点实施“四个培训工程”2006-10-24本报讯(记者郭影)10月20日,记者从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获悉,“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重点组织实施“四个培训工程”。人事劳资部负责同志介绍,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纲要》明确,集团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推进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针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和国际化人才,实施“四个培训工程”。以提升引领企业发展能力、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的能力、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目标,实施“能力建设培训工程”,培训经营管理人才22.88万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培训工程”,培训14.95万人。集团公司负责培训两级技术专家、一线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3650人,各企业5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4.59万人。以作风硬、技艺精、一专多能为目标,实施操作技能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培训70.01万人。到2010年,两级技能专家总量达到2000人;高级工以上操作技能人才占操作技能队伍人员比例由目前的32.7%提高到40%左右。以职业道德良好、业务精、外语强、善管理、熟悉国际作业规范为目标,实施国际化人才“千人培训工程”。到2010年,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总量达到1.4万人,比“十五”增长154%。据了解,到2010年,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覆盖率将达到100%,安全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其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未来石油天然气业运行态势预测来源:国际能源网2007-06-05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能源问题。而石油天然气无疑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约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当前中国油气消费进人快速增长时期,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石油(1)原油产量有所增长中国主要石油资源可以划分为东北石油区、西部石油区、东部石油区和海上石油区。东北石油区包括大庆、辽河、吉林油田,2020年原油产量可能保持在6000万吨左右。西部石油区包括克拉玛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一哈地区。如果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2020年原油产量也可能达到600()万吨左右。东部油田区包括胜利、大港、中原、河南、江汉、江苏等所有其他陆上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持续应用和其他技术进步,2020年原油产量也有可能保持在5000万吨一6000万吨。海上石油区包括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通过鼓励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都积极投人力量,2020年海上油区的原油产量有可能达到500()万吨一600()万吨。如果这些目标实现了,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就有可能达到2.2亿吨一2.4亿吨。“十一五”时期中国原油供应和原油加工将继续增长,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即2006-2007年,由于受世界高油价惯性的影响和刺激,国内原油产量在这2年仍将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估计月均原油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供应量将持续增长。(2)石油进口趋于稳定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达3.28亿吨,已跻身于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行列。中国将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今后5一10年间,中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一3.8亿吨,而到202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2.3倍(约5亿吨)。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燃煤占2/3,石油天然气正在迅速填补燃煤消耗相对下降的市场。由此看来,“十一五”时期中国石油供应格局将由以国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外为主,进口量将会增加。但由于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工作,加上节能政策的贯彻执行,预计中国石油进口将趋于稳定,并在未来三年内呈下降趋势。(3)石油需求稳步增长带动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交通运输业、石化和农业等。这些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将会继续得到发展和关注。未来20年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目标,决定了中国石油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将保持继续增长势头。预计到2010年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5.2%,天然气占5.3%,能源消费总量为25.44亿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41亿吨标准煤、1.35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20年,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7%,天然气占9.8%,能源消费总量为29.21亿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7.89亿吨标准煤、2.86亿吨标准煤。(4)油价稳中略降预计未来国际石油价格整体将呈稳中略降的态势。原因是,保持较低经济增长速度会对油价产生向下的压力。在石油需求增长趋缓的同时,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仍在努力寻找新的石油资源,石油供应将逐步增加,因此,今后石油供应形势将进一步缓和,油价也会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另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仍会对油价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伊朗在其核能利用问题上态度坚决,短期内很难与美国达成一致,这将成为未来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最突出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不时发生在尼日利亚的绑架外国石油工人事件也在不断搅动着国际油价,并使这个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在提高产量和出口量上受到很多阻力。因此,国际石油市场投机基金也仍然会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炒作,油价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波动。由于高油价使节油和替代品加快发展,以及发电用油需求下降等原因,中国石油需求增速相对平稳,而资源在生产稳定和进口量增加的保障下有所增加,使持续发展的成品油资源偏紧局势趋向缓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累计涨幅小于国际成品油,成品油进口收益较低甚至赔本,成品油进口同比仍将下降。虽然国家会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显然跟不上攀升的国际成品油价格。加上炼油厂盈利水平相对不高、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有限以及“十五”期间的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速仍不会太高,估计月均原油加工量将会在2400万吨以上。而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仍将较高,月均原油进口量在1000万吨以上,同比有所增长。预计近期国家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可能性仍不大,汽、柴、煤等国家定价的油品价格走势以小幅回调为主。2.天然气(1)发展前景良好从国家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看,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发展到270个城市,21世纪中期,全国65%的城市都将通上天然气。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城市燃气方面也非常积极。由此可见,无论是下游的市场空间还是上游的资源储备,天然气都具备大发展的条件。(2)需求大幅增长预计未来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平均增速达11%一13%,预计到201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产量约800亿立方米,缺口将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左右,而产量仅有1000亿立方米,另外的50%将依赖进口。(3)与国际接轨,天然气价格上调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ION〕亿立方米。而2005年同期国内可销售的液化天然气只有500亿立方米。巨大的缺口给了供气方涨价的底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产企业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天然气价格一直未能很好地随市场供求和相关替代能源价格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外天然气价格及相关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价格偏离了市场价值,进而影响到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中国肯定要加快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天然气价格与其他能源价格具有可比性。从长远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实现价格市场化,使之真实反映国内油品需求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使能源定价的决策过程透明化。(4)国际合作前景乐观出口愿望强烈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将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向中国市场放量输出天然气,俄罗斯“预谋”已久。俄远东地区天然气管网规划已有眉目,该规划最早于2006年12月,最迟2007年年初将获得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批准。而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已经捷足先登。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已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并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可能销往中国的天然气将来自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哈萨林。这三地供给中国的天然气有望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200亿立方米和100亿立方米,而中亚可能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是300亿立方米。因此,乐观的估计是,中国最终在全球范围内陆上可供引进的天然气将达到700亿立方米,而通过液化天然气形式输人中国的天然气可望达到670亿立方米-800亿立方米。这样算下来,1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引进规模可以预期,它远远超出1000亿立方米的缺口量。从陆上和海上引进天然气的比例应在1:1一2:1,陆上通道的安全性显然优于海上。另外,中国周边国家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已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多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石油需求来源:新浪财经2007-05-28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2007年5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第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金属、能源与橡胶(19910,-180,-0.90%)”。论坛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期货市场。新浪财经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独家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直播。下面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实录。韩文科先生: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次会议。也感谢上海期货交易所邀请到这里来发言,我想期货对于我们研究政策的人比较陌生一些,所以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上午听了各位领导和有关专家的介绍,也熟悉了很多新的东西,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中国能源经济和石油需求这一些情况。我想介绍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能源的现状,第二个就是十一五期间,中长期的展望,第三介绍一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的情况。那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2002到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经济是保持一直高速增长的情况,这是2002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能源消费也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情况。同时看出来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那么这样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当前的能源供需的状况,他是一个什么状况,就是从2000年中国的能源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这个变化是能源问题演变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大家知道在2000年以前,特别是20世纪末的时候,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能源市场出现了缓和的情况。许多对中国比较了解的朋友知道,中国自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能源比较紧张的情况,所以中国自改革开放采取了很多政策,一个像煤炭行业,中国实行发展小煤矿,发展乡镇煤矿,那么中国煤炭行业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同时在在引进外资,以前像这些行业都是由国家资本来办的,后来向国际上引进资本。那么在石油领域,中国也是逐渐开放,中国组建了海洋石油公司,同时对石油工业进行了几次改组,同时资本在逐步的多样化,这是在2002年以前,中国供需的情况有所环节,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进一步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的也增长很快,所以能源问题便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问题,一个表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那么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情况下,工业化高速加快,从中国的政策和我们的判断,中国还处于一个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从过去的五年和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业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那么中国的城镇化也在加快,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2002年到2003年以后,中国的产业有一点像重型化回归的趋势,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产业结构也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产业里面的信息发展也很快,同时消费结构在升级,那么这几年,特别是住房,小汽车等等这些消费的结构也在升级。这些都是拉动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一些高耗能的生产也增长,一些能源密集型的产业,比如说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扩张比较快,同时在生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耗能比较多的行为。这样就造成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长。为了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那么中国在这几年主要靠增加国内能源生产供应,那么国内能力生产供应,大家知道还是以煤炭为主的国家,煤炭占70%,那么石油和天然气水电还是重要,但是他的增长率比较煤炭那么快,所以增加煤炭供应就造成了煤炭产量聚集上升。同时中国在这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03年以后,经济发展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收入也在增长,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城市,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所以优质能源的需求也增长,所以像石油的进口,也在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目前的国内能源供应,仍然是以煤炭为主,同时能源消费的增量很大,那么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国内的能源问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对大气的影响。包括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是一些数据,我就不相信说了,大家看这个图片,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这是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仍然只是在1.5到2吨标准煤之间,这个水平仍然是比较低,大家知道好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人均的能源消费量都在4吨标准煤左右,所以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能源增长的空间还非常大。那么这是2006年的一些数据,这样我就给大家归纳出来一些观点,主要的观点就是中国现在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时期,那么中国政府的目标就是在2020年要实现小康,那么同时中国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向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要快速的提升,目前中国有7亿人口在农村,那么在2020年小康以后,要把大部分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一个快速发展,不可能这个速度放慢下来,中国在这个期间,由于工业的发展,由于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是一个非常旺盛的一个时期,那么我们认为中国仍然处于一个能源和资源增长攀升的阶段,那么什么往下降,可能会在2015年或者2020年之后,这是一个情况。那么第二个就是跟大家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能源中长期的情况,中国能源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个五年发展纲要来判断,从现在开始最主要就是从经济方针上要转变,中国已经认识到现在的这种发展过多的利用土地,过多的依赖能源,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中国在最近几年,提出来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友好型社会,就像把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一样。同时在能源和环境方面,中国也提出来了在未来五年内,有弱势性,比较艰巨的目标,就是在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之的能源消费降低20%,同时污染物排放减少10%,不但污染物排放,大家知道在中国过去一直是增长的,那么由于有京都意见书,所以他的能源消费他们也在降低,所以中国不断要扭转这个增长,而且未来五年内,污染物排放降低10%,那么我们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些预测,那么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第二产业,比如说工业建筑这些是能源的消耗大户,中国的工业部门目前消费70%的能源。这是中国的一些高耗能产品的增长的情况。那么根据这些,我们作了一些预测,那么这个预测的结果就是中国在未来5年,一直到2010年中国能源还是一个增长的时期,他的增长速度我会给大家演示一下,那么中国要保障十一五时期的能源供应,第一个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能源体系,第二个就是要建立节能环保型的体系,第三个就是要建立能源基础设施,第四个就是要建立起运输体系。我给大家再解释一下,根据我们现在的判断,中国在十五期间,就是2002年到2003年能源增长很快,那么在能源供应最紧张的时候,比如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也都是环境造成的,大家感觉如果这样发展,能源的供应是不安全,十一五期间就设想,在能源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将他这个供应比较安全,所以我们经过研究,到底什么样的状况下是安全,有三个方面的判断标准,第一个就是合理的能源需求,那么过去的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很快,所以现在从政府的也在讲,试图的控制能源需求的这个增长,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一种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来支撑能源消费的增长,那么第三个就是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环保,同时使价格比较合理这三个是判断中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的安全。那么怎么作到这几条,就是现在中国正在从政府的高层领导,包括经济学家,包括研究工作者也在反思也在研究的,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能源供应的关系来看,是不是使这个能源需求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达到比较好的和谐状况,现在正在研究。那么中国的中央政府提出来,现在要又快又好,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要保证效力比较好,所以目前我们感觉到,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10%,去年也是10%,那么这种速度使资源和能源的供求关系过于紧张,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发展的速度应该有所降低,但是这些正在研讨之中,所以有不少的专家都表态了,宁愿牺牲一些速度,所以中国在控制能源增长的努力,逐步被大家所认识,在逐步的发挥效应,也就是说在2010年之前,中国能够找出来一个规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那么增长再一个什么样的速度,能源的需求能够保证比较好一些。那么降低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系统,来保证中国能源高速的增长,这些方面中国也作出了一些努力,中国在当前这个阶段,仍然强调以国内能源供应为主,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有不少专家也提了,现在一个市场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有这么强大的动力,所以中国可以利用更多的能源资源,比如说石油资源来发展自己,但是大家也可能当前的能源供应的格局仍然受到世界政治的影响,这个发达国家希望进一步发达,那么有好多发达国家也希望进一步发展,这些国家都需要优质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供应。所以中国对世界能源需求的依赖应该有一个程度,所以中国今后的政策取向,就是煤炭供应体系更加适合今后能源供应的发展,所以当前就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对煤炭产业第一个要将它发展,第二个让它发展比较有序,把一些能源消耗大企业关闭,同时中国也在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增加这个供应,中国也提出来,要积极发展核电,中国过去提出来要发展3千瓦核电,现在提出来4千瓦,那么对水电中国也提出来要加速发展,中国在发展水电的过程中,也遇到的一些问题,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好多政策,同时从去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中国去年颁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法,中国必须建立一个以能源为主的系统来解决。这是一些措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给大家再讲讲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那么关于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那么有好多国际社会也比较关注,从这个趋势来看,到2020年这个阶段,中国政府预测,就是中国将来的石油需求,在2020年希望控制在4.5亿吨到5亿吨的范围内,比这个增长,现在的增长了3亿多吨,再增长1亿多吨的消费量。那么国际能源机构认为这个数据是比较保守,他们认为到2020年,将来的能源增长到6亿吨左右。我的看法就是政府的一些数据有一些保守,那么国际上这种需求可能有一点扩大,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到2020年石油的需求大约能够增长到5.5亿吨石油的需求状况。首先中国选择的方式和国际上是不一样,一个是中国在能源发展战略,中国把能源的多样化,放再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发展替代能源。第二个就是中国的交通运输处于一个发展时期,但是中国的交通结构对石油的依赖不会像美国那么严重,为什么中国已经制订了一个强大的铁路发展规划,中国主要是以铁路为主的。中国在2000年左右发展了好多高速公路,大家可以关注,现在对高速公路的发展逐步的降温。第二个中国从现在开始,由于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所以中国在这个城市交通里面积极发展交通系统,对私人小汽车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当然国际上的一些专家对这些因素考虑的不是很清楚。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未来五年的石油消费增长。虽然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在5.5亿吨的量,但是在2010年这个阶段,从现在到那个阶段,这几年中国的石油仍然是一个消费增长比较高速的时期。那么这个主要就是中国的交通部门,工业部门,农业和一些主要的用油行业,在这个时期增长也是比较快,而且煤的替代性行业也发展比较差。所以这样归结起来,我们初步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可能要超过4亿吨就是他是一个高速增长,那么最上就是4.4%,就是比现在增长8、9千万吨的需求。那么最后我想中国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他的发展最近几年发展势头比较猛,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和经济增长一样,所以预测往往是跟不上变化的,各种预测都是假的,所以我的预测也是给大家做一个趋势的分析,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战略选择2006-11-20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以前历次五年规划比较,农业、节能、环保、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问题仍然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主题,而开发新能源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战略则是在能源紧缺新背景下提出的新任务。1.强化节能和环保政策为优势企业带来机遇“十一五”规划建议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如果限制高能耗产品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污染不达标企业的政策能够在“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则部分石化产品可能出现前期煤炭行业严格治理整顿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涨的有利局面,从而为国内具备国际竞争力但受制于产能过剩、竞争无序而效益下滑的无机盐、磷化工、氯碱、焦化和电石等产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其中有规模、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如红星发展、马龙产业、兴发集团、山西焦化等可能成为受益者。国家对节能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力度的加强将使有实力进行技改投资的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华鲁恒升和柳化股份通过进行化肥装置技术改造,分别获得了近2亿元和1亿元的国债贴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利息负担。化肥、氯碱、纯碱等大宗化工品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不高,通过蒸汽、尾气和其它副产品回收将明显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和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优势上市公司的制胜法宝。节能和环保政策的加强也将使那些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化工设备厂商受益,如天科股份的一氧化碳回收和提纯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焦炭、氮肥、甲醇、煤炭间接液化等煤化工行业的气体回收过程,在近期国内形成煤化工投资热潮的背景下,公司业务可能会有较大增长机会。2新能源开发:风险因素较多,盈利前景不明在近年来国际、国内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及国内原油供应紧张、自给能力快速下降的背景下,“十一五”规划建议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能源产业位列首位。国家能源战略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多元化方面,煤生产甲醇及其衍生产品二甲醚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概念,但由于该产品由煤炭或天然气转化而来,转换过程中能量损失过半,是以牺牲紧缺资源来获得量更少的另外一种紧缺资源,并不属于可再生能源范畴。虽然原油价格高涨使当前阶段煤制甲醇在经济上变得可行,但考虑到潜在的巨大市场风险和社会成本因素,国家并未予以明确政策支持,甲醇和二甲醚用于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均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出台。考虑到当前国内甲醇市场年需求量仅有500万吨左右,而传统化工用途需求增长速度有限,国内近2000万吨在建和拟建甲醇产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风险不言而喻。煤炭液化也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资额近万元,产品成本中固定费用比重甚高。粗略估算表明,煤变油只有在原煤价格在100元/吨左右、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时才能够保证盈利。但考虑到时国内煤炭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综合开采成本不断上升以及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根本无法保证投资项目能够在未来十年以上的投资回收期中均取得预期的回报。燃料乙醇是主要替代能源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但淀粉类农作物发酵工艺成本过高的问题即使在今天油价高启的情况下也难以回避,短期内仍然只宜作为国家支农政策的一部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进行局部定点试产。除丰原生化首批获得定点生产资格外,受到产品盈利能力差、粮食原料供应紧张、规模产能投资高、产品市场垄断因素制约,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几乎难以介入这一行业。煤制甲醇和煤液化均属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单一项目规模起点高、固定投资金额巨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由于固定费用比重大,盈利情况对产品市场价格高度敏感,投资风险极大。在当前阶段,除了为保持对国际能源市场一定的影响力而由国家在资源、税收、价格保障、价格补贴和产品收购协议等各方面给予较大盈利保障的煤炭液化、燃料乙醇等战略性试点项目外,大规模的替代能源开发在当前仍然面临极大的市场和政策风险,一般实力的企业难以抵御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未来盈利前景难以预测。预计“十一五”期间真正可行的能源开发战略仍然是加强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其中海洋石油和陆上天然气、煤层气具备最大的增产潜力。但受可探明和开发资源量限制,在维持12倍左右的适宜动态储采比的情况下,未来五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率将仅在2%左右,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会略高于5%,国内原油和天然气自给率将继续下降。由于海洋石油增产前景相对乐观,预计中海油将是未来国家支持油气开发政策最大的受益者,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受国家“气化中国”、“走出去,引进来”和“下海”战略的支持,未来也将从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中受益。3农化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节中要求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历次五年规划中均将农业问题作为重点,但此次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的绿色农业和节水问题对化肥、农药和塑料加工等相关农化企业来讲既包含了机遇,也提出挑战。政策机遇体现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导向的变化将为那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能够及时应变的农化企业提供了新的产品市场和增长空间,挑战则体现为科学施肥和绿色农业将对农化产品绝对量需求增长构成威协。由于我国化肥市场及农业产业尚处于低级阶段,化肥厂商仍然主要从事单元素或双元素原料肥生产阶段,农药生产企业也主要以原药生产为主,企业间的竞争集中于生产阶段,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成本;而随着国内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预计未来农化行业竞争重点将转向销售和服务。与近期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向零售企业转移的趋势相相类似,未来农化行业利润增长最快的环节将是复合肥、农药制剂等最终产品和终端销售、服务网络,那些率先在复合肥产品、农药成品制剂、终端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进行规划和投资的企业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已经对这一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并开始进行战略布局,如红太阳的子公司苏农农资在农村建立了大量的直销门店,将产业链直接延伸到了最终消费者。虽然由于国内农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这一战略布局的短期收益仍然有限,但中长期内可能为公司创造不菲的价值。同样,泸天化成立专业的化肥营销公司,大大拓展了自产产品和代销产品的销售网络,提前占领了广大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云天化等业内优势企业也将利用自身资金和产品优势,逐步转变生产主导型的经营策略,在农化产业竞争转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4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是长期主题“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要求各产业继续以自主创新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石化行业正是能够证明这一战略要求重要意义的典型代表。石化行业是一个产品极度多样化且产业链特别长的行业,从化肥到化妆品,从汽车轮胎到集成电路制造使用的掩膜剂,化工产品的应用渗透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每一个工业部门,横跨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领域,时刻紧跟生产和消费的最前沿。石化行业不只是被动跟随其它下游工业部门的需求增长而进行产量扩张,它还通过发明创造活动主动创造新产品和新需求,正是这些新产品和新需求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化工生产领域甚至独立的子行业,使化工行业时刻面临高速增长机会。例如涂料需求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建筑等行业的增长,而化学纤维、合成树脂则完全是由于化学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进步创造出来的全新市场。但由于国内石化各子行业普遍产能分散、企业规模偏小,能够支持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少而简单生产型企业多。5石化行业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步伐“十一五”规划建议继续加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引进外资和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使国内市场具备了对国际产业资本更强的吸引力,部分国内优势企业也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技术和资本实力,因此自“十一五”计划开始,国内石化企业进入加速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时期。“引进来”战略除了原来强调通过合资合作引进资金以外,未来应当更强调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的引进。由于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境内企业的合资、合作更多地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看中的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廉价的生产要素,并往往通过原料和产品不公平定价方式将利润转移到境外,因此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资金和谈判实力在合资、合作项目中取得实质控制权,将难以单纯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来取得相关产品生产技术、市场控制力和提升盈利能力,这对近期与跨国巨头有合资合作项目的星新材料和亚星化学都是一种挑战。由于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限制越来越少,除中国石化这种大型企业还能够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保持相对平等的地位外,期望中小型石化企业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合资方式取得高回报将更不现实。在“引进来”战略更多地成为“引狼入室”的情况下,通过引进不具控制权的外资来获得国际市场成为相对可行的战略。国际范围内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占据发达国家国家企业正在逐步退出的中低附加值产品市场,如红星发展通过与日本企业的合作成功进入了国际碳酸钡和碳酸锶市场,形成了年净利润超过一亿元的无机盐产品系列。“走出去”战略第一可以是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第二可以进行境外投资。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和廉价生产要素优势,国内石化产品出口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在前期橡塑制品、无机盐、染料、农药原药等传统优势产品实现大量出口的基础上,国内企业未来在PVC等部分煤化工产品、化工中间体、部分小品种的精细和专用化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也将逐步具备出口竞争优势。进行境外投资经营对国内企业尚属新鲜事物,除了与国内经营同样要遇到的市场风险外,还需要面对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和外汇风险等不可预测因素,所以对相关项目还应细致分析、谨慎投资。
陈耕:未来我国石油消费走势有舆论称,中国石油消费需求拉动了国际油价的上涨。但事实上,未来15年中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仅为3%未来石油消费年均增长3%背景:中国石油是一家大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最大50家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位居第10位;在《财富》杂志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石油的位次由上年的第69位提升为第52位。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外宏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看,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会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仍然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市场、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更为广泛。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资源约束矛盾逐渐显现,并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这种矛盾还会进一步扩大。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大体有以下五个基本判断:一是石油消费进入较快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呈增大的趋势,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石油年消费量将平均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增,石油进口量将逐年有所增加。二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到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天然气产量将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消费量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会上升到10%左右,成为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化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增加油品和化工产品的供应量,产量和质量都有新的提高。但局部市场供求紧张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四是我国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节油空间很大。目前,我国一些主要耗能设备技术有待提高,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普遍偏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五是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亚太地区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世界油气资源总体上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但是,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衡,石油主要生产地是中东、前苏联和北美;消费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3.7%,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而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积极应对煤电油运紧张背景:在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人们对能源供应十分关心,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煤电油运已经出现紧张情况,必须引进高度重视。面对旺盛的石油石化消费需求,中国石油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大体可概括为“四个特点”、“三种意识”。第一个特点是:国内石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持续增长,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钢铁、石化、交通运输等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石油产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我们深感为经济建设提供油气产品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第二个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体检科工作计划二
- 2025年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
- 幼儿园读书月活动计划
- 2025社区妇联年度工作计划
- 大学生新学期个人学习工作计划
-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例文
- 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年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2020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必修4音乐编创 上篇《第二单元 音随心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合同案件观点集成
- 运动员的入队协议书
- 抗美援朝中国历史教案五篇
-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像学诊疗培训课件
- 2023年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115题及答案
- 跨境人民币结算人行RCMIS商业银行业务信息报送工作指引XXXX
- 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400字
- 培智六年级生活数学寒假作业
- 压型钢板底模砼楼承板施工交底培训课件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 运用PDCA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标点符号考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