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8000字(论文)》_第1页
《民营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8000字(论文)》_第2页
《民营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80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民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报告一、导论 1(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3二、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问题 5(一)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的历程 5(二)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及特点 61、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62、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得到了改善 7(三)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及成因 81、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82、问题的成因 11三、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外形势 12(一)国外形势 12(二)国内形势 13(三)机遇与挑战 13四、国内同类型城市民营经济产业比较及经验借鉴 15(一)温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15(二)东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16(三)佛山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17五、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7(一)转变社会治理格局,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18(二)实施精准扶持政策,切实为民营经济解难纾困 18(三)深化制度改革,确保民营经济享受公平的政策待遇 19(四)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结语 22参考文献 23一、导论(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出现后一定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推动了民营经济向新的阶段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一种“56789”的说法,就是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此,2018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肯定了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创业、就业、创新以及诸多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为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比如2019年2月14日,《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建议》出台,建议规定我国应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促进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2019年民营经济减税降费规模要近2万亿元,制造业等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将降到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其他行业根据实际来实行减税措施;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要简化政府审批环节、审批事项,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使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但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泉州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民营化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民营经济取得了瞩目的进展,但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但现如今,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与国有经济处于平等地位,其肩负着国家的重大使命,但也面临着国外经济主体的竞争。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困境有哪些?如何调整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泉州民营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全面剖析当前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遭遇的实际困境及机遇,以探寻未来更适合新时期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其理论意义在于契合了新时期我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当前对于地方民营经济的相关研究。从实践意义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理清当前泉州民营经济在不同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困境和趋势,是推动泉州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的必然要求,其中提出的一些路径也试图为泉州市政府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目前,学界对于民营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间的关系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意义探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王海兵、杨蕙馨就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民营经济的诸多成就,并提出了这些成就取得的成功经验。洪功翔、顾青青等以中国30个升级行政区为例,利用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共生度的静态、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存在非对称性的互惠共生发展关系。邹欣芮、王金荣在介绍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民营经济面临的阻碍,从内外部方面分析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王越、王承云基于2007-2017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的统计数据,利用Arcgis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并对空间集聚特征、演化过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巩娜、郭翠菱通过对民营高科技企业案例研究,展示了民营企业不同阶段的企业战略,并依照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中国民营高科技生命周期战略转型的理论框架,解释了在国企较为强势阶段高科技行业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转型问题。专门针对泉州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从民营经济本身、民营企业及泉州模式的角度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基于产业角度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成果甚少。施楷鑫就泉州作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所面临的各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民营经济转型、技术创新、投融资等问题,并从扩大有效投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提升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解决路径。叶颉、付云认为出以民营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产业聚集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梳理“泉州模式”演变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新常态背景下“泉州模式”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泉州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颜双波基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角度,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创新权力传承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泉州产业集群升级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虽然不同研究对新时代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困境都有一定的对策,但由于国内外市场复杂多变,民营经济面临的困境也更加复杂,不仅有老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更有新老问题复合产生的问题。分析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解决困境和发展成为民营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层面所切入的角度也有所差距。(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1.文献分析法整理和分析了关于民营经济产业概念、发展历程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民营经济产业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民营经济产业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全面、相对准确的认识。2.定量分析法在研究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历程、转型升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搜集了相关数据资料,总结民营经济产业在泉州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论述了民营经济产业对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并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温州、佛山、东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与对比,找到了其发展民营经济产业的共性和个性,结合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立足泉州产业发展的实际,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4.归纳总结法通对文献的研究和数据的对比,总结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提出发展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四)可能的贡献与有待延续的思考本课题的贡献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研究运用经济学原理、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的实践,系统梳理并分析泉州民营经济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思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内容上更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二是本研究通过对泉州民营经济产业现状、问题、原因及调整路径的分析研究,为泉州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对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问题(一)泉州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前30年,以非公有制民间资本为主的生产行业及个体小作坊逐渐从衰落走向消亡。后30年,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民营经济也逐渐的成长壮大起来。在此期间,泉州市民营经济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迅速发展。1、民营经济的初步发展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恢复发展个体工商业,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方针,这一方针的实施为开辟更多劳动就业渠道提供了发展路径,表明了国家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态度,对于个体工商户的重新壮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978-1981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从14万迅速发展到182.9万户。1984年,我国经济改革将重点从农村全面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集体经济中的苏南模式和个体经济中的温州模式也是从此开始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泉州市借助改革开放之风,民营经济中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也得以崭露头角,迎来初步发展的契机。2、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提出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非公经济的财税和金融支持,改进政府对非公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新36条”),指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六大领域,全面标志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根据全国工商工作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4546.37万户,个体工商户6984.06万户,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这一期间,泉州市民营经济抢抓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带动下,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在农业、工业、金融、商业、外贸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2007年,泉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从21个方面助推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标志着泉州市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三五”期间,泉州民营经济发展趋势良好,2013年底泉州市出台了《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代表着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意见》以27项实打实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自此泉州市民营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各行业销售规模持续增长,税收贡献较以前大幅提高,科技型企业及知识产权数量增长迅猛,带动社会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二)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及特点1、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较好表2.12013年-2019年泉州市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变化表年份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数量民营注册资本金民营经济增加值万户比重万户比重万亿元比重亿元比重201338.1791.2714.3386.286691.4533.043273.6035.5201441.0191.6515.8886.5710890.5541.444573.4440.4201544.6}192.0817.2787.3012060.8241.825411.7842.0201646.7192.3418.7488.0312739.9240.816221.2043.3201755.27—22.72—16000.00—6600.0045.0201866.75—28.67———7781.4247.1201971.22—32.54———8256.9148.4资料来源:2013年-2019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上表可以看出,泉州市“十二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迅猛,民营市场主体从2013年至2019年增幅71.22%,民营企业增幅10%增加值增幅48.4%。这一阶段正是泉州市实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7条政策的时期,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数量在此时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说明该项政策的出台着力推动了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2019年,泉州市民营经济累计增加值为8256.91亿元,增长了6.11%,基本上占到了泉州市全部GDP的一半,比重高达47.1%,相比2018年,该增加值的降低幅度为6.1%。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895.34亿元,占全市整体税收的35.61%;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万亿元,增幅9.8%,快于全市的8.0%,占全市整体比例的46.22%;民间资本的投资达到7892.16亿元,增幅13.2%,占到全市投资总额的59.0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9年底,民营经济在泉州的作用已愈加明显,已占泉州市经济整体水平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泉州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2019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71.22万户,同比增长6.70%,其中新注册1.25万户,同比增长8.9%,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7.5%;民营企业达32.54万户,同比增长13.50%,新注册3.87万户,占全市新注册企业的97.1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绝大部分的市场主体都是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已占泉州市发展的主体地位。2019年,泉州市新增上市和挂牌的民营企业共计76家,12个区县全部实现了上市、挂牌企业的消零;累计共有10267家企业完成了共计12405个转型升级项目,其中一户超过9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全年新增科技型民营企业共1.08万家,新增民营科技小巨人企业共330家;民营企业实现对外贸易出口总额89亿美元,占到全市的20%;核准赴境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机构)共132家,占到全市的75.1%,同比增幅85.1%,标志着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发展的主力军。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很快,而且已成为泉州市企业走出国门发展的主力军。2019年,泉州市民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新增加6.23万件和2.81万件,占到全市比例的72.8%和65.9%;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新申请商标注册15813件,新获全国驰名商标民营企业9户,全市认定泉州市著名商标112件,其中民营企业共84件,占到76.8%,全市名牌产品达623件,其中80%为民营企业所有;民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4.5万户和2452户,占全市82.1%和75.2%。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营经济融资的同时,社会各界也为之付出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助推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寻找解决泉州市民营经济融资难的突破口。泉州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稳中有升。中国银行泉州市分行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截至2019年底,该行服务的民营企业数量高达2300家,其提供的融资金额高达500亿元,其支持的民营企业有恒安集团、达利集团、安踏集团、冠福控股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泉州市金融机构努力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主要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减免部分服务费、实行一对一专业服务等方式,重点服务于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了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三)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及成因1、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尽管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横向比较,泉州民营经济还相对落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数据来对比,上海和北京的民营企业数分别是泉州的4.89倍和3.68倍。泉州市的民营企业在产业分布上存在着产业集群发展不高的现象,缺乏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集群。虽然近年来泉州市正在全力打造环保产业、智能电器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材料产业、航空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但是与迅速发展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北京IT产业集群相比较,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经营粗放、创新能力弱、融资问题都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1)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整体发展规模不大泉州民营企业基数与浙江、江苏和广东等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的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使在直辖市中,与北京、上海和重庆对比也有着很大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度的数据显示,首都北京的私营企业数量约达到104.81万户,达到泉州的3.68倍;全国经贸中心上海的私营企业约达到112.18万户,是泉州的4.89倍;即使是重庆的私营企业也约达到44.43万户,是泉州的1.94倍。泉州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私营企业数量仅达到二十多万,可见发展规模仍然很小。(2)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体现。从第三章说明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泉州市民营经济工业比重一直偏大,产业链条较短,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尽管从2015年开始,泉州市民营经济三个产业的分布逐渐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逐渐超越了第二产业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心,一二三产业布局逐渐接近合理。据泉州市统计局2019年度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泉州地区内生产总值为9946.66亿元,经济总量连续21年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泉州市一产增加值218.61亿元,二产增加值5855.27亿元,三产增加值3872.7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73:58.86:38.94。但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0.6:19.6:79.8和0.44:31.31:68.25,不难发现泉州市的现代服务业水平仍然较低,但除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外,泉州市的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旅游、金融、保险、证券、邮电等方面发展较慢,这些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较低,泉州市的民营经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3)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弱现阶段泉州的民营企业仍大多集中于传统工业制造业及服务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仍然不高。现阶段,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等五大传统产业,泉州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企业利润低,生产能力呈结构性过剩。同时,在泉州着力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还很小。2019年石油化工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403.56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11%,但产值大多由国有企业完成;泉州市虽然有为为数不少的民营类电子信息企业,但规模以上产值仅完成36.89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0.37%,而且大多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是帮助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泉州市的汽车制造、修船造船、生物医药等产业还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泉州市虽然有国有或外资企业投资的项目,但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的发展状态,民营企业很少去追逐技术和管理创新。产品缺乏了创新,附加值也随之降低,进而在市场中就缺乏了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难以持续发展。(4)民营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目前泉州市民营中小企业大多仍停留在传统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底,产品附加值少,科技型精密加工产品少,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而且大多数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同时,大部分泉州民营中小企业里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都严重落后,且没有创新能力,比如部分中小企业的设备就来自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生产,或是央企、国企等大企业淘汰的老旧设备,其性能与现代化的生产要求相差甚远。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的作用愈加重要,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但目前因为民营企业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和限制,创新工作的推动力度仍然不够,企业明显缺乏主动性。因为经营理念方面的缺乏远见,没有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使得企业在这种需长期投入的技术创新工作上缺乏积极性。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因为发展规模小,内部机构组成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使得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只能追随大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脚步,这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理念往往更倾向于对大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或者直接通过市场购买来获得。而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因自身的发展规模小、不稳定因素过多,致使其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即使偶尔获得也需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以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创新工作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虽然近几年泉州市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但相对于基数众多的需求来一说,扶持范围还是偏小,而且扶持资金的利用效果还不明显。(5)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难解决融资问题现在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各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想获得来自各方面的资金支持都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银行会提高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在申请融资贷款时通常有融资门槛高和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面临贷款期长、所需资金量大时更为严重。银行往往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贷给创业根基薄弱、前途不明朗的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想从银行融资贷款,还需要有抵押或是担保才可,而权利质押的方式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类似于专利权、商标权等形式的权利质押很难在银行贷款中起到作用。并且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时,银行往往要求其支付高于普通大企业集团的利率贷款利率,这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负担和难度。当前,我国信用体系本来不完善,我国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是在制度方面仍然缺少比较正规化的标准,这某种意义上增加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二是银行对所合作的担保公司要求很高,合作成功率不高,这些问题都是民营企业在获取融资担保过程中受到的隐形钳制。目前,虽然泉州市通过不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以风险补偿和资金激励支持其发展,但对于全市众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遇到的大量资金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2、问题的成因现阶段泉州市民营经济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泉州市近年来的市场发展仍不景气,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了多重因素的影响。(1)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有欠缺民营企业的管理机构从国家角度来讲只有中小企业司,而实际上负责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如一、二、三产业均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这使得很多政府部门提供的帮助未必能全面的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例如,泉州市民营企业的主管部门市中小企业局与同级的市工信委就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造成政府职能混乱的问题,即有的企业问题都争着管,而另一些问题却是无人问津,这种政府管理形式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隐患。同时,一些部门重政策制定、轻宣传和落实,服务意识不够,有的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弹簧门”、“玻璃门”的现象,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突出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泉州市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成果转化、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等方面服务的平台还不完善,相关管理部门还需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类似行业垄断、强制服务等问题及不完善的宏观市场环境都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积极性。2、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原材料等成本的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上我国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影响,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降等都成了泉州市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大幅提升了。二是受内需不旺影响明显。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随之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信心,这严重制约了泉州市民间投资者在扩大企业发展上的进程。同时由于近期股市的崩盘,致使资本市场大幅缩水,民间资本投资意向极度低迷,广大股民受财富缩水影响,消费意向和水平也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了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产品库存大量,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也随之放缓。三是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加大。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泉州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目前在市场不景气的时期,融资问题更加严重。银行出于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控制,对贷款的发放更加慎重,同时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大幅缩减。另一方面,由于泉州市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制度仍不健全,存在着多家民营企业之间互保的形式,这样一旦某家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其它的企业就将成为被银行追债的对象,从而使得即使发展好的企业也被问题企业带垮的现象。这种状况蔓延开来,将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会同时使大批量的民营企业陷入困境。这样一来,基于风险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大了贷款的审核力度,使得泉州民营企业贷款难度愈加增大。四是舆论媒体和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些负面消息曝光造成的效果往往超出了其应有的影响力,而民营企业首当其冲。例如莆田假鞋问题,虽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了鞋类行业的监管,但泉州市整个鞋类行业的民营企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间接影响了整个食品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发展,这种全国的普遍问题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最为严重。三、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外形势(一)国外形势当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速。一方面,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影响到了我国外贸出口,泉州市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泉州市的民营经济出口会受到影响。民营企业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和服装增幅分别被限制在8%-12.5%和10%-15%;2006年10月7日开始,欧盟也开始向我国皮鞋企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增加了泉州市民营鞋企的出口成本,此外,泉州市的茶叶、木制家具等产品也在遭受贸易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2007年6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REACH法规,使得泉州市纺织、服装、鞋业、玩具等行业均受到了贸易壁垒的限制,很多企业在产品生产后无法顺利出口到目的市场中。因此,泉州市民营经济急需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心已经不再是初级工业、制造业,而是新型工业、高附加值工业和服务业。目前,泉州的投资环境较好,产业基础良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二)国内形势2006年9月14日,我国出台了促进产业升级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下调了资源类、高耗能类、制造类行业等的出口退税率,上调了农产品、高科技行业的出口退税率。由于泉州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材、陶瓷等劳动密集型、高耗能型行业,因而受到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较大。预计泉州每年将减少退税额1.18亿元、减少免抵额0.7亿元,如果从全市出口货源总额情况看,影响在25%左右,全年减少出口退税约6.55亿元,不少外向型民营企业生存困难。此外,最近国家拟出台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调整方案,计划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降到9%,服装由13%降到9%,化纤长丝类产品由9%降到5%,将给纺织服装业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民营经济不得不加强茶叶结构调整的力度。(三)机遇与挑战1、机遇政府改革的全面深化,2019年,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方向,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00项,在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推出或即将开始实施的政策措施有近40项。商事制度的一大亮点是大力简化手续、放宽准入门槛。2019年,有近1300万家新企业建立,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并且80%以上集中于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背景下这些措施有效的支撑了就业的增长。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在全面改革财税体制,其中预算、财务报告编制以及权责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税制结构也面临较大的调整。支撑经济新常态的社会安全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密度。社保双轨制的并轨、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失业保险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了“宏观稳定、微观搞活、社会制度托底”的新宏观政策架构,基本能够保证我国能够平稳的进行产业调整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外向型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扎实有效推进上海自贸易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并从2019年底开始在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省等地推广。泉州民营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面对高额的税收负担,这些小微企业急需要加强转型和发展。政府的正确引导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最新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来看,扩大了民间投资领域,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些民营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突破点,例如医疗、能源、市政等领域。在高科技领域,民营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永葆青春的关键。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持续多年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国外知名企业受到重创,这为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机遇,某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复苏会进一步拓宽出口和进口范围,泉州民营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吸收高端人才和技术,甚至产业的转移。磁瓦,世界上出现了很多新兴国家市场,这些市场缺乏泉州市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泉州市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可以出口到这些国家市场中。2、挑战2016年1到4月,泉州省民间投资仅增长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3%,民间投资回落、民营经济活跃度下降,凸显出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民间资本大量投资海外,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近几年民营企业主要面临如下几个问题:(1)创业创新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一些行业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滞后,市场准入门槛依然较高,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仍然存在,民间投资的进入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支持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存在“中梗阻”问题,配套政策措施的操作办法不够完善和具体。(2)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依然较高。民营企业在近些年的用工成本、税费负担、原材料成本、社会保险费等上涨较快,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形成较大压力。同时,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难以提供有效资产抵押,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3)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导致创新受到了阻碍。在泉州市民营市场,普遍存在恶性竞争行为,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影响到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甚至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泉州市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给别人一种劣质的印象,不利于其品牌形象的建立。四、国内同类型城市民营经济产业比较及经验借鉴(一)温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温州历来有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传统发展史,虽然远离以工业为主的大中型城市,但温州居民以家庭手工业和小商品市场的形式开辟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拥有温州本土特色风格的经济模式,概况起来就是“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主要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为发展主体,人多地少的温州仅靠农业不足以支撑经济的发展,同时温州地区的小商品经济历来就颇具规模,这为个体、私营小商品经济迅猛的在温州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同时个体户、私营企业之所以在温州发展壮大还由于三个要素。一是产业的起点低,全部是从个体户和家庭工业发起,通过积累慢慢发展,经过初期的市场规则混乱后,通过治理和整顿的小商品经济很快就转化为企业化经营阶段,以产品种类和质量竞争来良性发展。二是产业的自主性强,完全依靠个人需求对主观意识的驱动,并非由政府的刻意引导,市场需求什么就要去做什么,因此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市场经济。三是产业的活力大,个体户和家庭工业的产权清晰,使得产业的发展动力机制强,快节奏的市场变化使得企业必须紧抓技术开发,这使得大部分个体户、私营企业迅速崛起,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温州模式依托农村与小城镇地区作为发展载体,其企业大多为家庭企业、联户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产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小商品为主,主要依靠农民营企业家进行生产,依靠供销员推销来流通,销售市场多是本地专业市场和国内各地的小商品市场,温州模式实际上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全面认识、正确把握温州模式的优劣点对借鉴温州模式来发展泉州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州模式中温州当地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限制和多支持的作用,首先是政府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随后适时的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帮扶,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温州模式的小商品经济是延续本地的传统经济市场而诞生的,因此,对于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来说,应该大力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延续传承文化,发挥泉州情怀。同时还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其配套产业,保障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二)东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东莞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化工、纺织服饰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虽然东莞民营经济规模庞大,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居于中下端,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为了增强民营产业竞争力,东莞通过产业整合、重组、企业上市等方式做强龙头企业,地方政府通过控股实现了对金融产业链的整合。近年来,东莞相继出台了《东莞市金融招商奖励办法(试行)》、《东莞市金融创新奖评选暂行办法》、《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意见》、《东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实施办法》、《东莞市民营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为了增加民营企业的数量,东莞市还降低了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服装业、制造业等的繁荣,也使得东莞市荣获了“中国女装名镇”、“世界制造工厂”等美称。产业集群是产品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等有机结合下的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群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东莞值得借鉴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作用,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在东莞市金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同时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资助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机构风险补偿基金、创新创业种子基金,鼓励股权投资基金的落户。引进财务总部和高级财务专业人员,按低税率收缴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所得税,并将上一年度领取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地方收入的50%返还。二是强化科技信贷融资支持,对孵化器在孵企业首贷坏账项目的风险补偿达到贷款本金的40%,提供600万元绿色环保项目开立保函补助专项资金,按合同担保金额的3%予以补贴。(三)佛山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借鉴佛山市充分利用十三五的机遇,制定了该地区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将佛山市建设成为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佛山市做出了很多的举措。首先,佛山市根据《“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和实施方案,在2011年6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的地方金融政策,涉及科技孵化基金,“互联网+”行动,技术型中小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补偿资金,商业银行技术银行识别,并对高质量的技术创新项目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等方面,仅市级金融政策文件就达14份。其次,构建了覆盖面广泛的基础服务体系。位于佛山南海区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自2007年7月由广东省委、省政府授权成立以来,就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成为广东实施金融强省战略、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平台。目前,南海区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民间融资、融资租赁、担保公司、乡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配套的地方投融资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金融创新支撑平台。依托人民银行信贷资料中心,开展建设互联网+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示范区,创建中创金融街等非公募股权融资试点项目和股权交易项目,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金融服务,充分解决了其资金短缺的问题。五、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一)转变社会治理格局,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推动经营经济发展的过程,我国从1997年,就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并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诸多领域都非常鼓励民营经济的加入,比如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经营经济的加入,弥补了国有经济的短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泉州市政府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结合泉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点,从服务观念到制度改革,从经济层面到政治层面,对民营经济市场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健康的持续发展。一是要保障市场规范,市场监管委要下大力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记录在案的市场主体进行细致审查,确保真实有效,防止有信用资质不良的企业扰乱市场整体的竞争秩序。二是要严厉打击和惩罚垄断经营、假冒生产、合同诈骗等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促进全市形成和谐的市场正当竞争交易环境和公平诚信经营环境。三是要继续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放开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市场的合理化竞争,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名称登记管理、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深化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和完善快速退出机制等方面安继强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在健全商事制度的基础上充分保障泉州市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实施精准扶持政策,切实为民营经济解难纾困当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着有市场没有资金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来的市场不景气,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也管理的越来越严格,借款难已成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这样的情形下,泉州市政府要大力推进各项金融政策的执行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信贷政策应继续“有保有压”,贷款政策应向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发展等方向倾斜,这对泉州市的民营企业来讲是个利好消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泉州市政府将打造“泉州制造”高质量名片,需要我们着力抓企业赋能,合力抓产业链攻坚,努力当好转型升级的践行者;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实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泉州方案,深化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政企互动常态化机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在这种背景下,泉州政府应积极按照指示,加强对民营资本融资用途、投资方向的研究,从而创新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直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泉州市可借鉴广东等地的做法,通过发行民营中小企业的债券、票据的融资形式,形成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参与发行、科学负债担保的融资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泉州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政策覆盖范围,降低费率,简化手续,放大倍数,建议调研整合现有的规模较小的担保机构,将其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经营,以此来将分散的可用资金进行汇总从而扩大贷款总量,大幅度提高担保能力。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进行资本扩张。支持本市民营企业与市外和国外的各类企业开展业务合作,通过利用境内外资金来带动自身发展。支持本市民营企业开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改造,在充分吸纳资金流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模式,打造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建立民间资本的金融市场,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投资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投资创业基金。要促进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的形式,加强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接触,来为企业推荐适合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也为银行增加民营企业信贷的投入提供机会,形成一种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解决其职工生活工作上的难题,从而调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要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市民营企业信贷力度,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保障其发展。(三)深化制度改革,确保民营经济享受公平的政策待遇政府可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市领导对口联系、高效审批、提前介入、排忧解难、部门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开通“企业直通车”平台,快速、高效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同时,这个平台还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帮助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研讨中心,促使企业不断成长。另外,还应打破目前各级各部门信息各自为政的格局,构建统一的民营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一些有关投资、土地、人才、规划、环保、信贷融资等信息,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应该多多通过平台关注政策,只有当企业知道了这些政策的存在才可以找到有利于企业的条款。同时企业也要积极的影响政策,现在很多法规性的东西,法律性的东西都应该与时俱进,因为大多数都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即政策有滞后性,这就形成了转型升级的阻力。(四)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泉州市民营中小企业大多仍停留在传统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底,且大部分泉州民营中小企业里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都严重落后,其性能与现代化的生产要求相差甚远。对民营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改变企业生产效率落后的局面,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使企业运行的更加健康,生产执行力更加有效,企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发展思想创新分为领导层次和员工层次,领导的思想创新可以使企业有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员工的思想创新发挥出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泉州市政府要充分用好各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从这几个方面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要用足用好各级财税政策,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将扶持重点放在支持本市中小微企业技术转型和科技升级建设上,对于以任何形式购置大型先进技术设备来开展转型升级活动的民营企业,要给予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适当补贴,全面降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经营成本,保障民营企业能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装备,给企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要加快建立泉州市民营经济产值贡献榜,以科学统计的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