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滋生图》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乾隆接见马戛尔尼“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英)马戛尔尼为什么国人和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会有这么大的反差?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四单元明清版图的奠定与面临挑战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二、金瓯无缺三、盛世暗影一、康乾盛世——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目录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是清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它上起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之后,下至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前后持续了100余年。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爱新觉罗·玄烨(1651-1722)爱新觉罗·胤禛(1722-1735)时间事项时间事项04:00起床、请安13:00会见臣工05:00早课15:00批阅奏章07:00御门听政16:00会见臣工09:00批阅奏章17:00鉴赏文物11:00经筵日讲20:00就寝清朝皇帝的一天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奏折制度(胡惟庸)……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部分官员通政司内阁皇帝题奏呈送阅览、票拟认可、批红层层下达有奏折制度前:皇帝不知,臣僚已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批红返回密封呈送,单线联系红漆皮奏折匣清,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6.8厘米。清宫旧藏。

此匣呈长方形,造型稳重,正面上方有一镀金“奏”字,点名了匣的用途,是清廷用奏折匣的典型样式。开口处附有扣吊二,其上加锁具二以及钥匙。

奏折匣是奏折外包装的一种形式。奏折也称折子、奏帖等,始于清初,为宫廷机密文书。……奏折匣通常由皇帝赐发,匣中原有的钥匙分别在宫中与具折的官员手中,以保机密。——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机密、迅速特点: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作用: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2.君主专制强化(2)设立军机处养心殿军机处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能、特点及影响。50米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根本原因:加强君主专制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君主专制强化

特点: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3)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巩固专制统治。②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②阻碍历史的进步,延缓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斩首斩首斩首2.君主专制强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过程秦朝西汉隋唐宋明清元确立三公九卿制巩固中外朝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二府三司制发展一省两院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总体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如何认识君主专制的强化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消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东南: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统一台湾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东北(1)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3.西北、北方(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2)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4.西南(1)册封达赖、班禅(2)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二、多元治理疆域定:疆域的奠定管理蒙藏少数民族机构——理藩院5.南方:改土归流思考:清朝治理边疆的策略有何特点及作用?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颁布律令等。作用:①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②增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开发。6.内地——督抚制度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督抚制度演变:明朝初设,清继承完善。特点:①分省设抚,跨省设督;②督抚的职能由监察到统领一方;③从临时派遣到专设。意义:①提升了地方事务处理的效率,②实现以文制武维护中央集权;③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二、多元治理疆域定:疆域的奠定清朝前中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最终奠定。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答案:元朝疆域辽阔,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显收缩,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才又改变,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清)汪士铎《乙丙日记》三、盛世·背后——统治危机初显人口剧增→资源危机年度人丁(口)田地(亩)每人平均亩数顺治18年(1661)21,068,609549,357,64026.07康熙24年(1685)23,411,448607,843,00125.96雍正2年(1724)25,284,818683,791,42727.04乾隆31年(1766)209,839,546741,449,5503.53嘉庆17年(1812)351,693,179792,024,4232.19——据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整理1.内部危机:三、盛世·背后——统治危机初显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加剧——摘自戴逸等《简明清史》尹壮图的奏折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请旨简派满洲大臣同臣往各省秘查亏空。”吏治腐败→矛盾激化同一个时期,英国正在酝酿着第一次工业革命。1776年,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2、外部危机:

(1)康乾盛世时的世界“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中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西方正朝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积极开拓市场,殖民扩张晓谕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著署两广总督李侍尧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贸易事上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高宗实录》盲目自大,天朝上国,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的“对策”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势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物。(根本)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统治。主观原因: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评价: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初期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处卫作用。消极: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盛世·背后——统治危机初显◎广州十三行1796清军入关《尼布楚条约》设立军机处闭关锁国“一口通商”删销焚毁书籍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164416891729174817571776178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出版《论法的精神》1765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霸权合作探究:结合上面的时空坐标,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进行中西对比,康雍乾三世是盛世还是危局?179617-18世纪中西方对比西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对外政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勃兴;理性主义,思想解放殖民扩张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军机处设立,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急剧膨胀,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想闭关自守三、盛世·背后——统治危机初显【课堂小结】盛世之治——君主专制强化(制度保障)盛世之域——疆域开拓巩固盛世之危——统治危机初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奏折制度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思想文化控制收复与管辖台湾反击沙俄治理蒙古治理新疆共治西藏民族政策摊丁入亩内忧:社会矛盾激化(人地矛盾、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农民起义频发)外患与闭关锁国奠定疆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达到极致国家日益失去活力落后于世界潮流天朝之盛拓展练习:“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