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流行病学的联系_第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流行病学的联系_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流行病学的联系_第3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流行病学的联系_第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流行病学的联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检测与现场流行病学的关联

浙江省疾控中心丁钢强

一、突发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现状1、化学物种类和使用数量*全球化学品的产量从1930年的100万吨到今天的4亿吨,专家估计,全球每天产生100种新的化学品。*到2004年4月份,登记的化学品总数为2千多万种。*我国存在的问题:登记制度不完善,农药的管理失控,兽药的滥用。

2、微生物污染和中毒仍是防治工作重点*90%以上食物中毒为微生物引起的中毒*新发现的微生物种类不断增加,近20年有30余种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发生*病毒性疾病和某些细菌性疾病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3、突发中毒事件现状*中毒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不断上升。*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社会发展不平衡、卫生安全措施不健全;----环境污染压力增加;----人为的投毒事件;---职业中毒与职业安全;----有组织的恐怖

事件。二、中毒事件的采样和检测1、为有效控制中毒事件的爆发流行、应尽快采取以下方法*早期诊断病例和报告*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有效措施的采取和执行

2、实验室进行正确检测诊断依靠以下措施*有预见性的工作计划*正确收集标本并以快速方式运送到检测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对样品的检验*各类标本在转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泄漏和造成污染、生物安全问题。

3、检测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参照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的有关能力建设要求,重点加强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

的能力建设。三、标本的采集、运送、交接、储藏、检测、报告、处理1、标本的采集*采集人员的安全防护

*标本的采集方法--采集前的准备(包括人员、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所需采集器具消毒等方面);--采集标本基本原则(包括理化中毒标本和微生物中毒标本);--采集器具种类*标本的采集数量:--理化检验标本采集数量;--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数量。标本采集记录--标本名称--标本采集地点--标本采集位置或用简图描述--标本采集依据--标本采集人员--标本采集数量--标本的状态描述--标本的储藏要求等

标本的标记--标本名称--标本数量2、标本的运送*运送安全要求;*运送的交通工具要求;*运送的环境温度要求;*运送的时间要求。3、标本的交接、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标本交接方法:视具体情况决定。---上班时间的交接---休息时间的交接*标本交接记录:应急检测与流行病学的关联.doc检测前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与受理人员、检测人员的交流--检测项目的确立--检测方法的选用--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检测完成的时间--检测的目的和报告的用途--关注的有关部门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与受理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沟通;

4、标本的储藏*储藏场所的要求;*储藏环境的要求。

5、检测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选用快速的检测方法--选用适合产品类别特性的检测标准--优先选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卫生部规范、地方标准--其次选用有权威的公开发表的论文、书等。

检测方法的确认--确认范围有以下几方面:①操作性不强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卫生部规范、地方标准等进行检测内容细化(检测细则),对修改后的内容进行确认。如色谱的分离条件、样品的提取纯化等。②非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确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采用实验室室间比对②参加能力验证③采用标准物质④加标回收试验⑤空白试验⑥平行试验⑦利用质量控制图检测仪器

--采用经计量检定/校准过的仪器设备:其检定/校准方法有送检定部门检定、自校准、同类型仪器比对、参加盲样考核等检测人员的选用--具有该项目上岗资格的检测人员--具有该仪器上岗操作证的检测人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检测人员--组织多个检测人员一起攻克。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采用监督人员、采用不同方法比对、采用动物试验排查法、采用不同仪器比对等

原始记录的形成

6、检测结果报告形式*口头报告;*电话报告;*传真报告;*特快专递报告;*挂号邮寄;*面取等。7、标本的处理*保存的时间;*处理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8、检测结果的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结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和现场卫生学(也有人称为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要一致,避免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