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 第23课 开课_第1页
小杨 第23课 开课_第2页
小杨 第23课 开课_第3页
小杨 第23课 开课_第4页
小杨 第23课 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检测1、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2、【选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A.《中美联合公报》B《告台湾同胞书》C.“一国两制”构想D.“九二共识”3、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和立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签订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旧中国屈辱外交纪实录】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上集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屈辱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的?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反动政府的无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3、上述两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课标要求: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问题:毛泽东明确了新中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新中国初期为什么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阅读材料和教材,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制定有哪些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国际形势有利形势最大特点:国内形势

:历史: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不利形势: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战后世界形势图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建国之初,毛泽东形象地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概括为哪三大方针?三大方针的含义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2、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阅读史料:讨论:“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矛盾吗?为什么?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例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A【例2】“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材料一:“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材料三:“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材料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例3】请对号入座!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项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阅读教材P109-110,找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提示:4个)1、建国一周年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步入世界舞台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建国后第一年(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17国建交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1.大多数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2.打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外交孤立1、建国一周年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步入世界舞台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2)提出:(3)内容:(4)意义: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两国,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维拓展: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请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不是只适用于处理邻近国家间的关系?不是。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2)提出:(3)内容:(4)意义: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例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万隆会议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例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1949年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政策BB【例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D(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1954年4月至7月举行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大国参加。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会议的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发展,终于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步入世界舞台阅读教材,找出:日内瓦会议的召开的目的是什么?有怎样的特点呢?讨论的议题是什么?中国代表团作出了什么贡献?有何影响?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建议对印度支那的和平起了积极作用。①时间:②地位:③议题:④贡献:⑤意义: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总理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进展,达成《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步入世界舞台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1、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沦为殖民地、半殖地;2、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有所差异。

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思考求同:存异:①时间:②地位:③贡献:④作用: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B、形成“万隆精神”(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步入世界舞台(2)参加万隆会议(1954年)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例1】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D.第26届联大【例2】(2010学业水平测试15)15.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BD【例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香港、澳门回归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C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方针制定的背景: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本课小结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探究: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外交成就?1、卓越的外交家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国际原因2、国内原因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英明的外交决策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不结盟”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针对练习C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4、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C针对练习B5、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亚非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6、“2006年11月3~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针对练习B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