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MBA班讲座
黄帝内经和身心健康
——健康的自我管理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讲寻找健康之路一、你是健康人么1、健康的界定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极度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保健大宪章》1984年)2、健康人的四条标准
①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②有自我控制能力。③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④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二、关于亚健康1、亚健康的定义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经过相当高级别医院的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没有发现疾病,而自己确实感到躯体和心理上存在着种种不舒服,在中国叫做亚健康。国际上把健康叫第一状态,疾病叫第二状态,亚健康叫第三状态,或者中间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前病态、潜病期、临床前期。2、亚健康的表现一是躯体的不适:疲劳乏力,头痛头晕,口干咽痛,颈肩拘紧,腰酸背疼,关节酸疼,两腿酸沉。容易感冒,低热多汗,胸闷气短,胸痛叹气,心慌心悸,紧张手颤,小便频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血压不稳,性欲减退,月经紊乱,血脂尿酸微增高,糖耐量轻度异常。二是心理精神的不适:焦虑不安,胆小恐惧,妒忌多疑,疑病猜忌,失眠噩梦,醒后乏困,困倦多睡,心烦郁闷,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冷漠,自责内疚,性欲淡漠,记忆减退,思维迟钝,容易激动,特好生气,注意涣散,能力下降,钻牛角尖,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道德行为偏差,有从众的越轨行为,进而产生内心的不安和沮丧,自我评价降低,甚至自暴自弃。躯体和心理的不适同时存在,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明确诊断为器质性病变,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3、亚健康的危害健康—亚健康—疾病衰老—死亡,是生命的自然流程。亚健康是疾病的前奏、衰老的苗头。消除亚健康,是防疾病,抗衰老的需要,是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不早衰,实现健康长寿目的的需要。是活得舒服,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4、《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小病早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三、人体健康的守护神人体健康的守护神,是人体的自动调节机能。自调机能是与生俱来的、自动进行的、优化调节的,把人体的机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自调机能的功能是,对内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病变进行自我修复和自动康复。对外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并抵御各种致病因素。这个机能,在《黄帝内经》里用过正气、真气来表达。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和真气,都是指人体的自动调节机能。包括人体的生理活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得病后的修复康复能力。四、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养生对策1、影响健康的个人因素①不良情绪对自调机能的干扰和抑制。②违逆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自调机能的过度耗损。③外界压力年龄增长,致自调机能的疲劳与衰退。④外邪侵袭。2、养生对策①修心养性,减少对自调机能的干扰和抑制。②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减少自调机能的损耗。③运用各种刺激手段,推动促进激发自调机能。④防御外邪。五、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养生之道是指导实施养生之术的理论。《黄帝内经》讲的主要是养生之道,揉合了医、道、儒、释的精华,寻找生命的规律,探讨健康的本质,把握养生的原则。养生之术是在养生之道指导下可以操作的技术,包括精神心理调养、行为调养、形体调养、饮食调养、药物调养、物理调养、环境调养等方法和技术。《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之道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结论】《上古天真论》对养生的启示①娴静愉悦: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②顺应规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限制饮酒,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房事适度。③防御外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④促进自调机能:《内经》有大量文字讨论的是运用刺激手段促进自调机能。第二讲养生先养心一、历史的借鉴易学家讲洗心,是洗涤心灵,除去恶念或杂念,净化心灵,改变心志。儒家讲存心养性,正心修身,就是端正心性,心无邪念,提高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道家讲清静无为。清静就是静心,使心灵安定宁静。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只有不妄为,才能静心。只有静心,才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佛家讲明心见性。明心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包括凡心以至圣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家的本性,包括自性以至佛性。心就是菩提心,性就是佛性。直指人心,就是明心;见性成佛,就是洞见自性与佛性。气功家的一切入手方法,都从修心调心入手,即修养调摄心性医家强调养心,就是修养心性。《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结论】浇花要浇根,养生要养心。修心养性,排除干扰,解放自调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关键。二、中文的“心”是什么意思?三、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黄帝内经》的启示①怒则气上,怒伤肝。②喜则气缓,喜伤心。③思则气结,思伤脾。④悲则气消,悲伤肺。⑤恐则气下,恐伤肾。东汉刘熙《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孟子:心之官则思。四、修心养性的方法要达到的心理健康标准①体验标准:有良好的心境和恰当的自我评价。②操作标准:有高效率的学习工作能力。③发展标准:有向上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发展标准不要求每个人都有,但是体验标准和和操作标准,每个人必须有。(一)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1、五个学会①学会理解:学会理解别人和换位思考。②学会接受:学会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任何事情的好坏都是相对的,这就叫接受。③学会减压:学会把压力释放出来。④学会沟通:沟通很重要,有时候就是一两句话差了一点点的表达,就导致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⑤学会放下:对钱财名利、声色犬马,可追求,不执着,能取也能舍。遇挫折,吸取经验教训,不焦虑,不纠结。2、尝试宣泄①喊山②唱歌③跳舞④吵架⑤大哭一场⑥另类宣泄法3、学会心理转换①焦点转移法:在某一方面遇到挫折,不要把自己陷在这个坑里爬不起来。可以把注意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方面。②以情胜情法: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③改变观念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可能柳暗花明,峰回路转。4、求助心理疏导(二)涵养道德孔子: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黄帝内经》: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孙思邈: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要读书学习,提高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胸怀才能宽阔,才能放下许多纠结。(三)静心的操作技术佛家: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儒家: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医家:静者寿,躁者夭。心要静,身要动。静能生慧,动能生阳。1、自然放松入静法
物我两忘,意气俱静,无无亦无,一灵独觉。2、以一念代万念法①意守身内或身外之物②默念字句3、静坐养生法
①平坐式②盘坐式(散盘、单盘、双盘)4、吞津法准备动作:全身放松,面带笑容,二唇轻闭叩齿:上下牙齿轻轻叩击36次。搅海:舌头在口腔中轻轻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再重复一遍。当有唾液分泌的时候,轻轻含漱至唾液满口。吞津:将唾液分三小口咽下,汩汩有声,用意引至丹田。意守丹田3-5分钟,配合顺腹式呼吸。作用:灌溉脏腑、濡润四肢、面色红润、轻身不老。以上四法,要领皆是:放松、愉悦、专注、入静。长久训练,持之以恒,定会受益。但更重要的是把八字要领融化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因此养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做人的文化素养。(四)日常工作生活四种状态放松状态、专注状态、愉悦状态、理智状态。做有智慧的人,不做情绪化的人(五)经常做到四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境由心造,乐由心生。【附】养生箴言①善良是营养素:善良使你泰然自若。②宽容是调节剂:海纳百川能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③乐观是不老丹,快乐是长寿药。④淡泊是免疫剂: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第三讲顺应规律降低损耗一、养生为何要顺应自然规律大自然化生了人和万物,自然规律给人和万物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使生命活动应天时、得地利,活得轻松、舒爽。所以,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才能降低正气的损耗,保护自调机能,这就是养生的第二关键问题。《黄帝内经》的警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四时阴阳是指阴阳和五行,这是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二、《黄帝内经》的四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五行中又各有五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原则】顺应规律,规避极端。早为春,3-9点的阳气称少阳,阳气展发。早锻炼,有利于少阳阳气的展发疏泄。清晨喝凉水,腹痛易拉稀。每天冲早凉,当心伤少阳。三、《黄帝内经》提示的昼夜养生午为夏,9-15点的阳气称太阳,阳气上升。夏天的中午,两阳相加,阳气极盛,人要规避极端,以午休的方式使人体阳气适当潜降,以免阳盛耗阴。其他季节最好也要午睡。下午1点是人体疲困的节律点,此时午睡最佳,睡10-30分钟即可。暮为秋,15-21点的阳气称阳明,阳气内收。此时可以运动,但不宜剧烈运动,以利阳气内收。夜为冬,阳气潜降,《内经》分别用太阴(21-3点)、少阴(23-5点)、厥阴(1-7点)来命名。夜间一定要睡觉,以利阳气潜藏。冬季和夜间还要注意避寒保暖,以免寒盛伤阳。昼夜颠倒,小命难保。春捂秋冻,百病少生。早酒晚茶五更色,劝君千万来不得。早酒晚茶五更花,阎王把你双手拉。四、运动是生命的规律日月星辰的运动是自然规律。生命是在运动中化生的,运动也是生命的规律。适量运动的益处:经常参加消耗体力的运动活动劳动,使气血畅、食欲旺、心情好、身体壮,发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胆石症和肿瘤的风险减少20%-30%。运动的原则:运动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轻运动,勤运动。不能过劳,过劳的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运动的方法:每周要有五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达到30分钟。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舞蹈、太极拳、瑜伽、气功动功、健身操,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工作、家务、外出往来等。向中老年人推荐民族舞、太极拳、步行、瑜伽。【结论】心要静,身要动。五、嗜欲过度的损耗1、戒烟限酒吸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肺癌、胃癌、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任何年龄段戒烟都可获益。饮酒可导致高血压、中风、某些肿瘤、肝硬化、精神疾病等。成年男性日饮酒酒精量不超25克(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毫升)。成年女性日饮酒酒精量不超15克(啤450,葡150,白50)2、性生活的适度两性交合,对动物来说,是传宗接代,物种繁衍的本能,是生命规律。对人来说,是性成熟后生理、心理和繁衍的需要,是疏肝气调气机,畅情怀安心神的需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强调性爱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美好又适度的性生活能让女性容颜焕发、青春长驻。很少或过度性生活,则衰老加快。失眠、焦虑、紧张,心中烦,手足凉,面色不华,月经紊乱的年轻女性,婚后有了适度的性生活,调整了心理和内分泌,肝气得到了疏泄,心理上有了依靠,一切不药而愈。夫妻没有隔夜仇。实际上是暗含着,有过一次性爱之后,吵架所带来的一切不愉快,就烟消云散了但不可醉以入房。色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装修保险合同
- 抵押合同生效条件
- 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东学院《小组工作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国农业经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拳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微生物药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学前游戏理论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吉林省高职高专单招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本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量化测评表
- 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第七章课件
- 看守所刑事解除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