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常用结构_第1页
高中议论文常用结构_第2页
高中议论文常用结构_第3页
高中议论文常用结构_第4页
高中议论文常用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心创结构,信步写华章高考作文谋篇布局指导——高考作文常用结构

一、概念议论文的结构,解决的是议论文的整体框架问题。

文章框架就像搭房子的框架。没有框架,房子就会垮掉。

二、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类型

(一)分论点并列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证明论点——论证分论点

①论据+分论证;

②论据+分论证;

③论据+分论证。结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特别提示:①并列的分论点不宜杂糅,彼此包含。②如果是三个并列分论点,则成为排比段,结构会相对板滞,不建议过多使用。【示例】

标题: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中心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朋友间的沟通。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结尾:总结全文,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内心。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刚开始练习议论文结构,要学会不断给自己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011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回到原点(2011广东卷满分作文)在喝多了掺杂着防腐剂、三聚氰胺的饮料后,一杯纯净的白开水往往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工业烟尘的弥漫和满天乌云的笼罩下,人们往往更钟情于雄鹰展翅白云点缀的天空;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中,找回人性纯真的愿望往往愈显迫切。于是,我们俯首聆听那来自生命的最强音:回到原点。[提出中心论点]

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分论点1)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时,便被赋予了善良的本性。然而在金钱与权势的打磨下,我们的本性被阴霾掩盖了它最初的光辉,以至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污点。药家鑫在醉驾伤人后竟以“农村人难缠”为由,对无辜的村妇狠下毒手,事后仍不知悔改。李启铭在大学校园中驾车伤人,致两女大学生一死一伤,在众人激愤的责备下竟发出“我爸是李刚”的狂言。汕头某医院医护人员披着“白衣天使”的外衣,在微信上发表“等我下班再死”的冷血博文。这些事例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但它们确实发生在我们身边,无一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等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当和谐相处,善良以对。抹去掩盖本性的尘土,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吧。

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分论点2)灵魂,是我们心灵的皈依。古人云:“出世者入世,入世者出世。”所谓“出世”。便是一种看透世间冷暖的智慧。许多海外游子一生在外打拼,但只要到了生命的尽头,总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入土为安。因为这是他们出生的地方,是他们灵魂最佳的归宿。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灵魂在暗夜里狭路相逢。只有故乡才能洗涤灵魂的污浊,才能解脱生命的烦恼,守住一方无瑕的灵魂。经受无尽风浪的洗礼后,我们终究要回到灵魂的原点,用淡泊宁静来澄清污浊。

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分论点3)单纯,不予粉饰,却能在当今浮华的社会里,轻轻触动人们的心弦。单纯如许三多,认准一个理儿就埋头苦干,不抛弃,不放弃,他从挨训的新兵迅速成长为兵王;单纯如季羡林,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却请辞“三项桂冠”,继续过着自由简单的生活;单纯如居里夫人,把奖章当作玩具,把奖金送给穷人。单纯是我们的本性,人的一生,便是得到单纯失去单纯,再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的过程。

市井的喧嚣和霓虹灯的艳影掩盖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原点扼腕叹息。于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回到原点吧,去聆听生命最初的声音。[总结全文]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是按照逻辑关系,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法。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

①各层关系要恰当(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②符合认知规律

③不可随意颠倒

④要用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首先、不仅、而且、还)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类型

(一)分论点层进式中心论点→分论点一(浅、最简单)→

分论点二(深、简单)→分论点三(更深、复杂)→总结。

这种模式就是将文章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可用过渡句或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二)整体层进式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是什么”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宽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2017·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读书三境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我深以为然。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书让我们彻底成为人。”生命是阅读世界、阅读自我的课程。①禅宗修行,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种境界之说。我认为读书也有三种境界。读书第一境,阅读“有字之书”。书中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精灵,她们穿越千年,跨过万水,从遥远的历史中迤逦而来,与我们的精神结缘,与我们的灵魂共振。我们在一片圣洁的星辉之下,进行人类文化的精神沐浴,进行灵魂的洗礼。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②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有字之书”,特别是千古流传的名著,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它们可以打破我们自身的局限,让我们从尘俗中突围,一步步拥有高贵的灵魂,同时,能够让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一些关乎个人幸福和民族未来的“有字之书”!③读书第二境,阅读“无字之书”。所谓读“无字之书”,就是读社会,读生活,读自然。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就是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曹雪芹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就是一本大书,阅读它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进而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学校、家庭是小社会,社会、国家是大家庭,我们要从“无”中读出“有”,从“有”中读出“我”,从“我”中读出对于家庭的责任,读出对于民族的担当和使命。④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除读社会生活之书,我们也要阅读大自然之书。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境界:苏东坡阅读赤壁,因水月而悟理;柳宗元宴游西山,借山川而寄情。他们都在大自然中读出了另一个超凡脱俗的自我。⑤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国乐土不在外面,而在人的心中。是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就是一部奇妙的书。所以,阅读的至高境界,即读书第三境,就是阅读自己的“心灵之书”。⑥

阅读“心灵之书”,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心灵是贫瘠的还是富饶的,是单薄的还是厚重的,是心为物役,还是我心有主。要从自己的“心灵之书”中找出生命的关键词、主旨句,要不忘初心,褪去外界的浮华和物欲的诱惑,认清自己为什么而活,怎么去活。在阅读心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心灵的篇章,守望那片“心灵的麦田”。⑦

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是呀,用一只眼睛阅读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位置、使命和担当;用另一只眼睛阅读心灵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本源、价值和意义,进而达到超凡入圣、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阅读和生命的秘诀。⑧【结构点评】开头:转述材料,即“三本大书”,照应标题的读书三境,然后亮出观点:生命就是一门阅读世界,阅读自我的课程。2~3自然段论述分论点(1)——读“有字之书”的意义。第4自然段论述分论点(2)——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5~7自然段论述分论点(3)——读“心灵之书”的意义。以上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形成层进式结构。结尾:用于丹的话对全文的分析论述加以概括总结,进一步阐明“三本大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呼应标题,深化主旨。

(三)对比式概念对比式,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一种结构模式。二、对比式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本论对比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结论(评析照应)(2019·上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评价的巨浪(上海一考生)一个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茫茫生命之海中的浪花,时时刻刻被一旁的生命拍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拍打着其他生命。

对他人的评价,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群体的生命共同存在。人类之所以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仍顽强地活着,只因思想的存在。思想汇聚成力量,使人具有发声的欲望,发声构成评价,评价也就成了人类思想的有形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也许是人们表达发言欲望的一种方式。人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聆听,从而获得存在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人的生活愈发容易暴露于公众视野中,于是,更多的人渴望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来加入这场由互联网带来的“大狂欢”。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也许就造就了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冯友兰曾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等,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往往来自第二等“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所以一有发言欲望便直接抒发,因而就显得有些粗鄙和幼稚,网络世界的开放,更使这种廉价的评价有了滋生的土壤。于是一定程度上这种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形成一股巨浪,掀起了人们追求物欲的浮躁之风。

然而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并非都是有害的。比如,如今人们遵守着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就是依据前人的无数评价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即使在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泛滥的时代。仍旧有一些富有思维价值的评价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与他人的评价不无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生活来反省自己。

正确的评价有益于人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评价的滋养。但自己要怎样生活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心里有怎样的种子,并选择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来浇灌它。我们的人生确实需要评价的滋养,但选择权在我们手中。当我们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时,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不是任何生命依赖的全部,但任何生命都不应离开评价的价值。【阅卷评析】引论首段生动的比喻中蕴含着论述的话题,文学性强,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论在总分结构的大框架下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形式,从“两反”“两正”4个角度分析论述,而在“两反”“两正”的分析中又都采用了递进关系的形式。结论既承接“正向”论述的内容,又对全文进行总结式论述。(四)引议联结式

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这种模式,就是文章首先摆出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接下来分析阐述这种不良现象的危害,而后挖掘产生这种不良现象的根源,最后阐明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措施。

【思路】“引”——现象引出话题“议”——结合话题,发表看法(好处\危害)“联”——联系实际,分析原因(现象—本质)“结”——得出结论,指出办法(身体力行\启示)(2020.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议论文范本精读详见资料!博士当乞丐,我们该如何评论?来源江南时报人民网作者:梁守泰

继北大才子街头卖肉之后,如今又在南京出现更为“悲壮”的一幕: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陈某,居然沦为乞丐,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