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犯罪主观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心理态度。二、特征:1、其表现形式是人的主观心态。2、其法律内涵是以行为所产生的危害结果为内容。3、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罪过是必要要件;犯罪目的是选择要件;犯罪动机一般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魔天记三、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提问:如何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答案:主要考察犯罪行为及其行为产生的客观环境。第二节犯罪故意一、概念(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二、犯罪故意的构成因素1、认识因素。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理解:1)“明知”,是在表示行为人对结果产生的认知程度(不同于“确知”)。2)“明知”的内容包括法律所规定的构成故意犯罪不可缺少的危害事实。具体有:①对危害行为的认识;②对危害结果的认识;③对与行为和结果相关的其他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如:对象、时间、地点的认识)2、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希望或放任此结果的发生。三、犯罪故意的学理类型(一)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此结果发生的心态。理解:1、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积极追求的心态。(二)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态。理解:1、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此特点区别于直接故意)2、意志因素: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虽然不希望、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也不设法阻止此结果的发生,对结果的发生持听之任之的态度。作业1、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课堂案例分析:被告人李某,男,35岁,汽车司机。2001年5月29日,李某开着解放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因手续不符合规定,木材收购小组负责人吴某责令其将装上车的木材卸下。李某不肯卸车。晚9时许,被告人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吴某听到汽车发动声后,赶来制止,其他在场的人也上前阻止,但被告人李某一意孤行,继续开车出大门,并将车前的吴某推挤到墙根处。吴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杠,爬在翼子板上,用手电筒晃照被告人,令其停车。被告人李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途两次急刹车,将吴某摔下。被告见吴某被摔下后不仅不停车,反而继续开车,后被公安人员抓获。吴某被摔成重型颅脑损伤,于次日凌晨死亡。问:李某对吴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态是什么?结论:间接故意理由:1)认识因素:李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吴某的死亡。(李某在加速行驶时两次将吴某从车上摔下,他对其行为的后果有以下认识:吴某没有损伤;吴某受伤;吴某死亡)2)意志因素:李某对吴的死亡持放任的态度。(李某在行为的开始只有将木材强行拉走的目的,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其决意实施可能导致吴某死亡结果产生的行为时,李某已有放任结果发生的心态。他对吴某的死亡听之任之。)
第三节犯罪过失一、概念(刑法第15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态。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比较:相同:1、同属行为人的主观心态2、都能反应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区别:1、法律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过失行为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2、故意心态的主观恶性大于过失心态:理由:1)认识因素: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态。”2)意志因素:故意是“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排斥、反对结果的发生。二、犯罪过失的类型一)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避免,以致发生此结果的心态。1、认识因素: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此特点区别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和意外事件)2、意志因素:行为人轻信能避免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过高估计了能避免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有利因素,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分析: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心态如何区别?1)概念的区别2)认识因素的区别3)意志因素的区别4)主观罪过程度的区别二)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态。其构成因素: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关键词:“应当预见”的含义1)有预见义务,即行为人有义务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此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职务业务的要求、公共生活准则)2)有预见可能。判断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以什么为标准?2、行为人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四节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此结果是由于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行为人没有罪过。意外事件不产生刑事责任。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掌握要点:1、什么是犯罪目的?即犯罪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态。(它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的犯罪心态中)2、什么是犯罪动机?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第六节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以及有关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研究意义:利于正确解决刑事责任(包括:认定行为人的罪过是否存在、罪过的形式,犯罪的形态等)一、法律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或应当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产生了错误认识。包括:1、假想有罪:即行为人的行为依法并不构成犯罪,而行为人误以为是犯罪。结论:假想有罪的行为不构成犯罪。2、假想无罪:即行为人的行为依法构成犯罪,而行为人误以为不构成犯罪。结论:原则上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是特殊情况有例外。3、行为人对其行为所触犯的罪名和刑罚的轻重产生的错误认识。二、事实认识错误行为人主观对事实的认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1、对客体的认识错误案例:被告人甲长期在火车站实施盗窃财物的行为。一日,甲发现有一人衣着讲究且携带有款式考究的提包,甲断定此人包中有贵重财物并将此包偷回家中。当甲打开此提包查看时,发现里面装的是枪支。分析:甲主观意图盗窃的财物反映的客体是一般财产权;甲盗窃的枪支客观反映的客体是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结论:本罪的客体是:一般财产权——行为人对客体的认识错误,依行为人意图侵犯的客体定性。2、对对象的认识错误1)犯罪对象实际不存在,而行为人误以为存在。案例:甲长期与乙有仇且起意杀死乙。作案当天晚上,甲悄悄溜进乙家中,将卧在乙床上的狗误以为是乙加以“杀害”。分析:甲意图侵犯的对象是乙。甲实际“侵犯”的对象是狗。结论:此种错误认识不影响行为的性质(即故意杀人),但影响犯罪的形态(即故意杀人未遂)。2)实际存在刑法所保护的对象,而行为人误以为不存在。案例:某一山村在一段时间里长期有野狗祸害牲畜,山民极为困扰。某甲在一天深夜听见屋外有动静,主观判断有野狗侵扰,即持枪外出观望,发现有一黑影,即朝黑影开枪射击,结果将在此处小便的赵某打死。分析:甲实际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对象(即赵某)。甲误以为不存在刑法保护的对象结论:过失犯罪。注意:当此类错误发生时不存在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3)将反映同一客体内容的甲犯罪对象误以为是乙犯罪对象而加以侵害的。案例:甲意图杀害乙,且在夜间进入乙的家中,误将睡在乙床上的丙杀死。分析:甲意图杀害的犯罪对象是乙。甲实际杀害的犯罪对象是丙。结论:乙、丙的人身权在法律上受到同等程度的保护,所以甲的错误认识对其刑事责任不产生影响(故意杀人罪既遂)。
4)对“对象”自身情况的认识错误。如:嫖宿幼女。事实是幼女而行为人误以为不是幼女。法律要求:明知是幼女而嫖宿,方为本罪。结论:其认识错误影响定罪,刑事责任。3、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属犯罪客观要件的认识错误)案例:警察吴某着便衣在街上执勤,当他发现有一群人在斗殴且有一人手执刀具,吴在没亮明身份的情况下从执刀具者身后抓住执刀者的肩膀,执刀者迅速回身朝吴某身上剌了一刀,造成吴某的重伤。事实情况是:执刀者在街上因遭遇他人围攻殴打,即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加以自卫。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误以为吴某是围攻者的同伙。分析:执刀者以为自己对吴某实施的是反击行为,实际上不是。结论:此类错误认识不存在故意犯罪,或为过失犯罪或为意外事件。4、工具的错误1)行为人误以为自己使用的工具(方法)能达成自己预期的效果,事实不能。(如:误用白糖当砒霜杀人)→不影响其行为成立故意犯罪的性质,是未遂,2)行为人误以为使用的工具(方法)不会造成危害结果,事实能造成。(个案:误将农药作红酒给客人饮用)→影响其行为的性质(即:不是故意犯罪)。据事实分析有两种可能:A、过失B、意外事件。5、对危害结果的认识错误:1)误以为自己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危害结果,而实际未发生。→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形态:未遂)2)误以为自己行为未发生危害结果,而实际已发生→成立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首付汽车售卖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投标协议合同范本
-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医疗战略分析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 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案
- 医院管理年中活动方案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考试管理学真题
- SLT 478-2021 水利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编制总则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解决问题-去尾法和进一法》》人教版
- GB/T 23132-2024电动剃须刀
- DL∕T 2553-2022 电力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电位测量技术导则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
- 《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解读
- 2024年少先队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 CJT447-2014 管道燃气自闭阀
-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