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_第1页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_第2页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_第3页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_第4页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三、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他市场因素处于静止不变状态的条件下,研究单个市场均衡状态的实现与新旧均衡的变动。代表人物:剑桥学派的马歇尔

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种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代表人物:洛桑学派的瓦尔拉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的,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动态均衡分析认定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它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变量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1.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经济学中最初定义的均衡,特指市场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存在市场,也就无所谓均衡。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第一次扩充: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对各种经济形态的分析,将市场均衡条件一般化,用其来概括包括非市场经济的各种状态。因此,现代经济学说的均衡,已经不仅是“市场均衡”,而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2.凯恩斯的失业均衡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另一个方面的扩充: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凯恩斯宏观理论出现以后,形成了“失业均衡”的概念。按照古典均衡的定义,“失业均衡”是一个悖论: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即使在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中,存在着供求均等,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仍然存在着超额供给,因而不是均衡的。但是,失业均衡的概念的出现说明:(1)瓦尔拉所定义的一般均衡不是惟一的。在凯恩斯模型中,充分就业机会是诸多“均衡点”当中的一个,而不是“惟一的均衡”。(2)失业均衡这种状态,虽然不满足“变量均等”这一要求,但同样满足相互对立的任何一种力量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因为虽然失业工人想就业,但由于他们既不能改变现行工资率,又无法迫使企业在现行工资率下扩大雇用工人数,所以只能处于被迫失业状态。

3.非均衡概念在古典均衡理论中,非均衡一般地说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必然要立即向其他状态转化。而在现代非均衡理论中,非均衡与瓦尔拉均衡一样,具有行为确定的含义,因此具有稳固性,可以持久的存在,而不仅是一种过渡状态。非均衡理论认为:

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通常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供大于求

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供不应求

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此外,供不应求除了有总量问题之外,还有结构性问题,即有可能出现特定部分劳动力需求难于满足的现象(特别是高质量、专业性人员短缺)。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包括质量、职业类别、地区分布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均衡。其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四、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数量的惟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此时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的决定。

静态均衡的形成WLS=f(W)

D=f(W)SDeW1WeW3LcLaLeLbLfabcf五、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一)劳动力供给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W0L0S1SS2DWL(二)劳动力需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D1DD2SW1W0W2L2L0L1WL(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供给右移,需求左移的劳动力市场重新寻求均衡S1S2D1D2WLW1-1W2-1W2-2L2-2L1-1L2-2六、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在考虑了时间因素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下一个时期(t+1)的劳动力供给实际上是本期(t)工资率的函数。均衡也随之形成与时间序列相关的流动状态,即动态的均衡。这时的分析方法与原来抽象掉时间因素的静态分析法不同。假设条件:假设本期(t)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Wt和Dt表示本期的工资率和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Wt=f(Dt)假设本期(t)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f(Wt)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称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l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其图形称之为“收敛型蛛网”。(二)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表明相对于工资率变动,供给变动的反应程度大于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这种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看作是“蛛网不稳定条件”。在实践当中,一般很少有发散性的波动。

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既不是收敛性的,越来越小;也不是发散性的,越来越大,而是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点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相交,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称为“封闭型蛛网”。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三、充分就业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mwawewewbfgenDalaleWAwB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A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B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者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或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三、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构成“充分就业”的就业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量。当劳动力供给曲线或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方或双方都发生移位时,均衡工资的水平不同,其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也是不同的

ewLSDW1WeW2LaLfLeLcLbafbc过剩不足充分就业第三节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一、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四、U—V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瓦尔拉需求与供给有效需求与供给非瓦尔拉均衡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1.瓦尔拉需求与供给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瓦尔拉供给是厂商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考虑到产品价格之后形成的供给。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有效供给是厂商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考虑到产品价格以及它们在市场上所受到的数量限制后形成的供给2.有效需求与供给3.非瓦尔拉均衡

由于瓦尔拉需求(供给)和有效需求(供给)都是经济行为人在其自身条件下希望实现的量,它与实际的购买(销售)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考察在需求与供给达不到以数量相等为特征的市场是如何通过经济行为人的配额而达到与“均衡”状态不同的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这种稳定状态被称之为“非均衡”,或“非瓦尔拉均衡”。4.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原因有三:(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其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在劳动力供求既定的前提下,信息的传递速度、经济体制与劳动体制、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因素也可以使得劳动力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当这些因素充分具备、状态良好时,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就能较好地结合;当这些因素发生缺陷,就会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而引起劳动力????所造成的失业现象。供大于求WL劳动力市场的自愿失业w1w0l2l0l1S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需求成为数量限制的情形下发生的失业。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在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利用强制替代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部分企业因劳动力短缺而停产;对产品产量和品种进行调整;改变工艺和相应地改进技术和装备;用不合格劳动力做补充。劳动力短缺具有累积效应和溢散效应。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四、U—V分析U---unemployment失业V---vacancies职位空缺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未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认识劳动力市场种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的分析方法。eU.V供小于求供大于求VUaU*=V*

供求关系D450450失业、职业空位与供求平衡的关系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一、早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二、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三、近年的理论解释第五节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本节之前我们都假定劳动力是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实际上有很多劳动力是长期服务于某一固定企业,并在内部被晋升或淘汰,这种企业内部晋升和淘汰的过程就是内部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的过程。本节我们将对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考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问题;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报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雇佣调整策略。5.0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由几个要素构成(一)组织结构横向联系建立在生产、销售、营业、财务、人力资源计划、总务、研究与开发等布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的体制之上,但生产和销售活动经常分为不同的工厂和营业部来进行。纵向联系从工作现场的一般工作员工开始,经过现场监督人员或管理人员、中间管理人员直至最高经营者的层级序列。新型组织结构(二)组织原理5.1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

资源配置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内部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5.1.1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存在劳动力替换成本(LaborTurnoverCost):雇佣劳动力和解雇劳动力的直接成本;新老员工的合作成本;劳动力替换对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影响而隐含的成本岗位的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工会的作用5.1.2内部劳动力市场

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点一些非经济手段对劳动力配置所起的作用更大:行政性规则和程序、企业文化和习惯(custom,多林格提出,形成与传统经济理论最明显的区别)存在工作阶梯(JobLadders)锦标(Tournament)制度常被作为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UporOut)不同岗位的收入并不完全是按照生产力原则确定的工作阶梯进入口工作阶梯示意图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