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y=(m﹣1)x|m|+3m表示一次函数,则m等于()A.1 B.﹣1 C.0或﹣1 D.1或﹣12.二次函数y=a(x﹣m)2﹣n的图象如图,则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3.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可将方程变形为()A. B. C. D.4.若,则括号内的数是A. B. C.2 D.85.已知两组数据,2、3、4和3、4、5,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不相等,方差不相等B.平均数相等,方差不相等C.中位数不相等,平均数相等D.平均数不相等,方差相等6.已知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5的⊙O,则点P(-3,4)与⊙O的位置关系是()A.在⊙O内B.在⊙O上C.在⊙O外D.不能确定7.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x﹣y)=﹣x﹣y B.﹣(﹣2)﹣1= C.﹣ D.8.关于▱ABCD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B⊥BC,则▱ABCD是矩形B.若AC⊥BD,则▱ABCD是正方形C.若AC=BD,则▱ABCD是矩形D.若AB=AD,则▱ABCD是菱形9.下列美丽的壮锦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0.如图,是半圆的直径,点、是半圆的三等分点,弦.现将一飞镖掷向该图,则飞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A. B. C. D.1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A.
B.
C.
D.12.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则∠BCE等于()A.40° B.70° C.60° D.5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一次函数y=(k﹣3)x﹣k+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当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5.菱形ABCD中,∠A=60°,AB=9,点P是菱形ABCD内一点,PB=PD=3,则AP的长为_____.16.计算×3结果等于_____.1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其中正确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18.已知:如图,在△AOB中,∠AOB=90°,AO=3cm,BO=4cm.将△AOB绕顶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1OB1处,此时线段OB1与AB的交点D恰好为AB的中点,则线段B1D=__________cm.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它的两条直径分成了四个分别标有数字的扇形区域,其中标有数字“1”的扇形圆心角为120°.转动转盘,待转盘自动停止后,指针指向一个扇形的内部,则该扇形内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此时,称为转动转盘一次(若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则不计转动的次数,重新转动转盘,直到指针指向一个扇形的内部为止)转动转盘一次,求转出的数字是-2的概率;转动转盘两次,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这两次分别转出的数字之积为正数的概率.20.(6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DE交AB于点F,⊙O的切线BC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C,连接AE.(1)试判断∠AED与∠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D=3,∠C=60°,点E是半圆AB的中点,则线段AE的长为.21.(6分)化简:(x-1-)÷.22.(8分)“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寒假”期间,某校小记者随机调查了某地区若干名学生和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1)求这次调查的家长人数,并补全图1;(2)求图2中表示家长“赞成”的圆心角的度数;(3)已知某地区共6500名家长,估计其中反对中学生带手机的大约有多少名家长?23.(8分)计算:2tan45°-(-)º-24.(10分)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CF平分∠DCE.求证:CF⊥DE于点F.25.(10分)如图,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边AB、BC上,ED∥BC,EF∥AC.求证:BE=CF.26.(12分)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1)求点A、B、D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7.(12分)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校计划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教育学中,从全校1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其家庭中拥有的移动设备的情况进行调查,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图①中m的值为;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1500名学生家庭中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由一次函数的定义知,|m|=1且m-1≠0,所以m=-1,故选B.2、A【解析】
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在第四象限可得出m>0,n>0,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详解】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m>0,n>0,∴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牢记“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
配方法一般步骤: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左右两边同时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方即可.【详解】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方程的步骤,属于简单题,熟悉步骤是解题关键.4、C【解析】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5、D【解析】
分别利用平均数以及方差和中位数的定义分析,进而求出答案.【详解】2、3、4的平均数为:(2+3+4)=3,中位数是3,方差为:[(2﹣3)2+(3﹣3)2+(3﹣4)2]=;3、4、5的平均数为:(3+4+5)=4,中位数是4,方差为:[(3﹣4)2+(4﹣4)2+(5﹣4)2]=;故中位数不相等,方差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三种数的计算方法.6、B.【解析】试题解析:∵OP=5,∴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则知点在圆上.故选B.考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坐标与图形性质.7、B【解析】
A.括号前是负号去括号都变号;B负次方就是该数次方后的倒数,再根据前面两个负号为正;C.两个负号为正;D.三次根号和二次根号的算法.【详解】A选项,﹣(x﹣y)=﹣x+y,故A错误;B选项,﹣(﹣2)﹣1=,故B正确;C选项,﹣,故C错误;D选项,22,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分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算法,熟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
由矩形和菱形的判定方法得出A、C、D正确,B不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若AB⊥BC,则是矩形,正确;B、若,则是正方形,不正确;C、若,则是矩形,正确;D、若,则是菱形,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详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10、D【解析】
连接OC、OD、BD,根据点C,D是半圆O的三等分点,推导出OC∥BD且△BOD是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转化为扇形BOD的面积,分别计算出扇形BOD的面积和半圆的面积,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C、OD、BD,∵点C、D是半圆O的三等分点,∴,∴∠AOC=∠COD=∠DOB=60°,∵OC=OD,∴△COD是等边三角形,∴OC=OD=CD,∵,∴,∵OB=OD,∴△BOD是等边三角形,则∠ODB=60°,∴∠ODB=∠COD=60°,∴OC∥BD,∴,∴S阴影=S扇形OBD,S半圆O,飞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几何概率问题: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解题的关键是把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求规则图形的面积.11、A【解析】
连接AM,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M⊥BC,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M的长,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N的长.【详解】解:连接AM,
∵AB=AC,点M为BC中点,
∴AM⊥CM(三线合一),BM=CM,
∵AB=AC=5,BC=6,
∴BM=CM=3,
在Rt△ABM中,AB=5,BM=3,∴根据勾股定理得:AM===4,
又S△AMC=MN•AC=AM•MC,∴MN==.
故选A.【点睛】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特别注意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12、D【解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E=CE,推出∠A=∠ACE=30°,代入∠BCE=∠ACB-∠ACE求出即可.【详解】∵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E=CE,∴∠A=∠ACE,∵∠A=30°,∴∠ACE=30°,∵∠ACB=80°,∴∠BCE=∠ACB-∠ACE=5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k>3【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列出不等式组通过解该不等式组可以求得k的取值范围.详解:∵一次函教y=(k−3)x−k+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解得,k>3.故答案是:k>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四种情况:
①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②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③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④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14、【解析】
直线与抛物线有交点,则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组利用根的判别式进行计算.【详解】解:法一:与抛物线有交点则有,整理得解得,对称轴法二: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为,而∴抛物线y的取值为,则直线y与x轴平行,∴要使直线与抛物线有交点,∴抛物线y的取值为,即为a的取值范围,∴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交点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计算.15、3或6【解析】
分成P在OA上和P在OC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AB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OA的长度,在直角△OBP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P的长,则AP即可求得.【详解】设AC和BE相交于点O.当P在OA上时,∵AB=AD,∠A=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9,OB=OD=BD=.则AO=.在直角△OBP中,OP=.则AP=OA-OP-;当P在OC上时,AP=OA+OP=.故答案是:3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注意到P在AC上,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6、1【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故答案为:1.【点睛】考查二次根式的乘法,掌握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7、①②④【解析】分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EF是等边三角形,∴AE=AF。∵在Rt△ABE和Rt△ADF中,AB=AD,AE=AF,∴Rt△ABE≌Rt△ADF(HL)。∴BE=DF。∵BC=DC,∴BC﹣BE=CD﹣DF。∴CE=CF。∴①说法正确。∵CE=CF,∴△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F=45°。∵∠AEF=60°,∴∠AEB=75°。∴②说法正确。如图,连接AC,交EF于G点,∴AC⊥EF,且AC平分EF。∵∠CAD≠∠DAF,∴DF≠FG。∴BE+DF≠EF。∴③说法错误。∵EF=2,∴CE=C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在Rt△ADF中,,解得,∴。∴。∴④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序号是①②④。18、1.1【解析】试题解析:∵在△AOB中,∠AOB=90°,AO=3cm,BO=4cm,∴AB==1cm,∵点D为AB的中点,∴OD=AB=2.1cm.∵将△AOB绕顶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1OB1处,∴OB1=OB=4cm,∴B1D=OB1﹣OD=1.1cm.故答案为1.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求得2个“-2”所占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再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2)由题意可得转出“1”、“3”、“-2”的概率相同,然后列表得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再找出符合条件的可能性,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1)由题意可知:“1”和“3”所占的扇形圆心角为120°,所以2个“-2”所占的扇形圆心角为360°-2×120°=120°,∴转动转盘一次,求转出的数字是-2的概率为=;(2)由(1)可知,该转盘转出“1”、“3”、“-2”的概率相同,均为,所有可能性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1-231(1,1)(1,-2)(1,3)-2(-2,1)(-2,-2)(-2,3)3(3,1)(3,-2)(3,3)由上表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9种,其中数字之积为正数的的有5种,其概率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0、(1)∠AED=∠C,理由见解析;(2)【解析】
(1)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AED=∠C,证明如下:连接BD,可得∠ADB=90°,∴∠C+∠DBC=90°,∵CB是⊙O的切线,∴∠CBA=90°,∴∠ABD+∠DBC=90°,∴∠ABD=∠C,∵∠AEB=∠ABD,∴∠AED=∠C,(2)连接BE,∴∠AEB=90°,∵∠C=60°,∴∠CAB=30°,在Rt△DAB中,AD=3,∠ADB=90°,∴cos∠DAB=,解得:AB=2,∵E是半圆AB的中点,∴AE=BE,∵∠AEB=90°,∴∠BAE=45°,在Rt△AEB中,AB=2,∠ADB=90°,∴cos∠EAB=,解得:AE=.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21、【解析】
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进行乘除.【详解】(x-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先进行通分,再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2、(1)答案见解析(2)36°(3)4550名【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认为无所谓的家长是80人,占20%,据此即可求得总人数;(2)利用360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3)利用总人数6500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1)这次调查的家长人数为80÷20%=400人,反对人数是:400-40-80=280人,;(2)360×=36°;(3)反对中学生带手机的大约有6500×=4550(名).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23、2-【解析】
先求三角函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法计算.【详解】解:原式=2×1-1-=1+1-=2-【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三角函数值的应用,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24、证明见解析.【解析】
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B,根据SAS证△ACD≌△BEC,推出DC=C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推出即可.【详解】∵AD∥BE,∴∠A=∠B.在△ACD和△BEC中∵,∴△ACD≌△BEC(SAS),∴DC=CE.∵CF平分∠DCE,∴CF⊥DE(三线合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DC=CE,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25、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DE=CF,再证明EB=ED,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ED∥BC,EF∥AC,∴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DE=CF,∵BD平分∠ABC,∴∠EBD=∠DBC,∵DE∥BC,∴∠EDB=∠DBC,∴∠EBD=∠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建筑施工合同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 2024年度市场营销合同:社交媒体广告合作
- 驳岸码头设计方案
- 收购农村二手房合同范本
- 电商平台并购研究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碳交易咨询服务合同
- 车载系统UI开发
- 洗煤加工合同范本
- 可持续食用菌栽培模式探索
- 二零二四年度卫星通信服务协议
- 社区用品活动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盾构机电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心电图在老年病学中的应用》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5、6章 旅游业、旅游市场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外科病例分析
- 一年级10以内口算100道题(共20套)-直接打印版
- mtl营销管理流程
- 小学教学整改方案及措施
- 《欧洲民间故事》测试题
- 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内容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