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文学参考文献一、江西诗派概述二、黄庭坚一、生平与创作分期:《牧童》
《冲雪宿新寨不乐》
二、诗歌的内容与创作特点:《登快阁》《寄黄几复》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三、陈师道
《示三子》《别三子》
《舟中》
四、陈与义《渡江》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内容要点参考文献一、“江西诗派”概述二、黄庭坚三、陈师道四、陈与义参考文献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著齐鲁书社1986年版江西诗社宗派研究龚鹏程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一、“江西诗派”概述1.“江西诗派”的形成2.“江西诗派”的成员3.“江西诗派”的影响1.“江西诗派”的形成“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它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该图并序数百言,标举宗主黄庭坚的诗学观,勾勒出当时一个以黄庭坚为“宗”,其余二十五名诗人为“派”的诗人群体。历史上这二十六位诗人并未开宗立派,故“江西宗派”是吕本中为总结某种文学现象而创造的诗学术语。吕氏的文学眼光是敏锐而独特的,在北宋哲宗、徽宗朝,确实存在这样一群诗人,他们生存在元祐党禁的时代,却学禀元祐,师友传承,在民间形成一股隐伏的力量。他们中以江西人为主,诗歌多受黄庭坚的影响,因共同的政治态度、诗学兴趣而同气相求,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诗人群体,出现“同作并和,尽发千古之秘,无余蕴也”(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盛况。江西宗派这个名词,正是吕本中对当时这样一个具有文学流派性质的文学团体的称谓。1.“江西诗派”的形成宋末方回首倡“一祖三宗”说一祖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诗派之“宗”。1.“江西诗派”的形成2.“江西诗派”的成员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首推黄庭坚为宗派之主。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后来赵彦卫《云麓漫钞》、严羽《沧浪诗话》又分别将吕本中、陈与义归入诗派,刘克庄又把曾几等人归入诗派。方回首倡“一祖三宗”之说。《瀛奎律髓》卷二十六: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成员以江西人为主体,却非全是江西人。刘克庄《江西诗派·总序》:派中如陈后山,彭城人;韩子苍,陵阳人……非皆江西人也。2.“江西诗派”的成员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也就是说,是因为这些诗人在创作态度、创作方法上与黄庭坚相似,而把他们归为一派。2.“江西诗派”的成员3、“江西诗派”的特点一、成员多成员众多且不断发展。二、时间长诗派活动时间,前后持续了二百余年。三、成就高四、影响大4、“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从北宋末年至南宋灭亡,一共存在了二百余年。影响颇为深远,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诗之分门别户,实自是始。从江西宗派的徐俯、韩驹、吕本中,到江西宗派后学曾几、陆游、杨万里,中兴诗人几乎都受到黄庭坚诗风的影响。南宋人纷纷成立江西宗派的“后社”、“续派”、“别派”,淳熙年间程叔达刊《江西宗派图》诸家诗为《江西诗派》总集,后来刘克庄又刻有《江西诗派》选集。南宋时期大的诗人多半是进出于江西诗派。南宋时期的诗论,几乎也都是围绕着赞同或反对江西诗风的问题而展开的。4、“江西诗派”的影响二、黄庭坚参考文献:1.《黄庭坚年谱新编》,郑永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2.《黄庭坚评传》,黄宝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黄庭坚全集》,刘琳等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黄庭坚诗集注》,[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版。5.《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傅璇琮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黄”并称“山谷”配“东坡”“江西诗派”宗师黄庭坚元丰三年,36岁的黄庭坚被朝廷外放到了吉州的太和县当县令,他在途经舒州的三祖山山谷寺石牛洞时,骤然喜欢上了那里,便自号为山谷道人。从其时开始,黄庭坚皈依了禅宗。晦堂禅师:“吾无隐乎尔。”修水县志说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像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女儿死去多久了?”“已经二十六年了。”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后来,黄山谷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黄庭坚黄庭坚的人生困境生活困境:少年丧父、青年时两次丧妻,家境不富,科举受挫文化困境: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政治困境:毕生未做高官,却受党争牵累,一再被贬蛮荒之地。最后死于贬所,景况凄凉。
1.生平与创作分期原籍浙江金华,祖父黄湜兄弟十人俱中进士,世称“十龙”。父亲黄庶庆历二年中进士,官终摄知康州。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六月十二日,生于江西分宁县双井村。其父共育有六男四女,黄庭坚为其次子。出生时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相继离朝。八月,欧阳修上书论朋党事,落龙图阁直学士,罢都转运使,降知制诰,知滁州。范仲淹57岁、宋祁48岁、梅尧臣44岁、苏舜钦43岁、欧阳修39岁、苏洵37岁、曾巩27岁、王安石25岁、苏轼10岁、苏辙7岁。1.生平与创作分期《宋史·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1.生平与创作分期
牧童
5岁能背诵《五经》传说7岁作《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仁宗嘉祐四年(1059),十五岁。从舅父李常(公择)游学淮南。读书成诵,李常以为一日千里。黄庭坚的舅父李常(公择)和岳父孙觉(莘老)少时俱受知于吕公著。吕公著为旧党元老,其地位与司马光相伯仲,系吕本中的曾祖父。其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其渊源所从来远矣。1.生平与创作分期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山谷再次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山谷“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1.生平与创作分期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作。抒发开始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王安石变法,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虽未参加新旧党争,一生却卷在斗争漩涡里。神宗元丰二年(1079),受“乌台诗案”牵连,坐罚铜二十斤。哲宗元祐元年(1086),四十二岁。受司马光推荐,与范祖禹、司马康等共同校定《资治通鉴》。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1.生平与创作分期《二十四孝》,元·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涤亲溺器》是二十四孝中最后一个故事。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赞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涤亲溺器哲宗元祐九年、绍圣元年(1094)。章惇为相,蔡卞为国史编修官,对范祖禹与黄庭坚等人所撰之《神宗实录》大为不满,意欲打击报复,以泄私愤。谏官上疏:实录院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遂贬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从此开始了他在蜀中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1.生平与创作分期徽宗崇宁二年(1103),五十九岁。徽宗起用蔡京,下诏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文集。在各地立“元祐奸党碑”,打击旧党。谪宜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命。当地官吏刁难,被迫迁居子城南。名其所居庐舍曰“喧寂斋”,因其一则不避风雨,二则市声喧闹故。徽宗崇宁四年(1105),病逝戍楼,终年六十一岁。1.生平与创作分期据《内集》(37岁以后,约715首)、《外集》(17—34岁,约685首)、《别集》(前二集补遗,约81首),以及《山谷诗外集补》(约475首)。我们所看到的现存黄庭坚诗歌共有1956首。就内容而言,黄庭坚的诗歌可分为三类:一、思想感情比较苍白,有内容上没有多大价值的作品。包括挽诗、赠答诗、咏物诗、题书画诗。二、反映时事政治和民生疾苦的诗。三、思亲怀友、感时抒怀、羁旅行役和描绘生活遭遇以及一部分题咏书画、轩亭等建筑物的诗。2.诗歌的内容与特点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此诗为黄庭坚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所作。时年38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首联叙写公余之暇登上快阁眺望。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了却”二字,渲染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字呼应。倚于晚霞逆光里,景美如画。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颔联写眺望所见之景。《涅槃经》云:“皮肤枝叶悉皆脱落,唯真实在。”僧问:“树凋叶落时如何?”云门:“体露金风。”黄庭坚诗:“皮毛脱落尽,唯有一真实。”任渊注引药山答马祖:“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颈联借伯牙、钟子期之事,慨叹自己心怀志事,世无知者。:《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其母丧),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尾联则是表达了弃官归隐之意。据《列子》:“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登快阁登快阁首联: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颔联:渐入佳境,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颈联: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联: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姚鼐: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翁方纲: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登快阁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寄黄几复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时年四十一岁。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首联借典故说明与友人黄几复相距甚远,而思念之情亦深。《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雌雄相互吸引。风马牛:马牛相互吸引发情。及:到。不相及:不会互相吸引。即马牛发情,也不会相互交配。本句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一说即使马或牛雌雄发情,由于物种不同,也不会交配。(形容齐楚相去很远,不会有任何瓜葛)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是熟典,继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颔联对仗工整,将昔日的欢聚、交情、快意与今朝的久别、思念、失望鲜明地对照出来。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一杯酒”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桃李”、“春风”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非常不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抒写。“江湖”: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十年灯”和“江湖夜雨”相联缀,能激发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这一联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每一个词,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是“乐”与“哀”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寄黄几复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颈联、尾联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友人黄几复的为人与处境。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意思是:多次进行手术实践就可以成为良医。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这里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什么?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寄黄几复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是在海滨作一个县令。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首诗并不觉晦涩,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寄黄几复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评: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这首《寄黄几复》亦然。“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情真意厚,感人至深。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1.好用书卷2.以故为新3.运古于律4.拗折波峭寄黄几复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因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被新党人物指控失实,诋毁朝政,于是被贬为涪州别驾,开始了他在蜀中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至元符三年(1100)始放还,待命荆州。宋徽宗崇宁元年(1101)正月,黄庭坚由荆州至岳阳。二月初登上岳阳楼,作此诗。时年59岁。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遇赦,在回故乡江西分宁老家的途中,经过岳阳冒雨登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生出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诗意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喜悦之情:还没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岳阳楼上欣赏美景,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表达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第一首没有从正面写君山,而是重在对遇赦心情变化的描写。他的心情又是随着他的行程而改变,从投荒四川到行将重见故乡江南,从“万死”到“生出”,先是悲语出之,继之以微喜之情,最后化为欢欣之笑。意兴洒脱,乐观豪爽。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绾结湘娥十二鬟。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三四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何等的惬意!
在风雨中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只好出之以想象。以简洁的笔墨,写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令人钦佩不已。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五:山谷此诗,实用刘禹锡、雍陶诗中语翻案也。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一、典故黄庭坚用典的范围囊括古今,单是任渊在《内集》注中所指出的就有四百多种书,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以及道藏、佛经、稗官小说等,尤其喜欢使用晦涩难懂的佛典用语。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黄庭坚诗歌的特点表现在:二、拗体黄庭坚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体,这也是形成其生新风格的重要因素。律诗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
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牗,处处煮茶藤一枝。此诗大拗大救,奇崛劲挺,为表现幽僻清绝的境界创制了恰到好处的语音外壳。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这首诗所以能非常出色地写出了一个幽僻清绝的境界,声调的拗峭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仄平平仄平仄仄,落星开士深结屋,平仄仄平平仄平。龙阁老翁来赋诗。仄仄平平仄仄仄,小雨藏山客坐久,平平仄平平仄平。长江接天帆到迟。仄仄平平仄仄仄,宴寝清香与世隔,仄平仄仄平平平。画图妙绝无人知。平平仄仄平仄仄,蜂房各自开户牗,仄仄仄平平仄平。处处煮茶藤一枝。不仅没有一句完全合律,而且颈联还失粘,但虽拗峭,作者却不时以律救之。如:第六句结尾作三平调,然第五句的相应部分也用了三个仄声字。这就使得作品在拗峭中有一股顺畅之气。这种语言形式是黄庭坚通过对杜甫的学习,又加以自己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其艺术效果,强化了对内容和主题的表现。三、诗歌创作理论在黄庭坚的创作理论中,很明确地为初学者指出了循序渐进的两个步骤:一、熟练地掌握谋篇、句法、炼字等技巧,这是诗人艺术修养的初步阶段;二、然后再求摆脱这些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更高的艺术境界。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三、诗歌创作的理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指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夺胎换骨】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杨万里《诚斋诗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乱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出于唐人贾至诗:“桃花历乱李花香,又不吹愁惹恨长。”仅改五字。三、诗歌创作的理论宋·吴开《优古堂诗话》:“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此出于唐人朱昼诗:“一别一千里,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闲时,今日见玉色。”宋·陈辅《陈辅之诗话》:王安石:“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李延年《佳人歌》:“倾城”、“倾国”。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三、诗歌创作的理论黄庭坚为什么能成为“江西诗派”领袖?一、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很高,在诗坛上享有盛名。二、黄庭坚喜欢指点青年,奖掖后进。三、当时诗坛上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苏轼,但最突出、最集中地显示宋诗特色的人却是黄庭坚。四、在创作上,苏轼以才情为诗,挥洒自如。与苏轼所不同的是,黄庭坚则是严肃认真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在诗歌的谋篇布局、造句炼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则可循。五、黄庭坚的创作论非常全面,既包括对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要求,又包括对初学者入门必由途径的指点。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黄诗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在党争激烈的政治环境中坚贞自守、随缘任运的情怀。黄庭坚的诗作,代表了宋人面对唐代诗歌艺术,寻求超越的努力,成为最能代表宋代文学特色风貌和发展成就的泰斗。书法大家黄庭坚黄庭坚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被称为“宋四家”2010年,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砥柱铭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唐代宰相魏征的《砥柱铭》,全文400多字。2010年6月3日,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算下来每个字价格都超过100万元。《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陈师道《后山诗注补笺》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冒怀辛整理中华书局1995年版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拒不谒见。元丰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等人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病逝。陈师道
《文献通考》:石林叶氏曰:“世言陈无己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者,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邻家。徐乃诗成,乃敢复常。”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徐度《却扫编》说陈师道每成一诗:揭之壁间,坐卧哦咏,有窜易至月十日乃定,有终不如意者,则弃去之。陈师道这种冥心孤往,一意求深的创作态度,和生硬僻涩的作风的形成,是可以从他孤介的个性、他的沉沦下僚的政治命运,和其由于抗拒这种命运而对当时社会所持有的疏远而冷漠的生活中求得解释的。他的诗歌,长处是个性鲜明,风骨磊落,意境新而雅。钱钟书《宋诗选注》: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杂博,常常见得竭蹶寒窘。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末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陈师道清卢文弨《后山诗注跋》:
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能自已。宁拙毋巧,宁朴毋华。陈师道示三子(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32岁。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家贫,妻儿携三子一女随行赴川,陈师道因母老不得同去。近四年后,即元祐二年(1087),陈师道得苏轼、孙觉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方才将妻儿接回。示三子
别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投资中的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市教育系统专项招聘教师67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移动端内容营销策略研究
- 揭阳2024年广东揭阳技师学院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成都四川成都简阳市江源镇便民服务和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招聘综治巡防队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工程承包合同标准版8篇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车间承包与设备维护一体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宠物医院经营贷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虫草产品国际市场拓展合同4篇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完全解读
- 专题2-2十三种高考补充函数归类(讲练)
- 理光投影机pj k360功能介绍
- 六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全册完整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人教版
- 帕萨特B5维修手册及帕萨特B5全车电路图
-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6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年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综合楼工程造价指标及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