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体解剖学实验指导教案_第1页
蚕体解剖学实验指导教案_第2页
蚕体解剖学实验指导教案_第3页
蚕体解剖学实验指导教案_第4页
蚕体解剖学实验指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与要求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和巩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技术,进一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蚕桑技术专业课以及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打下基础。为使实验顺利进行,提高实际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一、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教师讲解时必须注意听讲。三、领到实验材料和仪器后,立即进行检查,如有遗缺或差错应及时向有关教师提出。四、示范标本不得随便移动。如需变动位置或观察部位,应征得教师的同意。五、每次实验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谈笑,不要到处走动,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六、实验中要坚持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按照实验步骤,依次操作。须据实记录,并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确实,绘图准确。七、实验观察如不能当日结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观察完毕。八、注意节约水,电、药物及其他实验材料。仪器、用具、药物用完后要放回原处。未经教师许可,实验材料,药物、仪器,用后不得携出室外。仪器损坏要及时登记,酌情赔偿。九、实验完毕后,要整理桌面,清洗仪器及用具,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实验一外部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卵的外形2、能识别各种卵3、了解蚕的外部形态4、掌握口器各部及触角的构造二、材料:1、越年卵及不良卵2、5令浸渍材料蚕3、口器各部、胸、腹、足标本片4、雌、雄蛹,雌、雄蛾三、用具:解剖镜,显微镜、解剖器、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乙醚。四、观察内容:(一)观察卵的形状、卵涡、卵色、卵纹、卵孔、气孔以及越年卵和不良卵卵呈扁平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略大,在尖的一端生有卵孔。卵壳无色透明或带淡黄色,表面布满五角形或六角形卵纹。卵孔的卵纹排列呈菊花瓣状。卵纹之间有针状的气孔。在卵面的中央有凹陷的卵涡。刚产下的卵,从外表看均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如果是越年卵,则逐渐变为品种特有的固有色。不越年卵中的生种,产卵后虽为淡黄色,用阳光照射即现红色,以后卵色一般不变,并不断发育而孵化。不越年卵中的再出卵,产卵后变成固有色,以后在年内又陆续孵化。由于生种和再出卵蚁蚕孵化出来留下1个空壳,出现了原来卵壳的颜色,卵的一端并有1个孵化孔。不受精卵卵色一直保持淡黄色,大多不能向前发育而陆续死亡。死卵(早期死卵)虽已着色,但卵涡深陷,呈三角形或成瘪卵,多赤褐色,也有普通卵色带黑色。(二)观察蚕的头部及附属器官1.头部分区头部正面有条倒“Y”形线缝为头盖缝,中干为颅中沟,两臂为口上沟。左右两片呈半球形,为颅侧板。中央三角形的一片为额。额下狭长的一块为唇基。2.触角着生在颅侧板的下端,白色角基膜内,由3节组成。第二节长,上端有两根刚毛,4个短小圆锥形突起,第三节很小,在其前端也有大小不等的2个圆锥形突起。3.单眼在颅侧板前端的两侧,触角的基部,左右各6个,其中4个排列成半圆形,1个略在圆心,1个靠近触角。单眼是半球形隆起,呈黑褐色,有光泽。4.口器由上唇、上腭,下腭、下唇四部分组成。①上唇在唇基的下方,呈倒凹字形,其外面有6对感觉毛,其内面靠近游离缘的部分,有6个无色圆锥形的感觉突起。②上腭在上唇的下方,外面近后缘基部有两根刚毛。上腭前关节是凹形的臼,后关节为球形踝突。其内侧为收肌板,宽大,圆扇状,上附上腭收缩肌。外侧为展肌板,较小,先端分支,上附上腭伸展肌;③下腭和下唇下腭和下唇互相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腭的下方。下”腭在下唇的两侧,由3节组成,各节上有l一2根刚毛。在下腭的顶端有下腭须,由3小节组成,第一小节上有1根刚毛,顶端有圆锥形突起。其内侧生1个瘤状体,上面有3根稍长的无节毛状突起,两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下唇在左右下腭之间。下唇的中间为吐丝管,在吐丝管基部两侧,各有1个下唇须。下唇须由3小节组成,第二、第三小节上各生1根刚毛。(三)观察幼虫外部形态:1、外形和体节蚕体由头、胸、腹3体段构成。胸部有前、中、后3个胸节组成,腹部由10个腹节组成。2、颈膜颈膜连接头胸部,背面略呈三角形,为柔软的薄膜。3、节间膜是体节间柔软半透明的薄膜,除胸部背面和第九、十腹节无节间膜外,其他各体节均有。4、肛上板是第九、十腹节背面的三角形硬板。5、尾角在第八腹节背面,是刺状肉质突起。6、气门幼虫有9对气门,分布在前胸、腹部第一至第八体节的两侧。7、胸足每胸节各有1对,由3小节构成,呈圆锥形。第三小节先端有逊个黑褐色钩爪,其内侧有1个柔软突出的爪垫。8、腹足第三、四、五、六、十腹节各有1对腹足。腹足为柔软的肉质突起,不分节。腹足先端呈圆盘状,外缘有半圆形黑褐色的骨质弧线,内缘有排成半圆形的黑褐色钩爪,尖端向内弯曲。钩爪长短不同,相间排成两列。9、雌、雄蚕外部特征雌蚕,在第八,九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小圆点。雄蚕,在第八、九腹节间腹面中央,有1个乳白色瓢形囊状体。(四)蛹外部形态的观察:1、头部及附属器官头部很小,前方的额略呈方形,白色。额的左右两侧有触角。触角基部有一对复眼。头部下方为退化的口器。2、胸部及附属肢分前胸,中胸、后胸。其腹面和侧面为附属肢所遮盖,仅能在背面看见,前胸呈六角形,中胸最大,略呈五角形,后胸呈凹字形。各胸节腹面有对胸足,但外观只能看出前,中、后足的一部分。在前胸侧面有1对气门,但被翅覆盖着。中,后胸的两侧各有1对翅,后翅被前翅被覆。3、腹部及附属肢蛹体的第九,十腹节已愈合,背面外观只能见到9个体节。其中1—3腹节腹面被翅覆盖,只能从背面观察。在1—7腹节两侧有1对气门,呈长椭圆形,第一腹节气门隐在翅下,第八腹节气门已退化,仅留残痕。4、蛹的外部雌雄特征雌蛹腹部肥大,末端钝圆,在第八腹节腹面正中有细线纹,在体节的前缘及后缘向中央弯入,呈X形。雄蛹腹部较小,末端稍尖,在第九腹节中央有1个褐色小点。(五)蛾外部形态的观察:1、成虫的头部头部呈小卵形,两侧有复眼,呈半球形,一般品种为黑色,也有的为赤色和白色。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表面呈六角形,整齐排列成蜂巢状。触角在复眼的上方,呈双栉状。口器在左右两复眼之间,但已退化,只有下腭较为发达。2、成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腹面有1对胸足。中胸和后胸各生1对翅。成虫的前翅大,呈三角形,后翅小,呈圆形。3、成虫的腹部雄蛾腹部只能认出8个体节,雌蛾只能认出7个体节。此外,在前胸以及第一至七腹节的两侧,还着生有新月形的气门。4、成虫的外部生殖器雌蛾:(1)由第八腹节的腹板,形成骨质化而坚硬的锯齿板。(2)在锯齿板和第七腹节腹板中央有交配孔开口。(3)第九腹节和第十腹节愈合,形成球形的侧唇。其中央现一条纵沟,沟中有两个孔,上方是肛门,下方是产卵孔。(4)侧唇和锯齿板间的节间膜,向侧方突出1对黄色囊状的侧胞。雄蛾:(1)第九腹节腹板变形,形成骨质化的“U”形环,环的中间有阴茎。(2)阴茎的两侧有一对大形的抱器。(3)第十腹节的背板骨质化,向后方突出,成为钩形突。(4)第十腹节腹板骨质化,向上弯曲成为肛下板,其上方为肛门的开口。五、方法:(一)卵外部形态的观察:1、观察卵形用解剖镜观察卵的外形及卵涡。2、观察卵纹和气孔用解剖刀切取卵壳一块,浸入乙醚数分钟,·取出放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卵、纹及气孔。3、观察卵孔将卵壳的前端,用解剖刀切下一部分卵壳,水洗,将其表面向上,置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孔。4、观察越于卵和不良卵利用越年卵的蛾区,观察越年卵,并识别不越年卵(生种和再出卵),不受精卵以及死卵。(二)观察蚕的头部及附属器官。1、观察头部用解剖刀切取五龄蚕头部,观察头部的分区,触角、单眼的位置,并切取触角、单眼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构造。2、解剖上唇用解剖刀齐唇基处切下上唇,置玻载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上唇外面的感觉毛,再将上唇反过来观察内面的感觉突起。3、解剖上颗用两根解剖针,将上腭分离出来,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4、解剖下腭和下唇用解剖针将下腭和下唇复合体取出,再用解剖针分离下腭和下唇,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下腭、下唇、吐丝管等各部的形态和构造。(三)观察幼虫外部形态:1、观察幼虫外形取5龄蚕,观察蚕体外形和体节,肛上板、尾角,气门的位置。2、观察胸,腹足观察胸,腹足着生的位置,然后自胸,腹足基部剪下,置于解剖镜下观察。3、观察雌、雄蚕外部特征取5龄二日或三日的浸渍材料蚕,观察蚕体腹面,尾足内侧部分,区别雌,雄蚕。(四)蛹外部形态的观察:取蛹从背面观察胸部形态及腹部体节。从蛹的腹面观察头部附属器官及胸部附属肢的形态。取雌、雄蛹观察雌,雄外部特征。(五)蛾外部形态的观察:取雌,雄蛾观察外形,并加以比较。取复眼表面一小块,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复眼的构造。观察成虫前后翅及胸足的标本片,取雌,雄蛾各—只,剪下尾部,放在解剖镜下,观察雌雄蛾外部生殖器的构造。六、作业:1、绘卵的外形图及卵孔部的卵纹图。2、绘幼虫全形图。实验二体壁及衍生物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弄清体壁的基本构造2、能识别各类斑蚊3、了解体表突起及刚毛的构造4、了解蜕皮腺的位置、形态、构造二、材料:1、体壁切片标本2、5令浸渍材料蚕3、各种斑蚊标本4、4令眠蚕三、用具:解剖镜、显微镜、解剖器,二重皿、吸管、烧杯(500m1)、载玻片。四、观察内容:1、体壁构造:底膜、真皮细胞层、表皮层(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2、体壁衍生物:⑴毛原细胞及刚毛⑵体表非细胞性突起⑶体表单细胞感觉突起⑷蜕皮腺五、方法步骤:1、用显微镜观察体壁切片标本,观察体壁层次构造,体表突起,刚毛及毛原细胞的形态构造。2、观察各种斑蚊的标本3、解剖蜕皮腺:⑴取经苏丹Ⅲ染色的4令眠蚕从腹中线剪开,并用大头针将蚕体固定于蜡盘内。⑵用镊子除去消化管、丝腺等组织。⑶移于解剖镜下,在侧背线处的环节中央,寻找乳白色或淡黄色的蜕皮腺⑷用镊子将蜕皮腺从基部取出,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构造。六、作业:绘体壁层次构造图。

实验三幼虫消化管及涎腺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消化管各部的位置、形态、构造以及组织学构造。了解涎腺的形态和构造。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中肠组织切片标本、涎腺示范标本。三、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l),二重皿、吸管,载玻片。四、观察内容:(一)观察消化管的外部形态1、前肠分口腔,咽喉、食道3部分。口腔和咽喉在头腔内,食道在第一胸节内。2、中肠由第二胸节前端开始,伸展到第六腹节中部为止。3、后肠分小肠,结肠、直肠3部分。小肠在第六腹节后部,后方与结肠相连,相连处;有泌尿管开口。结肠:位于第七和第八腹节之间,在前后两端的中央有一凹缢形成两个球状体,分为第一结肠和第二结肠。直肠:位于消化管的最后端,前接结肠,从第八腹节起,后终肛门。在直肠前端左右面侧,各附着有3条泌尿管,进入直肠壁内。4、贲门瓣在前肠与中肠之间的肠腔内,外观有4片膜瓣,呈不等边三角形。5、幽门瓣在小肠和中肠境界处的肠腔内,为一圈等高的瓣膜。(二)观察中肠的组织学构造从外向内,由肌肉层(外层是纵肌,内层是横肌)、底膜,上皮细胞层和围食膜所构成。(三)观察涎腺的位置和形态涎腺附着在食道的两侧,为淡黄色管状腺体。五、方法(一)解剖消化管取蚕体先剪去尾角,沿背中腺浅浅剪至头部,剪刀头必须紧贴体壁,防止刺破消化管,以后就以水平的方向剪去头壳一块。平剪头壳多少必须适当,过多必然会将前部消化管剪破,过少就不能解剖前部消化管。然后再向后剪到肛门。用针把剪开的体壁分钉在蜡盘上,加水少许,注于剪开的蚕体上;用解剖针轻轻挑出附着在上面肌,肉、气管以及泌尿管。在解剖镜下观察消化管各部的位置,形态和构造。(二)观察中肠组织学构造利用中肠组织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构造,并仔细观察中肠组织构造中的圆筒细胞,杯形细胞的形态及分布。(三)解剖贲门瓣从前肠与中肠境界处横的切断,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分离前肠与中肠,然后在分离处搜寻三角形的膜瓣,膜瓣常连在中肠的一边,看到后再用针与肠壁分离,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四)解剖幽门瓣解剖的方法与贲门瓣相同,只是解剖的部位不同。解剖幽门瓣是将中肠和小肠的境界处取下,在显微镜下观察。(五)解剖涎腺从蚕体背中线剪开,并将其头壳乎剪去一部分,在解剖镜下观察。在第一胸节的食道左右,有淡黄色涎腺。然后将其同上腭一起取出,再除去收肌板上的肌肉,用显微镜观察排液管和分泌管。六、作业1、绘消化管和涎腺全形图,并注明各部名称。2、绘中肠组织切片标本图,并注明各部名称。实验四幼虫背血管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背血管的构造形态。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背血管组织切片标本。三、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硼砂、洋红液。四、观察内容:(一)背血管构造和形态的观察:1、背血管位于蚕体背中线,接近体壁,是—条笔直长管。大血管短小,圆形,开口于头内,到第一胸节。心脏粗长,扁平,从第二胸节开始,向后方至第九腹节,以盲管终了。2、心门在背血管背面两侧,位于第二胸节至第九腹节各个体节,共11对。3、翼肌在背血管两侧,从第二腹节到第九腹节各附有1对,共8对。翼肌略呈三角形,底边附着于背血管,顶点连在气门上方的体壁上。(二)背血管组织学构造的观察:背血管外层是膜状结缔组织为外膜。外膜内是肌肉层,由横肌作轮状排列。在肌肉层内也有一层膜状结缔组织为内膜。五、方法:取幼虫在腹中线从肛门剪到头部,并将下唇也剪成两半。然后将体壁分钉在蜡盘上,注入清水,除去消化管,丝腺、脂肪体。将背血管同翼肌一起取出,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镜观察。观察心门时,将背血管背面向上,置于载玻片上,用硼砂,洋红液染色,检视心门及瓣膜,或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也可以看到心门。(附)硼砂、洋红液的配制法:洋红3g硼砂(4%水溶液)100ml酒精(70%水溶液)100ml将洋红粉加入4%100ml的硼砂液中,煮沸使溶解,冷却后加入70%酒精100ml,放置2~3周,过滤即成。利用背血管组织切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其组织学构造。六,作业1、绘背血管全形图,并注明各部名称。实验五幼虫呼吸器官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蚕体气门的外形、气管的分布以及气管的构造。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气管分布浸渍标本,气门整装标本片。三、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1)、载玻片,二重皿,吸管。四、观察内容(一)气门的外形气门呈椭圆形,四周环状地围绕着黑色骨质化的气门片。从气门片的前缘和后缘出发,着生4—5层淡褐色羽毛状平行板,在气门中央会合为筛板。(二)观察幼虫气管丛,纵走气管,横走气管及灰白部的分布在气门的.内侧,放射状地生出多数大气管,为气管丛。其中1条沿着体躯左右两侧,在前后两气门之间相接,为纵走气管。在气管丛内侧,横的方向发出的1条气管,左右2条在腹面会合,形成横走气管。灰白部位于纵走气管的两个气管丛之间和横走气管的会合点。(三)观察气管的螺旋丝构造及其灰白部气管外层是非细胞结构的底膜,中间是细胞层,内层是内膜,有黑色螺旋丝。灰白部呈灰白色,稍膨大,且无螺旋丝。五、方法(一)气门的解剖剪取蚕体1个气门,将其内面的气管丛及肌肉去净,置于载玻片上,放少许水,用显微镜观察。(二)气管的解剖取幼虫从背面剪开,将体壁分钉于蜡盘上,除去消化管及丝腺,即可看到分布在两侧的纵走气管。(三)螺旋丝和灰白部的解剖用解剖针使气管丛及分枝逐一与脂肪,肌肉分离,取出移于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气管的螺旋丝及灰白部。六、作业1、绘纵走气管及横走气管腹部分布图,并注明灰白部的位置。2、绘纵走气管和横走气管的灰白部。实验六幼虫泌尿管和脂肪体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泌尿管在蚕体内的位置,形态和构造。了解脂肪体的分布和形态。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添食苏丹Ⅲ后浸渍的材料蚕。三、用具显微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四、观察内容(一)泌尿管的位置和形态泌尿管前端着生于直肠壁内,分布于直肠两侧,一则3条,上行至结肠盘旋曲折,以后沿肠壁前行至第三,四腹节,折转后行,至中肠后部,每一侧的其中两条先行合并,再合并为一条,合并后的共通管膨大,成椭圆形囊状的膀胱。膀胱以细管在小肠和结肠两侧间向消化管内开口。(二)观察脂肪体的分布和形态脂肪体呈白色或淡黄色,是一种柔软的组织,有块状、带状等,附着在肌肉上或填充于各器官组织间。五、方法(一)泌尿管的解剖取幼虫将头胸剪去,再由背面剪开,将体壁分钉在蜡盘上,放水少许,观察泌尿管在消化管背面及侧面的分布情况。然后连同消化管一起取出,移于二重皿中,并加水少许,再用解剖针把泌尿管与消化管分离,并在小肠与结肠交界处观察膀胱。(二)脂肪体的解剖将蚕体从背面和腹面剪开,固定在蜡盘上,观察脂肪体在蚕体内的分布。然后用解剖针取下部分,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六、作业1、绘泌尿管在消化管侧面分布图。2、绘膀胱形态图,实验七丝腺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丝腺的位置,形态以及各龄蚕丝腺的发育状况。认别丝腺细胞的形态。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各龄蚕丝腺发育示范标本,丝腺的组织切片标本。三、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四、观察内容(一)丝腺和葡萄状腺体的位置、形态丝腺位于消化管腹面两侧,分4个部分。1、吐丝管全部在头腔内。(1)吐丝区为细管状,开口在吐丝器背面前端。(2)榨丝区是吐丝管中间膨大部分,有剑状黑色压杆。(3)共通区比吐丝区稍大,后端连接左右两条前部丝腺。(4)葡萄状腺体腺体呈葡萄状,以导管开口在共通区的后端背侧方。2、前部丝腺左右两条对称的细管,前端连共通区,后端到第三腹节止。3、中部丝腺分前区,中区和后区3部分。前区最短,从第三腹节到第六腹节,中区最长,从第六腹节到第二胸节,后区次之,从第二胸节到第四腹节。4、后部丝腺连接在中部丝腺后端,从第四腹节开始,屈曲地向后延伸达第六腹节,以盲管终了。(二)观察各龄蚕丝腺发育状况(三)观察丝腺组织学构造丝腺自外向内,由外膜,腺细胞层,内膜3层组成。五、方法(一)丝腺的解剖取幼虫从背中线剪开,再平剪去头壳,将左右体壁分钉在蜡盘上,加水游离组织,除去消化管,观察丝腺各部分的形态及位置。然后逐渐折断所连的气管,到吐丝管时再用针深入头壳,将所连肌肉一起取出(需在解剖镜下进行),把全部丝腺移于载玻片上,放水少许,进一步清除气管分支及肌肉,用解剖镜观察丝腺各部形态,并可看到葡萄状腺体。(二)各龄蚕丝腺发育状况观察各龄蚕丝腺发育示范标本,了解丝腺发育的状况。(三)丝腺组织切片标本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丝腺组织切片标本,比较前,中、后部丝腺的组织学构造。六、作业1、绘丝腺全形图,并注明各部名称。2、绘吐丝管(包括压杆)形态图。3、列表说明丝腺各部位置、形态,特点及其生理功能。实验八幼虫神经及肌肉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幼虫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索所在位置和形态。了解蚕体肌肉分布概况以及肌肉的形态。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幼虫中枢神经和肌肉系统浸渍标本,脑的整装标本片。三、用具解剖镜,显微镜,解剖器。蜡盘,烧杯(500m1)、吸管,二重皿,载玻片。四、观察内容(一)神经系统重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它是由13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1、脑在头腔内,咽喉的背面。由两个神经节合并,中间有束腰。2、咽下神经节在头腔内,咽喉的腹面,以咽侧神经索和脑相联。神经节合并,略呈三角形。3、胸部神经节在前、中,后3胸节内。神经节合并呈五角形。各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索相连,呈环状。4、腹部神经节在第一至六各腹节内。神经节呈长六角形。第十二,第十三神经节结合,呈葫芦状。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索,已合并为一条。(二)肌肉系统蚕体胸腹体壁的肌肉,明显的分为3层,外层是斜走肌,中层是纵走肌和斜走肌,内层是纵走肌。五、方法:(一)解剖神经系统取幼虫从背面剪开,由尾部剪到头部,再平剪部分头壳,将体壁及左右头壳分钉于蜡盘上,除去消化管、丝腺,脂肪体等组织。在除去消化管食道时,应轻轻向后抽出,以免扯断咽侧神经索。然后置于解剖镜下,在蚕体腹面正中线,就可以看到神经节及神经索,加入清水,用解剖针分离两旁肌肉、气管分支及脂肪体等。(二)解剖肌肉取两条幼虫各从腹中线和背中线剖开放置蜡盘上,将体壁左右展开用针固定,加水少许,除去体腔中其他器官组织,观察腹面和背面肌肉分布情况。在背血管或中枢神经两侧,用针轻轻分离,取出肌肉置载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肌纤维的形态以及在各体节交界处衔接的情形。六、作业:1、绘幼虫中枢神经图,并注明各部名称。2、绘头部神经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名称。实验九内部生殖器官的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幼虫内部生殖器官的形态与构造,认识并掌握雌,雄蛾内部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构造。二、材料五龄浸渍材料蚕,幼虫内部生殖器官浸渍标本,卵巢(五龄)及睾丸(五龄)组织切片标本。成虫(新鲜蛾杀死后解剖)、成虫内部生殖器官浸渍标本。三、用具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二重皿,吸管,烧杯(500m1),载玻片四、观察内容(一)雌蚕,雄蚕生殖器官位置和形态的观察1、雌蚕的卵巢.位于第五腹节背面背血管的两侧,略呈三角形。由卵巢外侧的顶点,各生出1条生殖导管,绕过消化管的两侧,附着在第七腹节腹面体壁上。2、雄蚕的睾丸位置与雌蚕相同,呈肾脏形。从左右睾丸凹入面,各伸出1条生殖导管,向后延伸,通过消化管的两侧,和生在第七腹节腹面的囊状体相连。(二)卵巢与睾丸组织学的观察1、大蚕卵巢卵巢外面包有一层卵巢膜,五龄时卵巢管盘曲在卵巢内。2、大蚕睾丸.睾丸外面包有一层睾丸膜,内分成4个睾丸胞。各睾丸胞底部为漏斗状的皋丸基室。(三)雌蛾内部生殖器官1、卵巢管呈管状,左右各4条,每侧4条卵巢管的顶端,由端丝结束着。2、侧输卵管左右4条输卵管基部合并,形成1条共同管。3、中输卵管和产卵管由左右2条侧输卵管合成1条中输卵管,下端为产卵管。4、交配囊在产卵管一侧,是椭圆形的囊状体。后端较细,为交配囊导管,其开口处为交配孔。在交配囊导管与交配囊间,分出1条细管,与产卵管连接,为精于导管。5、受精囊位于交配囊对侧,呈小囊状。由螺旋形导管与产卵管的前庭部分相连。在受精囊先端分出1条树枝状腺体,为受精囊附属腺。6、粘液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