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冬种瓜菜基地建设_第1页
海南省冬种瓜菜基地建设_第2页
海南省冬种瓜菜基地建设_第3页
海南省冬种瓜菜基地建设_第4页
海南省冬种瓜菜基地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海口・二00年三月建设意义海南冬种瓜菜是保证北方各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的最后一道屏障。海南冬种瓜菜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瓜菜产业是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有利条件在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海南一直被世人誉为“中国最美的花园”、“最珍贵的人间净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冬季“天然大温室”般的气候,造就了海南瓜果菜盛名远扬。海南冬季犹如“天然大温室”,是发展冬种瓜菜的不可替代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海南瓜菜”知名度远胜“两广瓜菜”、“温室瓜菜”。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季节优势,造就了海南瓜菜的良好品质,并且露地条件下生产的瓜菜,品质也通常高于保护地瓜菜。海南不仅瓜菜种类繁多、品种丰富,而且能克服北方保护地设施的劣势,有利于发展喜高温和强光条件的瓜菜种类。海南天然露地的瓜菜生产方式与北方保护地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广东、广西等地瓜菜相比,成本也基本相当。建设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国家中长期(5年以上)滚动支持的方针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围绕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菜篮子”建设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在海南瓜菜产业中形成一支服务国家目标的基本产业化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南冬种瓜菜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海南瓜菜产业的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新格局,建立冬种瓜菜生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政府支持保护体系,使海南冬种北运瓜菜基地真正成为全国冬季的“菜篮子”基地和保障基地。•建设内容:围绕生产、流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内容开展项目建设。•产业政策:建议抓紧制订《海南省(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建设规划》,并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围绕上述建设内容推进项目建设。目录TOC\o"1-5"\h\z一、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产业的意义5(一)是保证北方各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的最后一道屏障・・・5(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建设内容6(三)是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6二、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7(一)季节优势7(二)环境优势8(三)品质优势8(四)种类优势9(五)成本优势9三、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生产的劣势分析12(一)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冬瓜菜的兴起12(二)北方保护地瓜菜的快速发展12(三)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13(四)交通运输问题13四、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发展现状14(一)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渠道14(二)区域特色逐渐形成15(三)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15(四)科技优势更加突出16五、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存在的问题17(一)生产体系方面的问题17(二)商务流通体系方面的问题18(三)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的问题20(四)产业政策方面的问题20六、海南省(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建设设想21(一)指导思想21(二)产业发展战略21(三)创新发展模式23(四)建设目标25(五)主要建设内容26(四)国家产业扶持政策30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端,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和亚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海南入春早,升温快,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冻,为冬季瓜菜生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冬季瓜菜是海南优势特色产业,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知名品牌,是稳定北方各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的重要保障。2009〜2010年冬春,海南冬季瓜菜出岛预计达到270万吨,主要销往北方170多个大中城市。冬季瓜菜作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支柱性产业,是海南建设国家现代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产业的意义(一)是保证北方各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的最后一道屏障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知名品牌,是保证北方各大中城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的最后一道屏障。海南的冬种瓜菜产业起步于建省前夕,至今经历了4个阶段:即1986〜1990年的起步阶段:1991〜1996年以农民自我调节为主的无序发展阶段;1997〜2002年政府宏观指导下的有序发展阶段;2003年开始进入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稳定发展阶段。目前,瓜菜产业已成为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冬季瓜菜市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遇到全国性乃至局部区域性的冷害年份,在全国温室瓜菜和两广冬季瓜菜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海南瓜菜的保障性作用将进一步突显。如2008年初的全国性低温冷害天气,使得全国瓜菜供给量大大减少,而海南因为独特的气候优势,不受任何影响,当时海南冬季瓜菜在全国瓜菜供应中几乎发挥了领军性作用,到现在人们还记忆忧新。目前,“海南天然冬季瓜菜”俨然成为北方农产品市场中的知名品牌,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其中在北京影响最大,销量也最大,2009〜2010年度有望达到50万吨,几乎占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冬季瓜菜销售总量的20%以上。可以认为,海南冬季瓜菜在丰富人们餐桌和日常消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构建我国“菜篮子”建设的最后一道屏障。(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冬种瓜菜基地是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热带绿色农业是海南农业的最大特色,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因此,海南冬种瓜菜基地建设对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冬种瓜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增加就业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海南,全省上下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都把冬种瓜菜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从省领导一直到乡镇长等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冬种瓜菜的生产与发展,积极带领群众跑市场、引品种、抓技术,形成了良好的冬种瓜菜生产氛围。发展瓜菜产业,在为农村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的同时,还带动了种苗、加工、运输、包装和生产资料等配套行业的发展。冬季瓜菜产业已成为海南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在海南乐东、三亚、澄迈、文昌和琼海等市县,有大批农民发展冬种瓜菜及其配套行业富裕了起来,诞生了许多瓜菜专业乡镇和村、组,因瓜菜致富的乡村建起了一座座小洋楼,这些小洋楼被村民们称为“瓜菜楼”。二、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在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海南一直被世人誉为“中国最美的花园”、“最珍贵的人间净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冬季“天然大温室”般的气候,造就了海南瓜菜盛名远扬,是中国发展冬种瓜菜产业的不可替代区域。(一)季节优势1、海南冬季犹如“天然大温室”,温光条件胜过北方的人工加温温室。海南的冬种瓜菜主要安排在先年9月至次年5月上旬生产。这段时间正是北方的寒冷季节,不能进行露地茄、瓜、豆类等瓜菜的生产,而此时的海南,却是春意盎然,阳光明媚,堪称“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据气象资料统计,先年9月至次年4月,海南平均气温为21.3℃,最冷月份平均温度在15℃以上,主要瓜菜产区的平均极端低温不低于5.5℃,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平均日照时数7.3小时。这样的温光水条件,比北方的人工温室更加优越,比广东、广西等地的露地秋冬气候又更加接近“温室”,被国内外蔬菜专家誉为“发展冬种瓜菜的极佳区域”、“中国冬春蔬菜生产的不可替代区域”。2、海南冬种瓜菜的上市高峰期正好是广东、广西等北运基地瓜果菜的采收淡季。目前国内种植冬季瓜菜的区域不仅是海南,还包括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福建、贵州和湖南等省份的部分适宜区域。从季节差分析,广东、广西等冬季瓜菜基地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秋延后或春提前,即主要抢占国内北方市场的晚秋淡季或早春淡季,但如果遇到不利的气候条件,如早秋寒、倒春寒及冰冻灾害天气,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海南却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不仅能主攻广大北方的冬淡季,在广东、广西冬季瓜菜生产的秋淡与春淡中,还能发挥调节与补充作用,如遇特殊的受灾年份,这种作用将更加明显。如近年连续发生的冰雪灾害天气期间,海南每天仍有50〜80车的新鲜瓜菜源源不断运往北京等大中城市,对缓解冬季关键时期的蔬菜淡季供应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二)环境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海南瓜菜”知名度远胜“两广瓜菜”、“温室瓜菜”。海南具有内地其他省份无法复制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征,这里拥有全国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花园”、“最珍贵的人间净土”、“人间的真正天堂”,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岛”、“长寿岛”。优良的自然环境是打造海南瓜菜知名品牌的重要先决条件和最大卖点,是国内其他生产区域完全不能比拟的,也是“海南瓜菜”知名度远胜“两广瓜菜”、“温室瓜菜”的根本原因。在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优势,海南冬种瓜菜产业还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三)品质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季节优势,造就了海南瓜菜的良好品质,并且露地条件下生产的瓜菜,品质也通常高于保护地瓜菜。由于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且冬种瓜菜主要采取天然露地方式生产,与北方保护地的秋延后或春提前栽培相比,具有明显的产品质量优势。一般而言,露地生产的瓜菜营养积累充分,果实色泽好、光洁度高且口感好,品质自然就高,而保护地环境下生产的瓜菜色泽暗淡、无光泽或光洁度差,其口感和品质自然也差。(四)种类优势海南不仅瓜菜种类繁多、品种丰富,而且能克服北方保护地设施的劣势,有利于发展喜高温和强光条件的瓜菜种类。由于海南瓜菜产品主要运往北方各大中城市,因此各省市瓜菜育种科研单位、种业公司,以及国际上知名的育种机构均把优良品种投放到海南试种示范,以使海南瓜菜产品更好地适应北运市场需求。海南冬种瓜菜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使瓜菜种类不断增多,优良品种日益丰富。据初步统计,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瓜菜品种多达300多个。当然,海南冬种瓜菜的发展日益受到北方保护地迅速发展的严重挑战。有人分析,随着北方保护地尤其是日光型温室的大面积发展,海南冬种北运基地的生产优势将越来越削弱。但实践已经证明:并不是所有的瓜菜种类都受到相同影响,如辣椒中的尖椒型品种与特色椒品种,豆类中的长豆角,瓜类中的丝瓜、南瓜,等等。这些品种正常的开花结果需要有较强的光照,而北方大多数保护地,虽然温度可以满足其营养生长要求,但由于覆盖形成的弱光环境,容易产生花而不实和产品品质差的现象。相反,海南的冬种瓜菜主要是采取露地栽培的生产方式,其自然的温光条件对大多数瓜菜的生育都是适宜的。尤其是对喜欢高温、强光的瓜菜种类,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五)成本优势海南天然露地的瓜菜生产方式与北方保护地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广东、广西等地瓜菜相比,成本也基本相当。通过实地的调研统计分析,目前海南露地生产瓜菜的成本均价为0.8〜1.0元/公斤,而我国北方保护地瓜菜生产的成本均价为2.0〜3.0元/公斤,也就是说在冬季生产瓜菜,海南的露地生产成本仅为北方保护地的1/3〜1/2。如果是生产具有特色的和高档的瓜菜,如彩色圆椒、密瓜等,北方保护地的生产成本将更高,每公斤成本价达4.0〜5.0元,海南只需1.2〜1.5元多即可。海南冬种瓜菜与广东、广西等地生产成本相比,其种子、农药、肥料等生资成本无明显差别,土地租金成本略高,但劳动力成本偏低。因此,两者生产成本相当。海南、广东冬季露地瓜菜与山东寿光温室瓜菜生产成本构成具体见表1(以圆椒为例),生产成本比较见图1、图2(以圆椒和苦瓜为例)。表1: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山东寿光2008年圆椒生产成本的比例构成成本项目土地租金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劳力成本水电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其他费用合计海南东方14%7%24%15%6%13%8%13%100%广东湛江12%8%22%18%7%12%7%14%100%山东寿光10%7%20%17%11%21%6%8%100%图1:2004〜2009年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和山东寿光圆椒生产成本比较单位:元/公斤图2:2004〜2009年海南屯昌、广东湛江和山东寿光苦瓜生产成本比较2.521.5海南屯昌广东湛江1山东寿光0.5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备注单位:元/公斤图3是2006、2007年全国茄果类不同月份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先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是全国蔬菜价格最高时期,海南冬种瓜菜生产成本与之对比,获利空间十分巨大。图3:2006和2007年全国茄果类蔬菜均价图注:数据资料来自于农业部。三、海南发展冬种北运瓜菜生产的劣势分析(一)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冬瓜菜的兴起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秋冬瓜菜的兴起使海南冬种瓜菜生产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总体来说,还是无法与海南相比。近几年来,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的秋冬瓜菜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总的种植面积已达1995万亩,这对海南的冬种瓜菜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暖冬年份,这些省区的秋冬瓜类、椒类和茄类蔬菜普遍延长至1月下旬采收,且上市时间十分集中,这无疑加大了海南冬种瓜菜的生产压力。但从季节差分析可得出,广东、广西等地冬季瓜菜还是无法与海南相比拟。例如,2009〜2010年度,北方不时爆发寒害,南方也有断断续续的低温冷害,这对广东、广西等地的秋冬瓜菜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海南省农业厅驻北京、上海、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等13个农产品流通办事处抽样统计,在2月份春节期间,海南瓜菜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所在城市瓜菜销售总量的20%以上,所占份额是广东、广西等地秋冬瓜菜总和的2〜3倍,甚至有个别城市,市场上基本见不到广东、广西等地瓜菜的踪影。(二)北方保护地瓜菜的快速发展北方保护地瓜菜的快速发展虽然一定程度压缩了海南冬种瓜菜的市场空间,但海南露地栽培的天然优势,使其高品质瓜菜在内地中高端市场独领风蚤。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北方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700万亩,发展到近几年的3990万亩,品种主要以椒类和黄瓜、番茄、西葫芦、茄果等为主,特别是椒类的面积达450万亩,超过北方保护地蔬菜总面积的10%,这与海南冬种瓜菜在品种上存在着较大的冲突。此外,暖冬年份北方保护地蔬菜上市时间一般集中在先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这与海南冬种瓜菜的上市前期也存在不小的冲突。可见,北方保护地瓜菜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压缩了海南冬种瓜菜的发展空间。虽然北方保护地瓜菜对海南瓜菜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由于海南冬种露地瓜菜品质优、口感好,因此相当部分产品可与北方保护地瓜菜分层次错位发展。例如,近些年北方蔬菜保护地面积已从1700多万亩发展到3900多万亩,与此同时,海南的冬种瓜菜面积也连年增加,2009年更是达到240万亩,所产的大部分优质瓜菜基本占领了北方各大批发市场的中高端市场。可以说,海南冬种瓜菜与北方保护地瓜菜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三)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加上组织化程度不高,使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相对于内地广东、广西等地的秋冬露地蔬菜和北方大棚蔬菜的温度、湿度不足,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却常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加上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采取有效的统防统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但海南高温、高湿的条件又有利于农药的快速降解,农药残留期短、残留量少,且海南夏秋季暴雨多,暴雨的冲涮使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迅速减少,这些条件对于北方保护地即使是南方其他冬种瓜菜基地也是无法比拟的。另外,海南从2002年开始已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巨毒、高残留农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农民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的不断增强,农产品安全将更加有保障。(四)交通运输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是海南瓜菜北运的最大瓶颈。海南孤岛悬外,目前,瓜菜出岛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汽运量占出岛瓜菜总量的85%,生产旺季甚至达到95%。运输成本偏高,制约着海南瓜菜的快速发展。为此,海南省正在着力完善瓜菜运输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运输对海南瓜菜北运的制约。四、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省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渠道冬种瓜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农民生产冬季瓜菜积极性较高,全省冬种瓜菜生产持续增长。预计2009〜2010年冬春,全省冬季瓜菜面积240万亩,总产量360万吨,出岛270万吨,主要销往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的170余个大中城市,其中北京销量最大,可望达到50万吨,占新发地市场冬季瓜菜总量的20%以上。海南可通过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冬种瓜菜面积100万亩;有可利用的旱坡地1000万亩,其中600万亩有水源条件,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发展冬种瓜菜。图4:2003~2008年度海南全省冬种瓜菜规模注:数据资料来自海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二)区域特色逐渐形成海南冬种瓜菜生产已形成了区域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全省各地注重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努力增加高效作物种植面积,逐渐调减传统的低效作物种植面积,瓜菜生产适当调减了椒类、茄类种植面积,扩大了豆类和瓜类种植面积。各地根据产区特点和种植习惯,大力发展区域主导产品,如三亚重点发展西甜瓜、黄瓜等,陵水重点发展长豆角、哈密瓜等,乐东重点发展豆角、苦瓜等,屯昌县重点发展苦瓜、茄子等,澄迈重点发展青黄皮尖椒、毛节瓜等,临高重点发展甜椒、小南瓜灯,定安县重点发展樱桃番茄、丝瓜等,琼海重点发展泡椒、青皮冬瓜等,文昌重点发展红尖椒、青皮冬瓜等,突出了当地的品牌,形成了区域规模化的生产格局。(三)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近年来,海南以“质量重于数量,质量重于泰山”的新理念,全力推进全省瓜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出台了有关规定,并在基地规划、论证及农药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品牌农业初具规模。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216个,面积200万亩,全省有256家企业的290个产品被农业部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有17家企业27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生产的绿色食品实物达14.74万吨,销售额达2.6亿元。瓜菜农药残留的超标率逐年下降,2007年开始平均超标率在5%以下(图5)。图5:海南省2003~2007年年度瓜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注:1、其它包括水果类和根茎类的品种。2、数据来自海南省植保植检站。(四)科技优势更加突出近年来,海南每年引进试验瓜菜新品种200个以上,推荐新品种100余个,新优品种覆盖率95%。各地大力推广塑盘育苗和营养袋育苗技术,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5%;陵水、三亚、乐东等市县积极推广大小棚设施栽培哈密瓜;文昌、琼海、万宁、临高、定安等市县积极推广小拱棚设施栽培西瓜,全省大棚栽培面积近10万亩;覆膜滴(喷)灌生产技术也在一些精品瓜果菜及旱坡地瓜菜生产中示范推广,生产出精致优质产品,售价比普通产品搞出1〜2倍。此外,无公害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生育调控、嫁接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海南瓜菜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较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五、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一)生产体系方面的问题1、产业缺乏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机制,产业化程度偏低。海南冬种瓜菜产业虽然已基本上形成区域化布局,但由于受利益驱动、传统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再加上还没形成全省性统一规划与布局,主要产区瓜菜种植企业和农户往往是根据当年市场价格行情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如尖椒价高,则大多数产区都种植尖椒,因而很容易出现区域性乃至全省性的瓜菜种植种类过于一致,采收时间相对集中,产品同时间大量上市,不时出现结构性过剩和产品销售撞车的现象,也很容易因植期安排不当和市场信息不灵造成销售受阻。例如,2010年新年开春,万宁市的苦瓜、琼海市的红椒等均出现了滞销的问题。万宁苦瓜收购价最低每斤0.4元,琼海红尖椒最低收购价每斤0.7元,该价格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菜农损失惨重。冷静分析这次滞销事件,除了盲目扎堆种植、销售信息不畅、天气因素等影响外,主要的原因是海南瓜菜产业化程度偏低,企业之间、企业与专业户或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购销关系,还未能通过某种利益机制联合成国内或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植出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品牌。这样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受损最大的就是广大未能组织起来的菜农。2、产业组织化发展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有待于强化。这几年全省涌现的不少瓜菜生产和运销合作组织,虽然有些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但相当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松散的技术交流阶段,尚未进入更实质性的合作或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合作组织与瓜菜种植户之间的联系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指导或单纯的购销关系,瓜菜种植户也没有参与二次利益分配,因而合作组织与瓜菜种植户以及合作组织内部种植户之间,尚未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由于种植经营主体是独立的农户,难免还是各自为政,使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等难以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3、土、肥、水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瓜菜基地的道路系统、排灌系统、农业信息化及相关保护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涝难排,旱缺水灌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6.7%,大部分农田至今仍“靠天吃饭”,旱涝保收能力低。据省国土厅资料:全省农田高产田占1.25%,中产田占34.25%,低产田占64.5%。琼海耕地地力调查资料表明:全市耕地土壤氮含量中等,磷钾镁缺乏比例大,酸度增强。有效磷含量20mg/kg以下的占70.8%,速效钾含量100mg/kg以下的占94.89%,有效镁含量100mg/kg以下的占51.83%,酸性(PH4.5〜5.5)的占73.7%,微酸性(PH5.5〜6.5)的占24.1%,中性的占2.2%。4、瓜菜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仍需加强。目前,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中缺乏生产记录,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能规范监督;二是农产品检测机构不健全,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全省尚未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无法保证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四是海南具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基地分散,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二)商务流通体系方面的问题1、冬种瓜菜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海南农村中介组织仍处于农民经纪人、小规模协会等初级水平,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紧密联结的高级中介组织形式的发展相对不足。另外,产供销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交易模式和设施仍较落后。目前海南冬种瓜菜流通基本上还处在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以对手交易、货款现付等主要交易手段,产地批发市场档次较低、设施简陋、功能不健全,信息化手段不完善,辐射功能不强。3、运输成本高、损耗大。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又是岛屿省份,运输距离长,交通成本高,且由于海南冷库保鲜设施相对不足,导致运输损耗率较高。据初步统计,海南农产品出岛的运输费用就占了农产品收购成本的20%〜50%,平均损耗率超过20%。以琼海到东北沈阳为例,载重25吨的货车,2000年运费约8000元,2006年涨到15500元,2008年18000元,扣除油费、过路过桥费、计重费及折旧费等约14000元,车主在扣除往返食宿等费用后所剩无几,影响车主运输积极性。4、农业流通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天然具有信息屏障,加之海南广大农民的信息应用意识和技能较低,政府信息服务体系建站易、维持难等原因,海南农业流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岛内农业生产与岛外市场变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5、营销与包装贮运手段落后,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瓜菜生产出现了品种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全省瓜菜产品营销设施比较薄弱,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同时,海南农产品包装大多是箩筐或麻袋等简单的粗包装,包装上没有商标、品质等文字叙述。这样的传统包装形式将不适应消费市场的要求,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也不利于宣传营销。(三)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的问题1、运输设备落后,货损严重。目前海南冬季瓜菜的出岛运输99.6%是通过道路运输完成的。运输设备主要是普通货车,基本上采用裸露式运输,受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货物在运输环节损失达到25%左右。2、运输、仓储及装卸水平低。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缺乏,农副产品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突出。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很少,基本上靠人工装卸。3、组织大型运输能力和效率低。这也是制约着海南新鲜瓜菜运输发展的重要方面。(四)产业政策方面的问题海南冬种瓜菜产业一直缺乏强有力和系统性的产业扶持政策,这与海南冬种瓜菜在全国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是十分不相称的。近年来,海南冬种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产业自身的积累和比较优势来吸引社会投资,各级政府对冬种瓜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产业基础不牢,科技支撑不强,进而导致市场综合竞争力偏弱。在菜田基础设施建设、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预冷加工设施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建设等等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产业支持政策,这样显得十分零碎和单薄,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导致海南冬种瓜菜产业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在世人面前展现。六、海南省(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建设设想海南冬种瓜菜的不可替代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决定了海南瓜菜生产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发展,我们的设想是:通过推进海南省(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的建设,全面落实温总理的批示精神,推动海南冬种瓜菜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基地建设应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国家中长期(5年以上)滚动支持的方针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围绕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菜篮子”建设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在海南瓜菜产业中形成一支服务国家目标的基本产业化队伍。(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遵循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努力实现蔬菜基地设施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构建海南冬种瓜菜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海南建成全国冬季的“菜篮子”基地和保障基地。(二)产业发展战略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发展战略应是全面推动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发展与建设。1、标准化发展战略。推进标准化,要加快标准化冬种瓜菜产业园区的建设与推广工作。标准化瓜菜产业园区主要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瓜菜协会,以及有关的农民合作组织等有关方面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以海南冬种瓜菜产业的优势和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吸引资本市场的介入,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更多投资者的参与,建立起促使海南200多万亩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的基地,联合成众多个共同利益体系的机制,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在共同利益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扶持瓜菜产业化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业配套、统一防范风险,多元投资、共同运销,从而根本上改变海南瓜菜产业彼此分离的经营方式。产业园区内不同的生产者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园区品牌两条纽带相互连成一个整体,并共同遵守园区的规则,维护园区成员的共同利益。联合产生规模效益,标准化奠定了品牌营销的基础,两者都将从根本上提高海南冬种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2、品牌化发展战略。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应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位,以质创牌;通过提供优质包装,美化外表,以包装树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形象,以势创牌;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商标、品牌保护工作,以法护牌;通过推行名牌策略,使品牌成为海南瓜菜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海南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的标志和海南瓜菜进军国际市场的名片。3、产业化发展战略。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应进一步加大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通过瓜菜产业化发展,全省重点扶持3〜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瓜菜主产区也相应重点扶持2〜3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全省瓜菜产业化经营梯队,在政策、资金信贷和上市辅导等方面要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将辐射带动作用强、信誉好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大,成为中国瓜菜产业化发展中的一流企业。在重点培育瓜菜产业化龙头企业时,应重点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加工配送体系,提高企业抗风险的应变能力,树立企业品牌。龙头企业是上接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民的纽带,是开发国内外市场的主力军,也是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主体。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多,实力强,该地区的农产品就畅销、价高,农民增收效果就明显。加大对瓜菜产销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还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管理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联合,并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瓜菜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带动海南冬种瓜菜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提高。4、组织化发展战略。瓜菜是人们日常餐桌的消费必须品,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海南冬种瓜菜产业必须将各种分散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要素整合起来。分散的种植户和企业很难形成稳定的标准化供货体系,也很难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必须借助适当的组织载体平台,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在海南已经建立了一些瓜菜专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对帮助农户顺利地与市场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发展瓜菜生产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发展专业协作模式,推广股份合作制经营形式,稳步推进瓜菜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海南冬种瓜菜产业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发展为集约化生产,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广大农民瓜菜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把传统的小农经济真正纳入到社会化的生产中来。(三)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具体思路是:以推动海南瓜菜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民组织化发展为依托,按照标准化瓜菜产业园区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分期与市场销售、统一产业配套等要求,以迅速提高海南冬种瓜菜的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和组织化水平。按照这一思路,海南在国家支持下,全省重点扶持3〜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各主产市县再相应重点扶持2〜3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全省瓜菜产业化经营梯队,并采用韩国政府支持大企业、大财团的模式,开展冬种瓜菜产业资源整合试点,建设海南标准化冬种瓜菜产业示范园区,推进海南冬种瓜菜的产业化经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1、统一组织主体。在各个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引导企业上市、增资、扩股、联合、兼并,进一步扩大产业化实力。改造内部机构设置,组建生产管理中心、物质供应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瓜菜研究所。采取公司独资、控股、参股、合作,以及依托龙头企业联合农民组建瓜菜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把其他公司蔬菜基地和农户小规模基地整合起来,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的标准化瓜菜产业园区。2、是统一技术标准。在农业部现有技术及质量标准基础上,编制出种苗、栽培技术、采收、包装、保鲜及商品质量六大标准,通过有关单位的认证,并严格应用到每一个加盟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生产经营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3、统一安排生产与市场分期。根据区域气候条件及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求,龙头企业对冬种瓜菜产业园区进行统一生产与市场分期,减少海南冬种瓜菜的盲目性,提高组织性和对市场的应对能力。4、统一产业配套。围绕冬种瓜菜种苗、种植、包装、运输和市场等产业化链条,龙头企业采取统一组织、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等方式,逐步发展瓜菜业相关产业。统一供应种苗,扩大冬种瓜菜育苗基地;统一组织生产,按园区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执行;统一采购,提供农资、化肥、农药,袋套,纸箱,刀具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5、统一防范风险。主要是防范市场风险及种植灾害风险。由龙头企业统一调整生产上市期,抓住海南优质瓜菜在国内市场的优势期,规避种植灾害风险;组织开拓国内高档市场、出口日本等市场,防范销售风险;统一防治病虫害,防范种植灾害风险。(四)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南冬种瓜菜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海南瓜菜产业的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新格局,建立冬种瓜菜生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政府支持保护体系,使海南冬种北运瓜菜基地真正成为全国冬季的“菜篮子”基地和保障基地。具体目标是:1、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未来五年,海南冬种瓜菜播种面积在稳定现有240万亩的基础上确保略有增长。各年度目标详见表2,其中2015年,全省冬种瓜菜面积发展到300万亩,产量650万吨,其中出岛552万吨。表2:2011~2015年海南冬种瓜菜发展目标年度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出岛率(%)出岛量(%)20n年冬春260464773572012年冬春270509794022013年冬春280556814512014年冬春290581834822015年冬春300650855522、产业化龙头企业更上一个台阶。到2015年,培育发展省级以上瓜菜行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争取达到3家。同时在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3、基地建设布局更趋优化。根据优势区域布局和优势产品的销售需要,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将进一步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优先培育4〜5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瓜菜产品,形成12个以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一定品牌效应的优势产业带(区)。优势产业带中的产品优质率与出岛率均要求达到80%以上。通过优势冬种瓜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使海南瓜菜基地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4、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实施要在保证冬季瓜菜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到2015年,通过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的实施和示范带动,无公害瓜菜种植面积要占各自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瓜菜农残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一批绿色和有机瓜菜食品。5、建成一批海南瓜菜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瓜菜类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认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瓜菜类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海南瓜菜知名品牌要突破10个,培育全国驰名品牌3个以上。6、市场体系更趋完善。通过海南国家冬种北运瓜菜基地的实施,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市场项目,进一步完善海南农产品市场体系。到2015年,全省要建设省级瓜菜产地批发市场10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的瓜菜产地批发市场30个。(五)主要建设内容1、生产领域生产方面主要是围绕促进瓜菜生产标准化和农民组织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来策划项目建设。(1)促进瓜菜生产标准化和农民组织化方面的建设内容。全面实施冬种瓜菜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制度,建设一批绿色和有机瓜菜核心示范基地。提高瓜菜的集约化生产能力,要优先发展流通服务型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各种类型、各种经济成分的运销组织和中介组织,特别是农民自愿加入的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和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对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进行扶持、改造、扩张和升级,促使其产品上档次、经营上规模、效益上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关键是在农户与其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确保农民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龙头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探索新型利益机制,在不断完善现有合同契约制的基础上,着重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方面进行探索。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2)提升科技支撑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内容。为了提升冬种北运瓜菜的科技支撑能力,应加强以下关键技术研究:北运瓜菜专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旱坡地瓜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非耕地用于瓜菜生产的利用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常年菜园土退化特征及快速修复技术研究与利用;热带瓜菜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冬季瓜菜重大生物灾害防控体系构建及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冬季瓜菜健康栽培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海南主要北运蔬菜贮运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的建设内容。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综合治理洪、涝、旱、酸、薄等海南瓜菜生产的薄弱环节,引导农民加强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以分片分区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土壤有机质提升,养分平衡,酸度下降,结构疏松,便于田间机械化作业。同时,通过建设一批节水农业和大棚栽培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4)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的建设内容。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对农业生产运销加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加以控制和防范。引入HACCP管理系统,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将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对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能控制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建立蔬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中心内容是产品的可追溯性,做到不符合要求的蔬菜不能进入物流系统。引导农民及运销加工企业有效管理,正确使用农药。通过对不同基地的产品分时段分车运输,每车产品根据车次、品种、种植户、田块、日期的不同逐一编码。一旦在销售中出现意外事故,可以根据外箱或内袋上的批号,在原始记录上追溯到产品的种植户、田块号,然后利用田间管理档案追查在栽培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之后加以分析和处理。2、商务流通领域商务流通领域方面的建设内容主要围绕建立信息服务体系、现代流通体系、精深加工体系、出口促进体系和收储调节体系等方面开展。(1)信息服务体系。以产销区大中型批发市场、超市等为主选择合理样本,确定合理指标,建立统一的海南农产品生产、供求、销售、追溯等综合性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信息收集的智能化和信息发布的多元化,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提供信息引导,促进流通效率的提升。(2)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鼓励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推动“农超对接”模式,扶持“农批超对接”模式,发展“农批批超对接”模式,使农产品流通由“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转变为“环节少、损耗低、效率高”的新模式。(3)精深加工体系。充分发挥大型企业流通、加工、收储一体化经营的优势,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特别要增强海南本土加工农产品的能力,使农产品加工由“加工率低、附加值低、品牌缺乏”转变为“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品牌化经营”。(4)出口促进体系。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出口基地建设,控制质量安全,培育农产品国际品牌,拓宽出口渠道,使农产品出口由“规模小、品种少、市场单一、竞争力低”转变为“规模大、品种多、市场多元化、竞争力强”。(5)收储调节体系。鼓励一批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