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2023年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2023年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2023年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2023年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秋期《记录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巴南电大李丹丹巴南电大网址:HYPERLINK""重庆电大网址:HYPERLINK""中央电大网址:HYPERLINK""本复习指导合用于央专的同学本复习指导共分四大部分:一、复习应考基本规定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四、09秋综合练习题一、复习应考基本规定(一)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限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限度,以及运用记录学的基本理论、记录指标和记录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三)命题依据ﻩ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记录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四)考试规定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察和应用能力考察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规定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记录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规定。了解占分20%、理解和掌握占分45%、综合应用占分35%。(五)考试题型及讲解1、单项选择(6题×2分=12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对的答案。2、多项选择(4题×2分=8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的答案。选择题这部分内容涉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占所有试题的20%。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学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复习的参照依据、作业、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3、判断正误(5题×2分=10分):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对的的判断。占所有试题的10%。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蓝色小册子、学习指导书及平时作业为复习的范围和样本。4、简答题(2题×10分=20分):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限度。占所有试题的20%左右。5、计算题(3题,50分):考核对基本记录方法的掌握限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所有试题的50%。做计算题规定写出计算公式及重要计算过程。计算题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但注意计算题一般不会出现一模同样的原题。(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本门课程考试涉及大量的计算题,并且基本上都是大家无法用口算甚至笔算得出结果的,所以本门考试是允许大家带计算器入场的,所以请大家考试时一定要带上计算器。2、试卷不留空白,每题必答。3、做计算题时大家一定要写出相关公式,写清解题环节。这样做了,即使你最后的答案不对的,也会得到大部分的环节分,切忌做计算题时只写出数字答案。4、做简答题时,题目中问的问题虽然没问概念,但你最佳答一下,同时要注意逻辑清楚,要点完整,该阐述的地方一定要进行简朴的阐述。5、注意把握考试时间,考试时间只有90分钟,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先易后难。把会做的题先做了,然后再返回来做不会做的。6、此外请大家注意:本课程考试,在试卷的后面会把本课程涉及的常用公式都附上去。事实上也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记录学原理课程有它的特殊性,既有概念的理解,也有方法的掌握。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规定大家掌握方法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录分析方法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落到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相关公式的记忆不是很关键的,而在于要根据资料和研究目的进行恰当的公式选择。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一)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规定的重要内容,以本考核说明为主。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期末复习指导为向导进行全面复习,同时,期末复习指导这本小册子上给大家提供了一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请大家对这套题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把答案先填上去,认真复习。(二)教材《记录学原理》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离开教材,只有全面、认真的阅读教材,系统、深刻的领略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才干真正的把握本课程内容,考出好的成绩。(三)教辅《记录学原理学习指导》导学上列出了各章的重难点问题和综合练习题,是一个大的题库,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四)记录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册)作业上为大家提供了考试的各种标准题型,并且一些经典的题都是以作业的形式给大家了,在以往的期末考试中,特别是以前几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中,出现了作业上的原题,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复习作业,特别是计算题,期末考试计算题一般比作业上的计算题还要简朴一些。(五)中央电大老师提供的计算题、简答题的复习范围(请重视)计算题:规定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第三章:编制次数分派数列ﻫ第四章: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五章: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简朴随机抽样条件下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的区间范围和总量指标的区间范围。第七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第八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计算各期环比、定基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求解an;时期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计算题复习题: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规定:将参与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派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解:(1)成绩职工人数频率(%)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36151247.51537.53010合计40100(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达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分)(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成了该单位的规定。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25354515383413规定: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1)(件)(件)(2)运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由于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3.采用简朴随机反复抽样的方法,在2023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规定:(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限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假如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限度是多少?解:(1)样本合格率p=n1/n=190/200=95%抽样平均误差:=1.54%(2)抽样极限误差Δp=t·μp=2×1.54%=3.08%下限:△p=95%-3.08%=91.92%上限:△p=95%+3.08%=98.08%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98.08%)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23=1838件98.08%×2023=1962件)(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限度为86.64%(t=Δ/μ)4.某单位按简朴随机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95.45%的概率保证限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解: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下限=上限=即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在73.66—80.3分之间。5.从某行业随机抽取6家公司进行调查,所得有关数据如下:公司产品销售额(万元)销售利润(万元)123456501525374865124681525规定:(1)拟合销售利润(y)对产品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并说明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销售利润为多少?解:(1)配合回归方程y=a+bx==回归方程为:y=-4.1343+0.3950x回归系数b=0.3950,表达产品销售额每增长1万元,销售利润平均增长0.3950万元。(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即x=100,代入回归方程:y=-4.1343+0.3950×100=35.37(万元)6.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教材P227商品单位销售量单价(元)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甲乙件公斤50150601608121014规定:(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元(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7.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品名单位销售额(万元)2023年比2023年销售量增长(%)2023年2023年电视自行车台辆500045008880420023-7合计-950013080-规定:(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长(减少)的支出金额。解:(1)销售量总指数(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10335-9500=835(万元)8.有某地区粮食产量如下:教材P258年份202320232023202320232023粮食产量(万吨200220251291305.5283.6规定:(1)计算2023年-2023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发展速度;(2)假如从2023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23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成什么水平?解:(1)解:时间202320232023202320232023粮食产量(万吨)逐期增长量(万吨)环比发展速度(%)200--2202011025131114.029140115.9305.514.55104.98283.6-21.992.83年平均增长量==16.73(万吨)(或年平均增长量)年平均发展速度=(2)=431.44(万斤)简答题:Δ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教材P13答题要点:重要区别:品质标志:表白单位属性方面的特性。其表现只能是文字。例如:性别,只能表现为男或者女。数量标志表白单位数量方面的特性,其表现是数值,称为标志值。例如:年龄,只能表现为数字。Δ2.简述记录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记录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性,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性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性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是记录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年龄是记录标志,而它的标志表现却是1、2、3等等这样一些数字。Δ3.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变量分组是指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变量分组由于存在组距问题,可以分为以下情况,第一,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假如离散型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则我们可依次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就是单项分组。假如离散型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项数又很多,就要采用组距式分组。第二,还可以分为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当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等距分组,当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时,我们就应采用不等距分组。Δ4.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总体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5.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尔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局限性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由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限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ﻩ6.编制指数时如何拟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答: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7.简要说明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a.b的含义。答:简朴线性回归方程式为:=a+bx式中: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达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长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长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达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达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8.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和计算形式是什么?答:平均指数法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他的编制过程是先对比后评价。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两种。9.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两者相比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记录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记录的特点。(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涉及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而时点数列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Δ10、简述并举例说明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不同教材p41答题要点:重要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2)调查目的不同(3)合用条件不同,推断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限度不同。Δ11、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性的记录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结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Δ12、简述相关分析的含义及相关的种类。教材p173答题要点: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记录分析方法,它是研究二元总体和多元总体的重要方法。种类:(1)完全相关、不相关、不完全相关(2)正相关、负相关(3)单相关、复相关。Δ13、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规定。教材p211答题要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问题要根据编制指数的具体任务以及指数经济内容来决定。一般认为,编制综合指数必须注意指数式内容的现实经济意义。所以,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Δ14、简述并举例说明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教材p32-33Δ15、简述并举例说明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不同。教材p42要点:(1)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的目的是推算总体的数量特性(2)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重点调查是根据客观标准选择重点单位,典型调查是在对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故意识地选择典型单位。Δ16、简述环比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教材p258、260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两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六)09秋自测题。这部分自测题大家可以练习练习,巩固复习成果。单项选择题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限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C

)。

A)

估计标准差两个变量的协方差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标准差2.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C

)。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3.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几何平均法

加权算术平均法

简朴算术平均法

首末折半法

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B

)。

A)0≤r≤1

B)-1≤r≤1

C)-1<r<1

D)

-1≤r≤0

5.某公司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毕限度为(

B

)。

A)105%

B)104.76%

C)5%

D)4.76%

6.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销售量、产量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7.已知某公司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公司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B

)计算。

A)首末折半法

B)简朴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8.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9.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A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1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查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查,这是(

D

)。

A)

简朴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11.已知某公司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D)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

A)

(102%×105%×106%×108%)-100%

B)

2%×5%×6%×8%

C)

102%×105%×106%×108%

D)

(2%×5%×6%×8%)-100%

13.对某地区工业公司职工状况进行了解,记录总体是(

C

)。

A)

该地区所有工业公司

B)

每个工业公司

C)

该地区所有工业公司的所有职工

D)

每个工业公司的所有职工1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率

1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全国人口普查

B)

工业设备普查

C)

全国工业普查

D)

农村耕畜调查1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C)。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17.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变异指标

18.抽样误差是指(

)。

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测、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

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

第3题、多项选择题1.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BDEF)。

A)反复抽样

B)简朴随机抽样

C)不反复抽样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F)整群抽样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BC

)。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3.社会经济记录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CE

)。

A)社会性

B)大量性

C)总体性

D)同质性

E)变异性

4.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ABE

)。

A)

可拟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

可拟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

可拟定两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限度

D)

可拟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限度

E)可拟定当自变量的增长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长值

第4题、判断题1.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相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记录指标。(

)2.全面调查涉及记录报表和普查。

(

×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4.变异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限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5.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

)6.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的。

(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第一章记录总论1.记录一词的三种含义教材P22.记录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教材P2-43.记录学的研究方法教材P84.记录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记录指标概念、特点及分类。教材P10-185.国家记录的职能教材P19本章重点在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客观题和简答题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第二章记录调查1.记录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规定教材P292.记录调查的种类教材P30-313.记录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教材P324.记录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教材P36-43本章重要是对以上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单多选等客观题中涉及比较多第三章记录整理1.记录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教材P472.记录分组的概念、种类教材P513、记录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4.记录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教材P555.分派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教材P58、59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环节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第二步:拟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第三步:拟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拟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全距÷组数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第四步:拟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拟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登记表。间断式拟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涉及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重叠式拟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由于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拟定组限的方法。6.登记表的结构和种类教材P66-68本章除了掌握相关的概念外,对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要掌握,一般计算题就从这里开始.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教材P74-76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教材P78-83相对指标涉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毕限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教材P84-8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教材P86、92、94、95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教材P99-100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教材P100-107本章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指标的计算,重要是平均指标的计算,同学们注意平时的形考作业中的本章的练习题.第五章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教材P115-117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和记录量样本容量、样本个数教材P118-120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教材P121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平均误差教材P121-122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拟定方法。教材P127-128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及估计方法。教材P133-134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有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限度三个要素。总体参数(平均数及成数)区间估计的方法:抽样推断中有关的内容最后都集中在根据具体资料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限度;给定置信度规定,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也许范围)的方法上。在根据资料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一方面要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要清楚,然后是有关区间估计的概念、方法。7.简朴随机抽样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教材P1398、简朴随机抽样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本章的内容在计算题中的比重较大.就是抽样估计的计算,把平时作业上的题目都会做了,考试的题目还简朴.第六章不做考试规定第七章相关分析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种类。教材P172-1732.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教材P183-184计算相关系数的简化式:教材P1843.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参数a、b的含义。教材P190、193回归直线方程式中:y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达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长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长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达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达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这章的计算相对简朴.一定要会用公式!第八章指数分析1.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教材P209指数的作用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限度;(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2.总指数的作用及编制方法。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教材P211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教材P2113.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教材P214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教材P215这章同学们感觉比较困难,只要理解了公式的建立,就应当可以做题.重要还是看平时作业中的题目.每次考试几乎这部分内容是必考的.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1.动态数列的概念及种类教材P2492.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P254间断时点数列条件下计算的两种情况: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3.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速度指标涉及: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教材P258-265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教材P258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达的速度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平均增长量教材P259增长速度教材P262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教材P262这章复习的难点在于指标比较多,但自身没有什么难度.要分清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要学会根据资料来选择公式.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这个综合练习题,其实就是以往各年期末考试试题的综合,所以对帮助大家对考试题型、及重难点的把握有重要的指导性。一、单选题1.对某城市工业公司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A.工业公司所有未安装设备B.工业公司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公司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公司2.设某地区670家工业公司,要研究这些公司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A.每个工业公司B.670家工业公司C.每一件产品D.所有工业产品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性的名称(A)。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标志值C.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某市工业公司202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2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1日B.1个月C.1年D.1年零1个月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记录指标6.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属于(C)。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7.工业公司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公司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公司现状调查9.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10.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B)。A.两者是一致的B.两者有时是一致的C.两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填报单位11.某市工业公司202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呈报时间规定在2023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是(B)。A.1日B.一个月C.1年D.一年零一个月12.记录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A)。A.基础环节B.中间环节C.最终环节D.必要补充1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重要区别是(D)。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限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4.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A.每月记录商品库存额B.每旬记录产品道题C.每月记录商品销售额D.每季记录进出口贸易额15.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调核对象所涉及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1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公司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17.以所有制为分组标志对全国工业公司进行分组属于(A)。A.类型分组B.结构分组C.依存分组D.复合分组18.简朴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19.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20.次数分派数列是(D)。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记录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21.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记录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2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性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2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B)。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2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毕限度相对指标26.在什么条件下,简朴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2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自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28.计算结构相对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A)。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29.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或有名数30.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1.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毕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限度为(D)。A.75%B.40%C.13%D.17%32.某厂2023年完毕产值2023万元,2023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毕2310万元,超额完毕计划(D)。A.5.5%B.5%C.115.5%D.15.5%33.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34.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A.简朴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35.抽样平均误差是(A)。A.抽样指标的标准差B.总体参数的标准差C.样本变量的函数D.总体变量的函数3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同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A.甲厂比乙厂大B.乙厂比甲厂大C.两个工厂同样大D.无法拟定37.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规定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查,这种抽查方式是(C)。A.简朴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38.在简朴随机反复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本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本来的(C)。A.2倍B.3倍C.4倍D.1/4倍3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限度的指标是(C)。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限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减少推断的可靠限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限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限度41.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也许范围的指标是(B)。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42.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规定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自身,这一标准称为(A)。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43.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A.简朴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4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长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A.缩小为本来的81.6%B.缩小为本来的50%C.缩小为本来的25%D.扩大为本来的四倍45.在简朴随机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本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本来的(C)。A.2倍B.3倍C.4倍D.1/4倍46.当所有的观测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A.r=0B.|γ|=1C.—1<r<lD.0<r<14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A.0≤r≤lB.—1<r<lC.-1≤r≤lD.-1≤r≤048.现象之间的互相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49.假如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B).A.高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完全不相关D.低度相关关系50.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D).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因变量51.在回归直线方程yC=a+bx中,b表达(C)。A.当x增长一个单位时,y增长d的数量B.当y增长一个单位时,x增长b的数量C.当x增长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长量D.当y增长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长量5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D)。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53.广义上的指数是指(D),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D.简朴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54.记录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B)。A.总指数和个体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5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性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56.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57.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达(C)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限度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限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限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限度58.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达(B)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5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D)。A.q1p1B.q0p1C.q1p0D.q060.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A.q1p1B.q0p1C.q1p0D.q0p61.某公司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长2%,则公司工资总额增长(B)。A.10%B.7.1%C.7%D.11%62.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朴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6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D)。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64.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朴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65.已知某公司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公司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A.(190+195+193+201)/4B.(190+195+193)/3C.(190/2+195+193+201/2)/4-1D.(190/2+195+193+201/2)/466.时间数列中总量指标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D)。A.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B.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C.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D.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67.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公司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准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69.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首末折半法D)简朴算术平均法7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D)。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71.若要观测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C)。A.季节变动B.循环变动C.长期趋势D.不规则变动二、多选题1.国家记录系统的功能或记录的职能有(ABC)。A.信息职能B.征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2.社会经济记录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为(ACE)。A.社会性B.大量性C.总体性D.同质性E.变异性3.记录研究运用的方法涉及(ABCDE)A.大量观测法B.记录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记录模型法E.归纳推断法4.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公司总数是记录总体B.每一个工业公司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记录指标D.公司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公司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5.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公司总数是记录总体B.每一个工业公司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记录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E)。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拟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拟定9.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E)。A.进口的粮食数量B.洗衣机台数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D.人均粮食产量E.城乡集市个数10.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应是的有(ACD)。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人格指数E.就业人口数1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A.所有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记录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记录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性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12.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A.在国有公司这个总体下,每个国有公司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年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数就是总体单位D.在所有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E.在所有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13.在对工业公司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A.所有工业公司是调核对象B.工业公司的所有生产设备是调核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公司是填报单位14.制定记录调查方案,应拟定(ABCE)。A.调查目的和调核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15.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A.全面性B.经济性C.时效性D.准确性E.灵活性16.调查单位是(CE)A.需要凋查的总体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E.调核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17.重点调查的特点涉及(ACD)。A.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重点单位需要随着所调查的对象的改变而改变C.其重要目的是要了解调核对象的基本情况D.重点单位的某一重要标志值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E.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18.记录分组是(ACD)。A.在记录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B.在记录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19.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规定,假如对公司按工人人数分组,对的的方法应是(ACE)。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20.在次数分派数列中(CD)。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频率表白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限度21.下列数列属于(BCDE)按生产计划完毕限度分组(%)公司数80-9090-100100-11015305合计50A.品质分派数列B.变量分派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派数列D.等距变量分派数列E.次数分派数列22.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ABCD)。A.人口密度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23.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BCD)。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毕限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2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爱哪些因素的影响(ABC)。A.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各级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25.位置平均数是指(D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朴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是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27.中位数是(ADE)。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28.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白生产过程的节奏性29.下列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CE)。A.标准差B.标准差系数C.平均差D.平均差系数E.全距30.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爱极端影响的平均指标是(C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E.众数31.在抽样推断中(ACD)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C.也许抽取许多个样本D.记录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E.全及指标又称为记录量32.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BC)。A.简朴随机抽样B.反复抽样C.不反复抽样D.概率抽样E.非概率抽样33.简朴随机抽样(ACDE)A.合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B.合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C.在抽样之前规定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D.最符合随机原则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朴的一种形式3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BCE)。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限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E.抽样方法35.影响抽样误差的影响有(ABCD)。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限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36.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A.是不可避免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善调查方式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干计算的E.其大小是也许控制的37.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有的三个要素是(BDE)。A.样本单位数B.样本指标C.全及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38.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A.客观性B.无偏性C.一致性D.有效性E.优良性37.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ABCE)。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限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39.要增大抽样估计的概率保证限度,可采用的方法有(ACE)。A.增长样本容量B.缩小抽样误差范围C.扩大抽样误差范围D.提高估计精度E.减少估计精度40.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AD)。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限度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限度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减少推断的可靠限度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减少推断的可靠限度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靠限度无关41.鉴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D)。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42.相关分析特点有(BCDE)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43.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长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量随之增长,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AB)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E.非线性相关关系4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形式划分有(CE)。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不相关E.非线性相关45.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长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增长46.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D)。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E.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47.指数的作用是(ABE)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运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48.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商品零量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产量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4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工业总产值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50.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5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CD)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E.质量指标指数52.下列哪些是序时平均数(ABDE)。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公司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53.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期有关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5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间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间长短有关5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公司历年资金利税率56.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DBE)。A.基本建设投资额B.商品销售量C.开荒造林数量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E.产品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