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xin_第1页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xin_第2页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xin_第3页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xin_第4页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xi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主要内容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昆虫的内部器官第一节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昆虫的体节与体段一、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与体向昆虫体躯的大小常用体长和翅展来表示。1昆虫体躯的大小体长(body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的长度。翅展(wing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角之间的距离。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有些已灭绝的昆虫体型更大,如出现在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翅展长达710mm。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之间,而翅展在15~45mm之间。最小的昆虫为一些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其成虫的体长在0.2mm以下,比最小的原生动物还小。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微型:体长在2mm以下。人们一般把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5类。1.1昆虫的大小1.2昆虫的形状昆虫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但大多数昆虫体躯为圆筒形,一般直径不超过10mm。在描述昆虫的形状时,常用细长、长形、圆形、椭圆形、扁平、侧扁等词语或以某一常见物体的形状来说明。体躯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膜相连,因此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2体躯的分节与分段3附肢体驱具有分节的附肢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点。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几乎各体节均有1对可以发育成附肢的管状外长物,到胚后发育阶段,一部分体节的附肢已消失,一部分体节的附肢特化为不同的器官。如头部附肢特化触角和取食器官,胸部的附肢特化为足,腹部的一部分附肢特化为外生殖器和尾须。不同类型的附肢尽管在形态上差别很大,各部分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却很相似。第二节昆虫的头部主要内容头部的构造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头部的变化与适应1、头部构造

大部分昆虫的头近球形,头壳高度骨化,无背板、侧板、腹板之分,只有一些次生的线和沟把头壳表面分成若干区域。1.1头壳上的线与沟昆虫的大部分头壳上有许多规则和不规则的线与沟,比较重要的线和沟有8条。1、头部构造2头部的感觉器官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主要包括触角、复眼和单眼。2.1

触角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类均有触角(antennaa,复数ntenaae)。2头部的感觉器官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是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梗节是触角的第2节,除弹尾目和双尾目外,大部分昆虫的梗节内均有江氏器。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2头部的感觉器官触角的类型昆虫触角形状变化多样,大体上可归为如下12种主要类型。

2头部的感觉器官触角的功能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2头部的感觉器官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2头部的感觉器官了解触角构造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鉴定昆虫

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辨别昆虫的性别

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2头部的感觉器官用以害虫的防治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2头部的感觉器官2.2复眼是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或稚虫所具。原尾目等低等昆虫、穴居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退化或消失。2头部的感觉器官

复眼多位于头部的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组成。2头部的感觉器官组成复眼的小眼数目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一种蚂蚁的工蚁每个复眼只有一个小眼组成,而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有12000-17000个小眼,但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5000个之间。社会性昆虫各型间每个复眼的小眼数存在差异,如蚁类中,一般工蚁的小眼数为100-600个,雌蚁的小眼数为200-800个,而雄蚁的则为400-1200个。2头部的感觉器官复眼的大小复眼的大小与种及性别有很大关系,如头蝇科昆虫复眼几乎占据头表的全部,蜻蜓目的种类复眼亦很大,而在缨翅目昆虫和一些同翅目昆虫中复眼要小得多。在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雄虫复眼常显著大于同种雌性的复眼,甚至雄虫复眼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而雌虫复眼则相离,称离眼式。2头部的感觉器官复眼的特性大部分昆虫的视觉范围比人的视觉范围广,如螳螂复眼的视觉范围为240º,垂直视觉范围为360º,突眼蝇与头蝇的视觉范围在昆虫中更大,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都可达到或接近360º。2头部的感觉器官多数昆虫复眼能感受的光波波谱范围也比人眼宽广。如昆虫复眼能感受的波长为240~700毫微米,对紫外线或蓝绿光最为敏感,而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波长大约为400~800毫微米。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敏捷。如蜜蜂仅需0.01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眼需要0.05秒才能看清轮廓。2头部的感觉器官

但是,昆虫的视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以看清1~2米,家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另外,绝大多数昆虫是色盲,如蜜蜂不能分辨出青色和绿色,也不能分辨出红色和黑色。2头部的感觉器官2.3

单眼

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他们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也不能分辨颜色。

2头部的感觉器官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着生于额之上部,常为3个或2个,极少为1个。若为3个常呈倒三角形排列。背单眼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等是有些类群分科或分亚科的特征。侧单眼仅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常1~7对不等,单行或双行,弧形或线形排列,其数目与排列方式对幼虫的分类与区别有较大用途。下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头的纵轴与体躯纵轴几乎垂直。多见于植食性昆虫中。

前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前方,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几乎平行。多见于捕食性昆虫中。

后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后方,头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多见于具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中。3口器

口器又叫取食器,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大体上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嚼吸式;其中吸食表面液体的昆虫口器为舐吸式或虹吸式,而吸食寄主内部液体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锉吸式或捕吸式。

在这些类型的口器中以咀嚼式口器最为原始,其他类型的口器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3口器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唇、下颚与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其中以直翅类的口器最为典型,此处以东亚飞蝗为代表做一简介。3口器3口器口器的构造类型(1)咀嚼式口器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直翅目、襀翅目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都属于咀嚼式口器。其中以直翅目最为典型。

在鳞翅幼虫中,其下颚、下唇和舌愈合成1个复合体,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端部有1个突出的吐丝器,末端的开口既为下唇腺特化而成的丝腺开口。3口器(2)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是取食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的昆虫所具有的既能刺入寄主体内又能吸食寄主体液的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昆虫的口器也基本上属于刺吸式。此处仅以蝉的口器对此类口器加以简介。3口器不同种类的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器构造有一定差异。如蚊类的口器有6个口针,除两对上颚口针、下颚口针外,上唇与舌也变成了口针,而蚤类的口针则是内唇与下颚的内颚叶所特化。3口器

(3)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为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

(4)舔吸式口器

舔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家蝇的口器是其典型的代表。家蝇的口器粗短,由基喙、中喙及端喙3部分组成。(5)刮吸式口器

刮吸式口器见于双翅目蝇类幼虫中。此类口器十分退化,外观仅见1对口钩。取食时,先用口钩刮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和固体碎屑。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驱前端为颈膜。(6)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7)锉吸式口器(8)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是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的口器。其主要特点是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该类口器中上唇与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的相似,发达的上颚主要用于咀嚼花粉与筑巢;下颚的外颚叶甚为发达,呈刀片状,下颚须和内颚叶较退化;下唇细长,下唇须与中唇舌延长,侧唇舌较小。下颚的外颚叶延长成匙状,内颚叶退化成小片状,下颚须短小;下唇的前颏发达、近长方形,中唇舌延长,腹面凹陷成1个纵槽、端部膨大成中舌瓣。(9)刺舐式口器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上颚变宽呈镰刀状,能与上唇一起切破牲畜的比较坚硬的皮或人的皮肤;下颚的外颚叶形成较坚硬、细长的口针,上下抽动能使被刺破的伤口张开;舌变成一根较细弱的口针。确定昆虫的分属地位确定害虫的类别指导害虫防治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咬食叶片、茎秆,造成寄主植物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秆;有的将叶片咬成许多孔洞,或仅剥食叶肉而留下叶脉,如叶甲;有的吐丝缀叶潜居其中为害,如卷叶蛾、螟蛾;有的蛀入树干边材或木质部,蛀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如天牛、吉丁虫等。对于这些害虫一般采用胃毒剂(stomachpoison)或触杀剂(contactpoison)进行防治。对于蛀茎、潜叶或蛀果等钻蛀性害虫,因只是短时间暴露在外,故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害虫蛀入之前;对于地下害虫,一般使用毒饵、毒谷,使之和食物一起吞下,导致它们死亡。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为害的植物,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或卷曲。倍蚜、瘿蜂等为害的植物,叶面隆起,形成虫瘦。幼嫩技梢被害后,往往变色萎蔫。蝽、蚧类等为害的植物也可形成畸形的丛生枝条。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等。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口器类型为害部位为害状药剂类型咀嚼式根、茎、叶咬断根、咬碎叶、钻茎秆、蛀果、潜食叶肉触杀剂胃毒剂刺吸式根、茎、叶黄色小斑点、条斑、变皱缩、卷曲、虫瘿、畸形内吸剂触杀剂虹吸式果子小斑点、烂果胃毒剂小结

掌握昆虫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复眼和单眼)和口器,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头部的变化。教学重点: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12种主要触角类型、口器的基本结构和9种主要口器类型。

以下是什么口器类型?包括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

第三节昆虫的胸部1.

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每一胸节各具胸足一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翅一对,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胸和后胸具翅,故又称为具翅胸节或翅胸。2.1

前胸与具翅胸节相比,具有的特点:前胸背板变化大,无内脊、内突,所以无肌肉着生;骨板不分片;决定前胸的发达程度,主要看前足和后翅。前足发达与否看前胸背板的发达程度;后翅、前胸发达是平衡作用。2.2具翅胸节

与前胸比的特点:为了飞行的需要,背板、侧板、腹板高度骨化;各个构造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坚强的飞行器械.内骨骼非常发达,着生着强大的肌肉系统,包括间接翅肌(背纵肌、腹纵肌、背腹肌)、直接翅肌(上侧肌);3.胸足的构造和类型3.1胸足的基本构造

成虫的胸足自基部向端部常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共六节。

基节

是足最基部的一节,常短粗,但捕食性的种类前足基节都很长,如螳螂和部分猎蝽的前足基节。转节

一般较小,基部与基节以前、后关节相连,端部常与股节紧密相连而不很活动。蜻蜓目昆虫的转节中部狭镒,似为两节。腿节

又叫股节,通常是胸足中最粗长的一节。在善跳昆虫中,后足腿节明显膨大。

胫节

一般细长,末端常有距。在螽斯和蟋蟀等昆虫中,胫节上还有听器。跗节

分1~5个亚节,各亚节间以膜相连,可以活动。

前跗节

是胸足最末端的构造。一般昆虫的前跗节具两个侧爪,仅少数昆虫(如衣鱼)既有侧爪又有中爪。4.2胸足的类型

根据足的形态与功能,可将胸足分为下面8种常见类型。

(1)步行足

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足,用于行走。步行足还有帮助捕食、清洁、抱握雌虫、攀缘等功能。有些学者还专门把虎甲、步甲、蜚蠊等能快跑的昆虫的足称为疾走足。步行足(2)跳跃足跳跃足的腿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跳跃足多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螽斯等的后足。

跳跃足

(3)捕捉足基节常特别延长,腿节和胫节的相对面上有齿,而形成一个捕捉构造。如螳螂、螳蛉和螳蝽的前足。捕捉足(4)开掘足

胫节和跗节常宽扁,外缘具齿,适于开挖。如蝼蛄和金龟子等土居昆虫的前足。

开掘足(5)游泳足

足扁平桨状,生有较长的缘毛,适于划水。如龙虱等水生昆虫的足。

游泳足(6)抱握足

较粗短,跗节特别膨大,具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能挟持雌虫,如龙虱雄虫的前足。抱握足(7)携粉足

多毛,较宽扁,基跗节甚大,适于采集与携带花粉,如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携粉足(8)攀握足

又叫把握足、攀悬足、攀登足、攀缘足等,各节较粗短,胫节端部具1指状突,与跗节及呈弯爪状的前跗节构成一钳状构造,能牢牢夹住人、蓄的毛发等。如虱类的足。攀握足4.翅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类群,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

4.1翅的基本构造

翅一般近三角形,所以有3缘3角。将其平展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后缘或内缘,在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边称为外缘。翅基部的角肩角,前缘与外缘的夹角叫顶角,外缘与内缘的交角叫臀角。翅的基本结构(3缘、3角)4.2翅脉和脉序

翅脉:组成翅的双层体壁之间的气管在翅面上的增厚,高度硬化形成翅脉。

作用:(1)起骨架作用,加强翅的强度;(2)与翅的运动有关(扭曲有关)脉序: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原始假想脉序翅脉的增多昆虫翅脉的增多主要靠两个途径:一是副脉的出现,直翅目、脉翅目、等翅目、襀翅目和长翅目等昆虫常以这种方式增多翅脉;一是闰脉的产生,蜉蝣目和蜻蜓目昆虫常以加插脉来增加翅脉。翅脉的变化翅脉的减少

翅脉的合并与消失导致了翅脉的减少。4.3翅的基本类型

根据翅的形状、质地与功能,可将昆虫的翅分为下列8种常见类型。

(1)膜翅

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如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类的后翅。(2)毛翅膜质,翅面与翅脉被很多毛,多为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昆虫的翅。

(3)鳞翅膜质,因密被鳞片而外观不透明;如蝶、蛾的翅。(4)缨翅膜质透明,脉退化,翅缘具缨状长毛;如蓟马的翅。(5)半覆翅臀前区革质,其余部分膜质,翅折叠时臀前区盖住臀区与轭区起保护作用;如大部分竹节虫的后翅。(6)覆翅革质,多不透明或半透明,主要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如蝗虫、叶蝉类的前翅。(7)半鞘翅又称半翅,其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大多数蝽类的前翅。(8)鞘翅全部骨化,坚硬,主要用于保护后翅与背部;如鞘翅目昆虫的前翅。

(9)棒翅或称平衡棒,呈棍棒状,能起感觉和平衡体躯的作用;如双翅目昆虫与雄蚧的后翅,捻翅目昆虫的前翅也可归入此类。二、双翅化与翅的连锁1、双翅化第1类是两对翅均用于飞行且不相关连,如蜻蜓目、部分蜉蝣目、等翅目、脉翅目等低等有翅亚纲的昆虫,这些昆虫除蜻蜓外飞行能力都比较差。昆虫飞行时前、后翅的作用有3种情况。第2类是前翅或后翅特化,而只有前翅或后翅用于飞行,如直翅类、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等,这些昆虫大都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尤以双翅目昆虫为最。第3类昆虫是两翅都用于飞行,但以一对翅为主,前、后翅以一定的结构相连锁,如大部分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等。显然,大多数昆虫以1对翅或在机能上连合成1对的两对翅用作飞行,Rohdendorf(1943)称这种现象为双翅化。

在部分2对翅都用于飞行的昆虫中,前、后翅间常借一些连锁器官或称连翅器连接起来,使前、后翅能相互配合,动作协调。昆虫的连翅器大体可分5类。2、翅的连锁

(1)翅抱型(Amplexiform)又叫膨肩型或贴接型。蝶类和一些蛾类(如枯叶蛾和天蚕蛾等)的后翅肩角膨大并有短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以使前后翅在飞翔过程中动作协调一致。

(2)翅轭型

鳞翅目轭翅亚目的昆虫前翅基部轭区向后伸出呈指状突起,即轭叶或翅轭,飞行时伸到后翅前缘下面夹住后翅,较原始的毛翅目昆虫前翅基部也有类似的构造用于连接后翅。(3)翅钩型

后翅前缘有一短列翅钩,称翅钩列,飞翔时钩住前翅后缘的卷折处。如蜜蜂。

(4)翅缰型

飞行时前、后翅间以翅缰或翅缰鬃连接起来;它又有3种类型:缰鬃刺型、缰毛型及缰钩型。

(5)翅褶型

翅褶型连翅器是通过前翅或后翅或两者同时具有的褶及相应构造把前、后翅连锁起来。

内容提要同学们要掌握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和8种主要的胸足类型,昆虫翅的基本构造、翅的类型、分区;了解昆虫胸部的分节。教学重点:胸足、翅的结构和基本类型。第四节昆虫的腹部1.腹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11个体节和1个尾节)。在现代昆虫中,仅见于一些昆虫的胚胎期和原尾目的成虫,其它昆虫至多有11节,一般有9~10节。1.1

腹部的节数

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在膜翅目细腰亚目中,原始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叫并胸腹节。2.外生殖器的构造

昆虫的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

3.1产卵器(1)基本构造常为管状构造,由3对称为产卵瓣的瓣状构造组成。第8腹节上的产卵瓣称第1产卵瓣或称腹产卵瓣。第9腹节上的相应构造称第2产卵瓣或称内产卵瓣。第2副瓣上向后伸出的瓣状外长物叫第3产卵瓣或称背产卵瓣。(2)功能产卵。有些昆虫的产卵器特化,而使功能变化,如蜜蜂、胡蜂等的产卵器变成了自卫或进攻猎物的器官。蝗虫:锥状产卵器,产卵在土中。蟋蟀:针状(矛状),产卵在植物组织里。螽斯:剑状或刀状,产在组织或土里。蚱蝉:针状,产在嫩的树皮下或土里。蓟马:锯齿状,产卵在表皮底下。(3)产卵器的变异与适应姬蜂类的产卵器细长,产卵时产卵器刺入寄主体内而将卵产于寄主体中,甚至可将产卵器插入树干上的虫孔,把卵产在蛀干害虫如天体幼虫体内。

但是实蝇的伪产卵器末端尖锐而坚硬,可刺入果实内产卵;一些土栖天牛的伪产卵器为坚硬的细管状,可插入土中或树皮下产卵。

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无特化的产卵瓣,产卵器是由腹部末端可以伸缩的几节变细形成,产卵时可以伸出很长,称为伪产卵器。这类昆虫的卵一般只能产在缝隙或动植物体表面。

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主要由阳茎和抱握器两部分组成。3.2交配器3.3尾须是由腹部第十一腹节上的附肢演化成的一对须状外长物,存在于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中的蜉蝣目、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较低等的昆虫中。尾须上着生有许多感觉毛,主要司感觉作用。但是,革翅目昆虫的尾须骨化成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毛翅目昆虫的尾须成为雌性外生殖器构造的一部分。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由末端腹节背板向后延伸而成的细长分节的外突物,称中尾丝。中尾丝不是附肢。

昆虫幼虫的腹足鳞翅目、长翅目、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的腹部具有可以用于行走的附肢,称腹足。鳞翅目幼虫的腹足常有5对,分别着生在第3至第6腹节和第10腹节上,其中第10腹节上的足又称臀足。长翅目幼虫的腹足5对。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为6—8对,有的多达10对。这些腹足的构造简单,由亚基节、基节与趾组成。鳞翅目幼虫腹足末端的成排的小钩叫趾钩,叶蜂类幼虫的腹足无趾钩。第五节体壁1.体壁的构造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里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表皮层是皮细胞分泌的产物,底膜则由血细胞分泌而成。昆虫体壁的构造2.昆虫体壁的颜色

昆虫的体壁通常具有不同的色彩,因其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色素色、结构色、结合色。色素色

色素色(Pigmentarycolours)又称化学色,由于昆虫体内存在某些化合物

,可以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波和反射一部分光波,即呈现某种颜色。

色素都是代谢的产物,如白粉蝶和黄粉蝶的白色和黄色是由于尿酸盐类色素的存在;许多幼虫的绿色则是由于体内存在有吞入植物的叶绿素和花青素所致。

色素一般存在于皮细胞或脂肪细胞以及血液内,因此,昆虫死亡,有机体腐败而色素也就消失;色素在体壁内的分布是有一定位置的,而且形成一定的图形,在蝴蝶类的翅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常可依次来鉴定昆虫的类别。色素可以经漂白或热水处理而消失。

马奇异春蜓体壁正常色

马奇异春蜓体壁退色后结构色

结构色(structuralcolours)又称物理色。这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折射、反射或干扰而产生的各种颜色。如甲虫体壁表面的金属光泽和闪光等,是永久不褪的,也不能为化学药品或热水处理而消失。

绿步甲的结构色金龟子的结构色结合色

结合色,又叫合成色,这是一种普遍具有的色彩,它是由色素色和物理色混合而成。如紫闪蛱蝶,其翅面呈黄褐色(色素色),同时也有紫色(结构色)的闪光。柳紫闪蛱蝶

环境因素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温度、湿度和光等。高温使色彩变得深暗,低温则变淡,因此在不同的季节中,同一种蝶类颜色深浅是不同的。湿度大使色彩变暗,而干燥则使色彩变淡,例如生活在山上的蝶比山下的蝶颜色要深些。光的强度也能使色彩改变,如菜粉蝶蛹的体色随化蛹场所的色泽而改变,短光波能使之产生黑色素,而长光波可以消除黑色素。另外,昆虫体壁的色彩还受昆虫体内咽侧体所分泌的激素的影响。3.昆虫体壁的衍生物非细胞性外长物:指无皮细胞参与,仅由表皮层外突而形成,如微小的突起脊纹、棘、翅面上的微毛。细胞性外长物:指有皮细胞参与的外长物,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如刚毛、鳞片。多细胞如距等。4.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表皮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穿透体壁。大部分杀虫剂都是脂溶性的,容易穿透虫体的蜡层。许多药剂还能沿着孔道直接进入皮细胞层。药剂的穿透能力与脂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有关。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药剂是比较理想的杀虫剂。思考题1、体壁可以分为哪些层次?2、表皮层各层次的主要化学组成和作用是什么?第六节昆虫内部器官主要内容:一、昆虫的消化系统二、昆虫的循环系统三、昆虫的排泄系统四、昆虫的呼吸系统五、昆虫的神经系统六、昆虫的生殖系统七、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激素一、消化系统——消化道、唾腺等构造和功能——前肠、中肠、后肠.前肠:咽喉、食道、嗉囊、前胃(贲门瓣)——临时贮存食物、部分消化食物;中肠:胃,前有胃肓囊(增加中肠分泌、吸收面积)—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后肠:回肠、结肠、直肠,前有马氏管——吸收食物和尿中的水分、无机盐,排出残渣和代谢废物;消化酶:中肠肠壁细胞分泌,酸性——鞘翅目、蜜蜂;碱性——鳞翅目幼虫。二、排泄系统——马氏管、脂肪体等

马氏管及其功能——4~6条、2条(蚧)、300多条(直翅目)

马氏管:中后肠交界处、基端部通入消化道、浸浴血液中的长形盲管;

功能:尿酸氢钾或尿酸氢钠从端部进入马氏管,刷状的原生质丝将水分及无机钾盐或钠盐吸回到血液,使尿液PH下降,尿酸结晶由马氏管基端部进入后肠,与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体外。(三)循环系统——背血管(开放式)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它的整个体腔就是血腔,所有内部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

昆虫的血液兼有哺乳动物的血液和淋巴液的特点,因此又称“血淋巴”。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后,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