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理计算能力_第1页
专题一地理计算能力_第2页
专题一地理计算能力_第3页
专题一地理计算能力_第4页
专题一地理计算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考情分析预测专题一│知识网络构建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比例尺的大小比较与缩放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2)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3)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4)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2.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3.经度的确定,纬度的确定①对称点的确定:画图演示②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纬度:日期或(90°-切点的纬度)或(=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③普通点的确定:经度,(根据地方时的计算);纬度,北半球就是当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求得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0·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阿根廷国土面积约为278万km²,如果在比例尺1︰1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A.278cm²B.2780cm²C.27800cm²D.278000cm²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完成10~11题。10.若我国天文日历上记载某年的夏至为6月22日18时36分,且这一刻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图中①点,则①点的经度为(

)A.30°E

B.159°WC.21°E

D.无法确定11.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②点时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太阳直射点再次移到该点的日期可能为(

)A.6月22日 B.8月11日C.11月3日 D.次年5月1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0°N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①定向②定差(时间差-经度差)2.已知某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面,取“+”;位于西面,取“-”)。3.中央经线度数=已知时区×15°4.时区=已知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取商+1,若小于7.5°,取商)5.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①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日期加减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及闰年等因素)。②若有航程时间,在已算好的时间上再加上航行(飞行)时间。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6.不同日期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简称国际日界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即自然日界线,它是由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日期的起点或终点,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移动。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重合,即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同属一个日期。解答有关某一日期范围占全球比例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地球上实际新的一天的起点(0时)所在的经线及其经度,然后再计算自该经线向东至日界线(180°经线)的范围占全球的份额(此为新的一天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北极投影图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7.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昼夜长短的计算①已知昼弧和夜弧的比例或者所跨的经度数,求昼长和夜长:昼长(或夜长)=昼弧经度数(或夜弧经度数)/15°昼长(或夜长)=24×昼弧长(或夜弧长)/纬线长②已知日出和日落时间(时刻),求昼长和夜长: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时-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2夜长=(24时-日落时刻)×2=日出时刻×2③据另一半球的同纬度的昼长(夜长)确定:某纬度的昼(夜)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昼)长。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2)太阳出没时刻的计算①据晨昏线与当地纬线的交点确定:晨线与该纬线交点所在的经线时间为日出时刻,昏线与该纬线交点所在的经线时间为日落时刻。②据昼夜长短确定:日出时刻=12:00-昼长/2=0:00+夜长/2日落时刻=12:00+昼长/2=24:00-夜长/2(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出现极昼地区:

上中天时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H1=90°-|φ-δ|

下中天时的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H2=(φ+δ)—90°;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2)题。(1)该地最可能是()A.北京B.沈阳C.成都D.海口(2)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6月21日9时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21时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下图为北半球夏半年同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2)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10°NB.15°NC.20°ND.23.5°S(2)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A.2220千米B.4440千米C.6660千米D.8880千米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等高线图中的“三度”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高度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小等高线值为H低,最大等高线值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其最大的相对高度接近(H高-H低+2d),最小的相对高度接近(H高-H低)。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4)估算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大≤H<H大+d。“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小-d<H≤H小。其中“H小”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2.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3.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地间温差的计算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课标全国卷]读图2-4,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B.40mC.65mD.90m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2)题。(1)P点与Q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90mB.385mC.550mD.632m(2)若P地一观测者测得当地温度为20℃时,Q地的最高温度是()A.21.8℃B.18.2℃C.23℃D.17℃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四人口与城市问题的有关计算1.人口问题的有关计算(1)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人口总数×100%。(2)人口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口数与同期育龄妇女总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或百分率(%)表示。生育率=出生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女性)人数×100%。一般情况下,生育率越高,出生率越高。(3)人口死亡率

(3)人口死亡率=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4)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100%。(5)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变化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移人口)与人口总数之比。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迁入大于迁出为正,迁入小于迁出为负)。(6)人口密度某地人口与土地面积之比。通常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密度=人口/面积。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2.城市问题的有关计算(1)城市化水平计算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100%。(即城市人口比重)(2)人均GDP增长率=(某时段末GDP总量-该时段初GDP总量)/该时段初人口总数。专题二│重点要点探究例4[2011·重庆卷]图2-6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下题。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人口增长可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为主因)两种方式。读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四个城市年初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乙城市的人口增长方式属于________。(2)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是________。简述判断理由。(1)丙机械增长(2)乙;乙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城市规模扩大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专题一│备用习题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丁为图中公路沿线中的四地,四地中最大高度差为()A.200B.450C.550D.6502.若图示区域实际面积约为1600平方千米,图幅面积约400平方厘米,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40000B.1∶200000C.1∶4000D.1∶20000专题二│备用习题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完成第3题。3.据坐标判断,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为()A.300千米B.2000千米C.500千米D.1110千米[例1](2012·四川高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2)题。(1)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2)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答案](1)C(2)B[答案](1)C(2)A[例1]读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 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