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中峪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中峪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中峪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中峪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中峪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将碘酒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又称土豆)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该现象表明马铃薯含有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纤维素参考答案:C略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B.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C.F原子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参考答案:A略3.参考答案:A略4.下列物质属于合成聚合物的是A.蛋白质

B.人造丝

C.人造棉

D.聚氯乙烯参考答案:D略5.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2CH3CH2OH(l)+6O2(g)═4CO2(g)+6H2O(l)△H=﹣1367kJ/mol,可见乙醇燃烧热△H=﹣1367kJ/mol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参考答案:C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2CH3CH2OH(l)+6O2(g)═4CO2(g)+6H2O(l)△H=﹣1367kJ/mol,可见乙醇燃烧热△H=﹣683.5kJ/mol,故A错误;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如铁的腐蚀为放热反应,但较缓慢,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反应较快,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6.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A.碳

B.石英

C.锗

D.硅参考答案:B略7.一定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充入一定量H2并增大容器体积,维持容器的温度和H2的浓度不变,则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跟原平衡相比()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信息可知,体积可变,充入一定量H2并增大容器体积,维持容器的温度和H2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以此来解答.【解答】解:若浓度变化,平衡发生移动,由信息可知,体积可变,充入一定量H2并增大容器体积,维持容器的温度和H2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可知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跟原平衡相同,即不变,故选B.8.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参考答案:D9.某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且氧化后与还原后的产物能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是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参考答案:B略10.Fe(OH)3难溶于水,存在平衡:Fe(OH)3Fe3++3,在Fe(OH)3悬浊物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后,可使溶液中的Fe3+浓度增大的是(

)A.NaOH溶液

B.稀HCl

C.稀HI

D.水参考答案:B略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以中国传统祥云符号和纸卷轴为创意,由铝合金制成,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丙烷燃烧是吸热反应C.铝柄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防止其腐蚀D.火炬燃料用丙烷比用煤油更环保参考答案:B12.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参考答案:D略1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小于P%

C.大于P%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略14.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电子的流向:负极→a电极→b电极→正极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D.Na+向a极移动参考答案:A【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装置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则b是阳极,a是阴极,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阴极,在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子沿导线流回电源正极,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该装置实质是电解水,据此解答.【解答】解:A.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故A错误;B.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则a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则变蓝色,b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b电极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酸性,则变红色,故B正确;C.a电极上生成氢气,b电极上生成氧气,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故C正确;D.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a移动,故D正确;故选A.1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参考答案: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参考答案:(1)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③A2Na+2H2O═2NaOH+H2↑①BMg+2H2OMg(OH)2+H2↑④DMg+2HCl═MgCl2+H2↑⑤C2Al+6HCl═2AlCl3+3H2↑⑥E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FH2S+Cl2═2HCl+S↓

(4)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1)实验涉及Na、Mg、Al、S、Cl第三周期元素对应化合物的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根据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溶液的酸碱性选取相应的实验现象;(4)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实验的结论,涉及铜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5)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利用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解答:解:(1)分析每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①③做的是镁、钠分别和水反应的实验,比较两者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及两者碱性的强弱;②Cl2能从H2S中置换出硫;④⑤可分别得出镁、铝和盐酸置换反应的难易;⑥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把上述分析结果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可比较出钠、镁、铝三种元素金属性强弱和氯、硫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所以其实验目的是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故答案为: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2)回忆每个实验过程可知,这些实验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可知,该现象对应方案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由B.产生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①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由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⑤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由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④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由F.生成淡黄色沉淀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2S+Cl2=2H++2Cl﹣+S↓,由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故答案为: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③A2Na+2H2O═2NaOH+H2↑①BMg+2H2OMg(OH)2+H2↑④DMg+2HCl═MgCl2+H2↑⑤C2Al+6HCl═2AlCl3+3H2↑⑥E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FH2S+Cl2═2HCl+S↓

(4)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实验来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明确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及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向溶有24.9gKI的溶液中先加入8g溴单质,再通入足量的氯气。求反应中:⑴被溴单质氧化的KI的质量

⑵被还原的氯气的质量参考答案:⑴被溴单质氧化的KI质量为16.6g

⑵被还原的氯气的质量为5.325g18.在某温度下,将H2(g)和I2(g)各0.1mol的气体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0mol/L,求:(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充入的H2(g)和I2(g)各0.2mol,求达到化学平衡时HI(g)的平衡浓度。参考答案:(1)依题意可知,平衡时[H2]=[I2]=0.0080mol/L,H2(g)+I2(g)2HI(g)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0.0100.0100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mol·L-1)0.00200.00200.004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0.00800.00800.0040根据平衡常数的概念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