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1页
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2页
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3页
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4页
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市初中第四届“学苑杯”大赛参赛作品西阳九年制学校刘文晶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文明一词是较抽象的概念,而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而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很难理解。尤其是物质的青铜怎么跟抽象的文明联系。【教学课题】: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材分析】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的概况。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因此,讲好本目有助于对整节课的青铜文明的掌握,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并启出下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夏商西周青铜文明灿烂的基础农业、畜牧业、商业的发展。【学情分析】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初中不久,相关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理性学习的能力也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搜集史料,体会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对策: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商朝铜爵、铜镜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教学难点】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明”。

教学对策: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通过活动探究和知识归纳,师生共同将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解读,使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形成正确的认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说—串—练”教学法、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法、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法分组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查找相关图片资料。2、制作课件。说教学手段本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活动:查阅青铜器、奴隶社会的相关资料,了解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奴隶的悲惨境遇。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查找相关图片资料2.制作CAI课件学生活动:查阅奴隶社会的相关资料,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酝酿角色。师生活动:课外阅读历史教材,审阅同学们编写的小剧本,提出修改建议。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吉林市初中第四届“学苑杯”个人赛项专题讲座——科技文化史教学片断设计吉林市教育学院初中部历史教研室董雯2011年10月20日[钩沉]坟地里,挖出大宝贝洹水汤汤,其流浩荡。虽然横跨洹水的安阳现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改变发生在20世纪初。随着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出土,一个3000多年前的王朝——殷商,逐渐浮现,这片土地也开始闻名天下。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脚下埋藏着一个辉煌的王朝,探宝者出现了。1939年3月一个晚上,吴培文的一个堂哥像往常一样漫无目的地在自家坟地里探宝。当他又一次把探杆探到地下10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西。拔出探杆一看,探杆上面带有铜锈。“我爷爷的堂哥知道碰到宝物了,但他没有贸然乱挖,而是悄悄回到村里,找我爷爷商量。”吴苏桉说,但爷爷知道在坟地附近可能有宝物后,对挖还是不挖非常犹豫,“挖的话可能破坏祖坟;不挖的话,已经占领安阳的日本人要是听到风声,就可能自己来挖。”考虑再三,吴培文还是决定挖,不能让日本人来挖。当天晚上,吴培文带了20多个小伙子,黑灯瞎火地挖了起来。挖到地下近13米时,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地,拨开泥土,一截圆柱形的器物露了出来。但是,就在他们暗自高兴想继续挖时,传来了鸡叫声。“天要亮了,容易被人发现。我爷爷赶紧让人把坑填上,防止日本人发现,等到晚上接着挖。”吴苏桉说,经过两个晚上的连续挖掘,一只少了一个耳朵的大铜鼎露出了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3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辘轳当滑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鼎拉了出来。这口鼎就是后来名惊世界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

遗憾事,弄掉宝鼎一耳朵铜鼎拉到家里后,吴培文把它埋在了垃圾坑里。兵荒马乱的,怎么处理这个大家伙呢?大伙一商量,决定卖掉,卖给中国人。可不知怎的,吴培文总有不安的感觉。果然,挖到宝贝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了。不过,当亲朋友邻询问时,吴培文装作没听见,闭口不提。数天后的一个黄昏,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之一肖寅卿也从北平专程来到安阳,要看看吴培文的宝贝。交谈中,吴培文感觉到肖寅卿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买家,遂决定让他看看。挖开覆盖铜鼎的土层,肖寅卿看到精美的纹饰后,默不作声了。简短的交谈后,肖寅卿说,他要用20万大洋买这个鼎。“20万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元人民币啊,我爷爷他们一听,都愣住了,没想到挖到的家伙这么值钱。”吴苏桉说,爷爷他们在惊喜中还没有缓过神来,肖寅卿又提了个要求,为了方便运输,不被日本人发现,鼎要被切割成10块。讲到这里,吴苏桉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鼎虽然是宝贝,但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就不可能留在中国了。为了早点脱手,爷爷果然按照肖寅卿的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好在鼎特别结实,锯条都弄断了,也没切割成,后来虽然尝试着用锤砸,也没有砸烂,鼎逃过了‘分身’的命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吴培文他们的“努力打砸”下,鼎的唯一一个耳朵还是被弄掉了,再也没有找到,成了现在最让人遗憾的事情。施妙计,铜夜壶救了国宝命由于无法分割,鼎又被埋到了地下。此时,日本人也得到了消息,并派军队包围了吴家。吴苏桉说,因为消息不可靠,日军第一次来到家里只是简单搜了搜,但回去确定后又派了300多人过来了。“我爷爷得到消息,赶紧翻墙逃跑,可日军不追赶爷爷,而是直奔埋鼎的西屋马棚。也许是有神帮助,冲到西屋马棚门口时,日军却拐进了隔壁的西院马棚,就这样,鼎再逃过一劫。”吴培文知道日本人不会回来后,立即找人把大鼎转移到东屋的水槽下面埋了起来,并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了床下。几天后鬼子再次来搜,误把铜夜壶当成宝物带走了,铜夜壶救了国宝命。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吴培文知道日本人早晚还是要来的,于是,他选择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吴培文已逃走后,认为宝物也被带走了,才算罢休。吴培文这一走就是10年,鼎也就在他家一直埋藏着。到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鼎的准确位置,才将鼎起出,放到了县政府。此后不久,赶上蒋介石大寿,国民党军队一司令又将鼎运送到南京,作为礼物送给了蒋介石,后来被存放到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博物院。南京解放时,准备运送到台湾的鼎被解放军截获。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鼎被存放在里面,成为该馆镇馆之宝,国家博物馆的馆徽,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图形和图案。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作业1、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

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2、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

①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

②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

什么实质性问题?

③图中所反映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

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

二、讨论:1、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很悲惨,那么,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不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

2、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鼎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教学反思:自我问答: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来解答问题,并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注重了历史知识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学生爱听,气氛活跃。2、在授课时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一改过去历史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和被动回答的陈旧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对学生阅读、探究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五)总结与升华(演示课件)

一件件青铜器,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青铜时代的面貌,构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如此灿烂的青铜文明,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中国青铜时代!(用低缓、深沉、抒情的语言声调)

教师总结: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并将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青铜文明”。(教师可举例)

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