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展示考情分析(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本课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各种题型均有所涉及。结合当前实际,2014年复习备考中应注意:1.结合重大科技成果、人类对事物认识的进展及重大理论、制度创新及决策等,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考查真理的属性3.结合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对社会制度的探索及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考向概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性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醒]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就不属于实践的范畴。体现2、实践的三个特点唯物主义观点(唯物论)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工具和其他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受客观规律制约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改造主体手段对象第一、实践是
的活动。原因客观的物质性的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第二、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相对于动物的自发性、无意识的消极适应的本能活动实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特征的关系: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唯物论辩证法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2.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第三、实践是
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相对于把实践看成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指的是什么?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什么?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1.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社会性】2.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的形式、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3、实践的基本形式:
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它形式: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活动、艺术活动、服务行业的服务活动等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2009海南)“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试一试〗◆B(2009·安徽高考)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试一试〗◆C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和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的产物。能动主体客体实践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认识的源泉与途径
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获得——实践和学习。但归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1)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
(2)学习的重要性:①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②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代人都处在知识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源”,学习是知识的传授,是“流”,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的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课题,从而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判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认识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一推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一种认识正确与否也不能用另一种认识来检验。(2)原因: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能把认识同客观对象或结果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3)如何检验?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判断: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设计一个施工方案,它是否正确需施工完毕后,使用一段时间后给出最终判定,即由实践来判定。但在方案付诸实施前,也必须有一个理论上判定,即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科学理论的要求,符合即行。但这种判断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是科学理论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2)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判断: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一样的。(1)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要求: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决定)
(反作用)促进阻碍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特别提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013年高考四川卷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试一试〗◆(2013北京文综政治)图l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D◆〖试一试〗◆(2013年高考海南卷2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试一试〗◆(2013年高考山东卷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C◆〖试一试〗◆(2013年高考安徽卷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试一试〗◆(2012·重庆高考)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试一试〗◆(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试一试〗◆(2010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试一试〗◆B(2010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B◆〖试一试〗◆(2010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试一试〗◆B(2009·宁夏、辽宁文综)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试一试〗◆B(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试一试〗◆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2012·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试一试〗◆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试一试〗◆考点三真理
①原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真理的客观性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的含义:(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②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③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特别提醒]
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考点三真理原因:(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2)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思考: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考点三真理4、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2)联系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或者超出一定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可以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考点三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考点三真理(2013年高考广东卷34)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试一试〗◆B(2013年高考天津卷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试一试〗◆B(2012·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试一试〗◆A(2012·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试一试〗◆C(2009·海南高考)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D◆〖试一试〗◆(2011高考广东卷37)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试一试〗◆考点四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1)含义: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③从认识的进程来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变化着的;②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考点四认识过程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1)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考点四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点四认识过程正确理解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从每个具体认识及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
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指导。(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考点四认识过程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考点四认识过程◆〖试一试〗◆(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试一试〗◆(2013年高考海南卷20)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试一试〗◆(2013年高考浙江卷29)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D◆〖试一试〗◆(2013年高考江苏卷31)正如当初无人能预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C(2012·山东高考)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A◆〖试一试〗◆(2012·海南高考)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
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③认识运动是从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井泵采购协议
- 建筑工程材料购销合同
- 铝型材购销协议样本
- 2024安徽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合同
- 森林火灾与应急物资运输安全考核试卷
- 买卖贷款合同模板
- 木材的户外运动与市政公共设施考核试卷
- 广告制作策划合同范例
- 建筑物拆除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单位之间转让债权合同范例
- 《房建项目交底安全》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粮食仓储设备行业供需状况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9.1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华南理工大学《微积分Ⅰ(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配电自动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2-《做更好的自己》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期中英语试卷
- 2024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有偿赠与合同范本
-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管控手册
- 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现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