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冠教育2015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
郑州各区笔试考试内容【教育基础理论】考试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焦作各区笔试考试内容【教育基础理论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基础理论2】教学方法导论;学生与团队管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郑州各区题型分析选择题判断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教育写作焦作各区题型分析选择题判断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2014年郑州市各区招教各科分值地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小三门管城区688.912.6金水区5722.68.6经开区、惠济区68218郑东新区45.544.552014年郑州市各区教育学章节分值管城区金水区经开区、惠济区郑东新区第一章3.55.810.5第二章12.311.5第三章4.218.70.51.5第四章3322.3455第五章1.61.21.51.5第六章22.13.517.542.5第七章0.6011第八章12.40.50.5第九章10.800第十章000.50.52014年焦作解放区教育学章节题型分值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总分第一章301004第二章131.5005.5第三章31.50.5005第四章11.51.5004第五章11.50002.5第六章31.51.58014第七章001001第八章10001516第九章000000第十章0000002014年焦作孟州教育学章节题型分值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总分第一章411006第二章131005第三章310004第四章11.51.5004第五章11.50002.5第六章4038015第七章101001第八章10001516第九章101.5002.5第十章001001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教育学宏观中观微观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于发展教育概述(概念、属性、起源)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微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概念、本质属性、社会属性、起源)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三、教育的基本形态四、教育的功能五、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社会角度:
①广义: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②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③更狭义:德育(2)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个体与社会角度: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真题链接1.(14经开多选)教育一般分为()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学生教育D.终生教育E.社会教育2.(14焦作示范区判断)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广义教育的范畴。()
ABE√(二)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2.历史性。
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地位: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代表: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中国朱熹2.生物起源说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地位: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评价: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评价:“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评价: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名称观点代表人物地位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所有的宗教中国朱熹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真题链接1.(14惠济区)以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答案:A2.(14中原区)孟禄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他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C3.(14孟州单项选择)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答案:B4.(14年示范区、安阳内黄单项选择)教育起源于()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答案:B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1.教育者——主导地位2.受教育者——主体地位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4.一对矛盾: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三、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古代社会的教育(三)近代社会的教育(四)现代社会的教育(一)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公平);(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特点:(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教育特点:规模扩大、类型增多、内容丰富、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与生产劳动脱离。3.古代社会教育特点(1)阶级性(2)道统性(3)等级性(4)专制性(5)刻板性
(6)象征性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五帝:“成均”、“庠”——萌芽状态的学校夏代:“序”、“校”——仅有文献记载商代:“大学”、“小学”、“庠”、“序”,瞽(gǔ)宗——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西周:显著特征——“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学校教育制度——“国学”,“乡学”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稷下学宫——学术自由两汉: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八股文,1905年)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直至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才被废除。2.古代西方古代印度:
佛教教育婆罗门教育——《吠陀》古代埃及:文士(书吏)学校。教育特点:以吏为师,以僧为师。古代希腊、罗马:贵族--在家上学,学习内容:文法、拉丁文和修辞,贫民----私学。古代雅典:注重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培养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培养目标
教育特点雅典政治家和商人1.注重身心和谐发展2.教育内容丰富3.教学方法灵活斯巴达军人1.注重军事体育训练、政治道德灌输2.教育内容单一3.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封建):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学习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学习内容:“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文艺复兴时期: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1.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2.现代社会教育教育特点:(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3.20世纪以后的教育第一,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平等的教育权利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六,教育全球化。第七,教育信息化。第八,教育具有科学性。(四)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真题连接(14郑东新区单选)“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普及性B.长期性C.终身性D.公共性C判断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3.心理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4.最早作出普及义务教育规定的国家是英国。()5.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章节练习×××√√单选1.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家庭D.人的本能2.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共同缺乏了教育的()A.目的性B.社会性C.历史性D.民族性3.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BBB4.欧洲奴隶社会,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军事体育教育D.读写算的教育5.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_______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CD6.“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_______A.古代社会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7.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DC8.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以下哪个特点()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终身化D.教育的多元化D小结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3.教育的起源4.教育的构成要素5.教育的功能6.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教育学的研究价值(作用)教育学的发展概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元化阶段现代化阶段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三)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教育学发展内在动力<郑州郑东新区单项选择>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D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宏观微观(一)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一)萌芽阶段中国西方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孟子荀子墨家道家《学记》
孔子(1)地位:①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②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2)教育思想:①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子路》中提到“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③论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④论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⑤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因材施教——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1)教育思想的基础——“性善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培养目标——“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
(1)教育思想:性恶论
(2)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4)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强调尊师的。墨家(墨翟):“兼爱”、“非攻”(1)论教育作用。墨子坚信教育对建立理想社会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有功于天下的事业。
“人性素丝说”,认为人的品性“染于苍则为苍,染于黄则为黄”。(2)论强力而行。(3)论教育内容。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道家
(1)主张:“绝学”、“愚民”、“绝学无忧”。(2)培养目标:“上士”、“隐君子”。(3)学习方法:提倡怀疑,讲究辩证法。《学记》(1)地位: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古代最早的教育著作——
近代第一部教育著作——现代第一部教育著作——
(2)教育思想①论教育的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②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14管城多选)以下对《学记》的教育思想表述正确的是()A.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提出了家庭教育C.主张课内外相结合D.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ACD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苏格拉底:“问答法”(助产术、产婆术)
讽刺助产术定义真题链接1.(14洛阳单选)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A.卢梭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14驻马店上蔡单选)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A.孔子B.培根
C.苏格拉底D.柏拉图CA柏拉图:(1)代表作——《理想国》(2)教育思想——国家主义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1)代表作:《政治学》(2)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3)和谐发展——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昆体良(1)地位: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叙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3)思想: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洛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杜威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1)代表作:《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最终目的——为人的永生作准备,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②“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③教育适应自然④学制系统——第一个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教育家。⑤班级授课制——第一个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⑥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真题链接1.(14焦作示范区判断)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是夸美纽斯。()2.(14管城单选)以下对夸美纽斯描述正确的是()A.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B.夸美纽斯被誉为“科学教育之父”C.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即生长”D.夸美纽斯主张“儿童中心主义”A×卢梭
——“教育上的哥白尼”(1)代表作:《爱弥儿》(2)教育思想:①性善论②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1)代表作:《康德论教育》(2)名言:“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2)地位:①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②“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3)教育思想:“要素教育论”
洛克(1)代表作:《教育漫话》(2)教育主张:①“白板说”②绅士教育真题链接5.(14洛阳单选)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A.提出“白板说”B.提出“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C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杜威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1)地位:“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3)教育观点: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②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③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席勒发展为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④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真题链接<2012年南阳多项选择>“旧三中心论”指的是()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课堂中心D.课本中心BCD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2)教育思想:
①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②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③“从做中学”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
确定疑难所——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④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人物国家代表作
教育思想及主张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1.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教育性教学”。4.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5.旧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1.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3.“教育无目的论”。4.从做中学。5.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著作: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2)观点: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著作: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2)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②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3.实用主义教育学(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经验与教育》
《设计教学法》(2)观点: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著作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凯洛夫的《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批判教育学——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1)代表人物及著作: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2)观点:①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③教育目的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④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赞科夫布鲁纳瓦·根舍因
(1)赞科夫
①代表作:《教学与发展》②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③中心思想——“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真题链接<2012年郑州市高新区单项选择>“以最大可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这句话是谁的观点()A.杜威B.赞科夫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B(2)布鲁纳①《教育过程》②“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③倡导发现法。(3)德国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2.其他学者的观点(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智力(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最早提出终身教育(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1.(14管城单选)以下论述关系不一致的是()A.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B.泰勒,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C.杜威,教育即生活D.孔子,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14上蔡单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品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C.梵科夫《教育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3.(14洛阳多选)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D.从做中学
BBABCD3.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1.主张“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巴利斯基C.赞科夫D.布鲁姆
2.()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教育学》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3.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ABA单选章节练习多选1.下列选自《学记》的有()
A.化民为俗,其必由学乎B.君子之教,喻也
C.师严然后道尊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ABCDE2.杜威的观点有()
A.从做中学
B.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及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E.教育即生活3.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有()A.夸美纽斯B.杜威C.柏拉图D.卢梭E.赫尔巴特ACDEABDE章节小结1.广义和狭义的教育;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4.教育的三要素;5.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古代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特征;6.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8.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思想、著作及地位。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人口功能相对独立性教育与人的发展概念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影响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1.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真题链接1.(14焦作孟州单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与()的关系A.经济B.政治C.人口D.文化2.(13年安阳单选)“学在官府”说明了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BB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生产力水平决定作用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2011年特岗判断)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12年南阳单选)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起根本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经济
C.社会制度
D.科技A√三、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影响作用(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教育文化促进制约作用双重文化属性: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者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学校文化的特征第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第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第三,学校文化是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第四,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3.校园文化(1)校园文化概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2)校园文化内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核心,最高层次(3)特征:渗透性传承性互动性4.学生文化(1)概念: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2)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3)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多样性5.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1)主题统揽策略(2)个性塑造策略(3)传统拓展策略(4)重点突破策略真题链接1.<11驻马店遂平单选>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C.文化体系D.教育为文化本体2.<11驻马店遂平单选>校风、学风、校纪、校规属于校园文化的()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组织文化3.<14许昌单选>学校文化的构成层次中,()居于最高层次。A.教育理念B.规章制度C.校风学风D.校徽校歌DBC
五、教育的人口功能(一)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有助于人口迁移
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判断1.<11特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14驻马店上蔡>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12南阳单选>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起根本作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经济C.社会制度D.科技4.<12南阳邓州单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AB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身心发展身体心理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骨骼、肌肉、心脏等)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发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人物观点孟子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个体的发展及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物观点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主观能动性环境教育
(一)遗传(前提)1.概念: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2.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王安石的《伤仲永》(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天赋的差异(3)遗传因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试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3.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1)个体个性化;(2)个体社会化。(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题链接1.(12郑州二七单项选择)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的观点。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论
C.内发论D.外铄论2.(14周口川汇单选)“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CB真题链接1.(13二七区判断)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13信阳判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论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能够:“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还有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表现:①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②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5岁左右:学习乐器、智力发展9岁:道德形成(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例如:听力对视力的补偿(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再次,个别差异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另外,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真题链接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不平衡性C1.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2.《礼记.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遵循了人身心发展()3.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4.在教学要求上的“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身心发展的()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AACBB章节小结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3.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念、意义、作用(导向、激励、评价)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确立依据(社会、人、理想、全面发展)确立理论(个人、社会)我国的教育目的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国外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到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的方面的要求。(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关系联系区别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教育方针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核心和基本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真题链接<2013年郑州单项选择>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D(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真题链接<14洛阳单选>下列哪项既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评价B.教育目的C.教育大纲D.教育课程<12郑东新区多选>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BACE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确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
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内容有: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个人本位论1.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2.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真题链接<2012年南阳多项选择>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荀子ABC(二)社会本位论
1.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2.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真题链接<2014年周口单项选择>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育观是(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发展本位论B(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四)其他教育目的论1.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2.文化本位论3.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六、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95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育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三)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1.五育的内涵(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2)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真题链接<2013年郑州登封多项选择>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ABCDE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
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
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五)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度的应试倾向2.表现:一是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提出: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概念内涵意义措施误区(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概念: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每个人都发展,不能只注重少数。案例:择优录取(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防止片面发展。案例:奥数(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3.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4.素质教育的三要义:第一,面向全体第二,全面提高——终极目标第三,主动发展——灵魂<2014年郑州管城区多项选择>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
)A.面向全体
B.全面提高C.重视选拔D.主动发展ABD5.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1)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6.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7.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7)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七)创新教育1.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教育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2.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1)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2)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我国现存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3)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4)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3.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区别(1)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不同。(3)研究的重点不同。(八)国外教育目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小结1.教育目的的意义、功能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确立依据、确立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4.素质教育的内涵、三大任务、三要义、意义、措施、误区5.四大支柱章节练习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A.新课改的实施B.素质教育运动C.教育的国际化D.教育改革的进行C2.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
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3.美育的最高层次任务是()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对美育的学习AC4.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光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代理房源出租出售合同范本
- 培训机构工作汇报
- 从小爱祖国语言活动
-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培训
- 口腔种植及护理配合
- 医疗质控交流
- 关于脑部手术
- 传染病防控业务培训
- 2024年便携式储能行业分析报告
- 2024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含真题答案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节综合训练(含解析)
- 中建项目科技创效案例手册(2022版)
- 智慧教育大数据信息化顶层设计及智慧应用建设方案技术方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说课稿1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张家口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