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3年高考】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3年高考】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3年高考】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3年高考】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3年高考】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1.(2023课标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2.(2023海南单科,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赵孟(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论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评价的因素。(6分)3.(2023课标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7分)4.(2023课标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5.(2023课标全国,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6.(2023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肺侄颉洞罄肥右啊·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3分)近现代中外重要历史人物1.(2023课标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2.(2023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①

—②

民权主义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3.(2023福建文综,41C,16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23》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4.(2023海南单科,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题组一古代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1.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解析(1)从材料中“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包拯“刚正不阿”等信息入手分析回答。(2)“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期待;后世文学创作、艺术加工使“包青天”的形象更加鲜明。据此可回答“广为传颂的原因”。2.答案(1)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6分)(2)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圆转流丽”以及“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的关键信息概括变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可知,前期从书法角度评论,而后期从民族气节的角度进行评价。第(2)问依据材料中“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等关键信息,从时代变化、抗清以及个人审美的角度思考作答。3.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解析第(1)问从韩愈生活的时代入手,结合材料中“当时皇帝崇信佛教”“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等信息回答。第(2)问韩愈主张“道统”,宣扬儒学,其思想被后世儒生所汲取,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据此可回答“作用”。4.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解析(1)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从材料中概括答案。(2)“目的”要结合梁启超的主要活动来分析;“方法”注意结合文史常识和材料内容进行归纳。5.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可将材料信息与鸦片战争的背景结合起来回答。(1)从材料中“大为风俗人心之害”、吏治败坏和鸦片走私对财政的影响角度分析“认识”;从材料信息可知,道光帝严禁民间“私种罂粟”,严禁鸦片走私,“只准易货,毋许易银”,据此可回答“措施”。(2)从禁烟政策的内容、影响、性质等角度入手,联系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对禁烟的态度回答。6.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两位先哲——孔子与柏拉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字眼,一个是“和谐”,一个是“美德”,这两个词汇分别代表了孔子和柏拉图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第二小问分别从维护等级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两个角度评述“礼”和“仁”的不同作用;第三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回顾教材知识解答即可。第(2)问主要从孔子和柏拉图所处环境的相似性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别结合中国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古代雅典的社会特征进行说明。题组二近现代中外重要历史人物1.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8分)(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7分)解析第(1)问主要应从材料中归纳要点作答,注意要点要全面,可通过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次大意的方式作答。第(2)问既要指出光绪帝对变法的积极推动作用,又要指明其作用的有限性。在当时的情况下,光绪帝无力击败顽固派,因此也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2.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是解答本问的前提和关键。要依据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