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古代史诗教学目的:了解史诗的定义,史诗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史诗与史书之间的区别,东西方史诗在布局和发展上的特点,东西方史诗的异同;了解两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掌握古代巴比伦文学主要成就,把《吉尔伽美什》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的范本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印度文化的特点,掌握古代印度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印度文学发达的神话和寓言传统,了解印度两大史诗的结构、内容、思想内涵,通过研读印度两大史诗深入认识印度社会,认识达磨——印度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荷马史诗的基本结构、内容、艺术特点,比较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从“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这一文学隐喻看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一、导论(一)史诗(epic)的定义
①
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著名史诗如古代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②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辞海》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二)史诗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史诗和神话存在着多方面的继承关系。神话为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零散而缺乏系统的神话在史诗中得到了整合和创造性的加工发挥;但是,史诗的中心主题已由神话的神祗创世和自然物的神格化转向对人类英雄的神化和讴歌。神话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原始文明社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史诗则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或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的产物。神话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即分即合、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力量的矛盾对立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崇拜,反映的是先民企图改造、驯服和利用自然力的强烈愿望;史诗主要表现不同的人类社会集团,包括部族与氏族之间血与火的交锋和痛苦的融合,史诗中相对立的两种力量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力量。神话形象主要表现为动物性、人性与神性结合的神;史诗形象主要是人,是脱离了动物性的具有奇异才能的英雄和超人。神话与原始宗教即自然宗教密不可分,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密不可分;史诗则与体系宗教即人为宗教或神学宗教紧密相连。原始思维是神话创造的决定性思维动力;史诗中原始思维的作用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理性思维的端倪。神话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生活的象征性阐释;史诗作为历史的神话化或神话的历史化,是人类童年时期对人世现象和社会关系的象征性阐释。神话是浑然一体的文化现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类型,那么史诗则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文类。(三)史诗与史书的区别
史诗和史书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史诗记述历史传说,史书记述历史事实;史诗饱含艺术想象,史书崇尚实有其事;史诗(尤其是原始史诗)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播,史书以书面方式写作和传播;史诗内容的传说性主要是指诗中的人物和事件,而诗中提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却并非完全虚构。(四)东西方史诗在布局和发展上的特点
东方史诗: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列王记》,格鲁吉亚大文豪鲁斯塔维里的《虎皮武士》,亚美尼亚的《撒逊的大卫》,题名为《松迪亚塔》的五部非洲史诗。总的来看,东方史诗的布局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上述史诗、“准史诗”都产生于西亚、南亚和非洲地区。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我们不但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史诗,甚至也找不到“准史诗”。西方史诗: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昂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芬兰人的《卡列瓦拉》,玛雅人的《波波儿·乌》,法兰西民族的《罗兰之歌》,西班牙民族的《熙德之歌》,德意志民族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民族的《伊戈尔远征记》,阿根廷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耶罗》。(五)东西方史诗的异同比较
1、相同点古代长篇叙事诗取材于古代神话和英雄传说描写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塑造民族英雄形象结构宏大风格庄严、崇高形成过程的一致性2、不同点战争英雄与文化英雄尚力与尚德故事性与非故事性参考文献:
黑格尔:《美学》第3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侯传文:《东方史诗文类初探》,《东方丛刊》2007年第3期。黄宝生:《<摩诃婆罗多>译后记》,《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刘劲予:《东西方史诗比较论》,《学术研究》1998年第8期。第一节《吉尔伽美什》一、古代巴比伦文明巴比伦——“神祗之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楔形文字阿卡德人——阿卡德王国阿摩利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喀西特人亚述人——亚述帝国迦勒底人——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古巴比伦神庙苏美尔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体系。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代开始,楔形文字便向西亚地区广泛传播,赫梯人、腓尼基人、埃兰人、波斯人都接受了这种楔形的书写方式。故此,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不过,历史已将它湮没、失传。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罗林逊19世纪30年代,英国军官罗林逊在伊朗西部的拜西斯通岩石处发现了一幅刻在岩壁上的雕刻作品
泥板文书拉玛苏空中花园巴别塔二、古代巴比伦文学概况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
(一)神话
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二)史诗
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
《吉尔伽美什》(三)箴言诗著名的《咏正直的受难者的诗》叙述了一个笃信宗教的受难者的故事。这首诗产生于巴比伦人执政时期,被视为后世希伯来哲理诗篇《约伯记》的早期原型。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宇宙的神秘莫测和人类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思想,是东方哲理诗中较有意义的一篇古代作品。三、《吉尔伽美什》
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吉尔伽美什
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人间英雄,但古代人们往往赋予英雄以神奇浪漫色彩,吉尔伽美什在人们长期口头传颂过程中有了“神”的色彩,他成了大神阿鲁鲁所创造的“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英雄,在巴比伦神话中相当于太阳神。“吉尔伽美什”(Gilgamesh)的含义是“火与斧的人”,赫罗兹尼认为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原型,是最古老的“灵智英雄”。吉尔伽美什是山野-物异型弃子英雄。
《吉尔伽美什》的成书过程《吉尔伽美什》的原始形式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史诗的基本内容于公元前3000年代的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已形成雏形,它同早期的苏美尔的英雄传说《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吉尔伽美什和天牛》、《吉尔伽美什之死》、《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联系。确切地说,“它是公元前2000年代的巴比伦人对公元前3000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学遗产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从一个口头文学演变成为泥板文书。其成书过程长达一千多年。
(一)叙述层面
第一部分,写暴君吉尔伽美什的残酷和他与蒙昧英雄恩启都的结交。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块泥板上。第二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一改暴戾的脾性,转而成为为百姓除害造福的英雄,与恩启都一起诛杀雪杉之妖芬巴巴。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三、四、五块泥板上。
第三部分,写水性杨花的女神伊什妲尔的求爱和遭到拒绝后的报复。这一部分包括在第六块泥板上。
第四部分,写恩启都遭众神的惩罚患致命的疾病暴亡,吉尔伽美什的悲悼。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七、八块泥板上。
第五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和求生的奥秘的长途远游。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九、十、十一块泥板上。
第六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与友人恩启都的幽灵对话。这一部分见于第十二块泥板上。
(二)象征性内涵
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与处于世界文学史上顶峰位置的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东方史诗显得较为原始与散漫,黑格尔把希腊史诗称作为古典型史诗,把东方史诗看作是“其中心是象征型的”。这种诠释的理论基础就是苏美尔·巴比伦人以象征为中心的神话思维。数字象征、情节象征、人物象征、意象象征数字象征神秘的数字、宇宙之大数7:“七贤”、“七身索子甲”、“七年歉收”、“造船七天竣工”、“船在尼什尔山搁浅七天”、“祭神时的七只又七只酒盏”、“烤了七个面包”等
神秘的数字12:12块泥板、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古巴比伦历法规定)、恩启都从患病到死恰好12天、巴比伦人按太阳运行的黄道圈即太阳轨迹分成12部分和12个黄道星座。“11”。载在第11块泥板上的洪水浩劫和方舟救渡神话与巴比伦历法中的11月份称为“大雨天灾之月”暗合。
情节象征代表着城邦文化的吉尔伽美什与代表着游牧文化的恩启都的决斗以及和解,象征着苏美尔人的城邦文化与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的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融合。
英雄历险、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与永生之谜的长途跋涉、方舟救渡与人类再造、生命之草得而复失、幽冥地府的故事,象征着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的不懈拼搏、协调,又象征着人对生命奥秘的不断探索、理解,人认识自身、发现自我的社会化进程。
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从恩启都这个对象化的“我”中认识了自身。死亡意识推进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由于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限度,才可能进而去思考在这个必然限度中怎样争取自由。换言之,人知道了必然死,才进而知道如何生的问题。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所以,对死的关注可视为人生哲学的开端,对永生不朽的探索追求,是世界文学史上许多民族在神话阶段所共有的憧憬。
生命树(TreeofLife)神话学家们认为,《吉尔伽美什》中的长生草是最早见于文献的“生命树”。在世界文学中,与吉尔伽美什寻求生命之草的故事在性质上最接近的可以说是中国神话中后羿与嫦娥的传说。都是克服死亡这一母题的重现。
思考题:
何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巴比伦文学产生了哪些文学成就?古代巴比伦著名的箴言诗《咏正直的受难者的诗》作为早期原型,对古代希伯来民族的哲理诗篇《约伯记》产生了哪些影响?吉尔伽美什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东方原始英雄叙事诗与荷马史诗有什么异同?参考文献:
《吉尔伽美什》,赵乐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古巴比伦神话》,李琛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M·Φ·奥夫相尼科夫《中近东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蒋寅等译,林焕平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叶舒宪:《英雄与太阳》,《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1期。蔡茂松:《吉尔伽美什是英雄,不是太阳》,《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第二节古印度两大史诗一、古代印度文明
中国古籍称之为
“身毒”、“天竺”、“贤豆”等。
“印度”,美好明亮之意。摩汉卓达罗、哈拉巴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种姓制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
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
考古发现,在古代印度西北部的摩汉卓达罗和哈拉巴两个地方(现均属巴基斯坦),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初具规模的城市居民点,还有文字符号和图画。这是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a)创造的古老文化(公元前2500—前1750)。
印度雅利安人约BC2000雅利安人(伏尔加河流域)希腊、拉丁人的祖先波罗的海民族和斯拉夫人的祖先一支向西进入伊朗(波斯)进入巴比伦进入印度(前1750左右)伊朗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种族,同一文化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关系密切。恒河圣河“恒河母亲”阿育王(约前273—前232)月护王的孙子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物,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当政者之一。尚佛电影《阿育王》(2001)海报二、古代印度文学概况
三个时期:
1、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2、史诗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3、4世纪)3、古典时期(公元前后—12世纪)
又叫做吠陀文献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吠陀”原意是知识、学问、智慧,后转化为教义、经典之意。有狭义的吠陀和广义的吠陀之分吠陀时期文学狭义的吠陀文学
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广义的吠陀文学除了《吠陀本集》外,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义书》(200多种)。吠陀语《吠陀本集》大都使用诗体,所使用的语言叫“吠陀语”,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从左到右横写,属于印欧语系,是印度的“雅语”,有如中国的“文言文”,也是印度古典梵语的前身。印度传统文学
——“神话的文学”梵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古代印度的文学语言和标准语言,也是印度的宗教语言,用一种叫“天城书”(Devanagari)的字母书写。天城书字母是从古普塔手写体的变体——七世纪出现的最早的碑文——发展起来的。梵语从左至右书写,它的字母表由四十八个符号组成,其中三十四个是辅音,十四个是元音或双元音。这个字母表被看作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文字系统之一。
从公元1至12世纪,梵语是印度古代通用的标准语言。印度古典文学时期又叫做“梵语古典文学时期”。梵语大梵天毗湿奴湿婆全球最长的史诗,仅《摩诃婆罗多》的篇幅就是荷马史诗总和的8倍,全部《圣经》篇幅的3倍。
以古代印度最流行的诗律输洛迦写成。每颂即一节诗,共32个音节,分两行排列——双行诗体,作四句吟唱,没有尾韵。《摩诃婆罗多》10万颂,即20万行;《罗摩衍那》2.4万颂,即4.8万行。
史诗说是世界通行的说法,沿用了18、19世纪的欧洲人的定义。而印度传统习惯是把《摩诃婆罗多》称为“历史传说”,称《罗摩衍那》为“大诗”。两大史诗
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一)两大史诗形成之谜
《摩诃婆罗多》标明的作者是毗耶婆,这是音译,意译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罗摩衍那》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这是意译,音译为跋弥或瓦尔米基。
印度两大史诗的形成是一个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的长期流动、不断膨胀的漫长过程,带有流动性、随意性和开放性,是印度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摩诃婆罗多》的现在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数百年的产物。
《摩诃婆罗多》反映的是比较原始落后的印度西部文化;《罗摩衍那》则展现了比较先进的印度东部文化。
(二)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与情节
1、《摩诃婆罗多》
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印度教把四吠陀当作宗教神圣经典,《摩诃婆罗多》又被认为是阐明印度教全部实质的“第五吠陀”,它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酥酪中的醍醐,医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海洋,四足兽中的牛”。一部能征服敌人、占领土地的“胜利之歌”。“史诗中的史诗”。
基本结构10万颂,分为18篇:①初篇;②大会篇;③森林篇;④毗罗吒篇;⑤备战篇;⑥毗湿摩篇;⑦德罗纳篇;⑧迦尔纳篇;⑨沙利耶篇;⑩夜袭篇;11妇女篇;12和平篇;13教诫篇;14马祭篇;15林居篇;16杵战篇;17远行篇;18升天篇。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实际上这是一部独立著作。三种内容: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初篇》和《森林篇》;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德规范等非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出现在《毗湿摩篇》、《和平篇》和《教诫篇》,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出现在第六篇即史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插话世所公认的最好的插话是《那罗传》和《莎维德丽》,它们都出自《森林篇》。这是坚战兄弟流放森林的时候林中仙人为安慰他们而讲述的两个故事。《那罗传》讲的是国王那罗和美丽坚贞的妻子达摩衍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莎维德丽》是莎维德丽与死神周旋救回丈夫萨蒂梵性命的故事。
《薄伽梵歌》宗教哲学诗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的神圣经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之核心,《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诠释。史诗中心故事的基本情节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①纵火阴谋②五子同妻③赌博骗局④俱卢大战⑤尾声《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中译本怖军中毒般度五子被流放黑公主受辱阿周那黑天2、《罗摩衍那》
书名意为“罗摩传”或“罗摩的漫游”。这部史诗在印度被称为“最初的诗”、“大诗”、“众诗中之最优秀者”。蚁垤被誉为“最初的诗人”,具有诗歌之祖的崇高地位。基本结构全诗共分七篇:(一)童年篇(序曲);(二)阿逾陀篇(宫廷阴谋,罗摩被流放);(三)森林篇(林中生活,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四)猴国篇;(五)美妙篇;(六)战斗篇;(七)后篇(补叙罗波那、哈奴曼的事迹,悉多入地,罗摩归天)。
三种成分的有机结合:一是阿逾陀城宫廷阴谋的传说;二是罗摩因悉多被劫而与十首魔王罗波那大战的故事;三是一些自然神话。
基本内容《罗摩衍那》印度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深得人民的喜爱。正如诗中所说:只要在这大地上,青山常在水常流,《罗摩衍那》这传奇,流传人间永不休。印度教圣经少年罗摩降妖驼背女奴进谗言哈奴曼拜见罗摩罗摩与悉多悉多被劫
(三)思想内涵考察
1、宗教角度
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3、审美心理学角度
4、伦理学角度
5、哲学角度
1、宗教角度两大史诗几乎包含了各个宗教派别教义的基础,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但这两部史诗被列入印度教的经典。所以,其宗教意识以印度教教义为主体,尤其是毗湿奴教派的观点。
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人国、猴国、魔国争夺王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写列国纷争,《罗摩衍那》所反映的是王国统一战胜森林、流放、战乱的问题。从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的过渡。种姓矛盾。罗摩(刹帝利)和持斧罗摩(婆罗门)决斗的故事,同刹帝利罗摩对立的是婆罗门罗波那。民族矛盾。雅利安人与土人之争,还有雅利安人的农业文明对南印度如楞伽岛(斯里兰卡)的游牧文明的征服。宗教派别之争。印度婆罗门教和锡兰(斯里兰卡)佛教的冲突。印度古代文艺理论把文学作品中所带有的感情色彩分成十种“情味”或“情调”: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平静和慈爱。两大史诗对这些情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使这些情味的表现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罗》情味的基调是“悲悯”,《摩》是“平静”。
3、审美心理角度
4、伦理批评角度
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故事都被投射到一个宇宙的背景上,婆罗多大战和罗摩的故事仅仅只是天神们与阿修罗们之间不断发生的斗争中的一个偶然事件,是宇宙演变的一个阶段。斗争的焦点是达磨与非达磨的矛盾冲突,这是敌对原则之间的较量。史诗以此设置、评价人物,安排情节发展,从而形成贯穿始终的、基本的、显在的主题:宣扬达磨(法、正法,达磨是音译,法、正法是意译)即氏族社会晚期、奴隶制时代、封建社会初期理想的伦理道德观念。
天神与阿修罗的战斗《薄伽梵歌》第十六章中所说的“神阶”与“魔阶”两类性格属于“神阶”的是行达磨的正面形象:勇敢无畏、心地纯洁、坚定不移、宽大为怀、自我克制、超然物外、正直诚实、信守诺言;属于“魔阶”的是不行达磨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品质刚好相反:虚伪、傲慢、易怒、自高自大、蛮横无礼和无知无识。这是以神话原型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理想中存在的两个世界的对峙,以虔信的态度认为这个世界是有一个道德管理方式的,正是法(达磨)与非法(达磨)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正确与谬误、光明与黑暗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或截然对立,才使人类逐步摆脱原始蒙昧,走向秩序井然、宁静和平的文明世界。达磨本初存在之法即世界之秩序,是合乎自然、扶持一切众生的事物或行为,它力图使所有的人结合在一起,相互给予权利并承担责任,这样,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它是人类之法,是维持社会存在的体系。达磨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有“吠陀”之达磨,有国王之达磨和百姓之达磨,有父之达磨和族之达磨,有种姓之达磨,有布施之达磨,有在灾厄中实行的达磨,有求解脱的达磨,还有妇女的达磨,等等。它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天造地设的、恒定不变的价值标准,与非达磨绝对地二元对立,泾谓分明;又因为达磨所强调的是为了群体利益责任高于一切,所以在具体行动过程中可以舍弃自己、个体、不择手段。
5、哲学角度
①婆罗门教哲学
②顺世论哲学
③佛教哲学
④耆那教哲学
⑤印度教哲学
黑天、阿周那、毗湿摩印度教哲学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薄伽梵(黑天的尊称)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信(虔信)瑜伽。这三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行动是人类的本质;停止行动,世界就走向毁灭。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着于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也能获得解脱。但这种超然态度毕竟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思考题:印度文化有何特殊性?什么是种姓制度?它对印度人的社会生活构成了怎样的影响?古代印度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又被称作是什么文学?古代印度文学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哪些?什么是狭义的吠陀文献?什么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佛本生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五卷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怎样的?何谓“达磨”?从伦理学角度如何理解古印度两大史诗?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哲学角度如何理解古印度两大史诗?罗摩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悉多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参考文献:《古代印度神话》,魏亲征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林太:《〈梨俱吠陀〉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五十奥义书》,徐梵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蚁垤:《罗摩衍那》,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印度】毗耶娑:《摩诃婆罗多》,黄宝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佛经中的民间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百喻经译注》,蓉生译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佛经故事选》,王邦维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印度古代文艺理论选》,金克木编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薄伽梵歌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印度】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印度】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金克木:《梵语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徐梵澄《五十奥义书译者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民出版社,1984年。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季羡林、刘安武选编:《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三节荷马史诗
一、古代希腊文明(一)古希腊文明崛起之谜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就像从地下突然涌出的喷泉,希腊文明在阳光下显出了缤纷的色彩。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成了一个难解的世界历史之谜。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哲学史》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这不仅是哲学史上的难题,也是艺术史上的难题。(二)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古代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以及爱奥尼亚群岛,和现在的希腊差不多。它把地中海划分为两个海域,东为爱琴海,西为爱奥尼亚海。古希腊的地理特点是近海多山,海岸线曲折,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言必称希腊“我们都是希腊人”(雪莱语)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古运动场遗址爱琴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3000B.C—1200B.C.)希腊地图—〉(三)古希腊人与“希腊精神”海洋民族古希腊民族被马克思称为“正常的儿童”,创造出了丰富多彩、雄大而活泼的文学艺术,反映了“人类最美丽的童年”,“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情欲、崇尚智慧和力量、喜欢扩张冒险、勇敢无畏“希腊精神”:自由开放、尚智尚力、扩张冒险冯友兰:中、希文化比较中国人是仁者,崇尚伦理;希腊人是智者,崇尚知识和智慧。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相对应,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的性格;中国古人向往高山,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与“知者动,仁者静”相对应,古希腊人信仰“动”的哲学,崇尚力量和冒险;而中国古代人则喜静,崇尚和谐、稳定和恬静。与“知者乐,仁者寿”相对应,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的欢愉,赞美肉体和声色之乐;中国人则节制情欲,渴望长寿。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Hamilton):《希腊精神》,葛海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
(四)古希腊的文明历史包括两种文明和四个时代两种文明:米诺斯文明(Minoancivilization)和迈锡尼文明(Mycenaeancivilization),即爱琴文明(3000BC—1200BC)——欧洲最早的区域性文明。四个时代:黑暗时代(“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五)古希腊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与开放性2、个体意识和抗争精神二、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
(一)黑暗时代1、神话①记载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典籍《荷马史诗》,保存了现有神话总量的大部分《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保存了更加古朴的风貌。古希腊悲剧一些散文作品,如希罗多德的《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维吉尔的《伊尼德》②古希腊神话的特点A、丰富、系统、完整B、神人同性同形C、生动优美*奥林匹斯神系12主神希腊神名血缘关系职能罗马神名宙斯Zeus众神之王主神、雷神朱庇特Jupiter赫拉Hera神后婚姻生育兼天空之神朱诺Juno波塞冬Poseidon宙斯之弟海神
涅普顿Neptune哈得斯Hades宙斯的兄弟
冥神
普路同
Pluto
雅典娜Athena
宙斯之女
智慧女神
弥涅耳瓦Minerva阿波罗Apollo
宙斯之子
太阳神
阿波罗Apollo阿耳忒弥斯Artemis
宙斯之女
月亮女神
狄安娜Diana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宙斯之女
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阿瑞斯Ares宙斯之子
战神
马尔斯Mars赫淮斯托斯Hephaistos
宙斯之子
匠神、火神
武尔坎Vulcanus赫尔墨斯Hermes
宙斯之子
神使/商旅之神麦鸠利Mercurius得墨忒耳Demeter宙斯之姐
农业神
刻瑞斯Ceres③古希腊神话产生的原因
A、神话与宗教和人类思维的关系。B、神话与社会的关系。④古希腊神话的影响A、它是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为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原料。B、是后世欧洲艺术家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C、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后世有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D、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资料。2、荷马史诗(二)古风时代1、叙事诗赫西俄德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农作与日子》(又译《工作与时日》)和《神谱》2、抒情诗主要分为哀歌、讽刺诗、琴歌三种。琴歌又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以竖琴伴唱。独唱琴歌的诗人有萨迪(“第十位文艺女神”)、阿拉克瑞翁,合唱琴歌的诗人有品达。3、伊索寓言(三)古典时代1、戏剧主要类型有悲剧和喜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民间歌舞。悲剧是从春天祭祀酒神的歌舞演变而来,“悲剧”被称为“山羊之歌”;喜剧是从普通村民们在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化装游戏中诞生的,“喜剧”被称为“狂欢游行之歌”。古希腊悲剧的特点:①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②不着意于悲,而在于严肃。③悲剧形式独特,结构完整严密。多种形式集合,有歌有舞,是载歌载舞的诗体剧。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誉为“悲剧之父”,他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的发展经历了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3个阶段。在旧喜剧作家中,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2、散文①历史著作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之父”《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②演说辞
苏格拉底等的演讲术(雄辩术)古希腊出现过十大演说家,以下三位最著名:吕西拉斯诉讼词作家伊索格拉底《泛希腊集会辞》狄摩西尼《第三篇反腓力辞》3、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斐德若篇》《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欧洲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艺理论著作。《修辞学》(四)希腊化时代1、新喜剧,又被称为“世态喜剧”米南德—代表人物据说他写过百余部喜剧作品,但传世的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及一些残篇。2、田园诗忒俄克里托斯被称为“田园诗之父”3、哀歌四、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又名《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名《奥德赛》),各24卷,前者15693行,后者12110行,两部史诗是姊妹篇。(一)形成过程(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是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为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所以叫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最早的文学文本,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是西方两大书面文学源头之一。荷马问题(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1、题名及基本情节“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愤怒”“阿喀琉斯的脚后跟”2、“英雄史诗”恩格斯认为荷马史诗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3、人物形象荷马史诗中的形象大致可分成5类:英雄形象、天神形象、妇女形象、奴隶形象、魔怪形象特洛伊木马智斗独眼巨人潘奈洛佩的诡计求婚竞赛Odysse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薄层层析柱层析》课件
- 2025年临汾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2025年汉中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
-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课件
- 住宅小区施工备案委托协议
- 排水系统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长期购销合同变更问题
- 花卉园艺设备租赁合同
- 舞台表演音响租赁合同范本
- 农药使用安全操作手册
- 山东建筑大学混凝土结构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 永康电动工具市场行业报告
- 护理病例报告范文5篇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模拟情景题及参考答案汇编(小学组)
- 儿童房间管理制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年化工原理(含答案)考研真题
- 湖南课件大学
- 2024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
- 景区智慧充电桩建设方案
- 培训班授课教师课时费用领取表
- 2023年10月秘书学概论自考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