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_第1页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_第2页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_第3页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_第4页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对民事诉讼活动起根本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既是民事诉讼的立法准则,又是法院审判、当事人诉讼、及其他人参与诉讼的行为准则。其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抽象性和稳定性。

民诉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的基础。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和便利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其确立的依据和基础:第一,民事纠纷的特点决定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第二,民主政治和宪法上的平等原则决定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第三,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第四,民事诉讼的基本审判格局决定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2.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容。(1)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诉讼权利平等首先意味着,不论当事人的身份、地位、职业、财产、文化程度、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如何,他们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双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也是同等的。(2)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着眼于便利和保障当事人进行诉讼,为当事人创造平等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平等地要求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不偏袒也不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居中裁判。3.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贯彻与适用。贯彻和适用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关键是要处理好制度完善和工作完善的关系。首先,在立法制度完善的层面,对民事诉讼法本身的具体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尽量按照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完善,完善对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的“倾斜性”保护。其次,在法院审判工作和当事人诉讼实践的层面,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都应当树立平等观念、强化权利意识,才能保证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正确适用。

民诉法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三、处分原则1.处分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的基础。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处分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础,是民事实体权利的可处分性和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2.处分原则的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

第一,诉讼开始时,当事人可以自己决定请求实体权利司法保护的范围和方法。例如,在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纠纷中,受害者有权就全部损害要求赔偿,也有权只就部分损害要求赔偿;同时,有权要求返还原物,也有权要求侵权人作价赔偿。第二,诉讼开始后,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可以撤回原来的诉讼请求,可以将原来的诉讼请求换成另一个新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或者缩小原来诉讼请求的范围。第三,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没有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2)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第一,诉讼开始前,当事人可以决定是否行使起诉权。第二,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申请撤诉,使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终结,被告也可以反诉,借以对抗或抵销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都能自己决定是否申请回避,是否提出管辖权异议,是否承认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是否提供证据,是否进行辩论,是否申请调解,等等。

第三,一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可以自己决定对未生效的判决是否提起上诉,可以自己决定对生效的具有给付性内容的判决,是否申请强制执行,可以自己决定对已经生效的错误判决,是否申请再审。第四,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可以撤回申请,但这种撤回申请的处分行为并不影响其实体权利的继续存在。3.处分原则的贯彻与适用。贯彻和适用处分原则,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是自由处分的主体。委托代理人对当事人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处分,必须经过当事人自己的授权。第二,处分的权利内容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法院应当对当事人的处分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既要保障当事人对自己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自由处分,又要保障不因这种处分而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通常是通过诉讼权利的行使来得以实现的,实体权利的处分与诉讼权利的处分具有一定的“合并性”。

民诉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四、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的基础。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进行论证和反驳。确立的依据和理论基础:第一,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第二,是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和民事实体权利的可处分性所决定的。第三,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要求。2.辩论原则的内容。(1)辩论的阶段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不管是起诉、审前准备还是开庭审理,不管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在民事诉讼的每个阶段,当事人都可以就有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争论。(2)辩论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可以围绕事实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展开辩论。但实体问题的辩论通常是整个案件辩论的焦点。(3)辩论的表现形式和方式。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辩论。

3.辩论原则的贯彻与适用。一是要明确辩论原则的适用范围。辩论必须有对立的双方,否则就不能进行辩论。二是人民法院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行使辩论权。为当事人行使辩论权提供机会和条件,主持和指挥当事人按法定程序进行辩论,及时制止滥用辩论权的行为。三是人民法院的裁判应当建立在辩论的基础上。法院的裁判不能超出当事人主张的范围,未经法庭辩论和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裁判的根据。五、直接言词原则1.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的基础。

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

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是相对于间接审理原则而言的,即:判决不能按他人的审理结果作出,只能由直接参加法庭调查、听取法庭辩论的审判人员亲自作出。言词原则又称言词审理原则,或称口头主义,是相对于书面审理原则而言的,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以及法院的诉讼行为特别是质证、辩论、证据调查,都要求以言词的形式进行。

就历史而言,直接言词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是与审判公开、审判民主相适应的审理原则,已经成为现代诉讼的共同特征。就理论而言,直接言词原则的确立有利于司法公正,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实现。

2.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第一,直接在场。法院开庭时,法官、当事人、检察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亲自到庭参加庭审活动。

没有在场即“未经听取陈述,或者未经传唤”的当事人,不得受到判决。没有在场即没有当面主持庭审辩论的法官,不得参与判决。

第二,直接采证。参加庭审的法官必须亲自参加法庭调查,认真听取法庭辩论,直接接触证据。第三,直接判决。判决由直接参加庭审活动的法官作出,并以庭审中接触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

第四,不经言词辩论不得判决。庭审过程中所有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包括当事人陈述、当事人质证、当事人辩论、法庭调查、证人作证、鉴定结论的说明,等等,都应当以言词即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如果不以口头方式进行,该诉讼行为就不产生程序上的法律效力。第五,不经言词辩论得以陈述和显示的内容不得成为判决的资料。只有通过言词辩论得以陈述和显示的内容,才属于判决的资料。在法庭上提出的证据材料,都应当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提出并加以调查,否则,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3.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与适用。(1)言词原则也有例外。因为口头主义和书面主义各有利弊,所以言词原则也有例外。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言词原则的立法例,都有类似的规定。(2)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言词原则,民诉法中也未做明确规定。(3)应当从改革现行制度和改进实践操作出发,逐渐推行和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比如,提高证人出庭率,废除单位证人制度,限制和改进法官调查收集证据,强化质证完善认证,改革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做法,等等。

民诉法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208条至第213条对人民检察院抗诉和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和程序作了规定。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六、检察监督原则1.检察监督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的基础。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确立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以及民事审判的公正性要求。2.检察监督原则的内容。第一,“对人”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对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是否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民诉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对事”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如法院是否有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以及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3.检察监督原则的贯彻与适用。第一,在立法上要使检察监督原则得以充实化。第二,在诉讼实践中要处理好检察院与法院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工作关系。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能够必然启动再审程序,但并不意味着法院的再审判决一定要完全符合检察机关的抗诉请求。法官的上司只有法律。人民法院的再审审判,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包括检察机关的干涉。检察机关只是再审程序的启动者,并不是再审案件的裁判者。

七、诉讼诚信原则1.概念: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它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民诉法第13条第1款)该原则原为民事实体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诚信契约。该原则授权法官对形式合法但实质上不正当的诉讼行为给以否定性评价,以维护实质正义。2.确立依据第一,个人本位主义传统诉讼观向社会本位主义现代诉讼观转变的需要。当事人不仅是为“权利而斗争”,还需“为权利而沟通”,诉讼中的对抗关系也逐渐加入协作因素,以保证法官尽快发现真实和纠纷的和谐解决。第二、适应现实诉讼关系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要。具体的诉讼法律规范具有行为规制上的局限性,当事人不正当诉讼行为的调整需要原则性的指导。第三,是该原则在全部法域中不断得到重视的结果。该原则适用范围不断拓宽,包括公法和私法的全部法域都有适用空间。3.诚信原则的适用(1)对当事人的适用禁止恶意制造有利于己的诉讼状态。如以不当手段改变管辖法院,获得财产保全等。禁止矛盾行为。禁止滥用诉讼权利。如为拖延诉讼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回避等。履行真实义务。禁止当事人制造谎言,实施虚假陈述行为,制造假证、隐瞒、毁灭证据等。

诉讼上权利失效。如果当事人一方长时间不行使诉讼权利,致使对方当事人确信该权利不再行使而为一定诉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