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赵少聪Email:358945018@体育史1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
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2轴心时代
公元前800年-前200年中国儒学体系孔子前551-前479年古希腊理想主义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印度的佛教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6年
3
先秦两汉时期
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第一节4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一)气一元论生命观
1、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2、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基础和本质3、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制约5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二)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在气一元论的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整体健康观。健康被认为是阴阳二气字体内不断运行和相对平衡。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体自身的元气、精、气、神之间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社会、自身的和谐统一。中国人的健康观是内外、形神统一。6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三)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
1、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
2、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7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四)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
1、中和为用2、形神统一3、动静适度8
东汉时期,产生了中国最大的本土宗教道教。在长生不死理想的推动下,东汉以来,道教成为研究和推动养生学发展的主要文化集团。很多道教徒对导引、行气等养生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养生学专家和重要的养生学著作。魏晋时期,在道教和神仙思想影响下,很多上层知识分子对各种养生术也深感兴趣。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很多基本思想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有重人贵生思想、形神兼养思想、众术合一思想等。(一)养生术的发端和完善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9(一)养生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
行气是中国古代以呼吸运动和精神锻炼为特色的一大类身心锻炼方法的总称。它与导引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养生学的两大体系。行气与导引的区别是,它更强调在形体的相对静态中进行呼吸运动和精神修炼,以协调和提高人体身心水平,促进人的健康长寿。
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1.行气10
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据考证,这件玉佩是公元前404年至308年间的文物,上面的铭文是: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刻有行气铭的战国玉饰(一)养生术的发端与完善11(一)养生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服食可源自于古代的食养。《山海经》里面记载了某些事物或药品用后,“善走”、“多力”、“美人色”的作用,《周礼》有许多饮食搭配的要求。战国末期,神仙术把这类称作“服食”,并视为修炼成仙的重要手段。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服食“服食”分为服药、服丹、服气。食气主要食采集日月之精华、松涛泉流之气,以更替体内的浊气为特征的吐故纳新。12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导引和行气两大体育养生流派开始形成。(一)养身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3.导引13《导引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少马王堆西汉墓,是一幅彩色的帛画,上绘形态各异的导引术势44个,每图旁均有文字说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幅西汉帛画《引导图》(复原)14
三国时期,名医华佗(?-208)在导引术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导引术加以简约化和套势化,使其结构完整,编排合理,简约精要,易学易练。有利于传播和习练。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一)养身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4.五禽戏15(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氏族末期出现了战争。古代传说中皇帝和炎帝的战争,皇帝和蚩尤的战争,以及后来的大禹和九黎三苗的战争,都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有力促进了兵器制作和技击术的发展。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1.原始军事活动对体育的影响战争对徒手的擒、拿、摔、打等战斗技能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6(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夏商周时期战车已经是主要的作战工具。车上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为最常见的工具。先秦训练车兵常常采用田猎亦成为“蒐狩”。商代田猎频繁,西周时田猎形成制度,天子六军,诸侯国三军、二军或一军,每年进行田猎。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战车出现对体育的影响战车作战时,体能得到重视,在夏商直西周时军人的体能得到重视。17(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战国至秦汉时代,步兵成为了军队主要的兵种,步兵的兴起就使战车退居了主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仅靠装甲兵车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士兵的训练内容主要有:负重跑、角力、跳跃、游水、投掷等,由田猎式的综合训练专项专门性的训练。短兵相接所需的技术格斗也有了较大发展。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3.步兵、骑兵兴起对军队训练的变化士兵的体能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战斗力,多以奔跑来训练军队的战队力(负重跑)。18(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蹴鞠又称为踏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两汉时候蹴鞠有了较快的发展。西汉三国的时期的蹴鞠分为表演性蹴鞠与竞赛性蹴鞠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在音乐声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能的表演。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多见单人或双人边击鼓边踢鞠的画面。1.蹴鞠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19(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围棋:相传有尧舜发明了围棋。春秋中期围棋活动已经较为普遍。琴、棋、射、御是当时常见的休闲方式。围棋在战国时代发展很快,可能已经出现专门教棋的老师。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围棋、象棋、投壶投壶:是由礼射演变而来的一种投掷竞赛游戏。是贵族士大夫宴请时进行的一种活动。象棋:创于先秦时代,象棋棋局里的“将、车、马、士、卒”这几个子代表的,正式先秦时代军队的遗制。象棋正式模范当时兵制的一种游戏。20围棋
围棋在先秦时称为“弈棋”,简称“弈”,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新疆出土中唐张氏墓对弈图
两汉时期,围棋的发展日趋成熟。其棋子为木制,棋盘多为石制,“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黑白子各百五十枚”河北望都县汉墓出土的石制棋盘即为纵横17线,为文献记载提供了佐证。其时还出现了《博弈论》、《围棋铭》、《弈旨》、《围棋赋》等关于围棋的专著。21
魏晋南北朝围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当时围棋的士大夫文人无不精于围棋,如三国时期的名人马融、孔融、曹操、孙策、诸葛亮、陆逊等人均酷爱围棋。当时不仅经常举行大规模的围棋比赛;而且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九品”,即9个等级。这一时期围棋规则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南北朝时已经出现19线的棋局,变289路为361路。当时还出现了很多棋谱和围棋理论专著。围棋的战术原则和理论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定型。22投壶其法是以壶象征箭靶,将短矢投入壶中为中。汉代画像石上的投壶投壶器具(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23(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类表演性娱乐活动的总称,其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体育表演内容。根据现有史料,百戏源起于先秦时期的“讲武之礼”和公卿贵族节日筵庆的表演。秦和西汉时称为“角抵戏”,东汉称为“百戏”。古代百戏的项目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体育表演活动有跳丸、跳剑、跳丸剑、叠案、马戏、寻幢、履索、冲狭、燕濯。盘鼓舞、蹴鞠舞等等。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3.杂技百戏
敦煌榆林窟25窟胡旋舞壁画24古代百戏的项目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体育表演活动有弄丸(手执数枚石丸或铁丸上下抛掷)、飞剑(手执数剑上下抛掷)、跳丸剑(手执数枚球丸与短剑上下抛掷)、叠案(在若干张上下相迭的木桌上做手倒立等各种动作)、马术(在奔马背上做手倒立等各种动作)、寻幢(用头、肩等部顶长竿)、履索(在高空悬系的绳索上做各种动作)、冲狭(跳跃穿越刀圈火圈等)、燕濯(在障碍物上作各种鱼跃滚翻动作)。盘鼓舞(在盘或鼓上跳舞)、蹴鞠舞(边踢球边起舞)等等。252627284.角抵角抵又称角力、相扑,是古代的摔跤术。原本是人类原始社会最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商周时期,角力是军队正式的力量性和对抗性训练项目。秦汉时期,角力退出军队的训练内容,成为一种融竞技、健体、娱乐和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名称也变更为角抵。东汉以后角抵与杂技合成为百戏。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进一步发展成为竞技性的相扑。(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9铜牌角抵透雕图(摹本)角抵(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30(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射、御是战车的基本作战技能,因此射和御是先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射要掌握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主要指的是驾驶马车,习御要求掌握鸣和鸾、逐曲水、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这里既有技术的标准,也有仪态的要求。西周还举行一种以射行礼,以射选士的礼射活动。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礼射有严格的程序,复杂的步骤和完备的规则,参加者经过几轮繁琐的比赛才能决出胜负。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1.射、御31(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商周宫廷的舞蹈可能是由于远古宗教仪式演化而来,从功能上分为祭祀、庆典舞蹈和欢娱燕乐舞蹈;从形式上分为大舞和小舞。舞蹈的内容分为文舞和武舞。周代设有管理舞蹈的乐师和舞师。乐师负责教授贵族学习舞蹈,同时负责宫廷祭祀庆祝和庆典时舞蹈的组织工作。舞师负责教授一般的百姓子弟习舞,并负责收集整理民间舞蹈和主持民间祭祀典礼。舞蹈按不同的年龄分段,由易到难依次学习。西周的乐舞基本上是模仿战阵操练,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2.舞蹈32(二)民间习武活动的出现周代以前习武是贵族的特权,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习武。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练武成了农民余暇活动的重要选择之一,民间习武活动逐步的增加。各国鼓励民众习武从军,农民逐步的成为军队的主体。这种兵农合一的做法促进了民间习武风起的形成。武风的盛行也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3(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演变
夏、商时代的“校”与“序”一般是文武兼习,但以武为主。在专职老师(一般由有作战经历的老年人充任)带领下,主要学习射箭的技术。1、先秦的学校体育2、“六艺”与“四术”
先秦贵族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四术”与“六艺”。“大学”教授“四术”,“小学”则学习“六艺”。“四术”是指礼、乐、诗、书等四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六艺”则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4(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演变3、汉代以后开创了重文轻舞的先河春秋以后官学衰退私学兴盛,秦汉时官学才又开始重行兴盛。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武艺和身体练习成了职业军人的专门技能,使官学中的身体活动内容越来越少。重文轻武的思想开始出现。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5(四)民俗节日的形成与民间体育的传承8.腊祭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1.春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七夕6.中秋7.重阳节2.元宵节36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把“道”看做是事物的本源和变化的依据,因而后人称为道教。道教重人贵生,认为“先天地生的“道”是生命的本源。道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也是认识生命的基本原则。在养生上道家主张以静养生,在形神关系上,道家轻形重神,主张通过“抱魂守一,使“气”和“道”结合,就可以做到使“身”不朽,长生不老。
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一)道家3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二)儒家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崇“仁”尚“礼”的体育思想;“寓教于乐”的体育实践。孔子擅射御,喜效游。38(三)荀子的体育思想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83年)名况,字卿,战国末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识十分渊博,是孔子以后儒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强调经常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能增进健康,抵抗疾病。认为身体的好会与后天的养护和适时的运动有关。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39(四)墨子的体育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88—前376年),名翟,鲁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体系中射御占有重要位置,很多学生跟随他“学射”。
墨家开了中国古代的任侠之风,对中国古代的游侠剑客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40
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养生思想与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与影响。该书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保健思想,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养生思想体系。该书将人体健康长寿与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观。(五)<黄帝内经>41
1.整体健康观2.顺应自然3.不治已病治未病4.摄养情志观5.形神兼修观(五)<黄帝内经>42(六)《吕氏春秋》与《淮南子》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都是集体编撰而成,内容庞杂,故被称为“杂家”。但其主流思想倾向的主流被认为还是属于道家。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43(六)《吕氏春秋》与《淮南子》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门生编写,书中许多养生论述。主张以“动”养生。动是生命的精髓,“动而萌,萌而生,生而长,进一步提出去害知本、动以养生的基本原则。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44(六)《吕氏春秋》与《淮南子》
《淮南子》是汉初淮南王刘安组织门生编写,书中许多养生论述。《淮南子》认为,养生就是“体道”,养生要做到形、神、气三位一体。三者中神最重要,精神内守才能使神得其位,神得其位,精神清明才能才能发挥神的作用。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45第二节晋唐时期和而不同
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一、民族融合与体育思想的流变二、体育方法的繁荣发展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46(一)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风气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历了空前的民族大变动,原处西、北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民族先后进入黄河流域,逐渐与当地汉族人民融合,对我过文化增添了许多新的色彩,也对重文轻武之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南北朝后期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体现体育精神和体育活动的“武”的地位了有了提升。民族融合也影响了妇女体育的态度。北朝妇女中骑马、步射、骑射、驾御、踏鞠、舞蹈等很活跃。一、民族融合与体育思想的流变47(二)养生思想的发展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许多帝王迷信方仙之术,因而养生和内丹有了很大的发展。南朝陶弘景提出了“引气攻病”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中,对导引、行气、按摩等都做了全面的整理研究,特别是对老年保健与疾病预防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南朝时已有了初步的医学教育,到了唐代,太医署既是行政机构,也是医学教育机构。总之,这一时期的养生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养生术特别是医用导引术与道教修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为儒、释、道、医相互渗透的趋势。一、民族融合与体育思想的流变48(一)武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的环境和骑战的发展,使骑、射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北魏进入中原后对中原地区及南方骑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魏的帝王大多善射。不仅男子善射,女子也善射。南北朝不少帝王沉溺于骑马。南北朝时期常有体育比赛活动。武风既盛,图、谱、格和口诀要术的出现,表明军旅武艺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49(一)武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的环境和骑战的发展,使骑、射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北魏进入中原后对中原地区及南方骑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魏的帝王大多善射。不仅男子善射,女子也善射。南北朝不少帝王沉溺于骑马。南北朝时期常有体育比赛活动。武风既盛,图、谱、格和口诀要术的出现,表明军旅武艺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50(二)舞蹈
民族文化交流带来了乐舞风格的突变和空前反而繁荣。隋唐有三种乐舞:雅乐、清乐和宴乐。唐代的舞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有健舞、花舞、子舞等。武后时宫中出现了名为“圣寿乐”的舞蹈,有140人表演,“舞之列必成字”,要摆出“圣超千古,泰道百王,皇帝万岁,宝柞弥昌”16个字,与现代体操中组字十分相似。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51(三)击鞠击鞠即马球,又称“击球”或“打球”最早鉴于汉末。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骑射压倒了击鞠的地位,直到隋唐五代,击鞠才重新兴盛起来。唐玄宗年间击鞠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妇女、老人打球时多骑驴故也称为”驴鞠”。唐代击鞠时立有球门于球场,各立马于球场两边,教练使放球于场中,诸将策马趋之。由于朝野都热衷于打球,所以各地球场很多。唐末五代时击鞠已经走上了奢靡之路。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52(四)相扑受游牧民族风气的影响,南北朝后,相扑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运动方式。相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相扑在军中非常普遍,戍边的士兵们在寒冷的夜里以摔跤为乐。当时一些城市之间也常举行相扑比赛。唐宋时称相扑为角力或争交还有称手搏的。唐时宫廷、军队、民间时常举行角抵,主要用于娱乐。晚唐宫中还设有角抵组织—相扑朋,著名相扑高手蒙万赢从十四岁入相扑朋,所向无敌,是以为杰出的角抵高手。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53(五)养生术的新发展隋唐时,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服食等养生方法都有了新的发展,导引术式猛增。《抱朴子·别旨》提出不必拘泥形式,能除疾爽身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纳入导引之列,同时,在医学的推动下,导引术式的针对性更强,一般的导引术都有了详细的说明。在魏晋玄学和佛教的影响下,坐式导引大量产生,出现了重视行气而忽略立式的导引的倾向。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54(六)棋类游戏的完善南北朝士大夫阶层中围棋十分的盛行,高手如云。梁武帝时根据比赛成绩品定棋艺优劣,并仿“九品官人法“设几个等级。汉晋时围棋棋盘多为纵横16线,也有各纵横13、15、17、18线的,唐中期逐渐定性为19线,棋子由方变圆,围棋技战术也趋于当代。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1.围棋新疆出土中唐张氏墓对弈图55(六)棋类游戏的完善象棋演进到唐代,整体形制基本成型。唐代前期象棋形制:棋子为立体象形,金铜成型,有王、车、马、卒、士、将6个兵种,已经和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宋代是象棋最后定型的时期。棋子和棋盘都比唐朝有了较大的变化:棋子由立体象形变为平面形棋子:棋子中增加了炮;棋盘由64个黑白相见的小方格,改成纵横直线,行棋也由在格中改在交叉点上。北宋末年定型为今天使用的象棋。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2.象棋56(六)棋类游戏的完善弹棋源于汉代,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于是发明了弹棋。弹棋类似与台球,用手弹击。棋盘为中部隆起的方形,每一方有棋子12枚,贵贱各6枚。玩时以一方的棋子去击另一方的棋子。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3.弹棋57(一)武举制的创立和发展唐武则天于长安二(702),始建武举为科举中的一科。武举考试的内容有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语言等。既有使用技能,又有身体文化要求,标志着对武士要求趋于全面。唐代实行武举制约七八年,选了不少武艺人才,也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58(二)军事教育的发展
公元318年,后赵在国学中设经、律、史学祭酒,此为我国分科教育之始;同时又命令国学学生习骑射。454年,周郎上述宋孝武帝,建议把人民按25家、100家为单位编制起来,每百家派以为教师,令男子13~17岁读经,18~20学习兵法及阵战、骑马、习水、挽强、骑射等。这些措施有的实施,有的尚未实施,但其中分段教育,文武结合的思想是很可取的。它未能完全改变汉以来教育重文轻武的趋势,但文武兼习的思想受到重新重视,至少是对重文轻武风气的一种冲击。武举制推动了武学教育的发展。武学出现标志着军事体育的教育化,也是身体活动教育化的雏形和最早尝试。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59(三)教坊和其他专业宫廷体育团体乐舞是由于事关宗庙祭祀,所以乐工历史属于官府。由于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宫廷乐工大量散落民间。隋唐把乐舞伎人搜集到宫中。隋炀帝时乐舞人员达3万之多,遂于大业六年设专门机构加以管理,这就是“教坊”。朝廷中建立了专门的运动团体,以满足对高水平体育活动的需求。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60(一)颜之推颜之推,山东临沂人,曾在北齐和周做官。他的《颜氏家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家庭教育的专著,被后世誉为“家训之祖”。颜之推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的教育,要做到文武兼备。颜之推反对入山修道和炼丹服食,主张通过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暖、紧急饮食等养生法。他的思想对后世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四、重要人物与著作61(二)陶弘景陶弘景(452-536)丹阳秣陵人,他的思想杂糅儒、佛、道,以道为主。《养生延命录》是他总结前人的医学和养生经验编撰的巨著。他认为养生即是修道,非常强调积极预防养生,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各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他从身心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存神、服气、导引、按摩、服饵、食疗等法。陶弘景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为道教最终形成性命双修。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众术合一的养身模式奠定了基础,在养生史上意义,重大深远。四、重要人物与著作62(二)巢元方巢元方是隋代大业(605-616)时的太医,他对导引治疾病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他主编的《诸病源侯论》阐述了1739中病的病症及原因,虽然没有记载方药,但有45门、106中病症都附有“补养宣导”法,收录《养生方》、《养生方导引法》达209条。出去重复的76条,共有213种导引,应用于内外各科,可以说是隋代以前传统体育保健功法大全。四、重要人物与著作63(四)孙思邈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继承了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的思想,提出了“小劳”的运动养生观:“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使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指出,人体健康依赖于经常保持运动,但是应适当地控制和掌握运动量,不要超出生理的极限。这一观点是十分正确的。他把养身和老年病预防结合起来创立我国老年医学体系。——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四、重要人物与著作64
理学是中国古代后期的正统思想,兴起于两宋,盛行于元明,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极大。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周敦颐,集大成者为南宋的朱熹。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一)宋明理学的影响第三节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一、体育思想的发展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特别重视静坐,主张学生应该半天读书,半天静坐,把打球、踢球、放风筝一些身体活动和赌博相提并论,明确规定不允许进入学校。宋明以后鄙薄肢体之风日盛,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根源之一。65
宋代是我国封建专制社会由前期进入后期的决定性的关键时代。宋朝实行重内轻外,同时严格的控制文人士大夫,造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宋人热衷于整理古代军事理论典著。宋调露子《角力记》是第一部有关角力和拳术的专书。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兼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对历代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做了全面的整理。1.武学著述的繁荣一、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武学著述的繁荣与武学的发展66
宋明时期武术基本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开始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武术理论的形成是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武术理论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1)气为武术本体(2)相反相成的武术技击原则(3)以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2.武术基本理论的形成一、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武学著述的繁荣与武学的发展67
宋明时代对古代养生著述的全面总结,推动了养生学突破了儒、释、道学大师的小圈子,逐渐成为一种开展广泛的运动保健和康复手段。北宋末年官修的《圣济总录》似乎囊括了前代全部的书。书末收录了咽津、导引、服食三部分。宋以后私家养身著也很多,影响最大的有《四时颐养录》、《八段锦》和金元名医刘元素的《摄生论》等,这些著作配有图文说明,对气功养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体育思想的发展(三)养生理论的发展68
宋武术流派基本形成。民间习武的宗法性和地域性,有助于独特的技术风格的形成;武艺社团的出现和武艺与表演的结合,促进了武术套路的形成,并进一步加快了流派的发展。明代出现了不同特点、风格和演练方法的武术流派(南拳、北拳、披挂拳、猴拳等约十一家拳法。清代武术内容更为丰富,已经出现了60多种拳路。1.武术流派的形成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一)武术空前发展69
少林武术在宋明以后远播天下,这与他们参加倭寇战争有关。清初对民进习武控制严格,少林寺武僧自然被清政府特别注意。顺治初年,少林寺的主持僧一度由朝廷任命,少林寺的僧人不能公开练武,直至清中期政府放松了对民间习武的管制,少林寺才逐渐开始公开习武。2.少林武术闻名天下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一)武术空前发展70
宋代的摔跤极为广泛,在汴梁、临安等都市的演艺场所“瓦子”里经常有相扑表演,民间的节日活动中也有相扑表演。元代的摔跤和宋代的相扑在形式和方法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明代军中也有角抵项目,军中设有角抵老师,比试的情况与宋代相扑相似,可以用冲、撞、推、摔。清代摔跤(又称布库、撩脚或躀跤)。1.摔跤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二)摔跤、冰嬉、骑射71
辽、金、元都有骑射之俗,每逢三月三日(射兔)、五月五(射柳)和九月九(射虎)都要举行骑射仪式。三朝都以骑射技术选取武将人才。在辽、金、元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骑射能手。2.骑射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二)摔跤、冰嬉、骑射72
奔跑能力史宋军重视的一项技能,宋朝招募士卒先度量身材,然后检阅他们的奔跑、跳跃能力,最后测试他们的武艺。辽、金、元三国都很重视跑步能力的训练。元代大都曾经举行长跑比赛,距离比现代的马拉松还要长。3.长跑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二)摔跤、冰嬉、骑射73
冰嬉是冰上活动的泛称,明朝以后冰嬉成为宫廷体育之一。冰嬉的内容有冰上蹴鞠、打滑达、冰上杂技、冰床、速滑等。冰嬉在清代是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4.冰嬉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二)摔跤、冰嬉、骑射741.马球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三)球类马球在宋辽金元仍然十分流行。北宋宫廷马球形制大体与唐代宫廷马球相仿,但是球场的形制、球赛的规则、音乐及比赛服饰都比唐代略不同。辽金十分重视与骑兵有密切关系的马球,辽金的皇帝贵族多以打马球为乐。明清时由于禁止民间养马,加之骑兵地位下降,马球运动也渐渐衰落。752.蹴鞠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三)球类宋代较唐代的蹴鞠更加的普及,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宋代蹴鞠有两种打法,一种是单球门比赛,称为筑球,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另一种是不用球门的提法叫做白打。从一人到十人场。763.步打与捶丸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与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检查服务合同范本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课件
- 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至七单元(内容含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全部教案
-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
- 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实施细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 医疗行业专业劳务派遣方案
- 石油勘探设备校正操作规程
- 电力工程投标诚信承诺书模板
-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 鲁班尺各标准吉凶数对照表
- 西南油气田对外合作项目基于PSC谈判经济评价
- 基于PLC的药片自动装瓶控制系统设计
-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 迁入街道公共集体户承诺书
-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镇江市内河航道网规划
- 阻尼比的计算精品课件
- 废气管道方案
- 方木、模板、钢管用量的计算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