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 绪论_第1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 绪论_第2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 绪论_第3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 绪论_第4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一章绪论课程介绍1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及免疫原理,特异性诊断以及防治原则2免疫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免疫概要,熟悉免疫的正常功能和异常表现3树立工作中的有菌和无菌的观念学习方法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病原生物及其特点;掌握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历史知识中国古代人种痘预防天花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一感受、发现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开山——列文虎克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发现了杆菌、球菌和螺形菌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贡献有机物发酵和腐败由微生物引起解决葡萄酒和啤酒变酸问题——创立巴氏消毒法1881年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开创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新世纪1885年,巴斯德第一次治好了被疯狗咬伤的9岁男孩梅斯特——奠定了免疫学基础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科赫在微生物学上的贡献1882年发现引起结核病的病原——分离出结核杆菌创立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固体培养技术、染色技术、实验动物感染发现炭疽杆菌、霍乱弧菌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中国人的成就之一二、病原生物及其特点病原生物的概念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条件致病生物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条件致病菌(一)微生物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体积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形态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繁殖快一般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变——获得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微生物35亿年前即已形成分布广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层有微生物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有菌的观念砧板上的微生物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

种类多

微生物在六界中占有三界!原核生物界(细菌)

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

真菌界(酵母、霉菌)

植物界

动物界

病毒界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中国微生物已知物种数与世界已知物种数比较类群中国物种数世界物种数中国/世界(%)病毒40050008.0细菌500476010.5真菌80007200011.6非细胞型微生物腺病毒乙肝病毒噬菌体流感病毒HIVEbola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型真菌多细胞型真菌(二)、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称人体寄生虫按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寄生虫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主要有:单细胞的原虫、多细胞的蠕虫和节肢动物。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及变应原作用中国五大寄生虫病寄生情况

病种建国初期感染人数现在疟疾3000万2.9万血吸虫病1000万79.87万丝虫病3000万已消灭利什曼病53万发病300-400例/年钩虫病2亿1.94亿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幼性皮炎钩虫病疫苗接种注射青霉素后休克→过敏反应异型输血后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移植器官或组织→移植排斥反应三、与免疫有关的现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人类超级“肿瘤”——艾滋病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称为免疫(immunity),又叫抵抗力。免除差役→免除瘟疫1.免疫的传统概念四、免疫的概念与功能来自拉丁文“immunitas”,在古罗马时代的本意是指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的义务。immunitas→immunity2.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产生免疫保护,对机体有利:识别“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对于“自身”抗原不应答,维持耐受

异常情况下,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对机体不利:将“自身”抗原识别为“非己”,损害正常的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病对“非己”抗原应答过度,产生变态反应不能排除“非己”抗原,造成肿瘤或持续性感染等(免疫缺陷)免疫观念的转变传统概念现代概念针对病原因子针对一切抗原物质(非己)(非己、自身)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