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_第1页
第三章 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_第2页
第三章 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_第3页
第三章 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_第4页
第三章 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学的流派

——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第一节冒险的归纳—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第二节寻找社会均衡的杠杆—结构功能学派第三节探索社会变迁的动力—冲突理论学派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符号互动论学派第五节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交换理论学派第一节冒险的归纳——社会学的研究取向

如果说经济学经过新古典主义革命之后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理论思路和研究范式的话,那么,和其他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出现的学科不同,社会学研究在更多方面表现的是米尔斯(C.WrightMills)的“社会学想象力”,其特征是在发端之时就出现了多元的理论思路和多元的研究范式,所有的甚至相互对立的研究范式在过去的近200年里不仅能够和平相处,而且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现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性困扰,公众再不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对喝咖啡这样一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行为,社会学能够对它说什么呢?

第一,咖啡并不只是一种让人精神焕发的东西。作为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咖啡还具有象征价值。有时候,与喝咖啡相关的仪式比喝(消费活动)更为重要。举例来说,早上喝咖啡在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在白天,人们常常是与其他人一起喝咖啡,此时,喝咖啡就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仪式了。中国人的喝酒不也是这样吗?酒逢知己千杯少,说的就是喝酒与社会交往;

第二,咖啡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种毒品,对大脑有刺激性作用,许多人喝咖啡就是为了提神,熬过自己难熬的时光。不过,人们并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但是,如果你只是要咖啡因,情况就不同了,大多数社会并不容许人们吸毒。不过,也有些社会容许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但却反对消费咖啡。为什么这样呢?

第三,喝一杯咖啡使一个人卷入到了全球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中。咖啡生产地大多数是贫穷国家,而消费地大多数在一些富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的商品,是许多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咖啡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由于现代社会没有一个社会能够置身于桃花源中,研究这种全球化的贸易,也是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四,正因为如此,咖啡也变成了一种政治。由于咖啡的种植已经十分普及,已变得“品牌化”,而喝什么样的咖啡就变成了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譬如纯天然的咖啡、无咖啡因的咖啡和“公平贸易”咖啡等等。可以到特色咖啡厅,也可以到“星巴克”连锁店。喝咖啡的人们可联合抵制来自某些国家的咖啡。对于这样的现象,社会学家也有兴趣,譬如全球化让人们关注遥远的事物。如何产生对新事物的认知?

第五,喝一杯咖啡的行动隐含了某种社会和经济发展史。与人们熟悉的茶、香蕉、土豆和白糖一样,咖啡成为一般消费品,也只是18世纪晚期以后的事。虽然咖啡源于中东,西方人对咖啡的消费是殖民扩张时期才开始的,那么西方人到底怎样看待咖啡?过去和今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咖啡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二节寻找社会均衡的杠杆—结构功能学派1、发展历史:

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主流。功能分析被当代西方多数社会学者,公认为解释社会研究材料最有效和最有前途的方法。同时,又是探索社会稳定的重要理论工具。第二节寻找社会均衡的杠杆—结构功能学派2、代表人物: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年-1979年)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

《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第二节寻找社会均衡的杠杆—结构功能学派3、帕森斯的主要观点:把人类社会同拥有各种器官的机体做比较,认为人类社会也有很多结构联合在一起发生功能作用,以维持整个体系,如同人体中各种器官互相起作用借以维持人体一样。如果要了解任何一定的结构,就一定要解释这个结构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他的理论的中心点是社会体系的稳定、整合和均衡。他认为社会作为一种体系,同活的机体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一样,它自身也具有自我调节的机制。

例如,社会内部有人遗弃儿童,不抚养他们,结果便会招致儿童犯罪人数的增加。

这样一来,均衡模式便会“提醒”社会采取正确的措施,如增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社会的青少年中心等。由于有了足够的社会调节,“受了伤的社会机体”自身会“痊愈”并重新恢复平衡。第二节寻找社会均衡的杠杆—结构功能学派4、对结构功能学派的评价

总起来看,帕森斯坚持一种社会进化趋同论,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把当代美国置于社会进化的顶端,这一立场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帕森斯在研究社会变迁时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概念具有一定特色。它避开了传统因果决定论方法的不足,强调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强调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从而为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

一、帕森斯简介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年-1979年)

主要著作:

《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帕森斯: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系二、社会系统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行动有机体系统个性体系文化体系社会体系帕森斯: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系二、社会系统

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项(patternvariables):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泛布性—专门性;情感性—情感中立性;自致性—先赋性;自我取向—群体取向;帕森斯: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系三、功能系统1、功能与功能体系2、四种功能子系统:

适应功能;目标获取功能、

整合功能

模式维护功能3、功能分化;4、功能对应;5、社会制度系统与功能系统的对应;6、功能交换;帕森斯: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系适应(Adaptation),指从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分配的活动;系统必须对环境所强加的行动的条件有一种顺应,或者有积极的情境改造过程。目标获取(Goalattainment),指确立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以政治及其功能为中心。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制度规范为中心;模式维护(Latentpattenmaintenance),指确保系统内行动者表现适当的特征,处理行动者内外部的紧张。这个子系统以价值为中心。ALIG

社会系统的功能要素

社会系统的AGIL结构AGIL

社会制度系统与功能系统的对应关系AGIL社会系统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交换经济综合体AGIL讨论以海尔为例来讨论此经济组织功能子系统政治综合体AGIL讨论以社会保障部门来讨论政治组织功能子系统默顿:中层功能分析范式一、“中层功能论”默顿:中层功能分析范式二、功能分析概念1、反功能

←功能一体性2、非功能

←功能普遍性3、功能替代

←功能不可缺少性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霍桑试验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默顿:中层功能分析范式讨论贫困有哪些负功能?贫困有哪些正功能?第三节探索社会变迁的动力—冲突理论学派

冲突理论是激烈批评结构功能论的有力对手。社会的基本状态就是冲突。冲突论者也认为社会存在秩序,但秩序绝不是像功能主义者描述的那样是社会的自然状况,而是社会冲突的结果。第三节探索社会变迁的动力—冲突理论学派

冲突论者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关于阶级对立的观点,探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尤其注重考察社会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紧张状态,并试图理解统治关系是如何被建立和维持的。达伦多夫(RalfDahrendorf)

社会的两面性:秩序与冲突冲突也是社会的常态,变迁无时无处不在,冲突无时无处不在,这是因为每个社会都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压制,形成这种格局的基础是权力分配的不均和角色的强制性安排。柯林斯(RandallCollins)

考察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冲突社会学》:对交谈与仪式、顺从与风度的探讨。

社会的结构是由一系列互动仪式的链条构成的,而互动仪式的基础是人们的共识。问题是,共识总是暂时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竭力去左右甚至力图支配他人对互动的定义以便在互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优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人处于被强制的地位,而每个人又试图避免成为他人强制力量的对象,冲突便由此产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呢?在这里,柯林斯又回到了韦伯的论断,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三个基本因素。达伦多夫与柯林斯的比较

冲突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视角,而只是多种强调冲突视角的概括。达伦多夫和柯林斯对冲突就有不同的理解。达伦多夫关注的是制度性角色的强制安排和权力的分配不均,而柯林斯关注的是个体互动中的强制与反强制。科塞

冲突的正面功能:(1)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2)对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能;(3)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具有促进功能;(4)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5)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科塞

冲突的正面功能:(1)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2)对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能;(3)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具有促进功能;(4)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5)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科塞“社会安全阀”“没有暴风雨,将会是一个多么污浊的天空”“压倒骆驼的稻草”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

—符号互动论学派

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在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

—符号互动论学派源于芝加哥学派的G·米德的学说,C·库利和W·托马斯

以H·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以M·库恩伟代表的依阿华学派。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

—符号互动论学派1、同低等动物不同,人类天赋就有思维能力;2、思维能力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3、人类在交往中学习到意义和符号,这些意义和符号可以使人类独特地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4、意义和符号可以使人进行独特的行动和互动;5、人们可以在行动和互动中,根据对情境的解释来修正他们所使用的意义和符号;6、人们之所以能够做出修正和改变,部分是由于他们具有互动的能力,它可以考察行动的可能的进程、评估相对的利弊,然后做出抉择;7、行动和互动能交织一起的各种模式便构成了群体和社会。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

—符号互动论学派

符号互动论者强调社会是一种控制力量,人在社会中具有行动的自由,并总是处在创造、改变自己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因此,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需要回到对互动的动机、目的以及赋予与理解符号意义的方式上,而且只有理解了这一过程,才能够解释更加宏观的社会现象。第四节人类行为与交往的解释

—符号互动论学派评价:

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始终局限在个体和小群体层次,基本上忽视社会宏观因素及其与个体互动之间的关系。戈夫曼—印象管理

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把人生比作一个舞台,把社会比作剧场,每个人都有前台表演和后台的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个体有意地提供和漫不经心地显示一些符号,让他人从中获得对自己的印象。通过建构剧场、编织脚本和印象管理,在互动中符号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乔治·赫伯特·米德

米德既强调外在的客观世界、客观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也强调内在的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主观的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因此,米德的立场居于库利的极端主观主义与迪尔凯姆的极端客观主义之间。乔治·赫伯特·米德

对“自我”的研究

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自我的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米德将自我视为一个过程或在一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认为人们自己在同自己交往,他称作“自我反省、反思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自我是存在于自我观察、反省的活动之中。而这种活动之所以可能,是由于有了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乔治·赫伯特·米德

对“自我”的研究

米德区分了“主体我”与“客体我”。

“主体我”(I)也称作“自然我”,它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未经过社会化的、自然形成的我。

“客体我”(me)亦称“社会我”,客体我是经过社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乔治·赫伯特·米德

儿童们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

嬉戏阶段——儿童开始想象和扮演某个角色,如他们穿上大人的鞋、装作大人的样子,学着大人的口吻训斥人等;

群体游戏阶段——儿童们参加到了有组织的、复杂的活动中来,他们正式担负了某种角色,还要了解他人的角色,以使自己成为群体活动中的一份子。在儿童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符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