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1页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2页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3页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4页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一个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不在于他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的多寡,而在于其思维方式的正误。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创立于1636年,目前有大学部及研究所学生约18000人(1998),另外有13000学生就读于其延伸部门,教授超过2000人,本校共出过8位总统,有40位诺贝尔奖得主。

西方的“马克思热”从来就没有一种思想这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人激起他的敌人如此仇恨和人民如此长期追随的“狂热”,他就是马克思。他以深邃的思考、缜密的逻辑、科学的结论成就了他的千年伟业,由此他成了千年为人。西方的“马克思热”(1)1999年底,时逢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英国相继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千年伟人”评选活动,投票结果显示,“上一个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的票数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接着,路透社又邀请各界名人再次评选,爱因斯坦以一票之多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于是,马克思与爱恩斯坦并列为最有影响的千年伟人。路透社在评论中特别指出:《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西方的“马克思热”(2)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中很多都开设了马克思学说尤其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课,选修的人很多。(3)从1995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1—2次马克思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如: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第一届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第一届大会”;同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第二届大会”等等。每次会议都盛况空前,少则1500人左右,多则6000人以上。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导论第二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三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第四讲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五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的命运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七讲

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展开第八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第一章导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社会主义的含义和由来(1)、从词源上分析“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意思是:同伙的、同志的、同等的,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体等内含。到近代,这一词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为“社会的”。这个形容词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Socialism(社会主义)。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使用“Socialism”,来表述自己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憧憬未来美好社会的主张。19世纪40年代,“Socialism”成为风靡西欧的政治新思潮、新术语。1878年6月6日,日本人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将“Socialism”译成“社会主义”。1902年9月15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引述日本人翻译的“社会主义”理念,从此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传入中国。从词源上看,在英文中,Socialism(社会主义)是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反义词,而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是用“个人主义”的反义词来表达的,暗含着“社会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核心的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指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理想社会。所以,现在人们一般在泛义上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和追求建立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理想社会制度的所有思潮和实践。(2)、从历史演变上分析社会主义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欧洲,即16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其标志为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的《乌托邦》。到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开始和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特别是1825年出现首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许多有识之士从各自的阶级和阶层利益和意愿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期望用一种新的美好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成为当时欧洲社会的一种时髦,这样就诞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从历史上看,马克思正式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在1874年至1875年初写作《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的时候,并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恩格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概念要比马克思早一点,1873年1月,他在写作《论住宅问题》的第三篇时,在积极意义上谈到了“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此后,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一书,在论述他与马克思创立的学说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学说之间的关系时,称这三位思想家是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而称他与马克思的学说则“科学社会主义”。后来,他又把其中的三章汇集成单行本出版,书名定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把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流派分为三大类:①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②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良社会主义。③“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直接继承和发展而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后,直接用于指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旨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先后在15个国家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学说、运动和制度的统一。

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

历史上有过各种社会主义的主张;当今世界上有好几百家社会主义,按相近的主张划分有九家,又可分为大、中、小各三家。大三家是:①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②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③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中三家是:①绿党生态社会主义;②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③托洛茨基主义的社会主义。小三家是: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②西方学者的社会主义;③空想社会主义。3、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并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层涵义:(1)、社会主义学说;(2)、社会主义运动;(3)、社会主义制度。即以社会主义学说作指导,开展社会主义运动,达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目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包括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指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同以往的运动的质的区别、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不是其他阶级的运动。这即指研究这一斗争的阶级性、阶段性和特殊性。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就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正确途径和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条件和途径。包括经济的和政治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等等。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就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结果。

4、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是为硕士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是从狭义上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课程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和主要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它把自己的理论大厦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完美结合,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给予了人类一个新的世界观和科学的认识工具,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列宁、斯大林等,在从事革命活动的实践中,科学地考察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开展革命斗争的途径推翻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由途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目的。1、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何去取得政权和运用政权对社会进行变革(改造)的道路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何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使之完善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新课题。三、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第二次飞跃是列宁和毛泽东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出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如何胜利论。第三次飞跃是邓小平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指出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丰碑。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基本结构或基本框架一个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块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幅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基石,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画卷。具体地说就是全面、系统、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尤其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一幅建设画卷:包括发展道路论、发展战略论、发展动力论、对外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政治论、精神文明论、政治保证论、外交战略论、领导核心论和依靠力量论、一国两制论与祖国统一论。有人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十四论”

(1)、思想路线论

;(2)、

社会主义本质论;(3)、发展阶段论

;(4)、发展道路论;(5)、发展战略论

;(6)、发展动力论;(7)、对外开放论;(8)、

市场经济论;(9)、民主政治论

;(10)、精神文明论;(11)、政治保证论

;(12)、外交战略论;

(13)、领导核心论和依靠力量论;

(14)、“一国两制论”与祖国统一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给予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卷三

373页)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标志。

第二次飞跃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第三次飞跃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从探索变为成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形成了复杂的局面,向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1、科学社会主义的挫折提出了种种尖锐的问题(1)苏联和东欧各国搞了几十年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在短时期内就先后垮台了呢?特别是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而且搞了70多年社会主义,为什么在1991年解体?苏共是个有近百年历史,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没有遇到强烈抵抗就被解散了?(2)苏东国家的剧变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是否表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3)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4)中国为何能够战胜那场政治风波?在未来的发展中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2、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挑战(1)二战后的一个时期,社会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如法国、瑞典等,经济发展正常、社会稳定,而一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反而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出现比例失调和停滞不前等。(2)一些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实行福利主义政策,人民福利和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相比较,一些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里提高不快,其福利不及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3)近些年来,一些第三世界原来主张搞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开始转向民主社会主义,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政策和主张上向民主社会主义趋近,一些执政的共产党也打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这些是否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不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更关心人民的生活和福利、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改革模式。五、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扩大视野加深了解获取学分实现超越三个有助于1、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3、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功借鉴失败;现实对比历史;现在展望未来。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使人们产生了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列宁指出: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一、古代社会理想观(一)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周恩来说:人人尽力,人人享受,人人快乐,这就是大同世界。1、大同世界观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太平”世界观太平——天下大治,大家平等北宋末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天下大家,处处平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二)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一切争端和动乱的根源,只有确定财产均等才是达到社会幸福的唯一道路。(三)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1、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2、产品绝对平均分配;3、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一)、发展阶段及特点空想社会主义,就是指按照理性原则建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不仅指一些理论、学说、理想,还包括为争取实现这些美好理想而进行的实际斗争或试验、示范。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三大形态。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又叫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被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1)、代表人物:①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关于美好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简称《乌托邦》;②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③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年),德国农民起义领袖,主张建设人间千载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2)、主要内容

①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圈地运动:羊吃人;②指出私有制乃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是保证劳动人民过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③未来社会――乌托邦或太阳城里,没有私有制、财产实行公有、彻底消灭了阶级、劳动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人人都既是富人又是穷人、教育制度完善、人与人之间没有商品关系,互敬互爱、人人都有很高尚的精神生活。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3)、主要特点①缺乏理论论证,只是天才式的猜测;②以文学游记的形式表达思想;③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④带有小生产者的思想烙印,即(程度不同地)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这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致。2、普遍的平均主义和粗陋的禁欲主义的社会主义,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思想被恩格斯称为是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1)、代表人物①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代表作是《自然法典》;②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是《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③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2)、主要内容

①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复归公有制的必然性,驳斥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私有制是自古已有的永恒存在的谬论。②提出了由于财产地位的不平等使社会分裂为利益对立的阶级的理论思想萌芽。③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主张通过立法改革去实现理想社会。④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初步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论证社会革命。⑤主张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实行财产公有,用经济立法来安排生产;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⑥制定了逐步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过渡措施和建立共产主义国民公社的方按。(3)、主要特点①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②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③明显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④没有找到改造旧世界的现实道路恩格斯说: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苦修苦炼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3、英法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①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②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③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2)、主要特点①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②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资本主义是应当消灭的社会制度;主张建立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全社会组织生产、计划经济、按需分配、消灭商品交换、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从总体上看,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公社制度”等,就其内容而言,反映了无产阶级先驱者利益。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2)、对资本主义的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就其局限性而言,在于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看不到改造社会生活的真正途径和现实力量,否定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把工人阶级仅仅当作受苦受难、直得可怜和同情的对象;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工人运动是脱离的,甚至是对立的;在历史上是唯心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即理性支配世界,天才人物创造历史。概括起来,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找不到自己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和实现途径。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①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②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③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2、社会政治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1)、法国里昂纺织工人在1831、1834年的两次武装起义;(2)、英国工人在1836~1848年间组织了大规模的宪章运动;(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在1844年发动武装起义。三大工人运动,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已经不可克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毫无疑义,没有近代产业无产阶级的形成,没有产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独立政治运动,也就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上述三点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但是经济政治条件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任何理论。理论思维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在继承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新的理论。(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这两大学说的创立,使得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和诞生。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主要有7个方面的论断)①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③统一战线理论: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④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⑤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⑥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⑦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2、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①无产阶级将首先在西欧、北美几个最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②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榜样和支持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③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④过渡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更高级阶段。注释:“卡夫丁峡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曾描写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几十万大军在卡夫丁大峡谷中全军覆没,蔚为惨烈。后来,马克思把“卡夫丁峡谷”比喻为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巨大障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形态在其发展中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①、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②、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③、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3、马、恩对未来理想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②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③没有商品、货币、市场,社会按计划自觉地组织生产;④社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在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形式;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形式。⑤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随之消亡;⑥在第一阶段,在经济、道德、精神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在高级阶段,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地发展,社会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4、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农民进行改造的设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剥夺剥夺者,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用什么手段,暴力剥夺还是和平改造,这要看具体情况。绝不能用暴力去剥夺农民,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把个体农民私有制逐步改造为集体所有制。5、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认识

①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思想体系、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立场、基本原理都是科学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内容里的某些具体论点、个别结论、一些设想难免有不切实际的、非科学的,甚至是空想的因素。②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的模式进行发展和完善,而是丢掉其空想成份、将它置于现实可行的基础上的学说。从本质上讲更应该是一种历史学说,而不是一种治国安邦的学说——即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1)、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了;(2)、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3)、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革命性开放性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新思考

(一)、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及此后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虽然大为削弱,但并没有绝迹。乌托邦运动也一直没有间断。在西方,从19世纪后半叶到现在,在美国大约出现过100多个乌托邦公社;在英国也有为数不少的合作社,最有名的一个叫“老厅公社”。至今,即到20世纪末,仍然有活力、且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乌托邦合作社是“隆哥·玛依”合作社;在以色列有“基布兹”公社,译成“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庄”。在中国,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屡见不鲜:首先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其次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代表作是《大同书》。书中讲,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是由“据乱世”而“升平世”而“太平世”,即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达到最理想的大同世界。到近代,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前后,比较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新村主义”和“工读互助主义”。为什么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空想社会主义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还继续存在呢?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条件还没有完全铲除。②某些特殊的条件使空想社会主义尚能满足一些人的需要。可以说,只要世界上还存在资本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就不可能销声匿迹。③唯心史观的哲学思想存在,也是导致空想社会主义继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二)、世纪思索——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没有实现吗?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出现了种种所谓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没有实现的言论,怀疑甚至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把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混同起来。怎样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呢?(1)、马克思主义者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主要是指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2)、科学社会主义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不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对工人受剥削的同情上,也不是建立在追求社会公平的主观理念上,而是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3)、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对立的。(4)、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五、社会主义在当代1、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直处于低潮。其间,经过10多年的重新分化组合,通过对理论、政策、战略和策略的调整,社会主义政党的力量有所恢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缓慢回升,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总的发展态势是:在低潮中有局部的高涨和复兴,在严重挫折中有部分小的发展,在外延缩小的同时有内涵的深化和水平的提高。目前,在各国执政的共产党有五个:①中国共产党②越南共产党③老挝人民革命党④朝鲜劳动党⑤古巴共产党全世界共产党员大约8000多万,这5个国家占了大多数,其中中共约7000多万,越共200多万,朝鲜约有400多万。苏东剧变后,除了中国外,其他4个国家认真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反思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从本国国情出发,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进行改革。越南:越共将胡志明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本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并把“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作为立国目标,把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其改革的总体模型是“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即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为基础、以市场和计划的有机结合为管理原则、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为全体劳动人民为目的的市场经济。越共总书记农德孟老挝:老挝人民革命党将凯山·丰威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老挝正处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的阶段,并将加速经济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199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老挝正处在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创造起码因素的阶段”,制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党的领导、集中基础上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坚持革新开放。越南和老挝这两个国家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坚持住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国际处境明显改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坎代·西潘敦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朱马利·赛雅贡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9日。朝鲜劳动党将“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并把“先军政治”作为治国兴国的最高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鲜劳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明显存在体制问题,尤其是苏东剧变以后,朝鲜的形势更加严峻。面对不断恶化的状况,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改革农业体制;二是加快经济特区建设;三是改善经济管理体制;四是开始重视市场因素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朝鲜在体制上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理论上也没有实质变化,其经济政策的调整才刚刚起步,多数措施是应急性的。当前,朝鲜和古巴面临严重的内部困难和外部压力,朝鲜劳动党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召开过党代会,古巴共产党的党代会也已推迟近两年了。但这两国的共产党强有力地掌握着政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着内部团结和稳定。古巴:是1959年取得革命胜利,从1959年到1963年间,对生产关系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9年开始的近30年,古巴经济形成了对原苏东的极大依赖性,苏东剧变之后,古巴失去了经济“支柱”,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油荒”、“粮荒”、“糖荒”,进入自1959年革命以来最为困难时期。面对困境,1990年古巴共产党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进行调整。10多年来,主要采取了:调整所有制,进行金融和价格改革,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农业改革,国营企业改革,工资改革等。通过这些改革,渡过了自1959年以来的最困难时期。卡斯特罗古巴共产党认为,古共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何塞·马蒂思想。当前古巴处于“和平发展的特殊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同帝国主义进行“思想战”。2002年6月,古巴以全民公决方式修改宪法,确认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更改。

2、非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1)、前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复兴运动这个地区在剧变之后新增加了20多个国家,其中大我数是由实行联邦制的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获得独立而产生的。在苏东剧变的日子里,这个地区的共产党遭受到空前的失败,但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他们相继新建和重建许多共产党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35个,拥有党员160多万,多数已获得合法地位。在前苏东地区共产党人争取社会主义复兴的运动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具有代表性。俄罗斯共产党(简称“俄共”)成立于1990年6月,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宣布停止苏共和俄共的一切活动,解散其组织,没收其财产。执政70多年的共产党从俄罗斯政坛上销声匿迹。1993年2月,俄共举行重建大会,并选举根纳季·久加诺夫为党的最高领导人。1993年3月,俄共在司法部重新注册,注册党员人数为50万,成为俄罗斯合法政党。同年12月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12%的选票和65个席位,成为杜马中的第三大党。1995年,俄共发展成为拥有55万成员,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35%的选票和157个席位,成为杜马第一大党。此后,俄共组织恢复活动进展得比较顺利。到4月中旬,其党员人数增加到68万。这一时期俄共发展较快的原因:在改革初期俄罗斯经济受到了严重挫折,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以“普通俄罗斯劳动人民代言人”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俄共,短时间内在俄政坛上作为“彻底的反对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俄共发展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政党,与此同时,俄共还在第二届俄国家杜马中,在联合其他几个左派组织之后,共同获得了多数议席,除需2/3绝对多数才能通过的宪法级重大法律外,俄共几乎左右了国家杜马任何法案的通过,并使“府院之争”成了俄政坛的一大特色。重建后的俄共不同于前苏联共产党的宗旨和主张,首先放弃了传统共产主义理论中有关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思想,表示认同议会民主的道路。在复兴社会主义运动中,认为复兴社会主义是俄共的使命,但不是要恢复“失去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脱离群众”的旧制度,而是建立“符合生产力、生态安全的现代水平,符合人类面临的任务的性质”,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生活资料的无阶级的社会。俄共的政治纲领:努力争取获得苏维埃形式的人民政权;捍卫俄罗斯作为一个联邦共和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民主的、代表所有劳动者利益的党。党的战略目标是通过议会斗争和宪法手段获得政权。在经济、社会政策上,该党反对强行私有化,赞成不同形式所有制的最佳结合。

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

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俄共赖以生存的社会底层的群众基础日渐减少,加上普京总统上台之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日升,一种“俄罗斯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观点逐渐成为俄罗斯普通民众的认识,俄共在政坛上的影响力开始显现降低的趋势。在1999年议会选举中,俄共虽然保住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俄共影响力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在2003年12月举行的俄罗斯杜马选举中,俄共再次受到重挫,不仅失去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其在杜马的席位也从1999年的113席狂跌到51席。这一惨败则再次导致了俄共的大分裂:以俄联邦伊万诺夫州州长吉洪诺夫为首的俄共少数派另立中央,脱离了久加诺夫为首的俄共多数派。

目前,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一份报告中透露了一个令人心惊的数据:据本年(2006)初的资料显示,俄共现有党员18.4万人,其中48%的党员在60岁以上,43%在30-60岁之间,只有7%的党员小于30岁,全党平均年龄则为58岁。俄共近半党员逾60岁,全党平均年龄为58岁。2005年,俄共全党因自然原因共损失了近21000人,接收的新党员却只有9800人。2006年6月,在俄共的一次高级会议上,久加诺夫明确指出:俄共现在所面临的最最严重的问题,是党员人数锐减的问题。现在,俄共党员总数逐年降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俄共中央现已出台了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争取每年让党员人数增加10万人。俄共在自身发展上面临的三项关键性大任务:补充党员队伍,让党员队伍实现年轻化,培训出党员干部的预备队。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是摩尔多瓦的执政党。它在2001年2月的议会选举中获得议会101个席位中的71个,该党的主席沃罗宁于2001年4月4日就职摩尔多瓦总统。2005年4月,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全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其主席沃罗宁再次当选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摩尔多瓦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唯一由共产党主席继续掌权的国家。但今日的摩共已不同于原苏联时期。它是在剧变后形成的社会制度内、在非社会主义的宪法和法制框架内开展活动的。因而,摩共获得执政地位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摩尔多瓦恢复。摩共是在承认多党制和私有化,接受剧变后的社会现实的前提下,按照竞选承诺去实现执政理念的。它所面临的挑战、压力和困难相当大,尽管去年大选获胜,但选票比2001年下降很多,只是获得101个席位中的57个。下届大选中成绩如何,能否继续执政,现在都很难估计。东欧地区:在东欧剧变后,使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共产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几乎看不到共产党人的消息,有的国家绝对禁止建立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人重建了自己的组织,只是名称不同,力量不等,影响各异。有的国家甚至同时存在几个共产党。其区别在于有的一直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有的却始终无法取得合法地位;有的传统色彩多一些,有的更加接近于社会党。在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共产党人的队伍恢复较好,其思想理论、政策主张和行动策略,比较切合本国实际。虽然这两个共产党也处于在野地位,内外环境压力重重,但在本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不容小视。特别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在议会中拥有很大发言权,政治影响力仍有上升空间。鉴于这些情况,不能说东欧已不存在有组织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2)、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新探索这主要是指欧洲、北美、东亚等发达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目前有近30个共产党在积极开展活动,拥有党员约100多万。比较有影响的是西欧国家的共产党,它们不仅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形成“欧洲共产主义”而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思潮和力量,而且还因为苏东剧变后,以法共为代表提出了“新共产主义”理论而倍受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就开始寻求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新道路。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受到严重冲击,普遍陷入困境。面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共产党在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党名称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和策略,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奋斗目标上,继续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但认为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因素。在党的性质上,强调自己不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党,而是维护“全体人民”的新型的群众性的党。在指导思想上,大多数提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而不再提列宁主义,并特别强调重视一切进步思想和革命传统,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如果以上述情况为视角,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具有代表性。它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要建立“男女平等、自由、民主和联合的社会”;实行“合作、分担费用、共享资源和知识信息以及各种权力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