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艰辛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后提出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在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需要强调的是为什么需要提出这个命题?什么样的实践基础使我们能够形成这个理论?特别要分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123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二)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列宁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人总是把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过短。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三)我们党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最初曾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1956年党的八大上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建成”,“我们的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1957年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的重要的观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以前,有三次重要的探索成果:第一次,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次,是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第三次,是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但是,这三次都还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可以看到,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初步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初级的阶段”,到1986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每一次都在论述中增添新的内容,表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科学认识正在逐步形成。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标志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的飞跃。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的十六大、2008年的十七大、2013年的十八大都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像话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时,需要注意弄清两个问题:
其一,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是泛指还是特指?
—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江泽民在十五大还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其二,社会主义初级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什么关系?
——有联系更有区别。一、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接踵而来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时期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之处并不意味着二者在社会性质上没有根本区别。二、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那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是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新民主主义时期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强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调整,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长期性和阶段性长期性从时间上来说:就是回答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根据什么做出这种判断?实现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目标上来说:
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阶段性就是指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而导致的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表现:第一、经济实力增强,同时出现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第二、将建设的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存在;第三、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总起来说,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上层建筑还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的阶段:
从1957年--1976年长达20年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左”的错误,特别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从根本上说,是把阶级矛盾当成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的结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的阶段: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内涵
基本路线:就是指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针。内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写进了基本路线。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2、如何理解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1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4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3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正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学习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时,要掌握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综上所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问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最后归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是对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其基本政策,是对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化。因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深化,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石油产品2024年度运输合同
- 电气设备安装与保护04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安全维护合同:网站防护与数据安全协议
- 泵站设备融资租赁合同(二零二四年)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牌清洗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彩钢房安全评估与拆除安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安全审查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数据管理与保护合同
- 第七章2024年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 房东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构建小区和谐重要性
-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玩工”与“玩乐劳动”:数字资本主义的游戏形式、同意制造与价值剥削
- 中小学校园人车分流方案模板
- ISO9001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影视鉴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而不思则罔-初中期中考试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石河子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从小学理财课件
- 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与环境》(人教版)种群及其动态单元教学设计
- 曲臂车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