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轮训(通航管理部分)_第1页
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轮训(通航管理部分)_第2页
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轮训(通航管理部分)_第3页
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轮训(通航管理部分)_第4页
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轮训(通航管理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谢您下载和学习此课件!欢迎您广为散发和传播此课件,以共同提高我们海事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如发现不妥或谬误之处,烦请电告:58848261@163.com,以便修订,共同提高!谢谢!/15:40

全国海事一家人

水上监管一盘棋

行政执法一面旗/15:40通航管理Saturday,February4,2023罗永宏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全国地方海事执法人员五年轮训3主要内容第一章通航管理概述第二章水上巡航第三章季节性安全管理第四章水上水下活动管理第五章水上搜救与应急管理第六章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15:40第一章通航管理概述

——通航管理是海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又是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公司管理等其他海事管理的集中体现。5通航管理的概念一般是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在指定区域内对船舶运动的组合、船舶行为、环境条件总体上实施的管理行为。是对船舶交通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有效管理活动。广义概念狭义概念主要管理方式包括:法规管理、船舶交通管理、现场巡航管理、航道标志管理、水上交通秩序管理及组织、航行保障等。/15:40基本概念通航指船舶、设施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所处的场所或空间。

指可供船舶、设施航行、停泊、作业的水域。分为:海上、内河和封闭水域三种。通航环境是指船舶、设施在水上航行、停泊、作业所需的条件。包括水面、水下、水上、沿岸等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航秩序指在同一通航环境条件下,彼此存在着影响的不同船舶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船舶运动组合与船舶行为的总体。通航水域/15:40通航管理的职责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海上安全交通法》第三条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负责禁航区、航道(路)、交通管制区、港外锚地和安全作业区的水域划定;负责禁航区、航道(路)、交通管制区、港外锚地和安全作业区等水域的监督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核定船舶靠泊安全条件;核准与通航安全有关的岸线使用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沉船、沉物打捞和碍航物的清除;管理和发布全国航行警(通)告等。1998年10月中编办对海事局职责批复中第五项/15:40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改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增强航海保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快捷和畅通。安全畅通/15:40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避碰规则1889年华盛顿国际航海会议首次通过海上避碰规则,后经五次修正和补充,形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并于1977年7月15日生效。1957年我国正式接受1948年规则,又于1980年4月1日接受1972年规则。(我国非机动船作出了保留)/15:40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船舶定线制二战以后,航运业迅猛发展,海上交通出现事故率的增加、损失越来越大的不利局面。其中最引起人们关注是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当时该处发生的碰撞事故几乎占全世界碰撞事故总数的一半。1961年英国、法国和原联邦德国的航海学会成立第一个分道通航工作小组,以多佛尔海峡的船舶分道通航制为主题开始船舶定线制研究。1976年世界上第一个分道通航制在多佛尔海峡实行。/15:40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场监管海上交通事故的四种主要类型为碰撞、搁浅、触礁或触损、火灾,其中前三项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三类事故都与通航管理关系密切,反映了航行秩序、通航环境的相关因素,特别是船舶遵守航法、法规的情况,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各国主管机关通航管理的重点从制定法规转向现场监管,纷纷配备了大量的船艇、飞机等装备用于现场监督和水上搜救。/15:40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船舶交通管理(VTS)随着船舶交通密度的逐年增加,导致海损事故的不断出现,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建立更为可靠的管理系统实施交通管理和控制。雷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对船舶的导航扩大到对区域内船舶运动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和控制,以维护交通秩序和防止事故。目前,山东海事局已经建成4个海上船舶交管中心,基本覆盖山东沿海重要通航水域,已成为海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5:40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法规管理Level1现场管理Level2科技手段管理Level3/15:40第一节辖区通航环境辖区水域范围划分三原则:有利于现场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辖区划分/15:40第一节辖区通航环境辖区水域范围划分两方法:中线划分法是以河道中间的轴线为界一分为二,各自管辖靠行政区域一边的水域;分段划分法就是将水道按河段进行划分明确管辖权。辖区划分/15:40第一节辖区通航环境影响内河船舶航行安全的气象因素主要是能见度和风速。能见度不良时航行最易发生船舶碰撞、搁浅和触礁事故,因而对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影响最大。气象水文/15:40第一节辖区通航环境影响内河船舶航行安全的水文因素主要指水深、水流、潮汐、波浪、冰等因素。浅水效应造成船舶速度下降、舵效减小,旋回性变差。水流速度越大对船舶操纵性影响也越大,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冰冻严重时会堵塞港口与航道,甚至中止船舶交通。气象水文/15:40第一节辖区通航环境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河段称为感潮河段。潮流界:潮波上溯到某一地点潮水停止倒灌处称为潮流界。潮区界:在潮流界以上潮波仍继续上溯,至潮差等于零处为止就是潮区界。河口至潮区界的河段即为感潮河段。感潮河段/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由于潮汐周期性的变化,河流流速和流量的变化,使得潮流界、潮区界的界限是变化的,感潮河段的界限也是变化。长江感潮河段在洪水期到芜湖(距河口500公里),而枯水期至大通(距河口624公里)。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任何船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行驶。感潮河段/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适用范围:境内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通航水域及其港口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国境河流、湖泊的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适用与否待定。中俄国境河流不适用。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航行原则:机动船航行时,上行船应当沿缓流或者航道一侧行驶,下行船应当沿主流或者航道中间行驶。但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任何船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行驶。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避让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在长江干线航行的客渡船都必须避让顺航道或河道行驶的船舶。机动船对驶相遇上行船应当避让下行船,但在潮流河段,逆流船应当避让顺流船;在湖泊、水库、平流区域,单船应当避让船队。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两船互以左舷会船。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机动船追越在狭窄、弯曲、滩险航段、桥梁水域和船闸引航道禁止追越或者并列行驶。追越船必须按规定鸣放声号,并取得前船同意后,方可以追越。在航道情况和周围环境允许时,被追越船应当同意追越船追越,并应当尽可能采取让出一部分航道和减速等协助避让的行动。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机动船横越和交叉相遇横越船都必须避让顺航道或河道行驶的船,并不得在顺航道行驶的船前方突然和强行横越。同流向的两横越船交叉相遇,有他船在本船右舷者,应当给他船让路。不同流向的两横越船相遇,上行船应当避让下行船,但在潮流河段逆流船应当避让顺流船。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机动船在干、支流交汇水域相遇从干流驶进支流的船,应当避让从支流驶出的船。干流船同从支流驶出的船同一流向行驶,干流船应当避让从支流驶出的船。干流船同从支流驶出的船不同流向行驶,上行船应当避让下行船,但在潮流河段逆流船应当避让顺流船。内河避碰规则/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内河助航标志(简称内河航标)是反映航道尺度,确定航道方向,标志航道界限,引导船舶安全航行的标志。分三类,即:航行标志、信号标志、专用标志。主要功能:标示航道的方向、界限与碍航物,揭示有关航道信息,为船舶航行指出安全、经济的航道。内河助航标志/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决定左岸、右岸的原则:按水流的方向确定河流的上下游,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对水流流向不明显或和河段流向不同的河流:通往海口的一端为下游;通往主要干流的一端为下游;河流偏南或偏东的一端为下游;以航线两端主要港埠间的主要水流方向确定上、下游。内河助航标志/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左、右岸航标颜色的确定:左岸为白色(黑色),右岸为红色;光色是:左岸为绿光(白色),右岸为红光。不必区分左、右岸的内河航标按背景的明暗确定,其颜色是:背景明亮处为红色(黑色);背景深暗处为白色。内河助航标志/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航行标志标示航道方向、界限与碍航物的标志,包括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渡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和桥涵标等十种。内河助航标志/15:40/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信号标志为航行船舶揭示有关航行信息的标志称为信号标志,包括通行信号标、鸣笛标、界限标、水深信号标、横流标及节制闸标等六种。内河助航标志/15:40/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专用标志为标示沿、跨航道的各种建筑物,或为标示特定水域所设置的标志,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助航的统称为专用标志。专用标志包括管线标及专用标等二种。内河助航标志/15:40/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配布类别:一类航标配布:配布的航标夜间全部发光。白天,船舶能从一座标志看到次一座标志;夜间船舶能从一盏标灯看到次一盏标灯。二类航标配布:发光航标和不发光航标分段配布。在昼夜通航的河段上配布发光航标,其标志配布与一类航标配布相同;在夜间不通航的河段上配布不发光的航标,其标志配布密度与三类航标配布相同。内河助航标志/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配布类别:三类航标配布:航标配布的密度比较稀,每一座标志所表示的功能与次一座标志的功能应相互连贯,指引船舶在白天航行。重点航标配布:只在航行困难的河段和个别地点配布航标。优良河段一般仅标示出碍航物。根据需要与条件配布发光航标或不发光航标。内河助航标志/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特别管理规定是不同地区根据管理的需要,由海事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与颁发的各种规定。例如:某条水道航行管理办法,横水渡口渡船的管理规定等,这些特别管理规定是我们现场执法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特别管理规定/15:40第二节船舶驾驶基础船舶定线制包括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推荐航路、避航区、沿岸通航带、环行道、警戒区和深水航路。目的分隔相反的交通流以减少对遇情况的发生;减少穿越船与顺航道行驶船舶之间发生碰撞的危险;简化汇聚区域内交通流的型式。船舶定线制/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复杂性由于通航环境、通航秩序出现问题都是现实的、直观的,但其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具有行为上的复杂性。通航环境因素涉及多个行业的管理,管理上的多层次、多头管理本身就很复杂;航海保障的能力又受科技手段、管理能力的限制,具有特殊的复杂因素。通航管理特性/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宏观性通航水域的管理,从规划、功能定位、设施建设维护,到安全使用处处体现公共利益优先的宏观管理原则。通航管理特性/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多变性通航环境因素中很多是经常变化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期,管理的内容、方式也不相同。通航管理特性/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区域性通航水域大概分为:海上、内河和封闭水域三种。内河与海是连通的,但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通航管理特性/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环境要素自然条件因素航道、气象、水文、地理社会属性要素水域条件、水资源开发、通航秩序通航管理对象通航秩序要素船舶密度、航迹分布、交通流量、船种船况、船舶行为。/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环境自然属性要素船舶在具体交通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客观外部环境,包括航道(路)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条件等方面。通航环境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航道(路)条件航路水深、宽度和适合的航道曲率半径,并应具备比较好的水文气象条件,航路内一般均设有航标等辅助标志。水域的气象条件能见度、大风和台风水域的水文条件水深、水流、潮汐、波浪、冰水域的地理条件船舶航行与操纵的空间范围是受限制的程度。通航环境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环境社会属性要素水域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指港口和航道的布置和配置的设施设备,水域中助航标志和设施,交通管理规章和手段等。通航环境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环境社会属性要素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带来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国家开发、使用水资源,发展流域经济的需要,并不仅仅只以发展航运为最终目的,航运的发展只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而其他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必然对航运发展带来影响。通航环境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环境社会属性要素通航秩序影响因素通航秩序中涉及到在水上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设施的基本状态。其主要有:船舶的适航状况、船舶的航路选择及避让行为、船舶交通流的构成、船舶流量、船舶在特殊情况的措施以及船员适任因素等方面。通航环境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船舶密度船舶密度是指某一瞬时单位面积水域内的船舶数它反映水域中船舶的密集程度。船舶密度分布图能够很好地反映空间分布的实况。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航迹和航迹分布航迹是船舶航行时投影在海底的运动轨迹线。航迹分布是根据水上交通调查中所搜集的雷达观测记录加以整理而求得的,并以航迹分布图表示。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交通流量交通流又称船舶流,交通流的概念可从物流和事件流两方面来理解和分析。物流是指作为一种物体的船舶的运动象流水一样连续不断。事件流是指船舶达到水域中某一地点(达到或驶离港口,通过水道中某断面进入或驶出锚地等)的事件发生象流水一样连续不断。一个交通流模型涉及五个基本要素:交通流的位置;交通流的方向;交通流的宽度;交通流的密度;交通流的速度。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交通流量一个交通流模型涉及五个基本要素:交通流的位置;交通流的方向;交通流的宽度;交通流的密度;交通流的速度。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船舶种类和船况影响通航秩序的船舶种类主要研究大船和小船、快船和慢船或者商船和渔船、军舰、或者机动船和非机动船等。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船舶行为广义上的船舶行为包括船舶的航行、停泊与作业行为和船舶的避让行为。影响通航因素的几种船舶行为:违法航行;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违章和不当操作通航秩序要素/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分析方法:水上交通调查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管理内容:船舶行为的管理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船舶交通管理通航秩序管理的方法/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各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确定、调整管辖海域内的航道、航路、锚地、泊船处、交通管制区、分道通航区、船舶报告制区、非军事禁航区、安全作业区、避风区、避难地等区域,这些都是通航功能水域划定研究的内容。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航道、航路和船舶定线规划明确通航环境中航道、航路,是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实施水上交通管理的需要。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航道、航路和船舶定线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设定航线,要根据可航水域中,水深、航宽、弯曲程度、水流状况等因素,确定相适应的船种、船舶等级,以船舶活动量的大小、繁忙程度决定航路的设定。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航道、航路和船舶定线规划根据航路、航道中碍航状态,决定其危险程度,内河水域采用以通航标准情况确定航道等级。根据不同水域特点,确定其航标的标示,并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测量。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锚地、停泊区规划在水域中指定地点专供船舶抛锚停泊以及船队进行编组作业或待泊的地点,又称锚地、停泊地。锚地按用途分为:装卸锚地、检疫锚地、避风锚地、防风锚地、引航锚地、候潮锚地等。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锚地、停泊区规划锚地、停泊区设置的条件为:水流平缓、水深适当、底质良好,有旋回余地,且不妨碍其他船舶正常航行,适于安全锚泊的水域。锚地、停泊区域划定由建设方提出申请,经管辖地人民政府同意,由海事机构对外公布。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交通管理制区、禁航区及安全作业区的规划,都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交通管制区是要求船舶在规定的区域内,强制性遵守特别的交通规则,服从海事部门的信号指挥,该区域称其为交通管制区。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分道通航区是指在某些通航水域中,用分隔带或分隔线、通航分道或其他方法把航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船舶分割开的通航方法,这些水域称其为分道通航区。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船舶报告区是指船舶在适当地点以适当时间间隔向岸基VTS报告自己动态有关资料的制度,被称为船舶动态报告制度,所规定的报告水域称为船舶报告区。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禁航区是指在通航水域内,由于水下障碍物、爆炸物、危险物存在可能对船舶通过造成损害,或者由于军事需要或国家安全和权益需要等原因划定的禁止船舶驶入的水域,包括永久性禁航区和临时性禁航区两种。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设立禁航区,由海事部门统一对外公布。由于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水上大型活动等对通航的影响,需要在某一时间内对某一水域实施禁止船舶进出和穿越的措施,由海事部门以航行通告的方式发布。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船舶事故应急处置水域为了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对已发生的危险进行有效的救援,在某些港口水域内设置了避风区、避难地等公用场所,用于对相关船舶实施救援的地点,这些功能水域可以是专用水域也可以采用在锚地、停泊区等相关地点划定兼用水域。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第三节通航功能水域监督管理通航功能水域划定水上服务区是指海事部门在某一水域划定的船舶和船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区域,水上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包括船舶供受油(水)、交通、普通船用备件供应、日常生活用品供应、药品供应、船舶油污水、残油和垃圾接收、航行资料供应、洗浴等便民服务内容。通航管理的内容/15:40扬州综合性水上服务区江苏省第一个综合性水上服务区常州/15:40/15:40第二章水上巡航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开着水上巡航活动,对管辖水域内船舶进行航行安全和防污染监视、行政执法、抢险救助,以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73巡航的概念“巡航”是指海事人员依托海巡艇开展关于海事、航道、通信等方面的安全宣传、航行安全和防污染监视,航道、航标和航标辅助设施巡查,海事行政执法,抢险救助,规费稽查,运政检查,维护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等工作的行为。/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港区巡航:指港界线以内的进出港航道、码头、港内锚地、港池及其他通航水域的巡航。辖区巡航:指港界线以外某局辖区或海事行政管理水域的巡航。跨辖区巡航:指涉及两个以上海事局或海事行政管理水域的巡航。巡航分类/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有效巡航”原则,即海事人员应按照巡航计划或上级指示开展巡航工作,在巡航中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保证巡航任务有效完成。巡航工作原则/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高峰巡航”原则,即海事人员要在辖区船舶流量高峰时段和事故险情高发时段开展巡航,维护良好通航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巡航工作原则/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有声巡航”原则,即海事人员在执行巡航任务时应利用VHF无线电话、广播等方式,主动开展安全宣传,提供咨询服务。巡航工作原则/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监督执行有关水道、航道、港池、锚地等水域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维护交通管制区、交通密集区、捕捞作业区、桥区、坝区、油区、事故多发区等水域正常的通航秩序,保障重点船舶的航行安全。

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监视水域环境,是否有船舶偷排污油违法行为,制止和纠正船舶对水域污染的违法行为,对巡航中发现的船舶污染水域事故进行初步调查取证,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巡视检查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状况。如船舶是否按规定航行、是否违法追越、掉头;港口作业区或都停泊区的船舶是否存在乱停乱湾现象;巡视检查码头、港外系泊点、装卸站、船闸及渡口等靠泊设施的安全状况。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制止影响通航安全的捕捞、水上养殖、挖砂、水上娱乐活动等。监督船舶遵守船舶定线制、船舶报告制的情况。监督检查水上过驳、水上水下施工、水上平台及其他水上设施的作业情况,检查有关航行警(通)告的执行情况。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检查航标、水上建筑物安全标志的使用状态,纠正危害航标安全和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巡视水域内存在有碍航行安全的漂流物、碍航物,及时上报巡航主管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对巡航中发现的水上交通事故及时报告,必要时做应急处理。根据协查通告,核查过往船舶。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或当巡航中获得遇险信息时,参加抢救、搜救任务,根据搜救中心或分中心的指定,担任搜救现场协调人。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一节基本知识按要求观察、记录交通密集区的船舶通过情况,跟踪了解通过该区域船舶状况,调查巡航水域不同季节渔船、定置渔具、养殖区分布情况。配合VTS指挥系统在覆盖区内维护船舶航行秩序。其他与巡航工作相关的内容。如是否存在农用船、自用船非法搭客问题。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二节巡航工作实施按要求观察、记录交通密集区的船舶通过情况,跟踪了解通过该区域船舶状况,调查巡航水域不同季节渔船、定置渔具、养殖区分布情况。配合VTS指挥系统在覆盖区内维护船舶航行秩序。其他与巡航工作相关的内容。如是否存在农用船、自用船非法搭客问题。巡航工作主要内容/15:40第二节巡航工作实施巡航频度要求:(举例)每天巡航不少于2次,巡航面应覆盖辖区重点水域。每周不少于2次夜间巡航。河流水位陡涨陡落期,水位日均变化幅度超过?米,每天巡航不少于3次,其中夜间巡航不少于1次。启动应急响应时,每天巡航不少于4次。其中,夜间巡航不少于1次。巡航计划的制定/15:40第二节巡航工作实施巡航任务要求:(举例)锚泊区、横驶区、航行警戒区、控制河段、干支交汇区、重点渡区每天巡航检查不少于1次。重要航道、航标和航标辅助设施,每天巡航检查不少于1次,其他的每周不少于1次。巡航计划的制定/15:40第二节巡航工作实施巡航任务要求:(举例)港区渡口、日均渡口渡运量超过300人的渡口、每航次平均渡运量超过30人的渡口,每天巡航检查不少于1次,其他渡口巡航检查每周不少于2次。海事处每日现场检查船舶数不得低于辖区日均签证船舶数的10%或5艘次,取大者。施工作业区按制定的维护方案进行巡查或维护。巡航计划的制定/15:40第二节巡航工作实施执行巡航任务时,随艇海事执法人员应不少于2人。具有海巡艇船员任职资格的执法人员可兼任船员,持有行政执法证的船员可兼任巡航执法人员。海事执法人员在巡航中的主要任务:对VHF无线电话保持连续有效守听,对违反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的行为加以制止和纠正,维护船舶正常通信秩序。利用VHF无线电话、广播等方式开展安全宣传服务,内容包括水文气象信息,航行通(警)告,地方性的海事特别规定和安全管理措施等。巡航执法人员/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巡航时重点检查港区、锚泊区、横驶区、航行警戒区、重点渡区、水流紊乱区、控制河段和干支交汇水域通航秩序,必要时驻守现场,引导船舶安全航行。主动向过往船舶提供气象、水位、航道、周围船舶动态等航行安全信息服务。检查拟通过浅区的船舶的吃水、装载情况及拖带情况等,监督检查候漕通过船舶的停泊秩序,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包括实施禁航、限航,实施船舶交通组织。重点水域通航秩序维护/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船舶载运或者拖带“四超一潜”(超重、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的物体、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或活动、特殊任务等应制定专项维护方案。专项维护的方式:现场护航、组织禁航、交通管制或通航保障方案的实施。引导组织船舶交通流,维护组织水域内的通航秩序。为申请维护或指定维护的单位和船舶提供气象、水位、航道、周围船舶动态等安全信息。专项通航秩序维护/护航/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1、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纠正,按规定制作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笔录,收集有关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证据可能灭失的或日后难以取得的,应按规定程序先行登记保存,并制作证据登记保存清单。2、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危及自身安全或公共安全的在航船舶,通知其到船舶违法行为整改基地或安全水域接受处理。3、违反海事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程序做出行政处罚。船舶有重大违法行为且违法情节严重的,应及时报告或移交相关部门,需要滞留的,按程序报经分支局批准。违法行为处置/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4、调查取证收集的有关证据,需要移交航道、通信等部门的,应及时移交,填写《证据移交清单》一式两份由移交方与接收方签字确认,并向违法当事人告知违法行为处理部门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5、发生严重阻碍海事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案件、水上突发治安群体事件、其他水上刑事、治安案件情节严重需要进行治安处罚的,立即报警,根据需要协助公安民警调查。违法行为处置/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1、接到遇险信息或发现险情,海巡艇应迅速赶赴现场,核实现场情况,紧急报告。2、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展开应急救援和现场秩序维护。根据需要发布航行警告,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3、及时组织遇难船舶自救、控制船位。载运危险品的船舶应尽量远离通航密集区或重要水工设施。4、组织现场附近船舶、设施及相关人员参与救助。巡航中的救助/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5、优先救助遇险人员,在保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有效措施救助船舶、设施、货物及其他财产。6、将救助的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并保持有效联系,执行上级的有关指示和要求。7、组织各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施救方案,并负责组织、指挥。火灾、爆炸的救助方案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指挥,海事负责维护现场通航秩序。巡航中的救助/15:40第三节巡航现场检查8、应密切监视险情事故的发展变化情况。如果事态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及造成水域污染,现场海事人员应及时组织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紧急处置措施,报经批准后实施。9、实施紧急措施前,要疏散人员和船舶。在确认人员和船舶安全撤离的情况下实施紧急处置措施,巡逻艇负责现场警戒。10、救助结束,检查现场是否有沉船及碍航物。如有,应责成当事方设置标志,并要求及时打捞、清除。巡航中的救助/15:40第四节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关于进一步明确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中央编办发〔2005〕9号)船舶安全监管职责:渔船安全监管由农业(渔政)部门负责;参加比赛的体育运动船艇安全监管由体育部门负责;其他船舶及经批准从事客货运输的渔船安全监管均由交通(海事)部门负责;船舶建造质量安全监管由国防科工部门负责;乡镇非运输船舶由县乡政府参照乡镇运输船舶安全监管的有关规定落实监管责任。水域安全监管职责:通航水域安全监管由交通(海事)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安全监管由农业(渔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水域安全监管部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15:40第四节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关于进一步明确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中央编办发〔2005〕9号)交通(海事)部门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的统一监管,牵头建立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的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业(渔政)部门要加强对渔船和渔港水域的安全监管,并配合交通(海事)部门坚决打击不符合运输条件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客货运输的渔船;体育部门要在交通(海事)部门对体育运动船艇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参加比赛活动的体育运动船艇的安全监管;国防科工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船舶建造质量监管法规、标准及相关制度,并在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强对船舶建造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船舶建造市场。/15:40/15:40/15:40第三章季节性安全管理

——开展季节性通航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诸如风灾、能见度不良、冰冻期、洪枯水期等自然灾害条件下的预警、预控和联动疏导机制,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的预防工作目标。102第三章季节性安全管理季节性安全管理也可以理解为通航强化管理随季节的变化,通航水域会出现如台风、雷雨大风、大雾、寒潮大风、北方的冰冻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水上船舶、设施的交通安全,另外洪水和枯水期对船舶的安全航行也有较大的影响。四区一线四区指环渤海、长江口、珠江口和琼州海峡。一线指长江干线。四客一危四客指客船、客滚船、客货船和客渡船。一危指危险品船。/15:40第三章季节性安全管理重点水域、时段及船舶管理重点水域,事故多发区、船舶密集区、交通流复杂、通航条件受限、多条航路交汇处等。重点时段,敏感时段--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五一、十一、两会、党政重要会议、社会重大活动等。重点船舶,节假日的四客一危、大风期间的沿海施工船、洪水期的趸船、能源紧张时的电煤运输船等。/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风,是指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分十六个方位,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用风级或多少米/秒表示,分用2分钟的平均情况表示的平均风速和瞬间情况代表的瞬时风速。风速口诀:二是二来一是一,三级三上加个一。四到九级不难算,级数减二乘个三。十到十二不多见,牢记十级就好办。十级风速二十七,每加四来多一级。大风/15:40/15:40/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热带气旋(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强对流天气(雷雨)等均可能造成风灾。大风防抗措施: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大风气象预报;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加强船舶防风知识宣传,提醒航运公司、船舶做好防风准备。大风/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大风来临前,要加强现场巡航检查,通过各种方式向船公司、船舶等通报雷雨大风信息,提醒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督促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船舶、水上加油船、渡船,特别是“四客一危”船舶和无动力的船舶,尽早进入避风水域避风,落实有关安全措施或做好防御准备。掌握辖区应急拖轮的情况,做好登记,做好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保证应急需要时能随时调用。大风/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大风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应视根据大风的风力、速度做出不同的应急响急和采取相应的防抗和救援措施。大风过后,应及时派出船艇巡查辖区水域、航标情况,发现浮标移位、熄灭等情况,立即向航标管理部门通报,组织力量对沉船、沉物时行应急处理。大风/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春秋多雾,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雾天很容易造成水上交通事故,大部分发生的事故都为碰撞事故,主要是由能见度不良引起。大雾/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大雾防抗措施:在进入雾季,要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掌握雾天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雾季对船舶进行安全检查时,应重点检查船舶雷达、罗经、雾笛、雾钟等雾航设备,并加强对船员熟悉船舶雾季知识和雾航设备的实操性检查。加大宣传,在船舶签证时,提示船舶谨慎驾驶、失勿冒险航行。督促渡口经营人认真做横水渡船的安全渡运工作,大雾期间停止渡运。大雾/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洪水期常见于每年的5-10月,每年最高洪水位的出现以5-7月居多。在前汛期,由于雨量集中,受上游水位上涨,以及天文大潮的影响,这个时期辖区航道水位上涨超警戒水位持续时间长。洪水期/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洪水期的水上安全监管工作:注意收集水情信息,并利用各种方式提醒船舶、港航单位及早做好防洪各项准备工作。特别加强对横水渡口、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防洪安全检查工作。掌握辖区内防洪抢险时可调用船舶情况,造册登记,以备应急调用。及时巡查辖区水域、航标情况,发现浮标移位、熄灭等情况,立即向航标管理部门通报。洪水期/15:40第一节恶劣天气安全监管枯水期一般在每年11月进入枯水季节,整个枯水期可延续到次年2月。枯水期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与水文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收集辖区水域的变化情况,及时提醒船舶注意水位变化而对船舶航行安全、靠泊的影响。对水下不明障碍物或者影响通航安全的浅区,应及时通知航道部门采取措施保障畅通,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派出海巡船在现场维护通航秩序,并向过往船舶发布航行警告。加强对现场巡查,维护辖区通航环境和秩序良好,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畅通。枯水期/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春运期为春节前15天和节后25天,共40天。春节安全监管工作:节前重点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营造重视春运安全的氛围;组织重点对投入春运的船舶和危险品运输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投入春运的客船应开展消防和救生演习。春运/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春节安全监管工作:节日期间,加大巡航检查频率,打击超载船舶、“三无”船舶、非法载客等行为,规范船舶航行秩序,创造良好的通航环境。针对本辖区客运高峰的特点,对重点客运码头、乡镇渡口以及可能产生非法载客现象的区域进行巡查、值守,严厉打击超载、非法载客等违章行为;对渡运量大的渡口应督促乡镇政府在客运高峰期派人值守。

春运/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春节安全监管工作:节后旅客回流高峰期,延续春节期间有效做法,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继续加强辖区重点船舶、重点水域的监管,保障春运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完成。及时进行总结,上报统计数据和总结材料。春运/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黄金周包括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假日。黄金周安全监管工作:节前(节日开始前一星期)1.做好船艇等监督设备维护保障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2.做好恶劣天气预报信息的跟踪工作。3.加强对船载危险货物的申报管理工作,掌握辖区危货作业情况。黄金周/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节前(节日开始前一星期)4.采用弹性巡航工作制度,加大现场巡航监管力度,打击各种法违章行为。巡航监管的重点是渡口水域,辖区施工水域、容易出现乱停乱泊水域,容易出现农用船、渔船非法载客水域,坚决查处和制止非法载客行为。黄金周/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节日期间1.加强现场巡航,及时掌握辖区动态。2.认真做好值班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另外,值班人员要做好恶劣气象预报的跟踪跟踪,遇有恶劣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渡船停航,提醒其他船舶谨慎驾驶。

黄金周/15:40第二节重点时段安全监管节日期间3、对重点客运码头、乡镇渡口以及可能产生非法载客现象的区域进行巡查、值守,严厉打击超载、非法载客等违章行为,对渡运量大的渡口应督促乡镇政府在客运高峰期派人值守。

黄金周/15:40/15:40第四章水上水下活动管理

——水上水下活动管理是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通航水域内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和水上活动(体育、勘测等)进行规范和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和服务,实现通航水域“安全、畅通”的通航管理目标。124“施工”→→“活动”随着蓝色经济和水上产业的快速发展,海上休闲旅游、群众性水上竞技等活动和港口建设、海洋开发一样方兴未艾,水上水下活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1999年第4号令)已不适应当前水上水下活动多样化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第5号令)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15:40新的5号令和1999年的4号令相比

有哪些新特点?一是扩大了适用范围。5号令将4号令的施工作业活动扩大为各类水上水下活动,同时明确适用于内河通航水域岸线上从事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动。5号令新增加了报备项目: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航道日常养护、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15:40新的5号令和1999年的4号令相比

有哪些新特点?二是拓展了管理方式。5号令在原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了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工程立项的前置条件,通航安全评估--活动许可的前置条件,通航安全核查--工程投入使用的前提等相关要求,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引入了专家的科研、技术保障,在依法行政的同时,体现了科学管理。/15:40新的5号令和1999年的4号令相比

有哪些新特点?三突出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进一步加大,“三同时”原则在5号令中明确提出,更加注重源头管理。明确了涉水工程业主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以及水上水下活动过程中施工单位、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和具体要求,如安全管理体系、发包与分包、许可证的申请与变更,安全物质保障要求等,明确规定了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要求,覆盖了水上水下活动各个时期、各个主体,构建了比较全面安全责任链。/15:40新的5号令和1999年的4号令相比

有哪些新特点?四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更为明确,行政管理的手段更加丰富,违法的代价进一步增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另外:许可申请时间由之前的20或15天变为活动开始前;许可证有效期由5年变为3年;许可证延期申请由期满7日前变为期满20日前。许可证的注销规定更为细致。/15:40总体上讲:新规定的可操作性更强,海事机构可更早地介入涉水工程、活动,并全过程参与监管,更好地保障通航安全与通航资源,以满足综合利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安全发展的新要求。新规定明确了涉水工程立项阶段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施工期通航安全评估、竣工验收通航安全报告相关要求,实现了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15:40为切实落实5号令

部海事局发布了4个配套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管理办法》《关于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核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评估专家库管理办法》/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原则: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目的: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原则: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目的: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空间范围: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和国家管辖海域活动内容:(一)勘探、采掘、爆破;(二)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三)架设桥梁、索道;(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五)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六)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适用范围/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活动内容:(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八)打捞沉船、沉物;(九)在国家管辖海域内进行调查、测量、过驳、大型设施和移动式平台拖带、捕捞、养殖、科学试验等水上水下施工活动以及在港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进行的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十)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航道日常养护、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适用范围/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活动内容:(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八)打捞沉船、沉物;(九)在国家管辖海域内进行调查、测量、过驳、大型设施和移动式平台拖带、捕捞、养殖、科学试验等水上水下施工活动以及在港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进行的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十)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航道日常养护、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适用范围/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一,从事水上水下活动,应依据《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向活动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申请设置安全作业区的,可以在申请许可证时一并提出。第二,许可证的有效期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活动的期限及水域环境的特点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行政许可/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三,许可证上注明的船舶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变更手续。许可证上注明的施工作业的单位、活动内容、水域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申请许可证。第四,发生涉水工程及其设施中止、三个月以上不开工、提前完工等情形时,应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办理许可证注销。行政许可/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项的对通航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涉水工程,在工程立项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组织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审查,论证审查意见作为工程立项审批的条件。水上水下活动在建设期间或者活动期间对通航安全、防治船舶污染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在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之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通航安全影响论证评估/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一,涉水工程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履行有关职责,落实通航安全评估以及活动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安全和防污染的措施。涉水工程应当确保水上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涉水工程业主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应当保证工程试运行期、竣工后的水上交通安全。安全主体责任/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二,施工作业船舶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条件,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按规定进行作业,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的相关规定,设置安全作业区的,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做好协调工作。安全主体责任/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三,对水上水下活动产生的障碍物、遗留物,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及时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及时清除。第四,水上水下活动完成后,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通航安全报告,以便及时核查并做出相应处理。安全主体责任/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海事管理机构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发生自然条件、水域环境危及施工安全的情形,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作业,并采取防范措施。现场监督管理/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对未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施工作业船舶不符合安全标准等情形,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改正。5号令还要求海事管理机构建立涉水工程施工单位水上交通安全诚信制度和奖惩机制,对违章行为及时通告。现场监督管理/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一,对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撤销许可,注销许可证;对未经许可、许可证失效、涂改许可证、未按规定报备等情形应责令停止施工作业,对违反航行通(警)告管理行为的,责令改正,对以上违法行为还可处以罚款。法律责任/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二,对未经许可擅自构筑、设置水上水下建筑物或设施的,禁止任何船舶进行靠泊作业。影响通航环境的,应当责令构筑、设置者限期搬迁或拆除,搬迁或拆除的有关费用由构筑、设置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15:405号令的主要内容第三,对未妥善处理有碍航行和作业安全隐患并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的,责令改正并处相应罚款。法律责任/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通用性水工建筑物:①挡水建筑物,如各种坝、水闸、堤和海塘;②泄水建筑物,如各种溢流坝、岸边溢洪道、泄水隧洞、分洪闸;③进水建筑物,也称取水建筑物,如进水闸、深式进水口、泵站;④输水建筑物,如引(供)水隧洞、渡槽、输水管道、渠道;⑤河道整治建筑物,如丁坝、顺坝、潜坝、护岸、导流堤。水工建筑物/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专门性水工建筑物:①水电站建筑物,如前池、调压室、压力水管、水电站厂房;②渠系建筑物,如节制闸、分水闸、渡槽、沉沙池、冲沙闸;③港口水工建筑物,如防波堤、码头、船坞、船台和滑道;④过坝设施,如船闸、升船机、放木道、筏道及鱼道等。水工建筑物/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重力式码头靠建筑物自重和结构范围的填料重量保持稳定,结构整体性好,坚固耐用,损坏后易于修复,有整体砌筑式和预制装配式,适用于较好的地基。码头结构形式/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高桩码头由基桩和上部结构组成,桩的下部打入土中,上部高出水面。高桩码头属透空结构,波浪和水流可在码头平面以下通过,对波浪不发生反射,不影响泄洪,并可减少淤积,适用于软土地基。码头结构形式/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板桩码头由板桩墙和锚碇设施组成,并借助板桩和锚碇设施承受地面使用荷载和墙后填土产生的侧压力。板桩码头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除特别坚硬或过于软弱的地基外,均可采用,但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较差。码头结构形式/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按基本体系来划分,有梁式桥、拱式桥、钢架桥、吊桥(包括悬拉索桥等)、组合体系桥(包括斜拉索桥等)五种。桥梁全长大于500米或单孔跨径大于100米的为特大桥;桥梁全长100-500米或单孔跨径40-100米的为大桥;桥梁全长30-100米或单孔跨径20-40米的为中桥;桥梁全长8-30米或单孔跨径5-20米的为小桥。桥梁/15:40/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桥梁施工期及竣工后对于通航水域内原有的通航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桥梁通航孔的影响最为直接。桥梁通航孔设置及其尺度应根据代表船型尺度、船舶航行密度、桥址自然条件、上下游航道、港口等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单向航行或双向航行诸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代表船型:代表船型的种类、吨位和尺度是确定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的控制性因素,制约桥梁的规模和造价,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使桥梁的建设不致限制腹地未来经济和航运的发展,在确定桥下通航代表船型时,一定要根据远景规划船型,并结合当地通航的船型综合考虑。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为了保障桥下船舶的通航安全,并使桥梁通航净空合理,控制桥梁不致建得过高或过低的设计起算面。感潮河段桥梁可使用年最高洪水位频率分析5%的标准;非感潮河段桥梁一般以内河通航水位为标准。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净空高度:桥梁通航净空高度是指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至桥梁梁底间的垂直距离。这一高度应保证在允许航行的气候条件下,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代表船型的船舶和船队都能安全通过。考虑到船舶有空载过桥的情况,净空高度应保证代表船型在空载状态也能顺利通航。当通航的代表船型确定后,要考虑富裕高度的选取。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净空宽度:桥梁净空宽度是桥下船舶通航的最小净宽度,船舶从开敞水域进入桥孔,航行状态发生变化,上有桥面、两侧有桥墩的阻碍,为避免船舶碰撞桥墩,安全顺畅是最起码的要求,为此,净宽必须达到一定的尺度。桥梁通航孔净空宽度应依据航道远期规划规模确定。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包括设置水上助航标志、水上安全警示标志、航行监管系统和在施工期采取船舶安全通航的措施等。这些安全保障措施是桥梁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及验收。在通航航道上建设桥梁,无论在施工阶段还是建成营运期间,均应为船舶通航创造良好的航行条件,避免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桥梁通航标准/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通航建筑物是指为船舶通过航道中短距离范围内水位落差较大而修建的建筑物,常见的通航建筑物有船闸和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强制性打捞的条件1.在通航水域内严重危害船舶安全航行的沉船沉物;2.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工程建筑以及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没物、漂浮物。强制打捞/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强制性打捞的实施对于严重危害船舶安全航行的沉船沉物,海事管理机构有权立即组织进行打捞或解体清除,同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知所有人或经营人。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工程建筑以及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船、沉没物、漂浮物,海事管理机构应向其所有人、经营人出具《强制打捞令》,指出沉船、沉没物、漂浮物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强制打捞的限期。所有人、经营人在海事管理机构限定的时间内未打捞清除,有权采取强制措施打捞清除。强制打捞/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碍航沉船沉物的打捞存在打捞费用不能落实致使迟迟不能打捞清除的现象。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设立打捞基金。强制打捞/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船舶在水上航行时,通航水域内受自然、人为、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而的发生变化,会对船舶的航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变化必须及时告知航经该水域的每一艘船舶,以确保船舶和设施的安全。航行通(警)告由此而来。航行通(警)告/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海事主管机关将收集和获知的管辖水域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可能影响船舶、设施航行和作业安全的水上、水下情况变化,以发布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形式及时准确告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适当措施或保持戒备,以确保航行与作业安全,避免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和防止水域污染。航行通(警)告/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航行通告是由国家主管机关或者区域主管机关为保障社会公众水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以书面形式或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发布的一种航行安全信息。航行通告使用中文发布。航行警告是由国家主管机关或者其授权的机关为保障社会公众水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以无线电报或者无线电话方式,通过海岸或江岸电台播发的一种航行安全信息。航行通(警)告/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航行警告按其紧急程度可分为“常规警告”、“重要警告”、“极其重要警告”。一般情况下航行警告发布应使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仅使用中文发布。航行通(警)告/15:40水上水下活动相关专业知识航行警告一般发布时限性较短,主要是临时性、紧急性的航行安全信息,以无线电报或者无线电话方式发布。航行通告一般发布时限性较长,主要是长期性的航行安全信息,以书面形式或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发布的一种航行安全信息。航行通(警)告/15:40/15:40第五章水上搜救与应急管理

——是指海事部门在水上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171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

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紧密相连的。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应急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政府存在的首要意义就是确保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应急管理提供的产品是公共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国际上,2001年“9·11事件”以及恐怖主义势力猖獗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深刻意识到了应急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2002年,国土安全部成立。2003年3月,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并入国土安全部。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在我国,2003年的SARS危机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公共管理理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使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上作出重大变革。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里程碑四:2006全面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管理进企业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立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1.1,《中华人们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法制: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15:40总体应急预案:1件专项应急预案:25件部门应急预案:80件国家级的预案体系已经完善/15:4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劫机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三)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

2005年12月,国务院在原值班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随后,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增设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领导辖区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级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部门、单位也相应设立了应急管理部门或内设机构。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平台自然灾害应急平台事故灾难应急平台公共卫生应急平台社会安全应急平台市县级应急平台基层应急平台基层应急平台基层应急平台专项应急平台省、直辖市级应急平台自然灾害应急平台事故灾难应急平台公共卫生应急平台社会安全应急平台……地方级/15:40(四)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减缓: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危险控制准备:预案编制—应急预警—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响应:情况分析—预案实施—救援行动—事态控制恢复:影响评估—清理现场—常态恢复—预案评审/15:40应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预防/减灾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初期响应扩大应急事后恢复评估总结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应急管理三角形模型应急管理突发事件

承灾载体

突发事件指可能对人、物或社会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的事件。承灾载体是突发事件的作用对象,一般包括人、物、系统(人与物及其功能共同组成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三方面。应急管理指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一、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5:40(五)应急管理的使命将突发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充分地准备)实现突发事件影响的最小化(快速处置,妥善恢复)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应对法》第5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海恩法则

国际安全科学领域里,有一条“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而这些征兆的背后又有1000个事故隐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关口前移/15:40搜救中心(RCC)的由来(背景)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SAR)规定:缔约国必须通过协议划分搜救区域,建立负责搜救协调工作的救助协调中心(RCC)和救助分中心,指定救助单位,负责为在本国海岸附近搜救区域内的海上遇险人员提供搜救服务。注:我国1985年加入该公约。二、水上搜救体制机制/15:40二、水上搜救体制机制协调机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办事机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要任务主要负责海(水)上突发事件预警预防、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重要通航水域清障以及海盗事件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二、水上搜救体制机制/15:40我国海上搜救机构沿革(体制完善过程)1973-1989年,海上安全指挥部,非常设机构1989-2005年,海上搜救中心,非常设机构2005年以后,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常设机构二、水上搜救体制机制/15:40

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作为交通部内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大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指导地方搜救工作。二、水上搜救体制机制/15:40

2005年建立了以交通部为牵头单位,各有关部、委及军队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