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精讲第三章_第1页
犯罪学精讲第三章_第2页
犯罪学精讲第三章_第3页
犯罪学精讲第三章_第4页
犯罪学精讲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学LQ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犯罪现象第四章犯罪人第五章犯罪被害人第六章犯罪原因的基本理论第七章犯罪的社会因素第八章犯罪的个体因素第九章犯罪的自然因素第十章犯罪的预测、预防和控制教学内容第三章犯罪现象

教学目的:认识犯罪现象,为系统探求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做准备,培养同学观察、总结能力。教学要求:掌握犯罪现象的属性、分类及测量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我国犯罪黑数问题,掌握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犯罪现象的基本状况。第三章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客观现象,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

第三章犯罪现象第一节犯罪现象的属性第二节犯罪现象的分类第三节犯罪现象的测量第四节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动态分析第一节犯罪现象的属性犯罪现象的属性是指犯罪现象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共性。一、客观性犯罪现象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二、反社会性与阶级性任何社会的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阶级性在一定历史阶段表现。三、社会性犯罪源于社会犯罪是对社会各阶层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侵犯。四、相对性不同阶级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的认定;对某一行为的评价受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犯罪的价值也有相对性。

第二节犯罪现象的分类见教材

第三节犯罪现象的测量犯罪现象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犯罪程度进行量的测度。第三节犯罪现象的测量一、犯罪测量的手段二、犯罪率三、犯罪黑数一、犯罪测量的手段(一)犯罪调查研究主体为了描述犯罪现象、解释犯罪原因而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获取情况和数据资料的活动。1、犯罪案件调查2、犯罪人调查3、犯罪侵害调查4、被害人调查(二)犯罪统计犯罪统计指运用统计学原理定期、有计划地收集公开发表的犯罪数字资料。三步骤——调查、汇总、分析二、犯罪率犯罪率: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人数或刑事案件数与该时空范围内的总人口的比率。反映犯罪的严重程度包括人犯率和发案率。人犯率人犯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经法定诉讼程序确认的犯罪人数与该时空内人口总数的比率。间接反映社会治安状况影响计算因素——

破案率破案时间和诉讼时效司法管辖发案率发案率:一定时空内由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和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数与该时空内人口总数的比率发案率比人犯率更能真实有效反映社会治安状况局限性——立案标准难以统一犯罪黑数的存在案件难以确定三、犯罪黑数(一)犯罪黑数概述

(二)犯罪黑数的危害(三)我国犯罪黑数的原因(四)减少犯罪黑数的措施(一)犯罪黑数概述犯罪黑数是对隐匿犯罪的总量指标的估计值。包括绝对和相对犯罪黑数绝对犯罪黑数指已实际发生但未被觉察,或已无法回忆,或因证据不足未能将犯罪人定罪的犯罪行为。相对犯罪黑数指犯罪确已发生并被察觉,但未被警方统计的犯罪行为。两种情形——没有报案没有登记犯罪黑数的规律犯罪黑数的多少与人们感觉到的犯罪危害性成反比犯罪黑数与犯罪明数不存在“恒比定律”犯罪黑数大于犯罪明数犯罪黑数的研究方法犯罪自我报告调查被害人调查犯罪黑数的研究意义为犯罪学发展开辟了新领域弥补了官方犯罪统计的不足,利于正确评估犯罪形势对制定刑事政策有指导作用使国际性的犯罪比较简便易行

(二)犯罪黑数的危害影响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正确估价,对党政决策产生误导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警力加强影响执法者的工作作风影响群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三)我国犯罪黑数的原因1、对犯罪形势认识不足,决策失误2、公安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不规范把发案和破案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利益驱动,“以罚代刑”;降格处理;自由裁量权过大。3、被害人原因怕报复对公安机关不信任缺乏法律常识顾及自身利益或名誉“家丑不外扬”

“私了”

4、上级权力部门干预保护本地经济环境,避丑护短政绩及仕途考虑5、案件不能确立是否为犯罪案件原因不明、结果不清犯罪现场被破坏办案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案件欺骗性强难以识破6、犯罪未被发现已发案但没有被发现7、统计工作存在问题报案者没向刑侦部门报案,漏登漏立。独立办案中互相扯皮。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缺乏制约与监督。8、社会公众的原因对犯罪行为态度冷漠。缺乏正义感,明哲保身,对没有侵害自己利益的犯罪行为态度冷漠,不制止、不报案。不与执法机关合作。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存在对警察的抵触情绪,既不提供破案线索,也不愿出庭作证。(三)减少犯罪黑数的措施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政府在公安编制核定和经费划拨上与立案数挂钩提高破案率,促使公众积极报案公安机关建立完善科学考核机制完善犯罪统计的制度监督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动态分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二、新中国治安形势最好时期三、“十年动乱”时期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五、全面发展经济时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1955)(一)社会背景新旧制度交替的特殊时期(二)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1950年刑事发案数51.3万起,发案率9.3/万。(三)刑事犯罪特点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多;反革命破坏案件多;经济领域犯罪突出。(三多)犯罪主体:敌对势力和旧社会遗留的残渣余孽多;中、老年人犯罪占绝大多数。刘青山、张子善公审大会现场二、新中国治安形势最好时期

(1956-1965)(一)社会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道德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和群众组织得到发展,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水平和监控能力逐步增强。(二)第二次刑事犯罪高峰1961年发案42.2万起,发案率6.2/万,比1960年增加约1倍。(三)刑事犯罪特点1、犯罪总量:明显减少;2、犯罪类型:反革命犯罪逐年下降;杀人、抢劫、放火、强奸、投毒等犯罪下降;财产犯罪上升。3、犯罪主体:青少年犯罪增多;新生的刑事犯罪分子与蜕化变质分子增多;敌对势力、反动分子作案减少;中老年人犯罪相对减少。三、十年动乱时期

(1966——1976)(一)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造成巨大损失(二)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1973年始保持在50万起左右。犯罪高发态势持续到1978年。(三)刑事犯罪的特点1、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高2、犯罪类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多;流氓犯罪活动猖獗。3、犯罪主体:青少年犯罪增多张志新之死

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1975年4月4日),女,天津人,因在文革中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极左而成为著名的持异议人士。她的监禁生涯从1969年到1975年共持续了六年,直至被残酷处死。1979年被中共平反,并被追认为烈士。张志新的话再过几十年的人看我们现在和党的领袖的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看从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样可笑,像神话一样不可理解。无论谁都不能例外,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对谁也不能搞个人崇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毛主席也有错误……

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

(1977-1986)(一)社会背景社会转型之初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暴露。流氓团伙犯罪、青少年犯罪嚣张。刑事犯罪大幅度上升。(二)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1981年立案数89万起,同比增长17.7%,立案率为8.9/万。(三)刑事犯罪特点1、犯罪总量连续大幅度上升2、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3、境外黑社会势力向国内渗透,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东南沿海地区死灰复燃,并向内地蔓延。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1987年始)(一)社会背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控制机制、管理机制明显减弱,导致违法犯罪增多。(二)第五次刑事犯罪高峰1991年发案236万起,发案率20/万。(三)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1、犯罪数量剧增,重大案件绝对量和所占比重明显增大;2、侵财犯罪突出,趋向暴力化、严重化;3、经济犯罪日趋严重,新型犯罪、高科技犯罪不断出现,某些犯罪死灰复燃;4、有组织犯罪十分猖獗,危害大;5、青少年犯罪增多,低龄化趋势;(三)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6、女性犯罪所占比重增大;7、流动人口犯罪突出,跨国、跨境、跨区域犯罪比重增大;8、农民犯罪、社会闲散人员犯罪、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