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支配经济到市场经济一、经济体制改革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5)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人帮”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

……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

一、经济体制改革(一)背景:——为什么要改革1、必要性: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可能性:(1)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2)领导:邓小平为代表的其次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和主动探究。(3)阅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的阅历和教训。(4)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具有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宏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经济领导核心改革开放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拨乱反正阶级斗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条主义邓小平毛泽东①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②揭开了宏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③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宏大起点。【学问归纳】: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学问归纳】: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遵义会议1935年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订正了陈独秀的右倾倒戈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订正王明“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形成新领导,由无趣到成熟的标记。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复原和发展生产上来。为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作政治、思想、理论的准备。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大转折。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怎么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缘由必要性:①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需求。②人民公社的弊端(历史因素)。可能性:①安徽、四川自然灾难严峻。②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心的确定。③安徽等省农夫的首创精神。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内容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四川试点——全国推广)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分开。3)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须要。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1、含义:将集体全部的土地承包到农户,以农户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农户在完成上缴国家的农业税、收购任务以及交给集体的外,剩余部分归自己。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思索:1、含义:2、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夫只享有经营权和运用权。3、意义:①调动农夫主动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②提高农夫生活水平。③促进城市的改革。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思索:?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内容(3)意义: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分开。3)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须要。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①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起先历史性变革。②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③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夫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拓了一条新路。步骤时间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实行农夫土地全部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拓了道路

1953——1956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1958提高、扩大公有化程度和规模严峻挫伤了生产者的主动性1978-----今以公有制为前提,变更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调动农夫主动性,推动了农业发展,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建了条件。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为工业化开拓了道路。【典型例题】1、(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夫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庆祝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农夫的辛勤劳动B.农业经济的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D【典型例题】2、(2010·宁波高三十校)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多联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②浙江某人民公社缝纫厂③“籼型杂交水稻”④凤阳县农夫分田到户的契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A3、(2010·北京丰台高三)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相比变更了①公有制规模②劳动看法③全部制形式④经营方式A.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C下面的图表,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D使农业改革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B(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怎么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缘由: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②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动。(2)内容:项目改革前影响经济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压抑个人、企业、地方主动性和创建性,效率低,阻碍经济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超越生产力的水平。平均主义挫伤生产主动性。高度集中,利用指令性、行政手段管理,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集中力气,促高速发展。管理体制(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怎么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内容:

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经济体制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全部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支配为主、多种支配方式并存。高度集中,利用指令性、行政手段管理,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怎么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意义:增加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实力,增加了国有资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进程:1978年——1984——1992年

试点——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目标确定:1992年中共十四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项目特征影响经济体制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利用指导性、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全部制经济。实行以按劳支配为主、多种支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个人、企业、地方的主动性,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因核心内容结果疑难突破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两次重大转变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因①缺乏经济建经验,照搬苏联模式;②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②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核心内容①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①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②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果①在建国初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②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①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②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疑难突破一、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两次重大转变探究思索: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的历史特征:①工作重心:结束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经济体制:支配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全部制:从单一公有制逐步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的多种形式。④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并且不断深化发展。⑤发展道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旺盛。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典型例题】(2010·南京高三三模)下列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解读两幅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图一1966年哈尔滨学生在广场游行图二1984年北高校生在国庆游行A.工作中心都已发生转移B.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C.民主与法制建设尚待确立D.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受到真诚拥护解析:A,1966年哈尔滨学生的示威游行,说明文革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984年北京高校学生游行,喊出“小平您好”,说明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和拥护,故A的说法正确。【学问归纳】: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任务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合作探究】9: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第一,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途、组织路途和军事路途,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订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殊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复原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途、组织路途、政治路途。其次,都形成了党的领导集体:遵义会议上起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先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其次代领导集体。二、初步改革——改革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体制:合作探究10: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目的、内容、实质和目标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前提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⑴缘由

典型例题:材料一教材P57学习延长中两则材料。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夫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全部……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夫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支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起先?历史缘由: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夫主动性现实缘由:①农夫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支配:过于平均)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夫主动性(高度集中,平均主义)①农夫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安徽、四川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政府;建立村民委员会①调动农夫主动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②提高农夫生活水平③促进城市的改革⑴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⑵经营方式的改变:⑶行政机构的改变:特点:意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夫只享有经营权和运用权。【典型例题】(2010·江苏南通届高三二模)(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变更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心、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请回答:(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析材料二中确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缘由,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缘由:人民公社体制严峻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普遍推行经济体制改革)。(4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分)【典型例题】(2010·蚌埠高三二检)农夫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农夫在支配土地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农夫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疼惜了农夫利益B.调动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C.变更了经营方式D.变更了土地全部制性质解析:C,解除法。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调动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没有疼惜农夫的利益;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变更土地的全部制。故选C。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改革原因内容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丁生产力的发展采取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①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②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③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合作探究】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夫个体经济的区分(1)生产资料全部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夫私有,实行的是农夫的土地全部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全部权归国家和集体全部,农夫只是享有经营和运用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夫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夫个体力气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的支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支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夫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支配和集体提留。(4)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夫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夫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气薄弱,亦无法接受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典型例题】(2010·衡阳中学联考一)(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江苏江阴县华西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村”。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了400多位各国使节和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在华西村的发展中,发展乡镇企业是根本,“一分五统”是保障。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支配,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5)依据材料五,你认为与传统的农村经济相比,华西村的经济呈现哪些新特点?(6分)华西村的致富给我们有何启示?(3分)特点:发展乡镇企业;开发旅游业;跻身金融股票市场;走农业集约化道路。(4分)启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科学统筹,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共同致富等。(3分)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绽开①可能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②必要性:支配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增加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⑴时间:⑵原因:⑶中心环节:⑷内容:【高考真题】(2010·安徽文综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推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起先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绽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B,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实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头初,解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解除③。图5【典型例题】(2010·山东潍坊高三一模)“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支配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务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讲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支配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罗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苏联支配经济体制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故②④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解决农夫土地运用权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完全排斥市场经济,故①③不符合题意。【典型例题】(2010·山东淄博高三二模)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标记着中国()A.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共同富有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支配指导解析:C,材料信息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商品由市场定价,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故C正确。我国目前还没有基本实现社会共同富有,也没有成为现代化国家,国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国民经济的支配指导,故A、B、D不正确。【典型例题】(2010·汕头高三二模)中国农村问题探讨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其次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解析:C,本题可用解除法,互联网、国企改革与农村改革无关,故解除AD;合作社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革时的产物,解除B。四、对外开放(一)缘由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合作探究12:⑴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阅历教训的启示⑵必要性: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②克服支配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须要⑶有利条件:①有利国际环境:70年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②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供应借鉴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和其次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经济特区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时间步骤概况1980至1988目的过程“特”作用和影响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阅历,发展经济1、1980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2、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缘由:毗邻港澳台,对外海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著名侨乡,历史海外交往基础好)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1、国家赐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特区建设以吸取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全部制形式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整为主,对外商投资赐予实惠和便利1、实现了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究和示范作用3、为全国供应了珍贵阅历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的昨天今天的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涌现出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1984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目的政策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扩大经济权限,赐予实惠政策【合作探究】13:请同学们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思索(1)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主动的影响?(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便利,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旺盛、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对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1984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目的政策1985至199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主要地区有利条件结果意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扩大经济权限,赐予实惠政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技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腹地广袤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2、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内地开发1988至2002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特点作用全国共设立50个(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以外资引进,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学问密集等特点1、是学习先进管理阅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2、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重庆万县宜昌武汉九江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邓小平曾如此说明“出牌依次”:“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为什么要开发浦东?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2、浦东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浦东开发)决策超群,规划周密,做法聪慧,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长城、大运输河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浦东开发也将成为新的历史篇章。”——法国总统希拉克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学问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救济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记。1988至2002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特点作用1990年开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目的有利条件成就全国共设立50个(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以外资引进,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学问密集等特点1、是学习先进管理阅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2、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A、以此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B、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腹地广袤、人才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1、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3、成为中国90年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记,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记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重庆万县宜昌武汉九江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四、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多层次是指——依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是指——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