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简版_第1页
社会建设简版_第2页
社会建设简版_第3页
社会建设简版_第4页
社会建设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主讲:黄丽华电话箱:lihuahuang2004@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本章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框架这一章内容安排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一个内容概述。中间两节是主体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最后是加强社会管理问题。这一章的重点要解决好利益关系和谐的问题,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认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意义、目标和着力点●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建设一、社会建设概述1、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建设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认识过程1953.“一五”《国民经济五年计划》1982.“六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十六大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变化“三位一体”

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

“四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2、社会建设理论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思想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思想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思想6)关于加强和创新和社会管理思想3、制度和体制1)教育制度2)劳动就业制度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管理制度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与幸福“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什么是民生?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的讲,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就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保:总体水平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分配:收入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依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情况下岗工人再就业情况农民工就业情况其他

大学生就业情况年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就业率失业率20053382006413200749588%200855986%200961186.60%12%201063190.70%2011660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今天,蚁族总人数超过百万,主要集中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蚁族的生活北京房租太贵,不得已就租地下室吧。房间面积还可以,内屋当卧室兼电脑、电视室——内屋可以放一张床,一个电脑桌,一个电视桌,一个衣柜,几把1椅子,放置行李箱以及贵重物品。打电脑、看电视、喝酒、洗脚足浴、换衣服可以在内屋,做完就可以上床睡觉。外屋当橱房和洗衣擦澡处——外屋可以放一个橱柜,煮饭炒菜都可以,还可以买个热水瓶,一个面盆,一个洗脚盆,一个洗衣塑料桶。食品、日用品、厨房用品、面巾、换洗衣服可以放在外屋。

“蚁族”以5年内毕业的大学生为主,毕业不满一年的人最多;毕业5年以上的,只占6.8%。“5年是个坎,三十而立,经过5年的打拼他们不可能再漂了。”《蚁族》的作者廉思说,5年后,对“蚁族”来说只有两种前途:混得好些的,搬出聚居村,搬到北京北五环外回龙观、天通苑等地,七八人合租一间三居室,两人一间房;或者回老家。

2011年7月,尹蔚民部长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和有关部门一起开展了“大学生就业促进行动”,为此出台了六条具体的政策:一是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力度;二是要统筹实施大学生各类就业项目;三是要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工作;四是开展毕业生的系列就业服务活动;五是实施好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六是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下岗工人再就业情况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比较集中,再就业门路有限,就业形势一度十分严峻。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解决了体制改革遗留的下岗职工问题。促进再就业的基本措施的内容包括: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通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2003年7月2日,为完成今年新增就业再就业80万人以上,其中下岗再就业1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目标,山东省政府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千方百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并对工作目标实行量化管理,这是在济南下岗工失业人员招聘会上,许多大龄就业困难的市民报名应聘。

农民工就业情况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计算,我国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从1983年的约20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45亿人,26年增长了近73倍,年均增长18%左右。目前,2.4亿

80、90后占60%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中,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数量年均增长50%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农民工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21世纪前8年,农民工数量年均增长7%左右;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和法规,形成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体系,权益保护工作力度大大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断推进,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开始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个为主”政策的确立,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农民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民工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不断完善,居住和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户籍改革和人口管理取得一定进展,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服务系统逐步建立,全社会关心农民工的气氛日益形成。就业是民生之本结构性失业: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学历、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造成了结构性失业问题。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变化。

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社保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997农村居民养老保险60岁55元/月城镇居民4.49亿7亿

在社会保障的历史上有两个里程碑:一是德国在俾斯麦时期首创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国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制度化,这对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二战是个分水岭。二战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项目、覆盖率和保障的水平等方面各国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点是:社会保障只是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二战以后,社会保障进入到另一个阶段,福利国家纷纷出现,其先锋是英国。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

1952年2月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新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保障对象是企业职工,保险项目包括疾病、负伤、生育、医疗、退休、死亡和待业等。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间,社会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监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监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龄结构轻且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这一制度运行良好。

1966年后,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成企业保险制度。从保险理论的角度看,这一改变是一种退步,因为它违背了保险大数法则的前提。1984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到改革阶段。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首先是从项目开始的,当以企业为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日益成为企业的负担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尝试。

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为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项目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统账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中国主要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障基金带来巨大压力。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宏伟目标: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覆盖2.23亿就业人口的养老保障体制、覆盖2.1亿人口的失业保险、覆盖1.4亿人口的工伤保险和覆盖8000万妇女的生育保险。中国政府还计划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同时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

社会保障的隐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仍有如下主要问题: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2005年参加该制度的在职职工加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到2亿人,不足目标人群的四分之一。社会保障资金统筹层次低。

按照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但从目前情况看,除福建、陕西等少数省(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外,其余地区大都以市县级统筹为主。统筹层次低,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基金调剂功能弱,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转移困难。

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直到2010年底,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民政、卫生、社会保障部门之间政策分割、部门利益分割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就业方式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战。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

由于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退休人员逐年上升,导致社会统筹收不抵支,迫不得已占用个人账户基金,使得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严重(2005年,社保基金个人账户亏空已达7200亿)。

问题与出路“从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一场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塑财税体制。比如,现在的社会保障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其实都是通过财税体制问题反映出来的。”马骏则给出了两个方案:延长退休年龄和逐步划拨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中国青年报》20110904人口老龄化的负资产教育是民生之基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教育较为发达,教育条件明显优于西部。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2008年上海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是15736元,最低的是贵州,2021元。

分配是民生之源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地区、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相差5339元、5664元。到2009年,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6586元和6739元。

----《中国统计年鉴2010》2009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银行金融业(60398)与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4356元)的绝对差距是46042元。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611元、128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07元、3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十分关注,要求改革分配制度的呼声也很高。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由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关于改善民生的问题改善民生涉及到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因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一定是政府。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之间不协调。我们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放在改善民生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具体化,最终就是落实在改善民生上。

一是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是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三是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性建设。四是把直接关系民生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作为重点调控对象。

三、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或者说,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和谐。首先,经济利益关系是形成政治关系的基础。利益关系的实质是人们对社会财富占有和支配的关系,或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支配权力的关系。

其次,经济利益关系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人们不同的经济地位和关系,一定会形成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