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修改_第1页
《新闻两则》修改_第2页
《新闻两则》修改_第3页
《新闻两则》修改_第4页
《新闻两则》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绥靖()()瑰宝()负隅顽抗()高屋建瓴()èwúdíkuìjiānsuíjìngguīYúlíngpángbó检查预习气势磅礴()()锐不可当()dāng读准下列字的音:荻(dí)港锐不可当(dāng)获(huò)得当(dàng)真要塞(sài)歼(jiān)灭阻塞(sè)阡(qiān)陌瓶塞(sāī)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请解析下面的词语:负隅顽抗气势磅礴阻遏悍然——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蛮横的样子。★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文体知识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把握新闻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蒋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1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0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时代背景预习交流1、请仔细阅读新闻,找出新闻的六要素。2、请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出新闻的六个部分。(背景、结语可忽略)3、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2、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电头”不能删去交代

3、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作用: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问题讨论1、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2、阅读主体部分完成下表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九江江阴安庆芜湖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战线:长战况: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绩辉煌渡江作战兵力:多1、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作用:分析了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政治高度和思想深度。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中路是最先突破防线的,所以从中路军写起,西路军所遇敌情和中路军一样,所以中路军之后紧接着写西路军,而东路军所遇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双方战况激烈,放在最后来写,文势涌起高潮。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第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既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题句②则充满了嘲讽,“不料”一词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句①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重复。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准确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及时。语言特点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三个方面概括)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课文结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明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小结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人物

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

南阳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一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二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第三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四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主体请概括第三层我军取得哪些成绩?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且极力的扩大了老根据地。二、发展了我军的武装力量三、纠正了“左”的错误,巩固了根据地。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真实准确简明)思考课后第三题。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第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表明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小结毛泽东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拓展延伸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