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秦风·无衣——
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课件新知导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你知道里面所暗含的意义吗?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2.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3.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内容:风、雅、颂形式:赋、比、兴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叠唱风风·雅·颂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风·雅·颂“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风·雅·颂风雅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雅颂赋比兴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六义《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国风·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了解秦风
《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了解《无衣》《无衣》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体裁介绍古诗词诵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无衣《诗经·秦风》
《无衣》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新知讲解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新知讲解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偕作:共同行动。新知讲解译文:人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下衣,这里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歌大意: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新知讲解整体感知新知讲解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新知讲解变化的部分是哪些?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三节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与子同袍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与子同泽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与子同裳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长袍贴身内衣下衣(统一征战)(统一行动)铠甲兵器(统一思想)长柄武器长柄武器战服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思想行动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兵器表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层层递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文本研讨:理解主旨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同袍—戈矛—同仇(统一思想)同泽—矛戟—偕作(统一行动)同裳一甲兵—偕行(统一征战)层层递进新知讲解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本诗是一首赋体诗,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作用:①便于记忆和咏唱。②增加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感。③回旋反复,可充分的抒发。1、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2、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3、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包装箱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这些诗句,有温度,有美感,还有历史渊源;在这些感人的诗句故事里,表达着日本这个民族的细心与温暖。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选自《无衣》这首诗歌。日本捐赠物上流传最火的三句应该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个出自《诗经》,一个出自一句佛偈,一句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只是我们课本里学到的古诗两句,但当新冠病毒肆虐大江南北,国难当头,每个人都不再是局外人,都是同舟共济之人,当医疗物资匮乏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做出有益的事情,都想表达自己想参与的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简短有力的八个字,击中了我们敏感的情感枢纽,将平日潜藏在心底的文化基因激活了,传统的血脉流动起来,比兴的思维活跃起来,泛爱众而亲仁的大爱精神、匹夫不可夺志的刚毅斗志被激发出来。春江花月张若虚夜
“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张若虚(约660一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形容波光荡漾。月光。花草茂盛的原野。(xià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同“徘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玉户,用玉装饰的门,也用作门的美称。指守候在家的思妇。月光。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暗示鸿雁不能传书。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暗示鱼儿不能传书。古人有鱼儿传书一说。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龙,这里指鱼。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诵读《春江花月夜》,思考: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整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月春江花月夜1-8句:月下之景9-16句:月下之思17-36句:月下之情景物之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思考:前八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哲理之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思考: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链接教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哲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人类代代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情感之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两地相思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思考: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鉴赏: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鉴赏:
2.“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
提示:此句很值得品味。“摇情”即激荡情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辉下的江树上。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韵袅袅,意味无穷。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尽在其中矣。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小结哀而不伤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时间意象空间意象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情感意象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李白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他的诗歌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第一次漫游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第二次漫游嵩山与友畅饮做将进酒(752)诗题解读《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吟咏诗韵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梳理诗歌大意,并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欢愤愁吟咏诗韵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体悟诗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诵读本诗,选择下面最喜欢的一部分进行赏析,赏析要点:表现手法,诗歌情感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欢愤愁李白之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比喻:借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想象、夸张:空间范畴的想象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悲:时光流失,人生易老李白之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豪放,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夸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欢:朋友相聚,及时行乐李白之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懑之词。对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用典:以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曹植自比,表达对黑暗险恶现实的愤恨与控诉。愤:怀才不遇,志不能行李白之愁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夸张:“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呼儿”“与尔”,诗人口气甚大,甚至反客为主,显示出李白不拘形迹的豪迈性格。“万古愁”与开篇之“悲”照应,显示出李白心中在狂放乐观掩盖下的对自己韶华已逝、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愁苦。愁:借酒消愁,释放豪情李白之愁万古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失意落魄课堂小结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拓展延伸《如果没有李白》国家宝藏如果没有李白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但程度相当有限如果没有李白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拓展延伸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词都不存在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也都不见了踪迹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拓展延伸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龄会是唐代绝句首席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拓展延伸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不要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熟知的神州大地也会模糊起来我们不再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拓展延伸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名气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风景也会失色几许如果没有李白历朝历代的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没有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未必会有把酒问青天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拓展延伸没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的武侠江湖将会天缺一角《侠客行》千百年来蜀人以李白为蜀产陇西人以为陇西产山东人以为山东产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后千百年慕而争者无数是故无处不是其生之地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拓展延伸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幸甚至哉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你是谪仙人你是明月魂苏轼十年一梦,亦哭亦歌常识积累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安、元稹、李商隐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悼亡诗最初始的悼亡诗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至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悼亡诗最有名的悼亡诗离
思
元
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作,品味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之美。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词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传承诗词文化。壹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作者简介1、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州青神人(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年十六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治平二年五月卒,年方二十七。2、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则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3、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和侍妾。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苏轼的几任妻子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整十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创作背景贰诗词探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熟读成诵mǎozhēngliángbìnshuāngxuānduǎnsōnggāng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记梦梦前思量(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整体感知解梦1、赏析“梦前”诗句①“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两茫茫”,既指词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②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怎样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赏析“梦前”诗句赏析“梦前”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①不矛盾。②“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③“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相思太苦、旧情难忘。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你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1)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2)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赏析“梦前”诗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